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2022年八大员岗位职责(完整版)
温馨提示:准备报考2022年八大员考试的考生们可以提前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及时获取八大员报名、考试、查分等考试节点信息。环球网校已开通八大员报考资格免费查询入口,输入学历等信息即可快速查询。
近日,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编制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白皮书(2014-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白皮书》从交通网络互联互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协同发展机制完善、深化战略重点工作等方面,全面梳理了七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成果,以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七年来,京津冀三省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从“蓝图”到“现实”,顺利完成了规划要求的各项任务,协同发展水平在全国走在前列,区域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轨道交通网、公路交通网、机场群、港口群建设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七年来,京津冀三省市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础先导作用,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目前,以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骨架的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公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通畅,机场群、港口群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横、四纵、一环”的京津冀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轨道上的京津冀”方面,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也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公里,较2014年增长33.6%。同时,市郊铁路发展也实现重大突破,地铁建设力度也继续加大,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织补、加密、优化。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已开通城市副中心线、通密线等4条市郊铁路共4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里程达727公里,七年来增加了200公里,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连年上升。
公路交通网方面,“单中心、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京台、京昆、津石、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公里,较2014年增长29.2%,有效形成了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的首都地区环线通道,同时也缩短了区域各城市间的互通时间。同时,截至2020年底,三省市累计打通“待贯通路”、“瓶颈路”32条段共计2005公里,国高网首都放射线路段全部打通。
航空枢纽方面,“双核两翼多节点”的京津冀机场群已经布局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9个京津冀规划机场全部投入使用,京冀共建共管的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也全面启动。同时,机场陆侧交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机场为重要节点的高速路网更加优化,京津石四大机场均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联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不断形成。
港口群方面,津冀港口协同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天津港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调整优化大宗散货运输结构交通工程八大员,八大员新闻快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形成,积极发展滚装和邮轮等运输功能,加快建设国际枢纽港。河北省港口巩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功能,拓展临港产业、现代物流等功能,错位发展、有效互动的格局基本形成。
打造一体高效的运输服务
智能化、绿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
七年来,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交通智能化方面,三省市出行信息纳入“出行云”平台并向社会开放,交通信息共享应用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同时,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不断推广使用。截至2020年底,三省市已发卡700余万张,与全国288个城市互联互通,一卡走遍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出行模式基本形成。北京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一码通行”工作也不断推广,目前已实现与天津、上海等5座城市互联互通。此外,省级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已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底,三省市共计169个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均可提供跨省(市)内联网售票、改退签和快捷乘车等功能,“互联网+便捷交通”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运营模式方面,多层级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交通工程八大员,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不断发展。北京清河站、北京西站和天津站等铁路站已实现铁路与城市轨道信息共享、安检互认;北京站、天津站等多个铁路站已实现高铁与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的便捷换乘。同时,跨省客运服务水平日益提升。目前,北京已实现38条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服务河北省廊坊、张家口等17个县市及地区,日均客运量约27万人次,有力支撑了环京地区居民日常和通勤出行。京津冀三省市合力完成平谷至遵化、蓟州等6条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沿途40余个村庄、8万余人受益。
