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的问题,BIM技术在建设项目的问题分析

1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应用在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可以为业主提供概要模型,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以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2BIM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中的应用3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应用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可以为业主提供概要模型,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以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在设计工作阶段,相较于传统CAD绘制的2D图纸冗繁、常出错误、频繁变更、协作沟通困难等缺点,应用BIM技术绘制的3D模型更加快捷、准确、直观,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沟通协调平台;基于BIM的整体参数模型,可以使多个专业系统的设计协作进行、减少专业设计矛盾;利用BIM整体参数模型还可自动更新,使设计变更做到专业并行联动;通过BIM建立的3D共享模型,加强设计与施工的交流关于bim的问题,提高图纸的可施工性;BIM模型平台与概算定额关联,可直接导出工程概算,使设计概算变得精准高效;利用BIM模型与能耗分析软件关联,利于低能耗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建设实施阶段,BIM模型整合了各专业设计,施工前可进行专业碰撞检查,改正设计错误与漏洞;将构建的BIM模型导入到相关模拟软件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将绘制的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连接起来可动态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将BIM和RFID技术结合,解决了管理中信息传递不畅的弊病,以使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即时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BIM设计模型可以生成细节化的构件模型关于bim的问题,BIM技术在建设项目的问题分析,可用来指导预制生产与施工,以3D的形式创建的构件,有利于数控机械自动化工业生产。利用BIM参数模型涉及每一施工过程所需的劳动力、材料、机械等信息,为建设各参与方的协作提供了基石,使精益化施工成为现实。运营维护阶段,BIM参数模型在各阶段做出的修改将全部同步更新,最终形成BIM竣工模型,基于该模型可以进行设备的运行和管控、建筑能耗监测与管控、安保与应急管理、物业租售管理等。

2BIM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设计一招标一建造(DBB)模式中,该模式下各参与方目标的不一致,使得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每一阶段的开始,实施方需重新生成或复制大量信息。在此模式下,BIM技术的应用通常局限于项目某个阶段,如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绘制3D图纸进行结构分析、施工阶段生成模型模拟施工过程等。为发挥BIM技术在整个项目周期的价值,业主常在合同中约定BIM模型创建格式与有关标准,避免BIM模型在各参与方之间的移交衔接困难。相较于DBB模式,设计一建造(DB)模式是由某总承包方统一完成设计与建造工作,BIM技术的应用贯穿于设计与施工阶段,例如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扩建工程,DB承包商创建了整体的设计、施工、安装BIM模型,避免了BIM模型移交衔接所带来的问题。型项目管理模式虽然项目管理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已经介入协作与沟通,降低了各阶段大量信息的重新生成或复制,但BIM技术的应用仍是局限于各个阶段。由于风险型项目管理承包商是施工总承包商,其项目管理工程师可以利用施工的主动性,协调设计师在BIM设计模型中提高其可施工性。相较于DB模式,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无论是型还是风险型项目管理模式,其BIM技术的应用环境仍旧不利。一体化项目管理(IPD)模式,依据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定义:将项目各参与方集合成协同工作的团队,通过各种技术使团队的知识与经验早期贡献于项目,以实现其在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在此模式下,BIM技术连续应用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没有阶段性的交接过程及大量的重复工作、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及BIM最大化应用价值的实现。例如美国特洛伊艺术中心就是基于IPD模式下的BIM技术应用。

3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BIM用户协作协议问题,尽管BIM技术为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平台,但是在实践中,项目各参与方对项目BIM成果所有权与责任不明晰,极大地影响各参与方对BIM模型共享程度及BIM的实际利用效果。BIM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难点突出,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BIM课程,但是培养体系无参考,缺乏系统教材,制约BIM复合型的人才培养。BIM相关软件的公允性,也是制约着BIM技术应用,例如,、等BIM软件虽然可以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但却不具备公允性,因造价软件需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定额司专家论证并取得认证证书;同时,国内外标准规范的差异也影响BIM技术的应用,例如国内标准和规范与欧美相关BIM软件产品存在矛盾,这在钢筋平面表示法中尤为突出;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与BIM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应用不衔接考证培训机构,BIM技术的应用只能是阶段性的或某一参与方,不能实现其最大化价值。为适应BIM这一革新技术,建筑业企业需要加大投入进行软硬件设施、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转型,但建筑行业的普遍低利润及BIM带来的利益可预见性模糊使得投入难以为继。

bim实现的核心基础是,BIM在线展示之应用实例

前言

近年来兴起的「建筑信息模型」BIM( )新概念,以3D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有别于传统CAD制图。数字模型包含的信息,除了空间几何性质外,亦具多种项目性的数据,其他程序能使用这些数据库考什么证赚钱多,自动查询或分析计算,例如干涉检查、材料数量表、结构力学分析、自然采光照明、空气流通量、能源消耗、环境冲击模拟……等等bim实现的核心基础是,BIM在线展示之应用实例,应用价值甚高,已成为建筑业之新趋势。

