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参与各方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水利行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双边和多边水利务实合作,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加强跨界河流合作
水利部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在跨界河流水文报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联合考察和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截至目前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翻译,“一带一路” 水利同行,已与周边12个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跨界河流合作机制,每年开展各层级会议、专家级会晤及联合考察40余轮次,惠及跨界河流两岸各国人民,在帮助周边国家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一是开展应急援助,体现大国担当。以跨界河流为纽带,扎实做好对周边有关国家的水文报汛工作,务实推进防洪减灾技术培训,携手应对洪水、干旱、冰湖溃决等自然灾害,全力提供水利救灾应急援助,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善意。
2016年3~5月通过澜沧江景洪水库向湄公河实施应急补水。
二是联合建设水利工程,惠及沿岸百姓。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跨界河流联合水利工程建设,其中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翻译,中哈跨界河流联合水利工程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4月17日,中哈苏木拜河联合引水工程改造竣工,工程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改善界河沿岸两国人民用水条件;2019年4月18日,中哈霍尔果斯河阿拉马力(楚库尔布拉克)联合泥石流拦阻坝正式开工,工程建成后将对霍尔果斯河上下游双方重要基础设施和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019年4月17日,中哈苏木拜河联合引水工程改造竣工。
2019年4月18日,中方专家在观摩中哈霍尔果斯河联合泥石流拦阻坝模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三是创建合作平台,打造澜湄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水资源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努力打造区域水资源合作旗舰品牌。建立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推动制定《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成立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作为开展合作的技术支撑;举办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2018年11月1日,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在昆明开幕。
深化政策沟通
水利部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和国际组织合作。截至目前,已与6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建立30多个固定合作交流机制,在防洪减灾、水电开发、灌溉排水、水文监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河道整治、能力建设等领域,通过政策对话、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开展交流合作。
2019年4月2日,中国欧盟水政策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
2017年,水利部与欧盟建立水政策对话机制,并于2019年4月成功举办第一次会议。2012年建立的中国-欧洲水资源交流平台迄今已举办了六次高层对话会,有效促进了中欧水行业的政策对话、科研合作和商务发展。近年来,中国水利在重大国际水事活动中表现日益活跃,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在水利部的支持和推动下,国际小水电联合会、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等一批国际组织已将总部(秘书处)设在中国。水利部及直属单位代表于2012年、2015年、2018年连任世界水理事会董事,并当选执行局成员。2016年和2019年,中国水利部连任亚洲水理事会副主席单位。一批水利专家先后在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全球水伙伴等14个重要国际水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中瑞合作气候变化下金沙江流域水资源与风险综合管理项目圆满实施。
2012年以来,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科研单位与境外合作伙伴开展了12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被评定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与瑞士、芬兰、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家和全球环境基金、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实施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
与土耳其、肯尼亚、尼泊尔、朝鲜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小水电设备技术交流。
开展设施联通
中国水利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在水资源规划、大坝建设、防洪减灾、节水灌溉、河流泥沙研究和管理、水文水资源监测与预报等领域都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2015年,凯乐塔水电站设计效果图成为几内亚最大面值2万几内亚法郎背景图案,体现了工程对几内亚国家和
在“硬联通”方面,中国水利水电企业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包括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设备出口、人员培训等,有效促进了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肯定。由习近平主席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于2015年共同揭牌的“中巴小型水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已全面建成,双方继续深入开展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关键技术研发与项目示范建设,并探讨升级建设小型水电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水利部下属企业参与建设的巴基斯坦风光互补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第一批完工项目,也是央视选入丝绸之路宣传片的首个能源项目。由水利部下属企业设计的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被印上了几内亚最大面值的货币。中国水利水电企业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小水电技术咨询与设备成套供货服务,积极推动非洲“成片开发小水电项目”,参与了联合国工发组织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项目。
2017年,中国水利专家实施成片开发小水电项目,在埃塞俄比亚瓦尔加河选址。
2017年,中国专家在尼日利亚坝址选点。
在“软联通”方面,水利部已完成38项水利技术标准英文翻译,内容涉及筑坝技术、小水电建设、水文、泥沙、水土保持等多个我国水利技术优势领域。坝工建设、小水电等27项技术标准英文版已出版发行。在合作过程中,中国的相关标准得到拉美、非洲、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认可,应用于流域综合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自2018年9月以来,水利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探讨合作制定小水电国际标准,ISO技术管理委员会(TMB)会议于2019年2月投票通过制定《小水电技术导则:通用技术术语和设计技术导则》。2019年4月26日,水利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家标准委签署关于协同推进小水电国际标准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也是中国水利向全球贡献智慧的一种新模式。
夯实民心相通
2015年,卢旺达小水电技术海外培训班结业。
2018年10月,“一带一路”中国政府水利高层次人才奖学金项目开班。
水利部高度重视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迄今已有来自112个国家的1700多名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参加培训,实现了培训地点从境内到境外,培训形式从多边到多双边,培训语言从英语单语种到英、法、俄多语种,培训级别从技术班、研修班到部长级高官班的四大跨越。2018年,水利部与教育部合作启动“‘一带一路’水利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将连续5年以全额奖学金形式资助“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水利高层次人才来华攻读硕士生学位。项目拟培养约150名境外高级别人才,2018年已成功招收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6个国家的约30名青年学员;2019年招生已经启动。水利部还与河海大学合作,向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孟加拉国等湄公河流域国家近60名水利领域的政府官员或技术人员提供奖学金,资助来华参加水文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生培训。同时,水利部利用对外援助资金及多双边合作基金渠道,援助“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防灾减灾、供水等项目,打造民生水利工程。
