“在当时的环境下,看电影还是个很新奇的事儿。一听说哪个村要放电影,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赶来看,特别热闹,甚至有时候电影队去下一个地方放映,大家还会跟着去看,一个片子看个十遍八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张子诚 新中国第一代电影放映员
图注:上世纪的露天电影院
在电影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很少有人有机会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睹电影的风采。那个时期的电影,几乎只是服务于少部分人群的艺术形式。
这一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好转。
“1950年6月至12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在南京举办全国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毕业学员1886名,组建了700多个电影放映队”——《南京通志·文化事业卷》
这个培训班,在当时堪称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大的电影放映教育培训机构,而且正是这些学员们,给全国人民种下了一颗名叫电影的种子。
图注:《一秒钟》影片中群众拖家带口看电影的场景
比如甘肃选派到南京学习的30名学员毕业后,直接把电影送到了百姓家门口,让许多甘肃人祖祖辈辈来第一次看到了电影。
当时百废待兴,各地电影院极少,放映员们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脚底板走遍各个乡村,为老百姓带去宝贵的精神食粮。当时的放映员一年中有两百多天都在下乡,用马车或者牛车拉着电影放映机、发电机、行李、粮食……去各村轮流播放电影。
“在当时村里八大员,电影放映员为何是“农村八大员”?张艺谋《一秒钟》都向其致敬!,看电影是一件很稀罕的娱乐活动,一个村庄要放电影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早早就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跟赶集似的,甚至有时候电影队去下一个地方放映,大家还会跟着去看,一个片子看个十遍八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放映员张子诚老爷子提起当年放电影的故事印象依然极为深刻。
图注:《一秒钟》剧照
而电影放映员在农村也被尊称为“农村八大员”之一。在当时要成为电影放映员,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根正苗红村里八大员,其次要多才多艺;有些电影还要放映员在旁边念旁白,做解释,帮助老百姓更好的理解电影。
这种由电影放映员和电影共同构成的露天电影院,也成为了中国人独有的共同记忆。
而张艺谋的最新影片《一秒钟》,就聚焦于这样一个时代。
它是张艺谋的青春记忆,更是70、80年代共同的流金岁月。
露天电影院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听到有电影播放的消息后,孩子们往往都是带着自家小板凳,开演前几小时就去抢地盘。)也是恋人们的最爱,(有相好的男女生并排看的,也有心仪某人的同学故意搬椅子坐在人家后面的。)
图注:《一秒钟》剧照
有时候人太多,一部分人不得不去看银幕的反面,反面的图像虽然是反过来的,但不影响观赏。
也正是因为当时娱乐方式的贫乏,新中国独特的露天电影院和电影放映员却给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来了著名的一个群体——第五代导演!
图注:张艺谋年轻时
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五代导演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几乎都看过走村串巷的电影放映员播放过的电影。
等到他们上了大学,这段独特的生活感悟也让他们在80、90年代中大放异彩。第五代导演群体不但获得了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狮奖、金熊奖、金棕榈奖,还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以说他们给中国影坛留下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和传奇故事。
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张艺谋就亲笔写下来了自己对于当时电影的一段感悟:
图注:张艺谋亲笔信
“我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看电影时的某种情景,那种难言的兴奋和快乐就像一场梦。电影陪伴我们长大,梦陪伴我们一生。”
于是,1950年出生,已经70岁的张艺谋再度回归现实主义,回到他的青春记忆,拍出了这样一部时代故事。
图注:张艺谋导演
可以说,这部电影虽然是张艺谋的《一秒钟》,也是他热爱电影的一生,更浓缩了中国电影五十年来的历史!
正如张艺谋所说,热爱这件事,短不过一秒钟,长不过一辈子。
这部影片张艺谋联手老朋友,《归来》编剧邹静之,也是有着“中国第一编剧”之称的邹静之共同创作,并且启用了张译、范伟这样实力派的演员。
图注:范伟和张译在《一秒钟》互相飙戏
那么,片名《一秒钟》到底指什么呢?
