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电工程师,弘扬工程师精神,建设科技强国

”新时代实现科技强国离不开工程师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离不开工程师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下,实现科技强国更需要工程师精神。中国科技发展、工程建设的基点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弘扬工程师精神,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工程师群体的共同努力。

工程师精神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攻坚的持续推进要求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劲的精神力量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

精神是时代的表征,伟大精神产生于伟大时代和伟大实践。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程师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力军,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是强国发展战略的主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时代实现科技强国离不开工程师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离不开工程师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下,实现科技强国更需要工程师精神。

新时代迫切需要工程师精神引领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多年来,我国面对多种复杂环境,经济韧性和发展底气的背后,是我国雄厚的产业人才基础。解决当前科技、产业“卡脖子”问题,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迈向制造强国,关键是要发挥工程师群体的作用。要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激发工程师群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释放一线工程师创造力,实现科技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程师精神是应对深刻变革的国际形势、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当今,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战略时期,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各国奋力抢占科技和军事制高点的背景下,亟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工程师,集智攻关、实业报国,突破封锁、实现赶超。工程师群体是实现科技强国的主引擎,工程师精神是发动这一主引擎的关键钥匙。

工程师精神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攻坚的持续推进要求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劲的精神力量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改革攻坚进程、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均离不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是无法通过外购获取的,只能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持续向前发展。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一次次的探索失败会持续打击工程师的内心,容易使其产生挫败感,这就要求工程师们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国家机电工程师,弘扬工程师精神,建设科技强国,支撑他们不断坚持创新探索。同时,强劲的精神力量也能让工程师们鼓起勇气、敢于尝试破解技术难题,直面各类风险挑战。

工程师精神是建设科技工作者精神体系、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将三者放在一起致敬,体现出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地位,三者缺一不可。2016年,“工匠精神”被首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工程师群体,同样需要精神力量的激励和支撑。工程师精神的提出,可与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可指导我国所有科技从业人员的精神体系——科技工作者精神体系,这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也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师精神内涵彰显重要价值

工程师精神包括爱国奋斗、自立自强、大力协同、严谨规范、久久为功等内涵。

——爱国奋斗,是中国工程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赤子情怀。

工程师从事的事业是建设家园、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伟大事业。科学是无国界的,而工程是有国界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共同进步。

——自立自强,是中国工程师以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为立业之本,以勇攀高峰、永创一流为毕生追求。

中国科技发展、工程建设的基点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第一,许多领域已由“跟跑”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前面已经是“无人区”,在这些领域已无经验可循,唯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创新驱动占据技术制高点。

国家机电工程师

——大力协同,是中国工程师坚持系统工程思想,大局系统、开放包容、凝心聚力的工作理念。

工程任务往往规模宏大、技术复杂、高度集成,涉及众多领域和技术部门,工程师是工程的总设计师,是众多环节的协作枢纽,需要统筹考虑技术、进度、资源、人文、环境等条件,从整体出发,通力合作。工程师的协作精神直接决定着工程系统效率和质量。

——严谨规范,是中国工程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工程领域最需要严谨规范,严谨是工程研制的基本要求,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法宝。工程师是绘制设计蓝图并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的人,任何差错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职责和使命要求他们尊重科学、吃透技术、把握规律,严格按程序、按标准办事,严慎细实、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对做好。

——久久为功,是中国工程师实干兴邦的品格和静得下心来、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科技、制造领域已经取得的伟大成绩,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几代工程师几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实干奋斗的结果。如今工程师群体面临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短平快的思潮,容易对新生代工程师群体的理想信念产生冲击。从大国到强国的艰难跨越中,更需要工程师们屏蔽外界浮躁情绪影响国家机电工程师,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打磨世界一流的科技工程。

弘扬工程师精神需打出“组合拳”

弘扬工程师精神,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工程师群体的共同努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出台有关工程师精神的文件,从社会层面提高工程师群体价值地位;推进行业自治,从产业层面发挥工程师群体内生力量;加强职业教育,从教育层面树立工程师精神价值导向;提供制度保障,从机制层面解决工程师群体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工程师精神不断深化发展、代代相传。

一是加强工程师精神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媒体平台讲好工程师故事,凝聚社会各界对工程师价值的共识;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提振工程师群体的士气。

二是建设工程师支持服务平台,发挥组织作用。今年3月在中国科协的牵引推动下,我国工程师联合体成立,工程师有了自己的组织。据了解,联合体将为工程师提供知识产权服务、进修晋级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开展杰出工程师评选等,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

三是加强工程师价值导向方面的教育引导。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安排有关工程师精神的内容,加强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近距离学习老一辈工程师工作风格,锻炼学生严谨务实的精神。

四是完善工程师相关制度。完善工程师人才认定办法,通畅工程师晋级通道,减少人才发展的制度束缚。对于杰出工程师,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予以倾斜,让工程师成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代表,最大化享受到新时代的制度红利。

(李勇,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党委书记)

自从2014年《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抗震支吊架生产,设计,安装等领域的企业已注册的达一万多家,为社会创造了至少几十万的就业岗位,初步估计行业产值超过2000亿。

面对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行业急需一大批掌握机电工程理论和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具有建筑机电设计实务能力,能够解决建筑机电抗震设计工程问题的工程师。作为行业资格评定《建筑机电抗震工程师》的出现恰好及时弥补了行业的需求缺口。

然而最近,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有些企业借以网上证书宣传照片,假冒建筑机电抗震工程师资格,欺骗本地设计院,若不是及时连网验证证书真伪,这些不具备专业资格能力的“李鬼”将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真正有能力认证企业的权益。

以下为“李鬼”借用的网络宣传图片:

《建筑机电抗震工程师》是由江苏省建筑机电抗震研究院与JYPC—国内一家获得政府核发执照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合作颁发,是建筑机电抗震行业的国家资格认证证书,同时也是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含金量最高证明。

以下为证书的实物照片:

《建筑机电抗震工程师》资格评定证书目前支持网络验证,请各位行业从业者不要被假冒证书蒙骗。

证书验证方式如下:

职业资格证书全国统一查询系统网址:

因证书2020年度经过改版,去年颁发的证书样式较现在有些许差异,如对证书真伪存在疑议,可以联系江苏建筑机电抗震研究院或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进行证书验证:

江苏建筑机电抗震研究院:;

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

对于机电抗震行业的广大企业来说,通过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行业竞争的法宝,但是不要让“山寨”的业务培训和“李鬼”的资格证书有可乘之机,扰乱行业健康电气工程师评定,有序的发展。

作为技术培训输出方,我院愿意配合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工作,将真技术落实到每位有需求的从业者手中,如有需求电气工程师评定,关于《建筑机电抗震工程师》资格评定的严正声明,欢迎联系我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2393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月 21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4年 1月 22日 上午9:04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