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BIM技术来对工程现场项目管理组织进行管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中bim+项目管理,BIM项目管理的优势在哪里?运用BIM管理项目所带来的优势,都可以提高工程现场项目管理的效率。运用BIM所带来的优势有:
(1)BIM能表达多维的空间数据,使得参与方的人员能够直观且快速的理解非常复杂的设计信息,比平面设计图更为高效,能够有效的减少各个参与方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信息的丢失减少到最小bim+项目管理,强化参与方人员之间的协作,以最少成本达到最好的协作效果。
(2)施工方能够先虚拟施工再实际施工,可以发现很多设计上的失误和不合理的地方,避免实际施工时再进行修改和协调,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重复施工所造成的成本上的浪费和质量上不达标的几率。其能协调好各方的施工顺序,减少信息传达的错误,优化施工方案对复杂建筑体系和新施工工艺,在实际施工之前能发现问题,并可以及时更正,避免在正式施工时延误时间和浪费人力,减少施工成本。BIM可以用来检查管线与结构之间的冲突,找到冲突所在的位置,并在实际施工之前进行调整。
(3)使用BIM能为施工参与方提供高效的进度信息协作和共享环境,BIM可以提供一个相仿于现实施工环境的可视化环境,在这种高效环境下,各个参与方可以自由的商讨和协调施工方案,反复模拟和动态化分析得到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加快施工进度,以快速到达施工标准和目标。
(4)使用BIM可以支持进度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融合,在各个施工过程中,能够精确计算施工材料、使用机械及所需人员,精准调整施工顺序、配置材料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使现场施工项目快速到达施工目标,并节省了所需成本。
(5)使用BIM可以在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做深化设计和数字化加工避免了一些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饰部件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图纸问题导致施工上的误差考证书的正规网站,可以行精细化施工。
(6)使用BIM可以进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规划,包括现场的施工机械(如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泵等)、物资材料及人员,都可以进行规划和模拟,避免施工现场混乱,导致施工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以及成本浪费。研究员正在使用BIM进行的是人流与建筑物的碰撞模拟,可以避免人员安全发生问题。
总体来说,传统工程现场项目管理的问题,在BIM技术引入之后都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因而BIM技术的引入对于工程现场项目管理而言十分有必要。
bim在市政中的应用,BIM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地面以下的岩体或土层中修建地下建(构)筑物的工程,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工业与民用工程、市政工程及地下综合体,在解决土地紧张、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部分。
纵观漫长的历史,人类从来没忽视过地下空间的开发价值,尽管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各有特点,但在争取生存的过程中,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利用着地下空间。从原始“穴居”到突尼斯玛特玛塔的“地下村庄”,从中国西北下沉式“窑洞”到现在的“地下都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及广度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突尼斯:马特马塔“地下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考证含金量排行榜,节约了土地资源。但由于地下工程多属隐蔽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存在诸多问题。
1. 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2. 协同设计体系与技术规范不完善
3. 施工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4. 运营维护难度大
如今,BIM技术已在我国地面建筑许多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BIM技术的案例多集中在城市地下交通。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多为地铁衍生项目
要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需通过BIM技术实现信息建模,并应用到地下空间工程的各个阶段。
前期规划阶段
BIM应用于地下空间规划,旨在建立一个信息模型。该模型能反映拟建工程的地下空间环境,包括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周边已有地下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网系统布局。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工程与已有工程的相互关系,利用BIM系列软件强大的建模、渲染和动画技术进行多方案3D模型的预演,合理选择拟建地下工程的空间布局、结构形式,并构建资源系统、市政系统、环境系统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从而使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定性控制定量化,定量控制具体化,定位控制准确,增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中国最长地下走廊——武汉光谷中心城
设计阶段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细部设计、结构设计和机电系统设计等。设计决定地下空间工程建成后的工程实体能否发挥其设计功能。利用BIM技术,进行合理设计,预留维修空间,合理布置地下管线,便于后期的顺利施工和运营维护。
三维建模是BIM技术与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有效结合的前提。整合参数化设计等BIM技术优势,制定全面并具有可实施性的应用流程,构建全生命周期的BIM设计平台,在BIM三维环境中进行设计、分析与优化。
基于BIM的设计流程
各专业、各流程软件数据交互,保证设计数据能够通过模型正确共享。每个设计对象都有各自的设计变量,不同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构成约束。基于这些约束,应用冲突检测工具检测模型中存在的冲突,快速地发现BIM模型中个专业内部及各专业之间存在的空间碰撞,并形成碰撞报告。对模型进行同步修改,减少设计人员的重复劳动和错误率。
另外,运用-BIM技术,将BIM所需的软件、存储能力、运算能力分布于云端,在云端实现模型的创建、展示、碰撞检测等功能。基于地下空间工程协同设计的需要,构建协同设计平台架构,使用云端上的数据及软件进行协同设计与分析。充分利用BIM模型信息,避免重复建模,实现高效设计。
施工阶段
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施工信息化在工程进度、物料追踪、可视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凸显。按照IFC标准定义地下建筑构件、组织地下空间结构,提供3D建模。创建、编辑材料、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施工属性,并与3D模型相关联。将包含工程属性的施工BIM模型导出为IFC文件,供BIM施工管理系统使用。
施工进度动态模拟
BIM技术的4D(3D+Time)模拟建造过程能实现对施工进度的查询和调整、监控。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劳动力和成本等信息输入BIM施工模型中,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对比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分析进度偏差,结合现场情况对施工计划进行实时调整。
物料追踪管理
通过BIM技术的4D关联数据库,及时获得施工过程基础数据,为制定采购计划、限额领料等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撑。借鉴物流行业的成熟经验,利用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结合BIM模型多维数据库中建筑物、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实现对物料跟踪管理。
可视化管理
将施工各阶段、各专业的信息集成到 施工可视化分析平台bim在市政中的应用,BIM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进行工程施工进度动态展示;生成施工过程中动态的资源需求量及消耗量报告,分析各阶段的资源分配情况;结合结构分解编码与BIM模型,得到成本动态模型,绘制成本动态”直方图”,监控支出情况;利用3D模型进行施工场地动态布置,赋予各施工设施4D属性信息。基于以上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进度、资源、成本和场地管理。
运营维护阶段
集成设备的基本信息、合同信息、成本信息和运行维护管理信息,使用软件建立BIM设备模型,通过 软件的开放数据库互连,形成一个包含BIM模型中设备信息的初始运维管理数据库。结合BIM模型和设备运维数据库建立一个基于BIM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模型,实现对地下工程设备运行维护阶段的可视化管理。地下空间多是人员集中的场所,要合理安排突发状况下的人员疏散,结合BIM模型的子系统对突发状况的预警和人员的疏散提供信息。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按照业主需求和设计规定,衡量地下工程性能,对机械操作、能耗分析、人流分析、照明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等工程项目性能进行评估。将系统分析软件结合到BIM模型中,采用同一模型和系统参数,通过分析模拟对系统参数进行相应的确定或修改,甚至制定系统改造计划,从而提高地下工程项目的性能。
灾害应急模拟
结合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和BIM技术,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帮助制定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利用BIM设备运行维护模型,能清晰地展现出紧急状况点的位置bim在市政中的应用,设计最合理路线,及时疏散人群,帮助救援人员做出最准确的应急措施,提高应急能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