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弧形铝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装饰工程中,中庭檐口一般采用干挂铝板进行装饰。大部分的中庭檐口干挂铝板装饰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是铝板表面有高差,板缝宽度不一致,外观与设计效果差距大。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工人在现场测量铝板尺寸误差大,安装铝板时人为偏差大,传统干挂铝板安装的工艺流程为:现场测量基准定位,按照深化图纸进行放线,安装连接件,安装主龙骨和副龙骨,人工测量龙骨定位尺寸,确定铝板尺寸,厂家进行铝板下料,工人安装铝板,进行板缝处理,处理幕墙收口处,进行板面清理;
然而现有的确定铝板尺寸的方法误差较大,因为现场只能靠软管,纸板等工具的比划得到大致形状,与实际差距较大,且在材料厂家按照纸板放线进行生产时,又会在加工时产生二次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确定铝板尺寸的方法误差较大,因为现场只能靠软管,纸板等工具的比划得到大致形状,与实际差距较大,且在材料厂家按照纸板放线进行生产时,又会在加工时产生二次偏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包括檐口框架梁,所述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预埋件,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连接有主龙骨,所述主龙骨上连接有加强龙骨,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设有铝板。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多个第一连接件、主龙骨、加强龙骨和多个第二连接件均连接在铝板上。
优选的,多个第一连接件和多个第二连接件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栓,预埋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铝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设有膨胀螺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檐口框架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通过将bim技术与装饰工程相结合,利用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对现场结构主体进行扫描,生成模型,直接在模型上建立铝板的模型,其尺寸与现场一致,避开了现场结构主体与装饰设计图纸不一致的情况,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现场测量的误差问题,将铝板下料清单以图纸和表格形式提交给生产厂家,取代了原来的按照纸板划线加工的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在主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装饰铝板模型,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网格划分,数据提取和零件编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檐口框架梁;2、预埋件;3、第一连接件;4、主龙骨;5、加强龙骨;6、第二连接件;7、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包括檐口框架梁1,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预埋件2,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连接有主龙骨4,主龙骨4上连接有加强龙骨5,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设有铝板7。
本实施例中,预埋件2、多个第一连接件3、主龙骨4、加强龙骨5和多个第二连接件6均连接在铝板7上。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连接件3和多个第二连接件6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预埋件2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栓,预埋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铝板7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上均设有膨胀螺栓,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檐口框架梁1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扫描仪对檐口框架梁1结构、主龙骨4和加强龙骨5进行扫描,得到点云模型,在点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建模,生成檐口主体结构、连接件和龙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铝板7建模,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处理,获取铝板7的各边长、弧长、角度等尺寸,按照所得尺寸交付材料厂家下料,最后由工人安装,其安装的具体步骤如下:
s1:依照干挂铝板安装工艺流程,安装龙骨后,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现场中庭檐口结构主体、龙骨进行扫描考证书的正规网站,扫描完成后,通过点云数据处理软件生成*.lass格式的点云文件,在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多余部分的扫描模型删除,只导出项目需求部分的点云数据;
s2:将*.lass格式的文件导入软件,进行处理索引成rcp格式文件;
s3:打开软件,使用链接一点云功能,将rcp格式文件插入软件,即可以在看到扫描的点云模型;
s4:按照点云模型边界点,将项目所需的结构主体与龙骨部分建立模型,注意模型便捷要与点云模型边界点接近,提高模型准确度;
