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消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退休教师许保玖教授因病于2021年10月15日15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许保玖是我国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率先提出了“水工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上世纪70到90年代的20年间,我国废水处理率始终停留在5%之下,而上世纪90年代到如今,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从5%到90%,许保玖和他首倡的“水工业”思想功不可没。
“听说先生是美国回来的”
20世纪50年代末,在清华大学给排水专业课堂上,大四的学生们正翘首以待一门专业主修课的老师。
“听说先生是美国回来的。”学生们窃窃私语。
这位先生就是许保玖。
许保玖于1918年12月31日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42年毕业于民国时期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宝天铁路工程局工务员、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
1949年,许保玖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卫生工程硕士学位;1951年又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博士学位。当时,他与华罗庚、钱学森等35人被美国政府列入了禁止回国的名单。
△许保玖在密歇根大学的学籍卡
1955年初,许保玖与夫人冲破重重阻力归国,成为国内第一名给排水专业博士。
归国后,经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引荐,许保玖结识了当时清华的给水排水大家陶葆楷,进入清华任教。
此后给排水工程是什么系,“中国水工业鼻祖”许保玖逝世,曾被美国列入禁止回国名单,他在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
“年轻人要敢想”
“只有想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到,想不到的事情一定做不到。”
2018年,正值许保玖百岁生日,196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的环境学院退休教授程声通撰文回忆了与许先生的过往,这句许先生在指导他毕业设计时说过的话让他记忆犹新。
1964年初,程声通开始做毕业设计,题目源自太原钢铁厂水源地—汾河高浊度水的沉淀处理,研究内容包括静态试管实验、水槽准动态实验和沉淀池模型试验三个阶段。
程声通的研究内容是水槽实验,在报告的综述篇写了很多颗粒物沉降过程机理,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从以前学过的课本和其他参考文献里摘录的。
作为指导教师,许保玖在程声通的报告上写满了红色的批改文字。
“他不无严肃地问我,在试验中见到‘颗粒物’了吗?我仔细一想,是呀!水的浊度那么高,成千上万个颗粒挤在一起,哪还能见到单个的游离颗粒物呀!看来我写的综述完全是文不对题、无的放矢。许先生接着说:‘你们年轻人要敢想,不能墨守成规’,又说:‘只有想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到,想不到的事情一定做不到’。”程声通回忆说。
当时,许保玖已经提出了“拥挤沉降”的概念,解决了高浊度水沉淀计算方法。在毕业论文里,程声通根据许先生的概念提出太钢沉淀池“泥浆挤水”的计算方法建议,得到了较好评价。
△许保玖(右二)
程声通说,“只有想到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到,想不到的事情一定做不到”这句话语言浅显,却富含哲理。
他表示,许先生提倡学生“想”给排水工程是什么系,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程声通说,清华的学风教育是“行胜于言”,近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学子都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少说多做”“听话出活”是清华人对它的通俗解释。但如果将其奉为金科玉律,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可能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
因为受到“行胜于言”的制约,很多主意往往在自以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就被自己轻易地否定了,殊不知这种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就等于一次又一次浇灭了创新的火花。
奠基“水工业”
许保玖是我国水工业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率先创立并开出了研究生专业课程《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八十高龄还站在讲台上亲自为学生授课。
上世纪70到90年代的20年间,我国废水处理率始终停留在5%之下。我国给水排水行业也一直处于割裂状态,市政建设只建给水厂、不建污水处理厂,先建给水厂、后建污水处理厂,直接导致水污染问题严重。
许保玖认为,用过的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并在满足一定水质要求后排回自然环境中,这是“还”水的规则。
基于此,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提出了“水工业”概念。
许保玖认为,必须将给水、排水视为一个统一性整体,以此保证排水水质,也利于节约用水;同时要改变长期以来给水、排水事业政府包办、给水事业福利化的局面,要赋予水商品的属性,核算成本收益,推进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从90年代到今天,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
且基于“水工业”理念,高校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名称,经教育部修订后,在2012年统一变更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新闻网写道:
“许先生热爱事业、著述等身;教书育人,桃李满园;善思善行,穷之以理;不羁名利,甘于清贫;为人正直,不图虚名。许先生在清华任教超过一个甲子,培养的学生数以千计,有的成了社会名流,有的成了学界翘楚,许先生却依然居陋室、守清贫,孜孜不倦,孤独前行,在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领域做出了旁人难以企及的贡献。许先生是环境学院的瑰宝,是后辈学子的榜样。”
