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做工程,都是看能力,有能力就做,没能力就撤。后来,我国引进了西方的证书制,渐渐的干工程也需要证书了。仅仅有能力也不行,还得有证书。
为了拿证,数以万计的工程人在工作之余看书考证。一建、二建、造价工程师、消防师,为了拿到这些证书,个个都是费尽心力。
而相比着上面说的这些证,装配式工程师算是一个新证。
装配式工程师是指从事装配式建筑的规划设计、构件生产、物流配送、装配建造、装饰装修施工等全产业链装配建造体系的专业技术人员。装配工程师共分初级,中级通信装配式工程师,装配式工程师证书有用吗?,高级三个等级。初级装配式建筑应用工程师可以担任装配式建筑吊装工,装配式建筑灌浆工。
装配式工程师证书有用。经研究决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面向全国开展装配式工程师(装配、设计、生产)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及评定,这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师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制度的建立。对于经培训考核合格者,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装配式工程师(装配、设计、生产)专业技能证书。
因此就有人问,这个证书是不是没必要考?
小助要说:如果你是从事工程行业的,非常有必要。
可以明显的看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国家对这方面也比较重视。那么在行业刚兴起入行条件还比较宽松,考试还没有那么严格的时候考个资格证,是很划算的,省钱也省时间。反而这时候不考,以后再考说不定就赶上了制度收紧等一系列状况。
就像二建证,当年刚有这个证书的时候通信装配式工程师,只要复习一下,基本就能拿到。现在则比较严格,每年的通过率甚至不到百分之三十。
什么是通信?
北邮版《通信原理》教材的第一句话是——
通信乃是互通信息。
其实,这句话就说出了通信的本质。
通信的目标就是如何让世界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进行信息的互通。
大到卫星,小到SIM卡,通信技术覆盖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通信,全部都属于通信的一部分。
正因为它如此庞大,所以,学习它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
▼通信工程本科需要学习的课程
我们通信(CT)行业,名气虽然不如IT行业大,但一直都是兄弟行业
而且,这几年更加紧密了,几乎已经合体,开始统称为ICT行业。
我们今天重点说的是CT。
通信行业通常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我们来分别说说吧。
在说之前,先给大家灌输一个观念:
通信通常分为三个等级——电信级、企业级、民用级
不同的级别,可靠性、运算速度等各方面性能指标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电信级要求最高,民用级最低)
越牛逼的厂家,做的级别就越高
举个例子,小米和华为,都做路由器,小米的那个只能在民用市场(家庭和个人用户),华为除了民用市场之外,他也做企业级(几千几万人大公司)和电信级(电信机房里那种),就路由器这个产品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
以前,华为这种通信设备商企业不在乎民用电子消费品市场,后来发现个人消费者市场这个蛋糕也很大,才开始做这块业务。手机也是一样。 作为通信行业专业人士,我们所说的通信,主要指的电信级和企业级市场。民用级里面的手机、民用路由器、智能设备等,通常归类于消费电子产品,算作IT类。
“无线通信”通常包括以下类别:
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ad等消费电子产品,刚才说了,一般归类于IT类。还有无线通讯模块,例如GPRS模块,物联网模块,这些还是属于通信类的。研发、制造、维修手机终端的,都叫“终端工程师”。
无线接入网:说白了,就是负责把终端(例如手机)连到整个通信网络里面来的,就是“接入网”。什么东西能把手机连到通信网络里? 对了,就是基站。负责基站的工程师,就是“基站工程师”。
如果需要把一个区域用无线信号覆盖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那么,基站的位置、数量、天线的朝向等都需要精密计算,这个工作有一群专门的人来负责,叫“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简称“网规网优工程师”)。
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其实只有手机到基站这一段是无线的,所以基站工程师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无线工程师”。(卫星和微波也没有线?别急,往下看。)
核心网:电信机房里面那些负责通信数据的处理和交换的设备,就是核心网设备。负责开通维护核心网设备的,就是“核心网工程师”。
因为有线通信也有核心网,所以为了区分,无线通信里面的核心网工程师,也叫“无线(移动)核心网工程师”。有线核心网那边,通常叫做:“有线(固网)核心网工程师”或简称“固网工程师”。
另外,核心网一般分为CS电路域和PS分组域,所以,也分为“CS工程师”和“PS工程师”。现在多了IMS域,所以还有“IMS工程师”。
承载网:
基站收到手机的数据之后,会发给电信核心机房。
如上图所示,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核心网与核心网之间,都要传输数据。所有这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承载网设备,负责承载网设备的,叫“承载网工程师”,也经常叫做“传输工程师”。
传输主要使用线缆介质(例如同轴电缆、网线、光纤)。线缆介质,一般是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属于数通(数据通信)设备,这类岗位,叫“数通工程师”。
除了线缆介质之外,有的偏远地区,也会使用微波技术或卫星技术传输数据。所以,搞微波的“微波工程师”和搞卫星通信的“卫星传输工程师”,都属于“承载网工程师(传输工程师)”。
(注:卫星通信只是卫星N多应用中的一种。)
业务产品:在核心网里面,还有很多功能性的产品,为了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业务而存在,例如短信、彩铃、智能网(预付费电话用的)。这些产品就叫做业务产品。它们有时候算核心网产品,有时候单独就叫业务产品。负责这些产品的人,叫做“业务产品工程师”。
综上所述,无线通信的工程师类别如下:
有线通信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是差不多的。
一样是终端、接入网、承载网(传送网)、核心网、业务产品。
有线(固网)终端部分,大家都知道的是固定电话。除此之外,还有行业终端(银行的ATM机、视频会议电话系统的视频电话机),还有某种具体业务的终端(IPTV的机顶盒)。固网终端现在主要是指行业专用终端,大企业用,所以算通信多一点,不算IT。
注:固定电话是很落后的东西,它属于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被NGN软交换替换掉,NGN软交换要被IMS替换掉。
接入网部分:
因为有线通信没有无线部分,所以没有无线接入网一说。
