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硕士点和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分布如表所示。
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学科性质博士点硕士点
水文学及水资源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水工结构工程
▲
●
水利水电工程
▲
●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
●
*设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专业介绍
土木水利类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培养基础知识面宽、全面发展的人才,2009年招收的学生采取“大土木”的培养方式,即入学后的前两年采取统一的培养模式,后两年分专业培养。
主干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等。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及其建筑物(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闸门和进水、引水、泄水建筑物等)以及工业用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于1997年10月以优秀等级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教育评估,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专业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和城市水利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主干专业课程:水利水电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城市水利规划、城市供排水、城市水文学;水利工程施工等。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港口工程、航道工程与海岸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方面的能力,能在交通、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该专业设有港口与航道工程和近海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主干专业课程:港口规划与布置、港口水工建筑物、河流动力学与航道工程;钢结构、近海平台结构、海底管道工程;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学、港海工程施工等。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研究生专业介绍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该硕士点设在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点和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内,拥有“水文学及水资源”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在很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共完成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其它研究课题60多项;研究成果获21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多项中国图书奖。
现有指导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6人。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较多,属于多学科结合的理论与应用复合型学科。该学科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现有指导教师3名,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 。
水工结构工程专业
水工结构工程硕士点隶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是大连理工大学“211工程”以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该学科始终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又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近十年完成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工程、海洋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课题百余项 。
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该学科为二级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在实验室是“水科学与水利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
主要研究方向有:①水轮发电机组动力学——水电机组振动、强度、振动故障诊断和水力机械计算流体动力学。②水工水电站建筑物结构分析——大型结构物的数值模拟、静动力分析和优化。③重大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大坝、厂房、地下工程、核电工程等大型复杂结构物的安全评价和可靠度分析,安全监测,安全加固,性态反演和动态识别,施工控制与施工仿真。
现有指导教师8名广西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
该学科完成和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解决了国家建设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该学科拥有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极强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该硕士点共有教授17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讲师、工程师13人,其他人员10余人。
研究领域:1、港口及海岸工程;2、近海工程;3、深海工程;4、航道工程。
水利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广西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水利工程学院改版,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按“土木水利类”大类招生。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介绍
该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审批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现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向海面、海中、海底和海岸带空间延伸所采用的高新技术。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人类正在向建造各种工业和居住用的人工岛,海上城市、机场,海洋公园,海底仓储设施、隧道、电(光)缆、油气管道等方向发展。在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着重培养能够胜任把沿海城市岸线资源和所属的海域空间资源,当作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加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海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原理与方法,海洋空间开发工程水工建筑物,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海岸带综合管理学,滨海景观学,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地貌学、海洋工程施工,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毕业生去向主要包括:海洋、交通、水利、城建等部门相关科研、管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可从事离岸人工岛工程、滨海新区围垦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水下工程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领域的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14744.html
评论列表(3条)
[…] ①参加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 哪些院校是2023年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办学实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高校? […]
[…]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现已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