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等73项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附件: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项目(新编31项)2.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项目(修编41项)3.福建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发布项目(1项)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项目管理的通知》(闽建科〔2020〕17号)、《关于公布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修编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20〕13号)等文件考证含金量排行榜,由省厅下达,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主编、省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审查的《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等31项新编的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具体详见附件1、附件3),以及福州市市政工程中心等单位负责修编、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专家复核的《城市道路养护作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标准》等41项(具体详见附件2)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根据省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关于提请批准发布73项省工程建设标准的报告》,上述省标项目符合省厅文件要求,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技术标准》等73项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现予以发布。

上述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由省厅负责管理,省建筑工程设计中心负责指导服务,由第一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附件: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项目(新编31项)

2.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发布项目(修编41项)

3.福建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发布项目(1项)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12月29日

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标准,“湿地海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新华社海口10月23日电(记者 涂超华、刘诗豪)海口市凤翔湿地公园内流水潺潺,绿草如茵。很难想象,这个市民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具有强大污水净化功能的湿地公园,两年前还是臭气熏天、人们避之不及的垃圾堆填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两年来海口市以湿地城市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城市生态治理,着力改善生态民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闯关探路。

湿地入城,又见乡愁

海口市依河傍海,丰富的水系和分布广泛的湿地是城市的灵韵所在。

然而,由于城市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原因,一段时间以来海口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其中,最大的羊山湿地在2004年至2016年间面积减少了1/3。

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来,海口市以湿地修复和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和创新城市生态治理模式。

全长24公里的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多年来,因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截留不充分成了多次治理未果的城市“臭水沟”。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海口市治水办综合组组长王亚琴说,海口破解以前“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环保格局,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环保”管理模式。同时,通过转变治理理念实现科学治水,将以前的工程治水方式改为生态治水方式,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把美舍河改造成了由滩涂、湿地组成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

美舍河变了。水清鱼跃,岸绿景美,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市民们又找回了曾经的记忆。海口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志说,通过把美舍河治理经验向全市其他水系逐步推广,海口持续推进32个水体的治理,越来越多的河流又现清澈,“水城”风貌正渐渐重现。

城市生态治理的海口探索

10月的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内波光粼粼,白鹭翱翔。作为海口的城市名片,这里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

为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海口市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出台《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等多部法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辜绳福说,立法为红树林湿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短短几年时间,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面积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红树植物增加到19科36种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标准,“湿地海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占到了全国的97%。

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海口市同步推进生态治理与法制建设,通过不断深化生态环保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湿地保护长效机制。

海口市将“河长制”与“湾长制”结合,实现“河湾同治”。海口市组建了国内知名湿地专家参与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起以市级湿地保护管理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等为基本构成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体系。

生态保护落实责任是关键。海口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等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体系,对保护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追责。2017年考证书的正规网站,海口市、区两级有10余名干部因红树林和滨海湿地工作责任落实不力被问责。

湿地建设改善“生态民生”

海口凤翔湿地公园、五源河湿地公园、三角池公园陆续建成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标准,潭丰洋湿地公园建设正在推进中……湿地公园已是市民亲近自然、游憩休闲的好去处。

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曾是海口最偏远、经济较落后的村。通过引入社会投资,利用冯塘村生态资源建设的“冯塘绿园”,已成为一个集湿地、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多元素融合的乡村生态旅游区。

“冯塘绿园”副总经理杜思思说,通过旅游服务、旅游区务工和土地租金分红等,全村50多户村民家庭每年每户能有2万多元收入,群众真正从湿地保护利用中得到了实惠。

湿地城市的建设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也提升了海口的吸引力。海口市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海口成为国内外大企业发展布局的重要选择。2017年,全市共引进招商项目141个,协议投资近1800亿元,阿里巴巴、普华永道等企业也在今年先后落户海口。

“未来3年将陆续建设4个国家级、3个省级湿地公园,打造45个湿地保护小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先行区江东新区建设也将实现湿地入城。”海口市副市长文斌说,作为全国首批6个提名城市之一,海口市正在全力角逐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朝着“最美国际湿地城市”的目标大步向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iyeeedu.com/5000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6月 16日 下午1:11
下一篇 2024年 6月 16日 下午1:16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