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环保工程师,长沙环保职院4位校友成功当选第二届“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

为树立基层生态环保队伍先进典型,打造湖南生态环保铁军形象,弘扬务实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于4月26日正式下发《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第二届“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启动了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评选活动。

新湖南客户端6月3日讯(通讯员 林娜)近日,第二届“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名单出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4位校友成功入选。

为树立基层生态环保队伍先进典型,打造湖南生态环保铁军形象,弘扬务实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于4月26日正式下发《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第二届“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启动了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评选活动。这项活动我省已连续举办两年长沙环保工程师,累计评选出33名“最美”基层环保工作者。

长沙环保职院此次当选的4名校友分别为环境监测专业87-2班李建胜(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冷水江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环境监测专业9222班易勇(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副主任)、环境生态专业9331班唐永锋(益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室主任)、环境管理专业9815班刘阳(邵阳市生态环境局隆回分局环境管理股股长)。

此次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长沙环保工程师,长沙环保职院4位校友成功当选第二届“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学院师生也积极参与投票,自5月16日开通网络公众投票以来,公众累计参与投票近200万人次。最终,从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14个市州生态环境局中选出了18名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湖南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

长沙环保工程师

合成有机材料的原料是用价格低廉但有毒的环氧氯丙烷还是用可食用的柠檬酸?做恒沸精馏实验,试剂是选择性能好、价格低的还是首选无毒无害的?化学工业产品是只看重产品的性能还是需要考虑环境和生态安全?处理工业废水是用便宜但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技术,还是使用高成本投入研发、没有二次污染的绿色化技术……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课堂上,答案都是后者。

如今,在工程教育中,这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开始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印刻“绿色”概念,致力于培养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并重的工程师。

工程伦理教育贯穿专业学习始终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知识教学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政教育的内涵融入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这是华东理工大学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如今,工程伦理教育已经纳入到这所学校多个工科专业的最新培养方案中。

“工程伦理应该成为工程教育‘开学第一课’。”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修光利告诉记者。许多重大工程事故的背后都有着工程项目决策者和实践者在趋利心态下的错误行动工程师的环境伦理,华东理工播下工程伦理教育“种子”,“具有伦理意识的现代工程师在面临忠诚于股东还是公众利益的道德困境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工程伦理教育不是一门课,却像空气一样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始终。

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概论课通过分析国家发展理念和目前的环保形势,让学生明白将来从事的工作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对环境法律法规的解读目的是让学生懂法、知法,进而在设计相关项目时守法;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课则是通过一个个环境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程设计理念……

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学生很受用。

化工“绿”起来

化工让人又爱又恨。公众往往“谈化色变”,但衣食住行却又与化工密不可分。如何让化工“绿”起来?必须从源头抓起,要让将来从事化工行业的工程师们先将“绿色发展”内植于心。

华东理工大学的绿色工程教育由此展开。

化工学院副院长赵双良介绍,绿色工程教育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是教育理念的绿色,也是教育载体的绿色,更是教育内容的绿色。

与时俱进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是举措之一。“像面皮自然包裹肉馅一样,我们也要把国家的发展理念‘揉’进对应的专业课程中。”赵双良说,从2016年年底,化工学院启动了新一轮教材更新,修订内容时,注重对涉及高能耗、高污染课程内容的改进,增加普及清洁生产内容的专业课程。除此之外,学校还正在准备开设科技史、工程师史等课程。

绿色发展理念同样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雷明介绍了聚焦“原子经济”而设计的实验环节:催化剂制备实验中,做出的产品适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而在乙苯脱氢实验中产生的乙苯混合物则作为分离实验的原料。这种物流、产品循环相通的实验,大量减少原料消耗和“三废”排放,体现的正是绿色化工生产过程。

“工科味”思政传播更广

每门课都蕴含其特有的育人功能。现在,华东理工大学这些“工科味”“思政味”兼具的课程,正向更多的群体辐射。

修光利认为,工程伦理的意识需要早期植入。“从娃娃抓起,将工程伦理的意识植入中学教育,印在青年心里。”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华理附中一拍即合,启动构建由“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学生”参与的“融入中学,启蒙工程伦理意识”行动,将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中学工程教育改革联动起来工程师的环境伦理,搭建工程伦理启蒙系列课程、大学生科技互动与演示等实践平台。

2017年3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两位副教授孙东亮、张巍分别走进华理附中课堂,讲授“工程伦理教育:历史、问题与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环境领域的工程伦理思考”等报告。各地反对PX项目事件、怒江水电站开发争议、基因技术带来的挑战、要隐私还是要科学等工程实践引发的伦理问题及案例都激起了中学生浓厚的兴趣。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表示,为提升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学校已经多措并举、全面行动。比如,构建绿色工程教育通识课程模块,开设“绿色中国”系列课程;构建“课程思政”模块;优化绿色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创新绿色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强各类绿色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鼓励发展凸显绿色工程的特色社团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3671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2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年 3月 12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