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推动、城市管理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正大力推进。由于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标准高、施工体量大、周期长等问题,成为制约综合管廊快速发展的瓶颈。而BIM作为工程数据创建、传递、扩充与使用的源头,可贯穿于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建设的支撑工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引入鲁班BIM技术,在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中积极探索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用。
一、项目概况
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项目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个管廊试点区之一,也是松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30项试点任务之一,更是“十三五”上海市级重大工程。松江管廊一期工程位于松江新建城区,由旗亭路、白粮路以及玉阳大道综合管廊组成,工程规模总长为7.425千米,总投资约11亿元。工程是由上海市政总院进行设计、勘察、施工一体化建设,鲁班BIM团队提供BIM技术咨询。
项目示意图
1.项目协同管理难度大: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设计施工同时进行;管理总承包下设3个分包,7个施工工区,30余家材料设备供应单位;
2.技术及施工要求复杂:工程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地下空间设计理念,含5种标准断面类型,45种节点类型,采用3种施工工艺;
3.外部协调意见难统一:工程占线7.,施工作业面宽,涉及给水、通讯、电力等多家管线单位的原管线搬迁、管线入廊等问题。
4.质量安全管理要求高:涉及7种管线入廊,极大考验管廊主体结构自身对防水、防火、防电的要求。
上海市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采用集勘察、设计、施工于一体的EPC总承包模式建设。通过将BIM技术、视频监控系统、VR体验室等充分用在项目管理中,实现项目管理高效化,便捷化,直观化。
二、BIM应用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工程部将每月计划导入到鲁班BIM系统平台,并建立模型挂接关系,通过施工技术员录入的现场实际进度同步到平台中,平台对可进行延误预警;工程部将实际与计划进度对比分析,有助于找出工期偏差的原因;通过使用鲁班工场( ),可以满足现场管理需求,辅助管理人员达到预期进度管理的目标。
进度管理
航拍技术。利用无人机每月定点拍摄施工区域的实景影像,通过对比,直观体现整体的施工进度变化。
航拍查看
成本管理
设备管理。以BIM模型为基础,赋予设备模型真实信息,作为项目设备的信息登记,在鲁班工场( )PC端以及手机端可以直接查看设备信息,导出对应二维码,贴于设备上,成为设备的二维码“电子身份证”。
设备信息
设备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
碰撞检查。根据施工图利用建模软件对部分节点钢筋与止水钢板模型等建模过程中,发现18处关键碰撞点,并给出模型处理方法,汇总为碰撞检查报告bim综合管廊,上海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松江管廊一期工程BIM实践案例,反馈设计人员。碰撞检查用于施工阶段构件加工优化,技术交底、技术指导,方案优化等。
止水钢板与钢筋的碰撞 碰撞检查报告
管线优化模拟。由于入廊管线较多且在沉井处管线走向比较复杂,通过在建模软件中创建各专业三维模型,模拟各管线走向,结合现场工况,解决现场实际施工难题,择优选择管线排布方案。
沉井管线优化排布方案
质量管理。在鲁班工场( )PC端及手机端便捷的查询到工程的模型信息和工程现场质量照片。通过手机端从发现、整改、审核质量问题,将现场技术员、质检部门以及施工队围绕施工现场形成一个闭环,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利用BIM平台可对发生的协作按协作类型、标识、时间、分类导出,形成电子文件,方便文档管理。
安全管理
基坑监测技术。通过基坑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移动端可实时查看基坑的监测数据。结合 View移动端, 随时随地收集数据、查看数据,一旦发现预警,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考证培训机构,通过发起协作,实现资料与模型挂接,使资料永久与模型绑定bim综合管廊,便于资料的收集。
基坑监测
安全管理
在鲁班工场( )PC端及手机端便捷的查询到工程的模型信息和工程现场安全照片。通过手机端从发现、整改、审核安全问题,将现场技术员、安全部门以及施工队围绕施工现场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利用 平台可对发生的协作按协作类型、标识、时间、分类导出,形成电子文件,方便文档管理。
安全记录
创新应用
BIM+VR。通过VR仿真场景,模拟现场施工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身临其境,更直观的感受安全隐患带来的后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实时监控技术。视频监控系统摄像机采用太阳能供电、无线传输(传输距离最高可达5km)。综合管理平台配置移动客户端APP和软件现场电子地图来随时查看监控录像和实时图像,并配备足额存储空间,存储有效时间高达一个月。
三、BIM应用价值
经济效益。自项目实施以来,利用BIM技术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BIM实施团队完成了各专业BIM模型的建立,并借助鲁班BIM系统在整个施工阶段展开图纸问题审查、成本分析、质量安全管控等工作。BIM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社会效益。项目获得了20余项荣誉,在各大协会、上海建工集团及上海市政总院的支持与领导下多次主办、承办及参与观摩会,例如智慧基建暨松江综合管廊项目BIM技术应用观摩会、2018年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建造大会等,累计观摩人数2000余人,获得了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因为先进的建设理念,松江管廊一期工程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大电视台及媒体争相报道。自工程开工以来,先后受到了20多家电视台及媒体的报道。
