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三岛
■作者| 宋 姗
你好,这里是。咱们继续谈模型应用,今天要聊的是曾经让很多人头大的应用开发。
从2019年开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领域和 BIM 接壤,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了 BIM 相关的产品,今天咱们要说的是老牌游戏开发平台 ,以及它专门为 BIM 开发的软件 。
熟悉游戏的小伙伴肯定对 不陌生,是由 开发的一款综合游戏引擎,人们通过它可以在PC、手机等平台创建三维游戏、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互动内容。其中,最像建筑软件的游戏《城市:天际线》就是用 引擎开发的。
在2014年到2015年左右,国内就有一批人不满足于常规建模软件的交互展示功能bim引擎 免费,BIMBOX | 模型1秒进入游戏引擎,下一波风口是Unity BIM应用开发?,把目光投向了 这样的产品,开始研究游戏引擎的非游戏应用,比如地产项目VR、虚拟施工、消防模拟等等应用。当时一个小项目 开发的私活,能轻松谈到个几十万。
这些应用的本质,都是开发一个游戏。既然是游戏,交互界面的自由度几乎就是无限大,模型用的则是BIM模型。
不过,那时候对于建筑行业的人来说,有两道关卡让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学开发就被拦在了门外。
➤ 首先是建筑模型导出的问题。建模软件的模型面数很多,它本身就是通过降低渲染精度来提升流畅度,模型通过各种中间格式导出很麻烦不说,导出到游戏引擎之后还要经过各种LOD和减面的优化。
➤ 另外就是信息导出的问题。BIM 模型如果希望到游戏引擎里实现更高级的应用,必须要把信息带过去,否则就和 建的模型没区别了。那时候也是各路神仙研究不同的方法,用导出类 、用中间格式的插件、用IFC,非常折腾,而且好不容易导出的信息,也很难直接关联到模型构件上。
这两个大麻烦,就导致那个时代大多数游戏引擎的应用就是模型面数小、不需要BIM信息的虚拟看房等轻项目;真能把信息玩转的只有极少数大牛级别的人物,而且因为开发周期长,这种应用都是项目大后期才做,不可能在充满变数的设计阶段就介入,否则应用还没开发完,原模型又改了。
时代变迁,随着 BIM 的普及度越来越高,软件开发商们也愿意把民间自己鼓捣的东西研发成官方产品,这也给非专业开发的建筑人提供了更轻松的方案。
2019年拉斯维加斯的 大会上, 公布了与 的合作计划,计划实现 与 产品之间完全数据互通,在19年下半年启动首个合作项目。
今天要说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通过它,即便没有任何编程知识,也可以一键把模型连同信息转换成 3D 模型。
使用 有两种流程,一种是无需开发的协作和展示流程,另一种是自由度更高的开发流程,咱们分开说说。
流程A
快速协作&轻量展示
这个流程非常简单,就是把建模软件的模型和数据通过 一键同步到本地服务器,再分发到各种PC端或者移动端的查看器上。
只需要在建模软件上安装 插件就行,目前官方支持的软件有 、、 三款软件,其中 支持2018到2020版本。
安装插件后,就能在 里找到 面板,功能很简单,就是一个 View (导出)按钮、开始同步按钮和停止同步按钮。
同步的时候,会要求选择一个同步服务器,再选择或新建一个项目。
其中,同步服务器目前是使用本地电脑,其他客户端需要在同一个网络才能下载模型,官方消息是2020年推出云服务器版本。
同步完成后,模型和数据就储存在服务器上了,在网内运行单独的 查看器就可以选择项目,查看具体的 3D 结果。
目前查看器的功能比较简单,可选项不多。显示选项可以调整效果优先或者速度优先。
利用BIM信息过滤器,可以按照不同的族类别和构件类型筛选显示的构件。
的一大特色是多模型同步协作。
如果把「多用户」和「渲染」作为两个维度来划分,市面上常用的软件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支持更好光影渲染的单机软件,另一种是注重协同工作的平台类软件。
则是尝试在这两个领域完成一次跨界。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可以把各自的模型推送到同一个项目里,这些模型会被 集合起来,统一存储到一个服务器上。你可以在服务器端管理不同人员的访问权限,也可以在 里筛选显示不同专业的模型。
任何一个导出到项目里的模型文件都可以开启实时同步,在原始文件中做出的任何修改都会自动同步到 里。结合多模型合并的功能,就可以明显提升跨专业联动修改模型的效率了。
除了 PC 端的查看器,你还可以使用 ios 和安卓手机端查看模型,也支持 HTC VIVE 的虚拟现实查看方式和苹果 增强现实查看方式。
总体来说,这个流程突出的两个功能就是快速同步和多模型协作,不过可以扩展的功能并不太多。它主要是给设计师使用,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模型转化成漂亮美观 VR 或者 AR 的程序。
一开始我们说 是游戏引擎,主打的功能是自由度更高的开发。所以,如果你想解锁更多的功能,就需要进入第二种流程了。
流程B
应用程序开发
这个流程和第一种流程的区别,就是在模型进入 服务器后,不直接进入终端查看,而是先进入 Pro 编辑器,基于模型开发更多的功能,再打包成应用程序,给不同的设备使用。
和 编辑器是两个独立的软件,使用 不一定要安装 编辑器,我们前边说的第一个流程里单独使用也是没问题的,不过和 编辑器结合使用,可以开发出更多功能的 3D 应用来。
今天一开始我们就谈到,懂开发的人很难处理 BIM 信息,这个流程中的 环节目的就是破除很多中小型开发团队的障碍,免除了频繁造轮子的投入。
BIM 数据通过 进入 编辑器后,可以发挥的空间就大多了。你可以给项目添加 支持的任何功能,比如粒子系统、天空盒、自定义 LOGO、增加交互功能、自定义 UI、构建基于 的查看器等等。还可以利用 的可扩展平台把程序无缝部署到 AR 或者 VR 可穿戴设备上。
目前国内使用 流程进入编辑器开发的案例还不多,我们找到了国外一个案例供你参考。
