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师,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利伟副教授

长安大学建工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工学博士。长安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2000.4–至今长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副教授;2011.7–至今长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电子邮箱: @

通讯地址: 西安长安中路75号长安大学建工学院给排水系

邮编:

传真:

办公地址: 西安小寨

教育经历: 1989.9-1993.7 西北建工学院给排水工程 学士

1997.9-200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 硕士

2004.9-201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 博士

2015.10-2016.10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访问****

个人简介

长安大学建工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工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2015-2016),10年国家大型甲级设计院设计工作经历,国家勘察设计注册设备(给排水)工程师,目前担任长安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编写国家“十二五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副主编),《给水排水计算机应用》(副主编),参与编写国家行业标准《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2008)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8),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子课题,编写《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及指南》,参编《农村供水工程设计图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8)。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农村建设环保统筹技术与对策研究”子课题研究;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农村建设环保统筹技术与对策研究”子课题研究;目前,在研主持国家科技重大研发项目课题1项,生态环境部课题1项,陕西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水利厅科技项目1项,其他纵、横向课题5项,已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已发表水污染控制技术、海绵城市及雨水管理相关研究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10篇,EI检索4篇。获第一作者发明专利2项,参与8项;获陕西省优秀设计二、三等奖5项。

社会职务

长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

陕西省供排水协会理事;

陕西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库成员;

西安市勘察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环保产业协会专家组成员;

西安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研究领域

水污染控制技术;

排水管网及雨水管理(海绵城市);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绿色建筑,城市节水及建筑给排水系统优化;

城镇健康水循环及饮用水水质提升;

开授课程

本科课程:

《排水管网》

《建筑给排水工程》

《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工艺设备基础》

课程设计

《排水管网》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泵与泵站》

毕业设计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污水厂处理工程设计》

《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设计》

硕士研究生

《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城镇健康水循环及提质增效理论与技术》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城市雨洪大数据预警机制、资源化利用理论与海绵化设计方法(**)(课题3),主持。

2、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子课题,主持。

3、生态环境部项目《中国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能力建设项目-陕西省履行水俣公约行动计划编制子项目,主持。

4、省水利厅纵向项目《生物慢速砂滤池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5、省水利厅纵向项目《陕西省十二五农村安全饮用水规划》,主持。

6、陕西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微藻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养猪废水工艺及产电特性研究》,主持。

7、省住建厅纵向项目《村镇污水处理及收集利用设施研究与示范》陕西省住建厅,参与。

8、省科技厅纵向项目《阳离子微嵌段改性右旋糖酐基双功能水处理剂的构建及其安全性评价》,参与。

9、省住建厅纵向项目《西咸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典型应用场景下近海绵雨水设施的防渗评价及优化》,参与。

10、主持其他纵、横向项目35项。

论文

一、第一作者论文

1. Yang, Hao, Dian Yu, Peng Zhou,et al. High – of Bis-PDI-T@TiO2 for of [J]. and gy, 2021, 263(5):.

2. Yang, YaQi Peng, Qian, Xing, He, Zhao, Bo Lai,. / of Cu(Ⅱ) from by a @ by (MCTS-Ag/) [J]., 2020:.

3. Yang, Jia, He Yan, high and low loss for non- : ,2019,62,://doi.Org/10.1007/-019-9443-2.

4. Yang, , , Zhu, Gao, Xia*. by a 3D g-C3N4/ : . , 473(2019)527-539.

5. Yang, Li*, Yue Zhao. on the . & , 2013.6.13, 70(4):627~633.

6.Yang , , Zhou *. of from -, ( 2011),2011.5,(EI).

7.Yang , , Zhou *. of red soil in of , 2011,xi’an .(EI)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师

8.Yang , , Zhou *. of – pig , 2011, xi’an .(EI)

9.杨利伟,龙再柱,龙朋成,江旺,赵传靓,赵红梅.基于进水流速的连续流小球藻MFC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20,46:46-51.

10.杨利伟*,龙朋成等.小球藻生物阴极型MFC处理养猪废水及产电性能.[J].中国给水排水,2019.6

11.杨利伟*,张爽等.径流中氮和磷在生物滞留池中的迁移及去除机理[J].中国给水排水,2019,5

12.杨利伟*,江旺等. pH对微藻型MFCs养殖源分离废水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9,4

13.杨利伟,宋玉栋,王然,周岳溪*.好氧区DO对A/O工艺处理ABS树脂废水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01):23-26.

14.杨利伟,宋玉栋,王然,周岳溪*.ABS树脂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脱氮效果的强化[J].西北大学学报:

15.杨利伟,赖波,周岳溪*,等.BAC-SBR反应器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J].重庆大学学报,2012,35:104-110.(EI)

16.杨利伟,黄廷林,周岳溪*,等.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适宜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99-9201.

17.杨利伟.《水工艺设备基础》互动式教学方法探讨,2009.9,获2009年度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改优秀论文奖.

二、通讯作者论文

1.何皎洁,徐雨虹,杨悦,杨利伟*.不同价态Ce-MOF衍生材料的吸附除磷性能及机理比较[J].环境化学,2020,39(03).

2.赵传靓,闫仪,苏俊堂,杨利伟*,水体环境中纳米塑料的危害及检测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9,12

3. Zhao, Yi Yan, Gao, Yang*, Zhou, Li, Kun , . A a self- with high pH dyes: π-π.2021,321[J]. of , 2021, 321:.

4. He, Xu, Wei Wang, Bo Hu, Wang, Xin Yang, Yu Wang, Yang*.Ce(III) of Ce-MOF for in a [J]. ,2020, 379:.

5. , Gao, Zhu, Wang, , Xia,*. by – dots /CeO2: and [J]. ,391.2019.11.

