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桥梁视界”关注我们
泰州长江大桥
标准之争,实力的博弈。
近年来,技术标准之战不断在世界各个领域上演。在全球基建的赛场上,中国桥梁企业要想与国际强手一较高下并赢得一席之地,技术标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何为“标准”?在工程领域,标准规范的发展与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其内容和理论体系又与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息息相关,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体现方式。
同时,标准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规范来源于实践,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以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为例,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标准规范主要以引进为主,尚未形成成套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桥梁类标准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桥梁设计指标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并在国际工程标准的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
完善标准体系 满足细分需求
桥梁类标准是我国公路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枢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标准规范主要以引进为主,尚未形成成套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规范门类日趋增多。为便于管理,交通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标准体系,即JTJ体系。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也演化为分工渐细的分类规范,形成了以材料分类为主导的设计规范体系考证含金量排行榜,桥梁设计规范也首次有了编号。其发展历程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引进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桥梁开始在连续刚构、混凝土斜拉桥等方面,通过对外国规范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在标准规范方面,我国自1981年起正式建立起了指导公路桥梁建设的行业标准体系,即代表交通建设标准体系的“JTJ体系”。根据当时的情况,公路工程桥梁类的标准主要涉及设计与施工技术,并按照专业和建设过程做了简单划分。至1990年底,我国共制定了公路工程标准规范34本。
(二)“消化改进”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桥梁建设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缆索体系桥梁为代表,瞄准世界水平,桥梁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突破。在标准规范方面,主要参照欧美日等国家和国际标准规范,形成我国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指标体系和要求,在重大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各项技术均有所改进,但标准体系名称仍沿袭“JTJ体系”,桥梁类标准规范按年度修订完善。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拥有公路工程标准规范62本,其中28本是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的。新增加的规范内容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
(三)“独立自主”阶段
21世纪初,交通部于2002年发布了代表交通公路工程的技术标准体系“JTG体系”。“JTG体系”相较于“JTJ体系”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门类独立,包含勘测、设计、检测、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评价与加固、造价等工作方面,基本涵盖公路“建、管、养”需求;二是技术独立,在既有通用规范、钢混及预应力规范、圬工规范、钢木结构规范、地基与基础规范和桥涵施工规范等之外,还编制了大跨径梁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设计和桥梁抗风、抗震等专项规范,为各类公路桥梁建设全过程的安全、耐久、适用、经济和先进等需求提供技术指导。
(四)“走出去与创新”阶段
“JTG体系”施行的20多年以来,中国桥梁建设依靠自主创新,在国际赛场上实现了“并跑”、部分“领跑”,成为了亮丽的国家名片。为走实作深“一带一路”及“标准国际化”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国际国内力量,编译并发布了60余本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其中就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法文版〔JTG D60—2015(F)〕、《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英文版〔JTG/T D64-01—2015(EN)〕等,一些先进技术在国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7版《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按照职责分工全覆盖原则,将体系划分为六大板块,即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各个板块中又划分为若干模块,如公路建设板块划分为:项目管理、勘测、设计、试验、检测、施工、监理、造价等;各个模块之下,是各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标准、规范、规程和细则等。与此同时,该体系也提出了新的标准规范编号规则,并开始实施,全新的标准体系对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及有关建设工程的法规条例等,并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自2015年开始,我国正式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学会、协会、商会等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6项意见。2018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生效,重点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出要求,它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并鼓励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中国公路技术标准的百年历程(桥梁篇)之一 桥梁崛起的“标准”之路——我国公路技术标准体系(桥梁类)的发展历程,供社会自愿采用。同时,新的标准化法和国务院对标准化的改革方案也明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
聚焦安全耐久 放眼智能升级
工程建设标准是从事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促进技术进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手段。标准是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教训和理论研究的总结和提升,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家总体的建筑水平。
历经百年沧桑,中国桥梁已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在特定桥型或关键结构上的技术标准对标世界领先,部分设计方法对标世界先进的程度。例如:多塔斜拉桥设计、钢管混凝土结构、桥梁抗震、桥梁防撞等。同时,随着近年来的桥梁工程类团体标准逐渐增多,总体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伴随我国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脚步的加快,桥梁建设的标准规范必须紧跟建设速度,加强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尤其是伴随时代变化,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将不断得到创新应用和发展,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例如在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需求与约束推动下的数字模型标准、性能设计规范和公铁两用桥梁设计规范等,代表了桥梁设计规范的发展趋势。因此,未来应着力开展性能设计、基础数据收集、数字模型技术及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桥梁设计规范的升级换代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此时此刻,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时期,仍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构建现代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全面提升公路桥梁的安全耐久和技术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刊载 / 《桥隧产业》杂志
2022年 总第50期
作者 / 张建军 黄震伟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技术管理处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下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释要
