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师,重磅 | 第20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11场特邀报告抢先看

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本届大会以“双碳目标引领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集中展示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大会特邀报告专家11位,报告及报告专家介绍如下。

(☞这是智慧测联第149篇原创文章)

第20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

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

◆ 2021年9月24日-27日 成都 ◆

诚邀您参会、参展

大会安排

会议时间

2021年9月24日- 26日

▎9月24日10:00~22:30全天报到

▎9月25日9:00~17:30全天会议交流

▎9月26日9:00~16:00会议交流

会议地点

成都帝盛酒店,四川省成都市青玉龙街168号

专家及报告介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将于2021年9月24日-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召开“第二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

本届大会以“双碳目标引领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集中展示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大会特邀报告专家11位,报告及报告专家介绍如下。

(排名不区分先后)

冯大斌

研究员,副总裁

专家简介:

冯大斌,研究员,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构所副所长,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长期从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技术研究工作,研究结构节材及绿色建造技术。

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副理事长、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国家理事,以及《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编委。

主持、完成《建筑结构绿色建造专项技术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多项;主持或参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多部标准编制工作;出版《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手册》、《混凝土及预应力技术学科发展报告》等著作;主持完成了“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新航站楼”、“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多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复杂预应力技术工作。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报告题目: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发展与展望》

郅晓

教授级高工,博士

专家简介:

郅晓,教授级高工,博士,现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期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编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理事、国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部综合咨询专家。

负责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社发司十二五新型建材和废弃物再生利用领域的规划战略研究工作;承担国家发改委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目录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国家新兴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征求意见中建材行业部分的规划内容编写工作;负责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工信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新型建材和废弃物再生利用领域的规划负责完成了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专项绿色建材部分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制;建材行业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生产领域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报告题目:

《“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孟凡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高

专家简介:

孟凡超,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组织、参加完成了20多项国内外著名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组部联系专家、中国公路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设计40人等称号。

报告题目:

《新型装配化组合梁技术》

报告摘要:

新型装配化组合梁技术特点包括:

①非预应力–采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工字钢梁或开口箱形钢梁组合结构;

②模块化–将组合梁、混凝土护栏等结构在工厂内按模块化制造;

③非超限运输–将工厂化制造的结构模块按照陆路或水路非超限运输方式运至施工现场;

④装配化–将运输至现场的钢主梁、桥面板、混凝土护栏等结构模块进行装配化安装施工;

⑤无模化–完成安装后,桥面板湿接缝等采用无模化浇筑;

⑥高性能–结构采用高强度钢、耐候钢等高性能材料;

⑦系列化–涵盖了二车道、四车道和六车道宽度,30m~100m跨度;

⑧数字化–采用BIM参数化设计。

冯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高

报告题目:

冯远,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39年,主持、审定、参与完成了100余项工程设计,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和铜奖1项,中勘协和建筑学会、省部级工程设计奖励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报告题目:

《索穹顶结构在成都凤凰山足球场罩棚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

所有国内外已建的索穹顶结构均用于封闭屋盖的体育馆建筑中,成都凤凰山足球场首次将索穹顶结构用于非封闭的罩棚中,提出了大开口内环钢桁架索穹顶结构。结合成都凤凰山体育中心项目专业足球场设计与施工工作,报告介绍了罩棚结构的选型,大开口内环刚性索穹顶结构的性能与设计以及建造实录。为今后我国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肖从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研究员

专家简介:

肖从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院长,研究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及高层建筑结构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分会副理事长、 for and 国家代表;《 of High-Rise 》、《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编委。

承担10余项国家课题,负责了大量超高层、复杂高层结构的咨询、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编修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及行业规范。

报告题目:

《从结构工程师的视角看高性能混凝土》

报告摘要:

在提升结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结构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从材料、结构构件、结构三个层次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提高构件延性的措施及预设屈服模式的设计方法,解决了材料强度和延性的统一协调。

吴智深

全国政协委员、教授

专家简介:

吴智深,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教授,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玄武岩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学会()会长、国际智慧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会长。当选日本工程院院士(外籍),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士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师,重磅 | 第20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11场特邀报告抢先看,担任国际期刊主编以及10种SCI期刊的副主编、编委。