SHoP 是美国纽约的一家公司,美国的全球大使馆和 Uber 洛杉矶总部都出于他们的设计。
这家公司在 beta 版测试的时候成为了内测用户,他们通过 和 编辑器创造了各种定制 AR 和 VR 应用。其中的代表作是在布鲁克林的最高建筑 9 项目中使用的增强现实程序。
以前 SHoP 也一直用 给项目开发 AR 应用,不过在项目实施阶段,BIM 模型经常发生变化,每次变更都需要花上好几天重新走一遍导入和优化的流程,制作 AR 的速度跟不上设计的迭代速度。 内测刚一发布,他们就觉得这种开箱即用的流程简化太赞了。
接下来就是他们擅长的开发工作了。比如,他们针对这栋建筑所有的外立面嵌板,开发了现场安装追踪的 AR 程序。这个程序的开发并不神秘,甚至很简单。
在 所有嵌板的属性中,都有一个叫做 (嵌板状态)的参数,用来追踪每一块嵌板的施工安装情况。
这个参数会被 拾取,并导入到 编辑器里。
接下来设定一个脚本,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给不同嵌板赋予不同的颜色bim引擎 免费,代表每块嵌板是正在生产、正在运输、还是安装完成。
接下来就是把这个简单的应用输出到 ios AR 应用,在 iPad 上可以在任意角度查看虚拟建筑中所有嵌板的状态。因为 AR 程序是可以交互的,设计师可以点击任意一块嵌板,左上角就能显示它目前的状态。
SHoP 的 AR 部门负责人 Adam 现场演示了这个程序的开发流程,看上去很炫酷的 AR 应用,实际上只用了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
除了这个程序,团队还通过 为项目施工现场开发了专门的 AR 程序,把设计和施工更好的结合到一起。
施工人员可以把 iPad 对准需要安装柱子的位置,屏幕上就会显示柱子的虚拟模型,点击屏幕就能看到它的参数和安装说明。
屏幕对准施工场地,会显示对应位置的轴号、即将施工的模型和设计说明,也可以查看现场物料堆放是不是合理。
程序里的主要构件绑定了图纸文件,只需要点击构件,就会弹出对应的 PDF 图纸,安装人员不需要去翻阅纸质文件,就能随时查看安装要求。
这个案例还仅仅是 内测阶段所能做到的事,结合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会看到未来两种走向:
一种是像SHoP这样,给单个项目开发专用 AR 程序的团队会越来越多,能为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一种是有人会像开发一款通用游戏一样,基于 开发出面向公众的 BIM 应用程序。目前国内基于 开发的轻量化平台很多,未来也许会出现很多基于游戏引擎的好工具。
今天的内容总结下来, 有以下这么几个优点:
➤ 与 官方合作
➤ 支持导出 BIM 图元数据
➤ 和 实时互联
➤ 多用户模型整合
➤ 可选择速度更快的局域网协作
➤ 可选择私有存储
➤ 支持 AR/VR 平台
➤ 可定制开发
➤ 背靠大厂,后续研发更新会比较给力
截止到2019年12, 已经结束beta测试正式发布。2020年, 计划把支持的软件格式扩展到 、上。
目前 刚刚推出几个月,还在快速迭代中。在 更新计划里考证书的正规网站,我们看到6月将会针对不懂开发的设计师、工程师更新很多现成的功能,包括快速设计、设计评审等。如果你对基于游戏引擎的BIM软件感兴趣,它更新值得你持续关注。
比较有意思的是, 官方有一个很亲民的产品迭代路线图,用户可以到这个网站发布自己的需求,其他人可以通过附议的方式增加需求的权重:
网站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正在考虑」、「纳入计划」、「正在研发」和「已经推出」,每个板块下都列出具体的功能。
比如双向数据同步、PRC模型替换、创建注解、部署,目前列在「正在考虑」板块;步行模式、点击显示BIM信息、插件、点云支持列在「纳入计划」板块;和插件、云端存储、日光分析等功能在「正在研发」板块,这种公开民主的开发方式值得点赞。
我们在准备今天内容的过程中也联系了 团队,如果你对这款软件感兴趣,可以扫这个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申请试用。
试用链接由 官方提供,BOX不参与信息收集
有态度,有深度,,咱们下次见!
■这是一条广告:
柏慕联创BIM零基础系统实战集训班计划于5月11日开班(连续上课一个月时间)
上课地点:成都文殊院地铁口
课程优惠:共克时艰!培训费史上最低价,整体优惠800元!
联系我们:
座机:(028)
柏慕联创BIM零基础系统实战集训班(土建/机电)
从入门到精通定制培训课程
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基于 的BIM专项定制培训课程
铁路接触网工程基于 的BIM专项定制培训课程
异形幕墙工程基于 的BIM专项定制培训课程
欢迎加QQ联系我们索取课程表
❖END ❖
柏慕联创官方微信
ID:
bim三维立体图,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BIM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BIM技术应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采用传统二维图形软件设计的铁路信号图纸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漏、错、交叉、碰”等问题,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影响工程进度、浪费人力资源。因此,文中首先阐述目前传统铁路信号设计存在的问题和BIM技术的优势,然后分析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得出bim技术的应用可解决传统铁路信号设计和施工中的“错、漏、交叉”等问题,其利用三维技术建模,优化了设计、避免了施工中不必要的争议,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BIM技术;铁路信号;二维图形软件;应用设计;施工;三维立体