s5:对中庭檐口结构主体及龙骨逆向建模完成后,删除点云文件链接,将模型保存为*.dwg格式,该*.dwg文件为三维模型;
s6:在中打开*.dwg文件,在龙骨模型的基础上,按照铝板7安装工艺要求,进行铝板建模,建模过程是,先将整块饰面铝板7建模,再按照设计要求对铝板7进行分割;
s7:在中对铝板7进行编号,通过获取铝板7的边长、弧长、角度等数据,将铝板7展开成平面图,将数据组合导出成表格,同时导出平面图与立面图;
s8:将导出的铝板平面图及尺寸规格表单提供给制造厂家,按照尺寸生产铝板7,每块铝板7上要求编号;
s9:工人根据平面图与立面图,将正确编号的铝板7安装到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bim技术与装饰工程相结合,利用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对现场结构主体进行扫描,生成模型bim弧形窗,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的制作方法,直接在模型上建立模型,其尺寸与现场一致,避开了现场结构主体与装饰设计图纸不一致的情况,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现场测量的误差问题,将铝板7下料清单以图纸和表格形式提交给生产厂家,取代了原来的按照纸板划线加工的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在主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装饰铝板7模型,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网格划分,数据提取和零件编号,通过此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复杂建筑表面铝板7安装尺寸设计的问题,提高铝板7下料的准确率,可以提高安装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包括檐口框架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预埋件(2),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连接有主龙骨(4),所述主龙骨(4)上连接有加强龙骨(5),檐口框架梁(1)的一侧设有铝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2)、第一连接件(3)、主龙骨(4)、加强龙骨(5)和第二连接件(6)均连接在铝板(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连接件(3)和多个第二连接件(6)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2)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栓,预埋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铝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上均设有膨胀螺栓,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檐口框架梁(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弧形铝板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针对现确定铝板尺寸的方法误差较大,因为现场只能靠软管,纸板等工具的比划得到大致形状,与实际差距较大,且在材料厂家按照纸板放线进行生产时bim弧形窗,又会在加工时产生二次偏差有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檐口框架梁,所述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预埋件,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连接有主龙骨,所述主龙骨上连接有加强龙骨,檐口框架梁的一侧设有铝板。可以解决复杂建筑表面铝板安装尺寸设计的问题,提高铝板下料的准确率,可以提高安装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沈剑波;贾俊;陈二良;马靖雯;陈威;杨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卓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bim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与流程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bim深化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bim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开来,以及模型精度需求的不断提高,bim深化设计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bim深化模型的绘制方式对于各种墙面、地面、屋顶等大面做法的样式需要去图纸与图集上查找做法,并按其做法反复对照查看,然后手动绘制模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工作效率极低。而且由于模型精度高,建模的工程量就变的非常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极多的建模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能够解决建模及深化设计工作效率低下,图纸图集需反复查看建筑做法的问题。
4.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通过截图截取图集或图纸上的做法文字,图像识别其构造做法;
6.将识别的构造做法结构化,每行文字作为一个面层的名称,给每个面层设置厚度参数;
7.通过识别出来的构造做法与设置的厚度参数创建生成相应的大面模型的样式做法;
8.通过识别图纸上的房间标记识别出各个房间的名称,生成大面模型里对应的房间标记;
9.通过截图截取图纸上的房间做法表,将其图像识别并结合化;
10.利用房间做法表的结构化数据,将大面模型中房间标记与样式做法相关联;
