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华强金廊城市广场项目
项目概况:该项目在沈阳市沈河区,总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约为3.36万平米。包括高级酒店、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地下停车场等。主塔楼(1#楼)为地下4层,地上67层,建筑结构类型为框筒结构,建筑高度约330米,基础占地面积包括裙房在内约为6200㎡。
一、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筏板基础优化
利用bim技术对多个替代方案进行模拟比较。BIM小组分别建立四边形、六边形及八边形基槽。综合考虑,八边形最为经济可行。从各个剖面显示,所有钢筋弯曲部位均为135度,且前期方便土方施工。
(1)技术方面的优化
经过优化使弯曲部位钢筋更易加工,即使是普通加工机械也可以完成;优化后筏板钢筋放样及现场加工均未造成大量钢筋浪费;现场使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均安装顺利。优化后成品料堆放更加节省现场场地,更有效率的使用现场空间。
(2)经济方面优化
本次利用BIM技术筏板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部分施工难题,避免了后期材料、人工和机械的浪费。由此节省成本约550余万元,工期节省约3—5个月。为项目带来巨大收益。
2.顶模平台设计中的应用
本工程使用智能顶模技术,为确保设计阶段、安装阶段及后期使用阶段顺利进行。通过BIM技术对顶模爬架的建模,与主体结构进行碰撞检查,所有的碰撞问题均在平台设计阶段解决,保证了平台的合理性。
3.溜槽方案设计
原方案使用车载泵浇筑混凝土,噪声大且用时长,经使用BIM改良后的方案通过审批,1#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分三次浇筑,多次使用溜槽施工bim技术可视化交底,这大大节省了混凝土浇筑时间,省时省工节省成本。
4.幕墙深化
塔楼幕墙外形复杂多样,常规的二维制图很难满足工期、难度的要求。通过采用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成功建立幕墙样板并完整建立幕墙模型。
通过软件处理模型,制作出明细表,获取每块幕墙尺寸。另外,通过模型文件准确查找每块幕墙模型尺寸等信息,且可以快速定位幕墙坐标。
5.钢骨柱结构模型、
1#楼结构复杂多变,核心筒约束边缘柱钢筋体量大,最大约束柱仅竖向钢筋多达330根。BIM小组通过建模发现在二维CAD图可行的设计在模型创建时出现钢筋间距不足,后期圆管柱安装无法满足周圈箍筋安装等问题。
6.复杂的结构模型
对钢柱与钢梁接驳位置详细建模定位,深化图纸,避免后期现场焊接。
7.综合管线深化
因为图纸的缘故,土建与安装多次出现碰撞问题。BIM小组采取分专业建模bim技术可视化交底,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最后进行汇总碰撞检查,经过深化设计均成功避让。
8.机房图纸深化
运用BIM技术对机房设备管线进行合理布局考证书的正规网站,形成深化图纸。对于管道密集的走廊、机房等地区进行管道综合排布,并形成剖面图从而解决在图纸上无法直观各专业管道综合敷设情况,且对综合支架的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预留预埋阶段,与土建专业模型进行整合,本项目的住宅套管均为穿梁套管且其中有型钢梁,利用bim对套管位置尺寸进行更精准的定位。
9.图纸审查
应用bim技术可解决图纸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建立和检查模型,排除许多图纸错误,同时也提高了沟通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现场签证、用工及材料浪费。
10.动画漫游
把bim模型文件与纸质资料进行挂接,通过以动画漫游的形式进行检索,同时做到与资料的一一对应。
二、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1.工期管理
通过软件对施工的进度模拟,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有效把控施工节奏。
2.可视化技术交底
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的模拟论证以及可视化技术交底。
3.可视化技术交底
利用BIM 360 Glue帮助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查看三维、二维施工图纸,还可以查看图形构建细节、构件尺寸、标高等,协助现场作业指导。
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可以通过桌面终端、移动设备和网络界面查看项目信息。管理人员可手持移动设备,在现场进行检查。有助于确保整个项目团队参与协调过程,缩短协调周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设计文件的工具。
4.BIM工程量提取及二维码技术应用
利用专业的插件提取各构件的种类、规格型号及ID。通过设备管理系统生成二维码,提供给设备、材料供应商;设备、材料进场验收时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扫码检验验收。后期模型交付后可通过扫码快速确定设备型号等各种信息。
三、项目进展
2019年11月4日,高330米的1#楼核心筒结构顺利封顶!二次结构、安装、消防及幕墙工程正在施工,裙房主体也已验收完成,正在进行幕墙施工。
bim应用总结
项目从施工阶段开始应用BIM技术,辅助现场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生产管理。通过建筑模型很直观的看到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的交叉次序。
有了BIM的指引,从一开始的图纸会审到进度管理,到质量安全管理,再到各专业穿插的协调管理,最后到项目的成本效益管理,把施工管理做的更加精细、更加直观、更加完美。
机电bim应用,BIM机电管线中电气方面的应用
BIM自学互助QQ群:一群;二群(满);三群(新) | 问题咨询、考证交流、技术沙龙、行业精英汇聚,火热开放中…
随着我们对于现代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不再仅仅只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更重要的还有其中机电管线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机电管线需要预设,bim技术运用下的BIM机电要求也越来越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BIM机电管线中电气方面的应用,而BIM在建筑设计都是如何使用的?