6. He, Xu, , Bo Lai, Yan Sun, Yue Yang, Yang*. The l and on -[J].,2020, 256

7. Chai, Yuan , Peng, Jia, Zou, Dian Yu, Han Yu, Chen, .Y. Chow, Wong, , Ade, Yang*, Zhan. from ent in cell .7%[J].Nano ,2020:.

三、非第一作者论文

1. Wang, Xin Gu, Quan, Xing, Yang, Zhao, Pei Wu, Fan Zhao, Bo Hu, Hu. of to and Its : A [J]. of The , 2021:.

2.陈丽娜,黄志心,白健豪,杨利伟.微纳米曝气-微生物活化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vol.45,2019,P18-23.

3.Bo Hu,Tong Wang, Ye, Zhao, Yang, Pei Wu, Duan and Ye.2019. of and on the of and its . of ent,239: 299-305.

4.Bo Hu, Ye, Zhao, Ding, Tian. 2018. of N2O and in -cut SBR . and ,77(1): 187-195.

5., Yang, Jun Liu, on the role of in – of .[J]. ,2018, 8(1):3303.2019

6.胡博,田晓雷,吴沛,赵剑强,杨利伟,梅松涛. N2O微电极法测定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羟胺.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3): 163-167.

7.韩博涛,李晓玲,李彦鹏,杨利伟.污泥发酵液中氨氮和磷的去除方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05):112-115.

8. Luo*, Song, Zhou, Yang, Zhao. of on the of / for ABS , Sci Res, (2017) 24:5509–5520.

9.王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师,王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师,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利伟副教授,程家运,宋玉栋,吕倩倩,周岳溪,杨利伟.ABS树脂废水有机物反硝化潜势及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 2014,27(11):1379-1386.

10. Li*, Yang, Meng. of in a in Xi'an,, and Air ,2013.05.13, 13:343~349.

11.杨金刚,王海燕,周岳溪*,杨利伟,高俊发,魏继苗.三格厌氧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灰水[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 3(02):85-91.

12.,* Yang, Zhu. as to in in the . of and ,2013.01.01, 16(3):409~419.

13.万风,王海燕,周岳溪*,许吉现,杨利伟,张娜.养猪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灾害研究,2012, 2(01):25-29.

14.杨玉思*,杨利伟,胡亚琼.城镇有压供水管道排气阀的选择技术[C]//全国农村饮水安全技术交流研讨会. 2008.

15.杨玉思*,杨利伟.有压供水管道气囊运动升压机理及最佳消减方案分析,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11,北京.

16.韩大鹏*,杨利伟,王彤.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的均匀性[J].水处理技术,2005,(09):69-71.(18)

17.韩大鹏*,杨利伟,王彤.果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西北农林学院学报,2005, 20(3):53-55.

18.王彤,巴图,杨利伟,郭新潮.赤峰市供水管网系统运行工况分析[C]//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19.王彤,韩大鹏,杨利伟,李友平,刘振乾.塑料管材供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4, (01):51-54.

20.王彤,杨玉思,杨利伟,周容.建筑热水全循环管网热损失计算方法的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350-353.

21.黄廷林,杨利伟.采油废水回注处理技术[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04):1-3.

1.编写国家“十二五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副主编),

2.《给水排水计算机应用》(副主编)

3.国家行业标准《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2008)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8),

4.《农村供水工程设计图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8)。

科技成果

2020年度中建集团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环境监控与消防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研究与应用》

荣誉奖励

1.

陕西省勘察设计优秀工程设计奖:

(1) 陕西商洛市人民银行综合楼 陕西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2) 中铁十二局一公司总部大楼及住宅楼(一期) 陕西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3) 陕西省消防总队119大厦 陕西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4) 陕西安康明江大酒店 陕西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5) 长安区蒋家村改造项目 陕西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6)西安市唐南中学公寓楼 陕西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2.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3项;

3.校级优秀教师1项;

4.教育部“立昇杯”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

5.“《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优秀教学论文1项。

工作经历

1993.7-2000.4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给排水工程师

2000.4–至今长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2011.7–至今长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2011.7–至今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长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其中,我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给排水职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长沙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199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招生;2008和2011年分获市政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学生476人给排水职称,其中本科生364人,研究生112人。现任专职教师 21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工程化经历21人、国际化经历7人。专业经过22年的发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23名,进入了B+行列。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品质,系统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人文、伦理、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项目决策等知识,具备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土木、市政、环境、水利等行业从事与给排水相关的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具备胜任工程师或者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给排水物理化学、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土建工程基础、水力学、测量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水分析化学、水泵与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二)、水质工程学(一)、水质工程学(二)、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施工等。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

毕业生可继续读研深造,也可在城建、交通、建筑、环保部门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给水排水、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就业面广,其中多数毕业生进入了各类大型建筑公司和设计院从事施工和设计工作,工作环境良好,待遇较高,本专业多年来一次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①立足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特色,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②坚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③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及自身优势,强化“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污水治理”等内容的培养,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双轮驱动”,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学院已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对我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充分肯定。学院将持续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工作,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学院人才培养中的示范辐射作用给排水职称,喜报!我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文/高阳 图/高阳 审/孙士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3119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2月 20日 上午11:03
下一篇 2024年 2月 20日 上午11:0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