在刚刚公布的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本片的主线是张译饰演的张九声为了看女儿在电影里一秒钟的镜头,不惜从大漠里的劳改农场逃出,穿过百里沙漠,不惜持刀威胁范伟主演的电影放映员范电影,只为能远远地在影像中见到女儿“最后一面”。
在本片拍摄过程中,张译为了更好的贴近角色,更是剃了光头,身材也直接暴瘦肥到110斤,这种敬业的程度在如今的影视界也算是罕见了。
图注:一心在电影里寻找女儿影像的张译剧照
他的角色突破更为鲜明。这次,他不再是“英雄”,而是一名“逃犯”,作为这样一个处在上世纪70年代下的非正面人物,张译这个角色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预告片里也留足了悬念。
近年来张译的演技一直在多部影片中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考证含金量排行榜,相信本片中张译的表演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图注:范伟
而另一个老戏骨范伟的演技则是有口皆碑,刚刚十一档《我和我的家乡》中乡村教师范老师的角色让无数观众泪目。
在《一秒钟》里,他出演西部乡村电影放映员范电影,更是延续了范伟的特色,从预告片片段来看,范伟不但抓住了放映员对于电影的骄傲,影片中也充满着范氏小人物的搞笑和温暖,为电影增添了一丝黑色幽默的色彩,拉近了观众的距离。
图注:黄海设计的《一秒钟》海报
这部电影据说灵感来源于张艺谋本人早期的经历,这也在张艺谋的亲笔信中有所体现:“总有一部电影会让你铭记一辈子,铭记的也许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那种仰望星空的企盼和憧憬。”
纵观张艺谋几十年的导演历程,上至《活着》,下至《归来》,张艺谋从来不曾远离过他最想表达的时代,和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遭遇。
这部《一秒钟》,是张艺谋对电影事业所写的情书,也是张艺谋的心血之作。
在201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呼声很高的《一秒钟》最后因为技术原因退出,也让许多影迷遗憾不已。
如今看来,《一秒钟》的正式回归,也让我们非常期待正片中到底藏有多少秘密?张译、范伟等人的演技是否如同去年流传的可能拿下柏林影帝的传言一样精彩,都亟待我们发掘。
图注:电影台词“短不过一秒钟,长不过一辈子”
从预告片来看,《一秒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故事。
11月27日,你会去看吗?
全国水利八大员,盘点一下过去公社的八大员
#文章首发挑战赛#
盘点一下过去公社的八大员
1982年考什么证赚钱多,我中专毕业,到乡政府上班,不过那时还不称乡政府,称公社。当时,公社领导有:公社党委书记一人,副书记三人,分别分管农业、工贸和文教,管委会主任一人,是二把手,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管委会副主任一人,相当于副乡镇长。武装部长一人,副公社级,属于领导级别干部。
公社除了以上领导干部外,有八大员,负责各方面的具体工作,下面,我就来盘点一下:
一、公安特派员。
大家对公安特派员的印象比较深,主要是公安特派员管的事比较多,社会上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以及刑事犯罪等,公安特派员都管。公安特派员配备枪支全国水利八大员,小时候很受关注。
二、司法助理员。
司法助理员是1982年开始,才在各公社普遍配备。主要职责是调节民事纠纷。什么邻里关系、夫妻矛盾、阳沟走水、盖房采光等民间常见纠纷,司法助理员都管。
三、民政助理员。
民政助理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婚姻家庭、以及社会救助方面的事情。负责婚姻登记、调节离婚等,困难群众救助等方面工作。民政助理员一般助手公社办公室。
四、教育视导员。
教育视导员主管全公社的教育工作。包括全公社校长、主任的任用、教师的调动、教学安排等工作。其实就是公社的总校长,在我的印象中,教育视导员是权力很大的。
五、农业技术员。
农业技术员是县农业局下派到公社、指导农民农业技术、科学种田的人员。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都在农业局,属于上级职能部门的派住人员。
六、林业技术员。
林业技术员是县林业局下派到公社,管理公社林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公社的植树造林工作。职能和人事、工资关系等,与农业技术员相似。
七、水利协助员。
水利协助员是公社负责水利方面工作的人员,负责农田水利建设技术和管理工作。水利协助员与农业技术员、林业技术员不同,他的人事、工资关系都在公社,不是下派人员,属于公社人员
八、交通协助员。
交通协助员是交通局下派到公社,协调、管理全公社交通、修路等方面的工作。在我的印象中,存在时间很短全国水利八大员,盘点一下过去公社的八大员,县交通局就把人员全招回去了。
公社除了这八大员外,还有三个比较重要的人员:一是公社秘书,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二是青年团书,是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三是妇联主任。全公社的一半人口属于她管。此外,还有两人称呼比较特别:一是武装干事,一是工业干部。
1983年下半年,全国进行机构改革,公社统称为乡镇, 乡镇普遍建立派出所,公安特派员成为公安干警,工资、人事关系上调公安局。建立文教室,教育视导员改称乡镇校长,另设成教校长等。
此后,又相继不断的调整、改革,建立了司法所、民政所、农技站等。如今,八大员基本不存在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iyeeedu.com/4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