研究领域:结构工程、纤维复合材料、光纤传感技术等,发表期刊论文500余篇,中英文著作12册;获发明专利100余项,领衔获国家奖2项、国际奖3项及其他奖10余项;主编标准20项,主持重大项目30余项。

报告题目:

《面向结构长寿命及抗灾韧性提升需求的FRP预应力技术》

报告摘要:

针对重大工程结构在健康长寿命及抗灾韧性等方面性能提升的迫切需求,研究开发了满足结构短、长期性能需求的高性价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及其高效预应力加固增强结构技术,包括针对梁板受弯性能不足的纤维布、板、网格外贴预应力加固技术、预应力FRP筋索嵌入式加固技术和体外预应力FRP筋加固技术。

针对预制装配桥墩、柱等构件的FRP预应力筋损伤可控可恢复技术。

针对长寿命桥面结构的混杂预应力FRP筋增强混凝土桥面板,预应力FRP-模壳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通过上述材料和技术研发,充分发挥了高性能材料在力学性能和长期性能方面优势,有效提升了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延长结构服役寿命并实现抗灾韧性。

黄小坤

总工、研究员

专家简介:

黄小坤,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委员、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建筑结构》编委,ISO/TC71中国委员等。

主持或参与10余项国家科研课题以及大量复杂结构工程咨询项目。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余项,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报告题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与展望》

报告摘要: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历史沿革。 重点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历次版本的沿革及主要内容,兼顾直接相关的有关行业标准的发展情况,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构材料; 构件设计; 结构体系设计; 既有混凝土结构性能提升及改造设计。

3.展望。针对存在问题及工程需求,结合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探讨工作方向和主要内容。

阎培瑜

教授、博导

专家简介:

阎培瑜,清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分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主任委员;《硅酸盐学报》副主编。

研究领域集中于水泥基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水泥石微结构的形成、演变及对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特种水泥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工程应用;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等。

报告题目:

《混凝土结构开裂与控制》

冷发光

总工,研究员

专家简介:

冷发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研究员、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标准化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

兼任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CPA混凝土工程质量及标准化分会执行理事长;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材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主任;长安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大学等博士或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

《喷射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报告摘要:

主要介绍喷射混凝土概况;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喷射混凝土标准;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纪国晋

副总、正高级工程师

专家简介:

纪国晋,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所副总工、研发部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利部第一届青联委员。1999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同年进入水科院从事水工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研究、混凝土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等工作。

主持完成了龙滩、乌东德、白鹤滩等60余项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优选和性能试验等工作。 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 发表论文30篇,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近20项,获得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特等奖2项、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报告题目:

《低热硅酸盐水泥在大坝混凝土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

采用宏观性能研究和亚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热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绝热温升,以及低热水泥-粉煤灰浆体的亚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低热水泥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率高的特点,其干缩值较中热水泥混凝土略低,自生体积变形与中热水泥混凝土相当,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早龄期绝热温升。亚微观分析表明,低热水泥胶凝体系水化持续的时间更长,后期水化硅酸钙凝胶更加致密、水化产物稳定。低热水泥可以在大坝主体结构混凝土中安全应用。

邓明科

教授,博导

专家简介:

邓明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建大高延性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

《高延性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

报告摘要:

高延性复合材料加固技术是充分利用高延性复合材料极高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耐损伤能力,将其压抹于砌体墙表面,与砖砌体墙形成组合墙体,共同抵抗地震作用,以达到加固砌体结构的目的。大量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将高延性复合材料用于加固砌体结构,可显著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抗剪性能和耐损伤能力,提高砌体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保证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

报名咨询

联系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

联系人:

徐福泉((微信))

韦庆东((微信))

会议费用

会 议 费:

标准会议费2000元/人(含会务费、专家咨询费、餐费、资料费等,下同);理事、委员会议费1800元/人;学生会议费1200元/人(凭学生证)。

住 宿 费:

标准间和单人间均为380元/间/天(含早餐);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因正值会议高峰期,如有住宿需求,请于9月15日前完成预订。

报名参会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大会专用报名系统,通过“我要参会”模块完成在线报名和房间预订。首次登陆请先注册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师,然后按步骤完成;如需修改报名信息,可凭注册号和手机号登陆修改;同一单位5人以上参会,可选择团队注册。

(扫码报名、预订房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306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4日 下午9:15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4日 下午9:18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