联运模式方面,旅客联程联运模式更加多样学什么技能好,效率不断提升。大兴国际机场推出了空轨联运票价优惠政策,旅客可在地铁草桥站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实现更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推出空铁、空巴、空轨等联运产品,异地候机楼、客运直通班线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运输结构方面,三省市强化对接,围绕货运铁路建设、铁路货运服务、大宗货物“公转铁”、新能源货车推广等工作,全方位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到2020年底,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货物到发铁路运输比重分别达到了9.67%、20.77%和12.5%,北京大红门、三家店等铁路货场新能源货车配送比例已达到100%,天津港2017年煤炭全部实现铁路集疏港,铁矿石铁路集疏运占比持续提升。
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
持续深化法制、政策、标准协同
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协同发展机制方面,交通领域率先形成了多层级的协同发展机制。七年来,交通运输部京津冀暨雄安新区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举行会议10次,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组织各种联席会、专题会40余次,共签署接线协议16份,为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提升三省市协同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法制政策标准协同方面,三省市积极推进交通领域联合立法,法制协同不断深化。七年间,联合印发规范性文件、交叉备份文件共计140份,共同研究推进大兴国际机场联合执法、冬奥会交通秩序保障等一体化法制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区域治超协作工作、跨省市运输违法违章联合治理工作等,协同治理成效显著。同时,加快一体化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面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政策协同持续强化。此外,研究拓展交通标准一体化工作,七年来,三省市共计联合发布9个交通标准,标准协同全面铺开。
围绕战略重点深化工作
为“两翼”建设、冬奥会、大兴国际机场
保驾护航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始终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把建设好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交通保障工作,共同保障大兴国际机场顺利通航,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以交通一体化工作为抓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城市副中心交通方面,目前,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开通并东延至乔庄东站、西延至良乡站,地铁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等工程顺利完工,广渠路等快速路延伸至城市副中心,东六环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总计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普通公路等道路设施33项、超过250公里。同时,持续优化公交线路,开工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新建东夏园等三个交通枢纽,投放共享单车实现“最后一公里”通勤保障,基本构建起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体系。此外,轨道交通平谷线、密涿京沪高速公路联络线、首都地区环线全线绕出北京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跨河桥梁正在加快建设,进一步促进通州与北三县互联互通。
雄安新区方面,加快推进北京至雄安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打造中国智能化高铁建设“新标杆”;京雄高速全线贯穿智慧创新理念,聚焦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雄安新区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顺利,进一步完善雄安新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冬奥会大型活动交通保障方面,目前,冬奥会配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相继建成,北京市郊铁路S2线和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京银路大修、松闫路改造和小大路改建等工程均已完工。冬奥会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任务正在按节点有力有序推进,冬奥会专用道路网规划和标志标识设计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保障2022年冬奥会顺利举行。
大兴国际机场方面,目前,“五纵两横”的基础交通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构建起了与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乘客提供交通服务保障。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天津港完成全球第一个既有码头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开工建设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的港口。同时建成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着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唐山港在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设、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研发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有效降低用工成本、提升码头效率。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三省市将继续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为重点,协同做好冬奥会交通保障,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提升机场群综合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交通支撑。
以上内容就是:“八大员新闻快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形成”,环球网校为各位考生提供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及时获取建筑八大员考试节点信息。更多2021年建筑八大员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环球网校八大员考试频道,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按钮获取2021年八大员学习资料大礼包。