引言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逐渐研究BIM理论和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BIM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并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2018年,我国推广BIM技术在交通类工程中的应用,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开始应用BIM技术,但从应用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利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效果展示、管线综合设计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整体化的应用。因此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领域几乎处于空白,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在铁路信号专业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1传统的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
目前,铁路信号工程设计普遍采用二维设计的CAD和绘图软件,设计成果主要以平面图纸和相关的说明文件为主。这种形式的铁路信号工程设计图纸中没有体现出铁路信号设备限界问题,铁路信号设计是否存在设备侵限的问题,这在二维图纸中是无法进行体现,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旦发现就必须重新调整导致设计返工。铁路信号设备之间主要通过电缆、光缆等连接,车站和区间有大量的电缆、光缆铺设,工作量非常大,同时也要兼顾隧道和桥梁的电缆管线和站内电缆设计原则、其他专业电缆等的隔离保护等,这些无法通过二维图纸来进行解决,需要工作人员现场协调和调整,影响工程进度。
2BIM技术应用于铁路信号中的优势
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仿真模型技术。采用BIM技术在布置信号设备时直观看到模型与线路的关系,避免了设备的侵限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会同多专业协同设计,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碰撞、遮挡问题。信号设备之间的碰撞也就是专业内部的问题,专业内部的问题主要考虑信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因尺寸问题导致的空间不足等;但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主要考虑信号设备与其他专业设备之间是否发生碰撞。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利用BIM技术对施工作业进行模拟计算,提前发现了100多处碰撞点,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BIM的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计成果可视化
现有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交付成果主要是二维的信号平面布置图和双线图等,在设计初期误差不明显,由于信号设备室内布置比较繁琐、室外电缆敷设强弱电交叉点多,在施工阶段就会发现设计结果误差较多。BIM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设计带来的一些问题,有效解决施工中的“交叉、错、漏”等问题,将设计以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呈现给施工人员,既可以保证设计图的美观,施工的时候可以直观地看到模型与线路的位置、角度等之间的关系,避免了设备侵限的问题、优化了设计,又可以通过三维处理把施工完成后的整体效果呈现出来。
2.2布局协调合理化
目前bim三维立体图,我国铁路各专业间协调的工作模式还属于传统的模式,专业间的协同设计并没有明确的集成图纸,专业间的协调仍然是在施工设计图纸制作完成之后才开始的。这样施工阶段经常会出现专业之间、系统之间的碰撞和遮挡。比如信号和通信、供电、工务等多专业都可能有碰撞和遮挡。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设计图纸建立三维模型,让各专业来共同协作、判断、发现设计过程中的碰撞、遮挡问题。如果图纸缺乏合理性则可以立即进行修改,保证了最后交付的成果设计合理性和准确性,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减少了设计返工、降低设计成本、节约设计人员工作量和时间bim三维立体图,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BIM技术应用分析,提高设计效率,有效避免了施工工期的延误。
2.3信息归档高效化
铁路信号设备虽然结构、尺寸与其他电气、机电设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随着铁路信号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信号工程项目也变得日益复杂,施工标准也越来越高,工程量也不断增大。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计算,对人力资源构成浪费,效率也会降低,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建模,建模导入模型库,对铁路信号设备模型进行参数化配置,有效地方便了日后的施工和运维管理。同时BIM技术可以通过信息模型快速构建明细表,对工程造价进行准确的预估,还可以对设计资料和明细表进行及时的更新,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杜绝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利用BIM技术制作施工图纸的应用如图1所示。
