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5月15日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bim创新杯,2022年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通知及报名要求,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函〔2020〕6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 )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加快全生命周期数字建设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决定举办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以下简称“本届大赛”),本届大赛由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指导。
本届大赛旨在通过建筑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案例,发挥科技创新应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建材产业化技术协同发展,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建造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新基建项目、新城建项目、智慧城市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本届大赛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建造为重点,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炼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案例。积极鼓励创新精神、更好培养应用人才、更深挖掘优秀作品,践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引领行业发展、协同治理社会、精准服务企业”的宗旨。
本届大赛不收取评比费用。欢迎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个人踊跃参加报名。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重大工程委员会
战略合作:河北工业大学
二、大赛工作安排
(一)大赛报名
各参赛单位与选手,在大赛报名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
报名直达
),首届“新基建杯”获奖作品不再报名参与评比。
(二)作品提交
从通知之日起至2022年6月20日;参赛单位报名后将参赛作品电子版发电子邮件至大赛组委会专用邮箱:
邮件要求:
1、主题:赛组编号+申报单位全称+参赛项目全称命名;例如:01赛组+****单位+****参赛项目
2、正文:简要说明参赛单位,参赛作品,参赛附件内容。
3、附件:压缩文件包,包含“参赛报名表”扫描件电子版,作品PPT、照片、证件电子版与复印件、视频文件等内容。
4、组委会不接受其他格式的电子邮件。一个单位多个参赛作品的,每个参赛作品需独立发送邮件。联合申报的,各申报单位均需在报名表盖章。
(三)作品评审
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0日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在此时间范围内对全部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组委会官方网站和协会网站上统一公示,公示期5天。
(四)作品答辩
经评委会评审,部分进入一等奖候选的作品须经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地点、方式由大赛组委会另行通知。
(五)颁奖典礼
颁奖大会拟定在2022年10月底前召开,具体时间、地点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三、大赛分组说明
本届大赛参赛成果共分10个参赛组,具体分组见下表:
四、参赛细则
参见《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参赛细则》(附件1)。
五、奖项设置
(一)本次大赛共设10个赛组,第01-09赛组均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第10赛组设置两个荣誉奖项
设“智能建造工匠”荣誉5名,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及奖金;
设“智能建造行业技术能手”荣誉15名,颁发荣誉证书与奖章。
(三)对为本届大赛做出支持贡献的单位,颁发“特别贡献单位”荣誉。
(四)对组织参赛作品数量最多的10家法人单位考证培训机构,颁发“优秀组织单位”荣誉。
(五)对获奖作品数量多、作品优秀的5家单位,颁发“智能建造创新企业”荣誉。
(六)各赛组获奖作品数量根据各赛组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由组委会制定。荣誉证书、奖章、奖牌、奖杯、奖金仅在颁奖典礼现场颁发。
六、大赛成果与行业奖励、国家奖励直通车
本次大赛的部分奖项将可推荐或参评相关全国性行业奖励、国家奖励。
(一)本次大赛一等奖以上作品获得者且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将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编号为“0199”)的评选。
注:该奖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承办的全国性奖项。奖项分基础科技类(奖种编号:01)、科技进步类(奖种编号:02)、技术创新类(奖种编号:03)、技术转化类(奖种编号:04)四个类别。
(二)本次大赛“智能建造优秀专利赛组”一等奖以上作品将有机会推荐申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专利奖”评选,并有机会成为“中国专利奖”候选项目。
注:“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设立bim创新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第六届建设工程bim大赛,2022年BIM大赛报奖指南