建筑工程项目部八大员,中国建筑回应!中建八局遭施工人员实名举报:造高铁涉嫌偷工减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山东莱荣高铁三标段劳务分包商、河南省三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捷公司”)实名举报称,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涉嫌偷工减料,莱荣高铁部分路基段螺纹桩施工存在质量问题,该段大部分螺纹桩的施工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0日午间,涉事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向@华夏时报 记者回应称,已注意到相关信息,将进行核实。
截至发稿,中国建筑股价微涨0.18%。
我们先来看一下该工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详细报道。
部分路基段半数以上螺纹桩长度严重缩水
三捷公司负责人肖卫国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其承担的莱荣高铁+700—128+925路基段螺纹桩工程(设计桩长为14.5米或15.5米),未能按图施工,实际施工桩长大多在10米至13米,90%以上的螺纹桩成桩未达到设计长度;该公司在莱荣高铁南海站(+412—+950)铁轨路基施工中,大部分螺纹桩也没有达到设计桩长。
《经济参考报》报道建筑工程项目部八大员,据专家介绍,螺纹桩施工工艺是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停钻,然后提钻泵送灌注混凝土。多位曾参与现场施工的人员表示,螺纹桩实际施工长度低于设计桩长,可省掉相当一部分混凝土,总承包单位中建八局由此减少了一大笔开支。
相关专家介绍,桩基长度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其承载力一般难以达标,后续一系列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经济参考报》记者和业内专家通过三捷公司在上述两个路段螺纹桩施工混凝土用量数据,推算得出其实际桩长普遍缩水,平均长度低于设计桩长的20%左右。
莱荣高铁三标段另外两个劳务分包商的施工人员也表示,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半数以上螺纹桩也未达到设计桩长,部分实际施工桩长甚至不到设计桩长的50%。
总承包方:“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
三捷公司负责现场施工的朱琦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螺纹桩作业是按设计图纸开始施工打桩,还没打到设计深度时,遇到较硬地质打不动了,他们向中建八局现场人员反映情况,对方根本不予理会,并在施工桩长未达设计深度的情况下,指令灌注混凝土成桩。
“我们签署过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如果不按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会被终身追责。”三捷公司负责人肖卫国表示,他多次向中建八局项目部负责人和现场人员反映施工桩长不够问题,得到的答复是:“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
肖卫国说,因为反映桩长不够问题,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三捷公司中途被“赶出”莱荣高铁三标段。
根据桩基作业分包协议,劳务分包商只负责钻桩成孔,混凝土进料和使用由总承包方现场人员负责调度指挥。在正常情况下,劳务分包商打桩达到设计深度后,经总承包方现场人员和现场监理人员确认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朱琦表示,这些规则在三捷公司承接段面螺纹桩施工中学什么技能好,成为一纸空文。
多位曾经参与莱荣高铁三标段桩基施工的人员称,在他们施工的路基段打桩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操作,除非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会商后做过设计变更,否则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
7月17日,山东莱荣高速铁路有限公司监事刘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记者提到的莱荣高铁上述路基段螺纹桩桩长未做过设计变更。
三捷公司认为,中建八局作为三标段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是工程施工的组织者、直接管控者,是工程质量控制最核心、最关键的主体,本应在防止工程建设偷工减料上发挥主导作用,却在该标段桩基工程质量管控上“失控”。
有参与该路基段螺纹桩工程现场施工的人员向记者表示,一开始成孔时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现场监理人员也提出过异议,但中建八局现场人员明示施工人员去“协调”驻地监理工程师,通过“做工作”,让监理人员对减小桩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述人员直言:这样弄不好工程质量会出大问题。
资料延伸
莱荣高铁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东南部,线路西起青岛莱西,东至威海荣成,全长19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莱西、莱阳南、海阳、乳山南、威海南海、文登南、荣成7座车站,西连潍莱高铁,是济青高铁、潍莱高铁的延伸通道,是山东省“四横六纵三环”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中建八局承建的三标段建设内容包括威海南海站、乳山南站至文登南站区间段施工任务,总计线路长度48.46公里,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底完成静态验收。
据中建八局官网新闻,7月10日,中建八局参与建设的新建莱西至荣成铁路项目联调联试正式启动。此次联调联试预计两个半月时间,通过不断测试、调整、优化,确保达到验收要求和开通运营条件。
据中建八局官网,中建八局始建于1952年,企业发展经历了兵改工、工改兵的过程。1983年9月,由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整编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总部设于山东省济南市。1998年9月,为响应国家加快浦东开发的号召,局总部由山东济南迁入上海浦东。企业现有员工五万余人,下设六大分局,26家二级公司。
官网简介显示,中建八局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投资建设集团,以承建“高、大、特、新、急”工程著称于世,重点发展高端房建、基础设施、地产开发、投资运营、创新业务 “五大业务板块”。形成了机场、会议会展、体育场馆、超高层、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高档酒店、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和公路、铁路、高铁站房、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水利水务等系列建筑产品。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建成了一大批规模浩大、工艺复杂、技术先进、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工程建筑工程项目部八大员,中国建筑回应!中建八局遭施工人员实名举报:造高铁涉嫌偷工减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誉为 “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