3BIM技术在铁路信号的应用
铁路信号系统采用BIM技术设计,3D建模是基础。铁路信号主要是在土建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设备的安装和线缆的布置,空间立体结构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铁路信号主要采用系统分解和实体构建相结合的方式建模。具体分解和建模流程如图2所示。
3.1铁路信号BIM数据获取
铁路沿线、站场和铁路信号设备可视化系统的构建需要铁路沿线建筑物、地形图数据及地面信号设备的数据等基础信息数据和空间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因形态和属性等不同获取方式也不同,一般建筑物数据利用激光扫描、影响数据和二维数据获取,二维数据通过传统的施工图纸和数字地图获取精准的信息,可以直接利用二维图建立三维信息模型。铁路线路、站场和铁路信号设备处于三维空间中,可以通过影像、地形图和精密测量获得信息数据。为了增强铁路信号设备表面的真实感,使得BIM模型更加逼真采用纹理数据建模。纹理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网络图片、遥感影像、相机拍摄和计算机模拟绘制得到。
3.2BIM模型构建
在进行铁路信号设备BIM模型构建时,可以利用基于公司开发的建模软件。软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BIM软件之一,利用软件构建模型库,如信号机、表示器、标志牌、应答器、转辙机、计轴设备等常见信号设备,从而减轻建模工作量,提高建模效率。软件建模包括加载建筑模型,布置受力构建,选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检查三个步骤,软件中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可以使多个设计人员在相同的网络中共享同一个模型,为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中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建模过程如图3所示。利用软件构建的结构模型,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结构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简单分析,在结构模型中也可以对工程中的数据进行修正,根据设计的三维模型得到施工用的剖面图、立体图和平面图,自动更新生成视图和图纸,完成三维工程图的制作。
4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铁路信号设计和施工中的“错、漏、交叉”等问题,利用三维技术建模,优化了设计、避免了施工中不必要的争议,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现阶段BIM技术主要运用于建筑行业,适用范围较小,同时需要获得从业资格证书的BIM技术人员较少,而且还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为了促进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需要从软件性能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发展。BIM技术的在铁路信号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需一定时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罗芹,水滨,欧阳院平.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15(12):76-79.
[2]胡文科.BIM技术在地铁通信信号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23):154-155.
[3]林昌瑞.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46(12):53-54.
[4]张峰.BIM技术在厦门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38(7):174-176.
[5]田耕.铁路信号设备数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24(25):22-23.
[6]舒适.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考证书的正规网站,2020,15(1):256-257.
[7]王怀松,邹少文.铁路信号BIM数据存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J].铁路技术创新,2019,17(4):50-54.
[8]车爽.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7,15(1):69-71.
[9]陈英,郭阳.基于软件的三维工程制图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2):147-150.
[10]柳茂.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优化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3):103-10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