2016年,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成立“中国-非洲清洁能源与农村电气化技术转移及研究培训中心
“孟加拉防洪规划项目”推动中孟两国在洪水管理、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项目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给水利合作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提供了更好的合作环境。
水利部期待与更多国家的水管理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深化水领域的务实合作,深化友谊,并将继续为世界治水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水 利 工 程 系
摘 要
水利工程施工专业 、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国家级示范重点专业、省级骨干专业、重实践、强技能、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班
水利工程系(简称水利系)成立于2018年,是在原水利工程系的基础上经过拆分重新组建而成,主要开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2个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是我校重点骨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求职意向,2011年12月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2年6月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重点专业,2013年1月被确定为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018年确定为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之一。
本系始终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两阶段实训、一顶岗”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
师 资 力 量
水利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有良好工学结合能力并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目前,水利工程系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8人,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5人,高级讲师14人,高级职称比例占82%,“双师型”教师比例88%,专业专职教师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10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29%,师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保证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 学 成 果
水利工程系依托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工程地质实训中心、水工金属结构制作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等校内实训场所,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在中铁集团、中水集团、甘肃省景电管理局、兰州北方机电有限公司、甘肃省水电工程局、大禹集团等50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建有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要求。
截至目前水利工程系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毕业生遍及全国水利行业及相关的建设单位,2000年以来有3000多名毕业生在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所辖的十多个工程局就业,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本单位管理和技术骨干,近5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水利工程系致力于培养从事水利建设及相关建筑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据市场需求与岗位能力要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求职意向,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水利工程系及专业介绍,确定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及评价模式。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职业岗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态度,满足企业行业及社会的需求。
专业介绍
国家示范校
重点建设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
招生对象
初中应届毕业生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行业及相关建筑类企业,从事工程施工、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检测、施工放样、工程监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工建筑物检查、维修等工作。
课程设置
工程制图与CAD、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力学试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计量与计价、水利水电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
主要续接专业
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
本科: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实训情况
制图综合实训、测量实习、建材与土工实训、施工技术实训、施工机械实训、工程地质实训、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实训、工程造价实训、顶岗实习等。
技能竞赛及获奖情况
2017年~2019年水工专业学生获得CAD项目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9人次;
2017年~2019年本专业教师2019年4月在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总工会等部门举办的2019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建筑CAD”项目“二等奖”,及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二等奖”。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人员。
2.招生对象
初中应届毕业生
3.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道路与桥梁施工、监理和试验检测、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道路与桥梁施工、施工测量、试验检测、公路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小修保养、大中修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4.课程设置
道路工程制图与CAD、公路工程测量、公路工程基础、道路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道路施工测量、道路勘察设计、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桥涵施工技术、公路几何线性检测技术。
5.实训情况
道路工程识图与CAD实训、道路施工测量实训、道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实训、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实训、公路试验与检测技术实训、公路工程竣工资料编制实训、公路养护预算实训。
6.技能竞赛及获奖情况
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建筑CAD项目”三等奖2人次;
中国水利部水利协会技能大赛中职组“水利CAD项目”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6人次;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建筑CAD项目”竞赛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3人次。
7.主要续接专业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等专业
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3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