摘要: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公安部组织制订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2011正式发布,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制订的消防技术标准。 …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公安部组织制订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2011正式发布,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制订的消防技术标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通过科学分析,结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人、物、环境特点,针对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对临建设施防火技术标准、用火管理和临时消防措施及设施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切实从源头上保障现场消防的有效性。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火灾频发对房屋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材料实行最严格的管制措施,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引起相关各方极大关注,甚至有媒体解读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由“管材料”向“管工程”思路的转变,本刊特约请该标准参编单位相关人士撰文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建筑业的投入和规模前所未有,全国各地新建、改建项目不断增多。近年来,大量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由于缺少统一的消防标准,导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潜在的火灾隐患,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等工程发生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火灾。分析这些事故,大多是在建设过程中用气、用电、用火管理不严引发火源,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又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应对失当等因素叠加到一起,致使火灾蔓延形成大火。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下文简称规范)紧密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作出了全面的防火要求。
首先,规范在现场管理层面对现场施工平面布置中的消防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规定了各类临时用房和设施的防火间距和临建及作业现场的疏散通道要求,以保证尽量阻隔初起火势蔓延和及时疏散人员;
二是对消防车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必要时具备提供消防队作业的能力,提供最强有力的灭火能力;
三是针对临时用房、临时设施和大量使用的周转材料(如脚手架、模板等)等涉及人员安全的场所材料防火性能做出了要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初起火灾;
四是明确了管理责任、管理体系建设、消防过程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的基本要求,从程序上严格管理。
其次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下载,规范在保障能力层面对临时消防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消防系统的设计与用电有了明确标准,以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运作和用电安全与应急照明;
二是灭火器的配置与数量有了明确标准,以保证作业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扑灭火源;
三是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安装有了明确标准,以保证有效控制初起火灾的蔓延。
最后,规范在作业控制层面对施工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
一是严控火源,对用火、用气、用电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对作业的环境条件和作业必须采取的隔离与灭火措施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二是严管易燃易爆物品及可燃材料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下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释要,对其存放条件、可以作业的环境条件和相互间隔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保护措施进行了严格规范;三是严肃作业行为考证书的正规网站,严禁吸烟、违章作业和阻塞损坏消防设施与标识的行为。
规范的推出虽然对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但要真正落实到各地的建设工程现场中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
一是规范是在我国首次提出,大量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规范不熟悉,要落实到工作实际中需要做全面细致的宣贯培训工作。
二是规范从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创造性地对防火管理做出较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要靠广大施工作业人员去贯彻实施,需要对我国的建筑从业人员做出强制性的要求和要求相关单位做好从业的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有关要求要落实到建筑业的各类从业资格教育中去。
三是规范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建筑防火和消防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短期内需要较大消防投入,需要建设工程相关各方站在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坚决落实,积极投入。
在规范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区间经济和消防力量不平衡,特别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具有临时员工多且素质较低、易燃可燃材料多、动火以及露天和立体交叉作业多、建设相关方多且管理标准不一等特点,要抓住关键,针对“用火、用电、用气和扑灭初起火灾”等环节,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立足自救”的原则,制订并采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便有效”的防火措施。同时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现场发生火灾时,应以“扑灭初起火灾和保护人身安全”为主要任务;当人身和财产安全均受到威胁时,应以保护人身安全为首要任务。
规范的执行还要认真落实“防火管理”一章的各项规定,切实落实总承包单位责任,对施工现场防火实施统一管理,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现场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等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避免各自为政、管理缺失、责任不明等情形发生,确保施工现场防火管理落到实处。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义务消防组织,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是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
规范的执行要重视消防器材的配备和动火作业的管理,保证消防器材、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的有效性,严格控制动火作业,严格按规定进行施工作业,坚决杜绝吸烟等非工作必须的火源,从源头上防止火灾的发生。
规范的执行还要依靠定时和不定时的严格检查、严肃整改来保障,在不同施工阶段或时段,现场消防安全检查应有所侧重,检查内容可依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社会环境和生产任务适当调整。如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现场消防管理制度的制订、防火技术方案、现场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消防设施的设置与配备情况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本条规定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此外,施工单位应在每年“五一”、“十一”、“春节”、“冬季”等节日或季节或风干物燥的特殊时段到来之际,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专项检查或季节性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坚决、快速、有效地消除,确保预防措施落实到实处。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是我国第一部以施工现场消防为主题的技术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填补了我国施工现场消防技术规范的空白,重点从防止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的发生和及时扑灭初起火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随着规范的贯彻落实,必将对防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城乡建设部, 公安部, 国家标准, 建设工程, 施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