由于建构(或应用)数字模型所使用之软件并不便宜,且使用难度颇高,其范畴或许让人觉得难以亲近。但人类终属视觉感官动物,可视化3D模型数据库犹如「虚拟建筑」bim实现的核心基础是,比CAD图更贴近真实环境,容易建立专业工作者与使用需求者间的桥梁。如果这些数据模型能够透过因特网来呈现,让其他参予者也能够使用浏览器加以观视,那么所建造出来的实体建筑将更符合用户之期望。本文以下便展示几种实例来介绍使用方法。

室内漫游与导览-

(详)是一套免费的BIM ,内有 可用来附挂于HTML ,让使用者使用浏览器(如 ,以下简称IE )观看NWD檔, 端所见画面如图1、2所示。可观赏动画、球形旋转、立轴环转、平移、飞行、缩放、碰撞选择、漫步(重力效应选择)等等,此模型为中央研究院目前兴建中之大楼(详注1),虚拟现实让使用者宛如亲临完工后之现场,在设计时间即可表达意见,使用需求将更明确。

图1 IE使用 之室内漫游操作画面(使用重力效应)

图2 IE使用 观察管线是否符合工作空间或法定净距

立体模型展示与量测-

利用免费的 组件可让用户审阅 DWF檔,具有3D检视、标记、打印、追踪、剖面与直觉式工具测量等功能,如图3、4、5所示,可强化沟通、管理、追踪等益处。(固定链接:)

图3 IE使用 之3D模型展示)

图4 IE使用 之3D模型横切剖面)

图5 IE使用 之3D模型纵切剖面)

3D 动态模型电子书- 3D PDF

利用普遍且免费的 (可在HTML内嵌 plug-in)亦可观看3D 模型,唯操作功能较少,较适合下载脱机阅览。制作3D PDF 要使用 或3D PDF (详)等类似软件,完成后之PDF档如图6、7所示。

图6 使用 之3D模型操作画面(1)

图7 使用 之3D模型操作画面(2)

BIM与GIS之整合- KML(KMZ)

如要将数字模型发布于 (如图8),可用 之 Link for plug-in或 或其他相关软件,要准确地与 结合,必须注意项目坐标(含正北夹角) 转换至 (WGS 84)经纬度的参数设定,且要考虑网络流量与计算机处理速度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优先选取建物外观对象(如外墙、门窗与屋顶等),若许可再加建物内部对象,俾免档案过大。

图8 BIM与 整合之画面

BIM模型共享平台- BIM )

(请详)是用Java 语言编写的开放原始码程序(第三方IFC DLL除外),与,,Unix, 等操作系统兼容。可在IE,,,,等网络接口使用,目前仍在不断开发中。安装程序只有一个文件(jar或war),安装甚为简单(详图9),坐标系统可与GIS结合。可上传IFC(详注2)与输出IFC、、(详注3)、KMZ 、(详注4)、等等格式,其系统核心能解译与处理IFC,并可使用IFC 程序在线查阅(详注5与图11)。有筛选及查询、自动碰撞检测、自动判断模型更动变化、整并不同版本……等功能(详图10)。(固定链接:)

图9 使用 安装之画面,(详)

图10 之操作画面

图11 使用IFC 操作3D模型之画面

图12 使用 观看 /O3D 3D模型

图13 使用IFC 操作3D模型之画面

结语

BIM模型数据之「创建」与「管理」无可讳言至为重要,而「发布」也是整体解决方案重要之一环,藉由无远弗届的因特网可达成跨地域性的协同作业模式。基于的3D动态模型数据格式的发布,容易与客户更有效地沟通,便利的网络服务平台可适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BIM模型数据之应用范围可涵盖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整修、营运管理到拆除之整个生命周期,而建筑物使用期达50年。很显然地,数字模型数据之主要用户不限设计施工之专业工程人员,要发挥更大效益就必须与使用者大众分享。如何实现将BIM模型数据与GIS整合,透过因特网营造虚拟地球村?也是从事BIM工作者的使命之一。

注:

本文所使用之建筑物数字模型为「中央研究院跨领域大楼」,目前建模工作仍持续进行中。2.业界基础类别 (IFC) 文件格式是由国际合作联盟 for (IAI) 开发的。IFC 提供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3.(Web ) 是由 的管理组织 基于 ES 2.0跨平台的3D网页标准(详)。4. 是基于 3 (GML3) 的开放标准,使用可扩展的Open (OGC)、ISO 作为空间数据交换,可用来呈现3D化城市信息模型(详) 。5.Free IFC 请见,本文所用之程序为IFC (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908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6月 4日 下午5:08
下一篇 2024年 6月 4日 下午5:09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3条)

  • […] 1974年 至 2002年 定义为 BIM 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依据是,在这一阶段bim是三维,中国BIM发展三阶段,主要是学者的 BIM 理念创新和 IFC […]

  • […]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BIM等级证书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国家部委级别性质的BIM技能考试项目。考核通过后,再附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岗位能力证书。由于发起较早bim总共几级,目前市场上获知度很高。 […]

  • […] 金鸡湖隧道智慧管理系统基于AI(人工智能)+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Data(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发,对金鸡湖隧道建设工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数字化决策bim技术的社会效益,是从业主、生产、施工、运维各维度提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包含四个子系统:业主管理子系统、施工管理子系统、预制构件管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