11.选择大面模型中需要生成大面做法的模型表面或者房间标记,生成相应的深化模型。
12.较佳的,在识别做法构造的步骤中,通过截图截取图集与图纸中的所有的做法文字,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带位置属性文本格式。
13.较佳的,在结构化构造做法的步骤中,还包括设置面层的材质外观,通过搜索面层所在行文字的关键字自动匹配,无关键字则手动赋予材质外观。
14.较佳的,设置的厚度参数的方式为首先识别面层名称里是否有厚度数据,若有则厚度参数自动用于其数据,若无则手动设置。
15.较佳的,所述大面模型包括地面、墙面、屋面的模型。
16.较佳的,在选择模型表面或者房间标记的步骤中,选择表面为单独在模型表面生
成一层模型构造做法,选择房间则是利用房间名称关联的所有大面的样式做法,均生成模型。
1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利用截图截取图集图纸中的做法,按房间自动生成深化模型,极大地提高了深化设计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主要功能是可以通过截图的方式智能识别图集和图纸中的构造做法,将图集和图纸上的做法文字,智能识别生成大面做法的模型。并通过截图识别图纸上的做法表,将做法与房间名称关联,通过识别图纸上的房间名称按对应的做法一键智能生成精细模型。
22.具体来说,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主要流程如下:
23.(1)通过截图截取图集与图纸中的所有构造做法的文字,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带位置属性文本格式。
24.(2)将这些文本数据结构化,设置每一行文字为一个面层的名称,面层的材质外观可以搜索这行文字的关键字自动匹配,无关键字可手动赋予材质外观。
25.(3)给每个面层设置厚度参数,设置方式为首先识别其面层名称里是否有厚度数据,如面层名称为“20厚水泥砂浆”,则厚度参数自动引用20,若无,则需手动设置。
26.(4)通过识别出来的构造做法与设置的厚度参数创建生成相应的地面、墙面、屋面等大面模型的样式做法。
27.(5)通过识别图纸上的房间标记识别出各个房间的名称;
28.(6)通过识别出的房间名称,利用软件算法自动生成大面模型里对应的房间标记。
29.(7)通过截图截取图纸上的房间做法表,参照步骤(1)和步骤(2)对构造做法的处理方法,将其图像识别并结合化;
30.(8)利用房间做法表的结构化数据,将大面模型中房间标记与样式做法相关联。实现这一步的前提需要在将所有的大面构造样式做法全部截取识别,若没有,则需手动修改,将缺少的做法截图识别。
31.(9)选择大面模型中需要生成地面、墙面、屋面等大面做法的模型表面或者房间标
记。
32.(10)利用软件算法,一键智能生成相应的精细模型。
33.本发明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能通过截图截取图纸与图集上的建筑做法,通过ocr图像识别技术,将建筑做法数据化并将其与房间关联,从而一键生成深化模型。为建模及深化设计工作提供有力帮助,减少了查看复核图纸图集中建筑做法的工作,以及手动建模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建模及深化设计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建模成本。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截图截取图集或图纸上的做法文字bim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图像识别其构造做法;将识别的构造做法结构化,每行文字作为一个面层的名称,给每个面层设置厚度参数;通过识别出来的构造做法与设置的厚度参数创建生成相应的大面模型的样式做法;通过识别图纸上的房间标记识别出各个房间的名称,生成大面模型里对应的房间标记;通过截图截取图纸上的房间做法表,将其图像识别并结合化;利用房间做法表的结构化数据,将大面模型中房间标记与样式做法相关联;选择大面模型中需要生成大面做法的模型表面或者房间标记,生成相应的深化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识别做法构造的步骤中,通过截图截取图集与图纸中的所有的做法文字,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带位置属性文本格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结构化构造做法的步骤中,还包括设置面层的材质外观,通过搜索面层所在行文字的关键字自动匹配,无关键字则手动赋予材质外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厚度参数的方式为首先识别面层名称里是否有厚度数据,若有则厚度参数自动用于其数据,若无则手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im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与流程,所述大面模型包括地面、墙面、屋面的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择模型表面或者房间标记的步骤中,选择表面为单独在模型表面生成一层模型构造做法,选择房间则是利用房间名称关联的所有大面的样式做法,均生成模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做法智能识别并快速建模的方法,包括:通过截图截取图集或图纸上的做法文字,图像识别其构造做法;将构造做法结构化考证含金量排行榜,每行文字作为一个面层名称,给每个面层设置厚度参数;通过识别出来的做法与设置的参数创建生成相应的大面模型的样式做法;通过识别图纸上的房间标记识别出各个房间名称,生成大面模型里对应的房间标记;通过截图截取图纸上的房间做法表,将其图像识别并结合化,将大面模型中房间标记与样式做法相关联;选择大面模型中需要生成大面做法的模型表面或者房间标记,生成相应的深化模型。本发明通过利用截图截取图集图纸中的做法,按房间自动生成深化模型。极大地调高了深化设计的工作效率。化设计的工作效率。化设计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涂文凯 聂金阁 张雪林 黄涛 沈鹏 马冬冬 张津尉 王庆军 刘理想 高建伟 田子恩 杨占木 朱丰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8
技术公布日:2022/6/1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