一、建筑电气设计的含义
虽然建筑电气设计仅是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却是直接影响后期建筑运行和使用的直接因素。由于建筑整体的使用需求以及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两方面原因,使得对于建筑电气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室外电气、变配电、供电干线、电气照明、备用电源等工程内容构成了建筑电气工程,与电工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大部分技术领域都有关联。
二、BIM技术的特点及优势2.1使设计方案直观呈现
传统的施工图纸仅是运用简单线条绘制建筑施工所需的各项构件信息,致使建筑需求方面需要依靠施工人员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知,具有较强直观性的建筑电气设计图是满足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
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可以依托BIM模型得以有效提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它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变动而自动对整体与其相关部分进行变更,可以说,BIM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既能形象立体展示建筑各构件信息,又能实现与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化。
2.2对施工工作问题进行协调
施工部门、业主部门以及设计部门是建筑施工的三大主要组成部门,在施工工作中,难免有些问题会使3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产生摩擦,建筑信息在传统的绘图技术中难以汇总,更无法实现对工程整体和进度进行精准分析判断。但是BIM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为了避免由施工问题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可以通过BIM在建筑施工前期就将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字化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报告,从而达到帮助各部门参考处理这种问题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建筑电气设计的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还能使相关信息更好地反馈给业主,以致整体设计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建筑电气安装管线中的BIM技术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建筑具有安全性,还要求建筑具备智能化、舒适性和节能等特点,使得机电系统和管线种类变得越发繁杂,进而导致预留给机电管线的安装空间十分有限。传统的管线布置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且效果并不那么完美,如今将BIM技术应用在管线综合排布中,不仅能够使管线的综合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还能够及时直观地发现、调整管线综合中的问题,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损失,确保了工程效益。
3.1BIM在建筑综合管线预算统计的应用
首先,传统材料表编制不仅容易出现差错,还费时费力,然而就BIM本身情况而言,它就是一个信息库,所以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它提供的材料表清单不仅实时可靠,而且还可以作为参考用来对比前期猜想预测。其次,BIM对于统计工程量、预算、分析造价和管理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的数据库特性,能够准确方便地采集到相关数据考证培训机构,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造价人员的工作量。最后,BIM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为工程各需求方实时准确地提供数据信息,使他们的管理工作更有据可循机电bim应用,BIM机电管线中电气方面的应用,以保障顺利实施工程建设。
3.2BIM在建筑综合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现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大建筑当中,可以说,BIM技术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项必备技能。对于机电设备工程各系统设计而言,由于现代建筑大多工程管线比较复杂且空间有限,所以传统的管线布置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使用需求,在相对集中的管线空间位置上会由于相互挤占而发生冲突。这时,BIM在综合管线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就得以体现机电bim应用,它不仅能够统筹安排建筑物内的各类管线走向、位置,确保各管线设计技术合理规范,BIM的可视化、动态模拟特性还能够使其及时发现各专业管线设计中存在的矛盾,针对性地对其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管线空间设置合理的目的,也极大方便了后期管线工程的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
3.3BIM技术在建筑内管线综合布置
可视化和虚拟化是BIM技术的两大主要特点,这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捕捉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提前确定这些关键因素或解决已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施工效率得以提高。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与土建、机电安装等各专业人员协同沟通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便利作用。可以说,BIM技术与施工方案、施工模拟的整合不仅使施工过程的管理得以优化,还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空间,确保了施工质量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工作量,在使施工周期缩短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BIM机电设计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随着建筑内管线的要求越来越复杂,BIM所能体现的优势也就越来越大。BIM机电设计能够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预先了解到整个建筑内的情况,从而调整出最好的方案,为整个建筑施工周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