资料 |清华大学新闻网、清华校友总会、中国教育部、光明日报等
校对 | 项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74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 久久为功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冬日暖阳铺洒在漫山果园,追肥、浇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园当村果农马雪梅悉心侍弄着果园。“等到下半年,第一批脐橙就能上市了。”马雪梅说。
曾经,水土流失问题困扰着长汀。经过多年植树造林、生态修复,长汀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31.5%降至2022年的6.57%。
变化,不仅发生在长汀。从长江岸畔的坡耕地,到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再到黑土地上的侵蚀沟,各地栽树铺绿,整治水系、固土防沙,把更多水和土留给大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有哪些重点任务?各地如何落实?
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
崩岗,南方山丘的“疮疤”。流水冲击,山体崩塌,土不成形。
崩岗上的脐橙园喜获丰收,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上塘村果农谢小路难掩喜悦。眼下,他正忙着喷洒防冻液,“只要管得好,产量还能更高。”赣县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民参与,大力开展崩岗治理。“挖、填、种,干了5年多,崩岗变了样。”谢小路说。
“好政策出台,保持水土有底气水保工程师,我们继续以崩岗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重点,护山保水水保工程师,水土保持 久久为功,恢复生态。”赣县区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邱欣珍介绍。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7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
“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依然存在,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一级巡视员张新玉介绍。
经过多年努力,剩下的多是“硬骨头”。接下来如何如期完成任务?“要在全力减少水土流失面积的同时,持续巩固治理成果,特别是在降低水土流失的强度上不断努力。”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治国介绍,目前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黄土高原和东北黑土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实施综合治理。
重点治理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东北粮仓,良田连绵,土质肥沃。但因受水冲风吹、过度耕作等影响,平坦田野上留下道道沟壑,侵蚀沟成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集中表现。
“小沟越冲越大,黑土被冲走,大农机没法开,看着都心疼。”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八五五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尚龙江说,“这些年下了大力气,先在沟底放置秸秆捆,再铺上50多厘米厚的土,水能透下去、土能留得住。”
“保护黑土地,多部门应形成合力,对6度以下坡耕地,重点采取深耕、免耕、秸秆还田、休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6度以上坡耕地,实施综合治理,有条件时适度新修梯田,并完善排水措施。”王治国介绍。
黄土高原是最早探索水土流失治理的地区之一。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吕家河村村支书吕增荣说:“退耕还林,1000多亩山地全部栽核桃树,防风固沙,村民亩均收入3000元。”“针对沟道密布、山峁相连、植被稀疏的特点,我们修田筑坝、人工绿化、封山禁牧,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累计实施完成两轮退耕还林工程102.63万亩。”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主任马宝勤介绍。
《意见》提出,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王治国介绍,在水土流失严重、入黄泥沙影响较大的地区,继续通过机修梯田的方式,治理坡耕地;对老旧梯田加宽并配套田间道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苹果、梨、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张新玉介绍,在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上,要重点治理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上,要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推进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加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废弃矿山变成‘聚宝盆’,80多亩脐橙,一年能挣15万多元。”赣县区韩坊镇迳里村村民赖金富说。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水润林、林固土、土保田、田养人,保持水土关乎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
《意见》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地应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中国水利学会正高级工程师李贵宝介绍,“特别是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产业化。”
有资金、有队伍,更要有制度。水土保持工作要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记者 王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2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