有线的接入网,主要是指从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的所有设备。
大家应该都记得,以前是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56K的猫),后来是通过ADSL上网(2M),现在到处都光纤入户了,是通过PON上网(20M/50M/100M/200M)。 因为光纤最快通信设备工程师,所以以后都会是光纤。
承载网:
有线的承载网其实和无线差不多,或者说,无线的承载网其实就是来自于有线的承载网。承载网通常属于有线产品线。
业务产品:
有线通信这边,也有业务产品,例如IPTV系统等。也是叫业务产品工程师。业务产品也通常属于有线产品线。
固网核心网:
有线通信的核心网,一般特指NGN软交换这些,刚才说过了,也不多说了。
其实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主要就是接入方式和业务类型的不同,在承载传输上,大部分是一样的。
再补充几个常见岗位:
通信项目,尤其是海外通信项目,一般都是Turn-Key项目(交钥匙项目)。设备商要从零开始,从一个空房子到最后完成所有工作,直接把建好的机房和网络交给客户运营商。所以,会涉及到基础建设(土建)。
“工程督导”,就是负责通信工程的建设实施,指导和监督工程队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施工。有点类似于“高级监工”吧,工程施工的工作还是很辛苦的。
“工程督导”也按工种区分。例如“微波督导”,就是负责微波设备的安装;“无线督导”,就是负责基站设备的安装施工。
“运维”:设备调试交付之后,处于运行阶段,就需要人进行维护,查看运行状态,及时处理隐患,解决问题。这类看似简单的工作,就是“运维工程师”来做。相比于企业级的运维,电信级运维责任更巨大,压力也就更大,工作非常辛苦。
基站和机房的设备,都是用电的,所以要有电源。机房为了应对停电,还需要配备电池。负责电源电池设备的工程师,叫“能源工程师”(因为属于配套产品,也叫“配套产品工程师”)
好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常见职位就是上述这些。
至于发展前景
过去的四十年,我们保持了高速增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高速增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不管是改革红利,还是人口红利,都会有耗尽的那一天。每过一年,高速增长停止的概率,都会增加。
一旦高速增长结束,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过苦日子。
我们通信行业,就好像一座山。我们通信人,在这座山上生活。以前没有洪水,大家都相安无事、安居乐业。
现在,洪水出现了。山脚下的人,会第一批死掉。
洪水越涨越高,山腰的人,越来越危险。而山顶的人,最安全。
洪水永远不会淹没山顶,但山顶的空间就那么大,容不下那么多人。
对于山脚和山腰的人来说,要么趁着洪水还没漫上来,先赶紧游到更安全的那座山。要么,就只能拼命往山上爬,抢占位置。
通信技术经过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走到了现有理论的极限。理论得不到突破,我们就无法前进。我们这座山,就没办法变得更高、更大。
说实在话,在我个人看来,传统移动通信的三大领域,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核心网的未来,就是全面的云化,IT化,核心网工程师,就是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承载网的未来,还是光纤,进一步榨干光传输的每一点能量。接入网的未来通信设备工程师,给大家介绍下通信专业,只有天线,智能天线,超级阵列天线,围绕空口能力做做文章。此外,机器学习很可能会颠覆未来的运维模式,值得重点关注。
通信行业工程师做了一段时间后,有不少人会进入到“表哥表姐”状态中——每天每周每月各种奇奇怪怪的表需要填报,有的来自于公司内部,有的来自于新老项目,有的来自于客户(帮客户填写或者甲方的各种报表)。
然后是开会或者准备开会的材料状态。
再然后才是“正儿八经”的工作:也就是对照你的行业类型的工作,比如施工设计监理集成等。
在任何一个行业的个人发展前景都是要看个人的:因为拼到行业天花板之前的一个阶段都挺类似的——靠的是你个人能力、情商、魅力、关系网等等的发挥。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都进入不了天花板前的阶段,就算进入了也没什么担心的——这个时候行业瓶颈已经接近于没有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28159.html
评论列表(5条)
[…] 工程造价培训学校 工程造价培训中心 工程造价培训哪家好 […]
[…] 中级职称建设工程和建筑工程区别? […]
[…]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管理体系研究:对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建筑管理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建造的发展,然后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优势,最后以某写字楼为研究对象,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Keys:BIM技术;可持续建筑系统;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发展出一条新思路,就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将BIM的强大优势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可以帮助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架构装配式建筑中建立,进而将装配式建筑的各个管理阶段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适用性。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构件信息的跟踪和检索,有效提高构件的高效运行,这得益于建筑构件和材料的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以上理论的支撑,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智慧建造发展现状我国建筑业因数字化施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没有问题存在。例如,数字化施工的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无法全部运用信息模型,正是受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而浪费了信息资源,使得图像和工程建设数据难以整合。 […]
[…]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建筑网为大家解答。 […]
[…] bim工程师和装配式工程师是有区别的bim装配式考试考什么证赚钱多,但是近几年来二者有逐渐融合的趋势,在未来,bim加装配式证书的用处会非常大,含金量会非常高,双证人才会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