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条 各市(州)、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按照职称系列或者专业建立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评审工作开展前,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在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内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评审专家组成职称评审委员会。
(一)专家库成员一般不少于职称评审委员会人数的3倍。
(二)专家库成员由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区域、专业、所有制、年龄、性别等因素,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单位推荐,择优入库。
(三)专家库成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评审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实行核准备案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委托组建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建立和调整专家库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备案;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市(州)的,由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实施职称自主评审的单位,由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核准备案。中级、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核准备案的具体办法由省级相关部门和市州制定。从专家库内抽取评审专家不再备案。
第十七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可以设立职称评审办事机构或者指定专门机构作为职称评审办事机构,由其负责职称评审的日常工作。职称评审办事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承担职称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场地和设施等工作条件;
(二)有专人(含兼职)负责具体工作;
(三)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组织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人员保持相对稳定;
(四)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的职称评审有关规定,按要求完成评审任务。
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应设立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高评办)作为办事机构,负责受理高级职称申报、审核材料、组织评审、接受咨询等日常工作。
第三章 申报审核
第十八条 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以下简称申报人)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符合相应职称系列或者专业、相应级别职称评审规定的申报条件。
申报人应当为本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在我省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才或经省人才、人事(外专)主管部门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第十九条 申报人一般应当按照职称层级逐级申报职称评审。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
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以合理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
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侧重考查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第二十条 申报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报材料,对其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实行诚信承诺制度。
凡是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内部核查或者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等能够办理的,不得要求申报人额外提供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申报人所在工作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申报人的职业道德、工作表现、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等进行考评,并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提出考评、推荐意见,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逐级上报。
第二十二条 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及其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审,由所在工作单位履行初审、公示、推荐等程序。
自由职业者申报职称评审,档案存放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可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履行初审、公示、推荐等程序;档案没有委托存放的,在纳税或社保参保地申报,由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单位履行初审、公示、推荐程序。
第二十三条 职称申报材料应按职称评审(人事)管理权限逐级复审、逐级上报。相关部门和单位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核意见,按相应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要求报送。
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及其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的职称申报材料经初审通过,报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指定单位复审、报送。
第二十四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或职称评审办事机构负责受理逐级上报的职称申报材料,并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申报资格、推荐程序、评审范围等。
申报材料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或职称评审办事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报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及时限。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报。
第二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未按规定出具委托评审函的;
(二)非本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范围的;
(三)申报材料不符合职称评审委员会相关要求的;
(四)不按规定时限、程序申报或报送的;
(五)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
第四章 组织评审
第二十六条 年度评审工作开展前,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或评审办事机构应当将评审范围、申报条件、程序、时限等事项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根据评审工作需要,职称评审委员会可以按照学科或者专业组成若干评议组,每个评议组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负责对申报人提出书面评议意见;也可以不设评议组,由职称评审委员会3名以上评审专家按照分工,提出评议意见。
第二十八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可采取答辩、面试、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方式开展评审。
第二十九条 评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主持,出席评审会议的专家人数应当不少于职称评审委员会人数的2/3。评议组或者分工负责评议的专家在评审会议上介绍评议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委员会评议表决的参考。
第三十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经过评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数达到出席评审会议的评审专家总数2/3以上的即为评审通过。
未出席评审会议的评审专家不得委托他人投票或者补充投票。
第三十一条 评审会议结束时,由主任委员或者主持评审会议的副主任委员宣布投票结果,并对评审结果签字确认,加盖职称评审委员会印章。
第三十二条 评审会议应当做好会议记录林业工程高级职称评审,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四川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内容包括出席评委、评审对象、评议意见、投票结果等内容,会议记录归档管理。
第三十三条 评审会议实行封闭管理,评审专家名单一般不对外公布。
评审专家和职称评审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在评审工作保密期内不得对外泄露评审内容,不得私自接收评审材料林业工程高级职称评审,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十四条 评审专家与评审工作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客观公正的,应当申请回避。
职称评审办事机构发现上述情形的,应当通知评审专家回避。
第三十五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对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发现的问题线索,由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调查核实。
经公示无异议的评审通过人员,按照规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确认。具有职称评审权的用人单位或承接职称评审权下放的地区(部门),其经公示无异议的评审通过人员,按照规定由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申报人对涉及本人的评审结果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复查、进行投诉。复查应在当次评审会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由申报人详细陈述理由、并经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实后,报职称评审委员会办理。
第三十七条 不具备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以委托经核准备案的职称评审委员会代为评审。
(一)我省高级职称需委托国家相关部门或外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评审的,由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省级有关部门审核后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理;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至市(州)的,需要委托我省其他市(州)进行评审,由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委托事宜;
(二)中级职称的需委托评审的,由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省级有关单位按管理权限办理;
(三)初级职称的委托评审由具有初级职称管理权的部门或单位办理;
(四)实施职称自主评审的单位,委托我省相关单位进行职称评审的,由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办理委托事宜;
(五)经我省相应管理部门核准,职称评审委员会可接受中央在川单位、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委托评审。
第三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才跨区域、跨单位流动时,其职称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重新评审或者确认,国家和我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章 评审服务
第三十九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应当建立职称评价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化服务。各级要畅通职称申报渠道,建立职称申报兜底机制,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确有困难,应当委托其他单位或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审。下级不能组织评审的系列(专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或承担行业管理职能的单位应组建该系列(专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第四十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应当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推广在线评审,逐步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第四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建立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数据标准,规范评审结果等数据采集。
第四十二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职称信息查询验证服务,积极探索实行职称评审电子证书。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
被检查的单位、相关机构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与职称评审有关的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谎报、瞒报。
第四十四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质询、约谈、现场观摩、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及其组建单位开展的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巡查,依据有关问题线索进行倒查、复查。
第四十五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假冒职称评审、制作和销售假证等违法行为。
第四十六条 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应当依法执行物价、财政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监督和审计。
各市(州)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有关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做好2020年度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现将评审申报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全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科研、生产、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委托组建或下放测绘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权的单位或市(州)不在此次评审范围内。离退休人员、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不得参加职称评审。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关于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拟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申报评审职称的人员,由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乐山市负责组织申报评审工作,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不受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人员职称的申报评审材料。
测绘工程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由经济和信息化厅承担。
二、申报条件
严格按照《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测发〔2020〕50号)执行。
三、申报材料
(一)申报材料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申报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客观、有效,且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二)呈报单位应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通过登录“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注册,在线如实、准确、规范填录申报材料,并提交纸质申报材料,在线填录的申报材料须与纸质材料一致。
网址:。首页“综合服务平台;或者:
:8088/.jsp。
(四)需提交的申报材料见附件。
四、答辩
(一)所有申报测绘地理信息高级职称人员均需要参加答辩;申报测绘地理信息中级职称人员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参加答辩。
(二)答辩内容包括本人所提交的论文、项目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工作总结及本人专业工作情况等。答辩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五、其他
(一)评审通过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由呈报单位统一领取测绘类职称评定,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四川省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他申报材料不予退还测绘类职称评定,申报人及用人单位自行妥善保留相关原始材料。
(二)申报受理时间。网上申报时间:2020年11月10日—11月25日;纸质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0年11月28日(以寄出时间为准)。
(三)纸质材料报送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九兴大道7号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7楼716室(邮政编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3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