2022年,龙图杯、创新杯、新基建杯、金标杯的大赛报名都陆续开始了,目前已经开展的部分大赛的报名有:
1.关于举办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的通知
2.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的通知
3.关于举办广东省第四届BIM应用大赛的通知
4.关于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八桂杯” BIM技术应用大赛的通知
5.关于举办2022第十一届“龙图杯” 全国BIM大赛的通知
6.关于举办2022年第五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的通知
01、大赛报名时间
各项BIM大赛一般都会在主办方官方网站上发布报名通知,大家可以关注前文列举的几项赛事,按照报名通知来报名参赛,需要特别留意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报名截止时间,另一个是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举例说明:
如龙图杯2021年报奖时间:
12月28日-次年4月15日
创新杯2021年报奖时间:
4月20日至6月30日
新基建杯2022年报奖时间:
3月1日至6月20日
金标杯2021年报奖时间:
9月20日至11月10日
02、大赛作品要求
从参赛通知发布,到作品提交截止,这期间通常都会有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让大家准备参赛作品,作品提交方式有在指定网站上传作品,有邮寄U盘的,也有发送到指定邮箱的。各类BIM赛事需要提交的成果不外乎几个大类:一是模型文件,二是PPT文件,三是视频文件。重点比拼的还是PPT以及制作动画视频。
03、如何准备报奖内容
举例说明:
综上所图,我们可以共同讨论,以下几点:
1、企业介绍(建议2页即可)
1页企业介绍,包括公司发展历史、主营业务、企业荣誉为主;1页为公司BIM情况的主营介绍。评审一般分初审和复审(答辩),评委查阅项目内容非常多,基本会快速跳过考什么证赚钱多,所以该部分可以摘取重点文字放上。
2、项目概况 (建议1-2页)
项目概况除了要体现参赛项目基本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介绍项目特点或重难点,一方面要让评委觉得这个项目有上BIM的必要性,另一方面,BIM应用内容应是围绕项目特点或重难点来开展,BIM发挥主要作用。
3、BIM应用介绍(主体内容)
那么相应的,我们在BIM应用的章节里,应该要有:BIM场地布置、核心筒施工模拟、垂直运输模拟、基于BIM的多专业协调、BIM模型质量样板等内容,与项目重难点相呼应。很多报奖PPT一眼看下来全是BIM应用点的堆砌,而感受不到项目的存在,把项目换一换,整个PPT好像也挺连贯的,这样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在介绍BIM应用点时,切忌做成了软件功能介绍,广度和深度都需要有。通常的叙述方法是:先提出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传统方式解决起来会有什么样的困难,如何采用BIM技术攻克难关,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BIM应用。
BIM应用部分最好能够涉及多阶段,如设计、施工、运维,涉及多专业第六届建设工程bim大赛,如建筑、结构、机电、钢结构、精装、幕墙等,涉及多业务,如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等。要能够让人感受到项目上很多人参与了BIM实施第六届建设工程bim大赛,2022年BIM大赛报奖指南,而不仅仅是的独舞。
在近几年的BIM咨询项目中,基于BIM协同管理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在各类BIM大赛里,如果参赛项目在实施中没有启用BIM协同管理平台,都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感觉,在进行评分时,也会显得BIM技术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所以BIM管理平台的应用最好也有所体现,增加加分项。
4、成果总结和效益分析(比较重要)
BIM应用成果总结和效益分析部分,一定要列出数据,尽量量化数据,因为应用BIM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返工和材料浪费的。如果有详细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更好。比如发现了多少问题,节约了多少成本,工期提前了多少天之类的,而且数据不能胡编乱造,不能让评委一眼就看出是假的,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列出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04、答辩工作
作品提交以后,部分BIM大赛会先通过评委初评,筛选出一批优秀的作品,进入现场答辩环节,例如龙图杯、新基建杯、中建协BIM大赛,有的则没有答辩环节,通过几轮评选直接确定一二三等奖,例如创新杯(但是创新杯有网络在线评审环节,同时要求不能出现自家的logo)。
答辩环节则需要现场演讲PPT,通常给的时间非常短,例如2021年新基建杯BIM大赛的答辩,每个项目只有7分钟的汇报时间,3分钟的问答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把PPT进行精简,汇报的时候重点内容讲。另外答辩也会成为加分项。
最后,答辩是整个报奖工作锦上添花的部分,答辩时候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设备调试。提前确认答辩电脑的PPT比例、演示软件,尽量参加提前调试。
2、时间合理分配。建议汇报的各部分时长比例:项目重难点:资源配置:应用过程:成果总结=2:1:4:1
3、提前演练讲稿、大纲。在保证清晰的情况,尽量提高语速,建议讲稿按200字/分钟准备。
4、临场应变。倒计时提醒后,只需要用一句话说明白重要应用点的过程和总结:为什么—做了什么—达到效果,人员架构、经济效益等全部跳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8035.html
评论列表(1条)
[…] 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