BIM运用对项目管理为隐形提升,从不同的方面对项目产生影响。BIM使用在项目上是逐渐深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影响都是隐形的,比如可视化,沟通效率提升;人才培养,BIM技能提升;深化设计方面,有效提升深化设计效率和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鲁班BIM技术,有效地解决综合管廊项目管线排布复杂、施工难点多的问题,辅助综合管廊智慧建设。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为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成功典范,为国内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树立了标杆。随着综合管廊加速建设,BIM技术将给综合管廊项目精细化管理带来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撑,突破了以往传统项目管理技术手段的瓶颈,带来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甚至是行业管理的革命。
bim 建设,重磅!广联达发布企业BIM云平台及《施工BIM应用分析报告》
2017年11月11日,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BIM峰会于京召开,本届BIM峰会主张“数字驱动•BIM助力企业精益管理”,探求BIM应用实现企业精益管理新路径,以数字驱动引领建设行业发展新常态。信息技术革命是我国建设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作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工程建设科技,BIM技术正在带来一项跨时代革命性的重大变革。据了解,400余位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央企、省级施工企业总工程师、副总等意见领袖在此交流创新观点,洞察行业风向,呈现一场针对行业BIM技术发展的思想盛宴。
本届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BIM峰会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土木学会总工程师委员会、中建协绿色建造与施工分会、中建协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中国安装协会、中安协BIM应用与智慧建造分会、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北京BIM技术应用联盟等单位联合支持。据悉,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许溶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马智亮、中建协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菲、中建协绿色建造与施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赵静、中国安装协会副秘书长顾心建、中国安装协会副秘书长唐忠赤、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利民、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及北京BIM技术应用联盟秘书长鲁丽萍、天津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会长刘庆年、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广联达BIM业务副总经理兼产品总监王鹏翊、广联达BIM业务技术总监李卫军等重要领导出席了本届BIM峰会,并对本届峰会的举办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和支持。
会议伊始,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许溶烈先生到场并致辞。他表示,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以势不可挡地趋势席卷全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BIM技术在建筑与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政府部门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实现建筑信息有效传递和共享的技术,是当代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BIM技术在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bim 建设,重磅!广联达发布企业BIM云平台及《施工BIM应用分析报告》,必将愈来愈显现出来。我国建筑业正处于现代化全面提升的重要阶段,既是国家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精神,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做出新的贡献。
图为 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许溶烈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博士做了开场致辞。细数历年的BIM研究与实践,广联达BIM业务能够从最初的思想萌芽快速成长到如今的规模,并逐渐获得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建筑集团、万达集团等世界优秀的建筑公司和高校的支持,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如今,BIM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紧密结合,正在推动中国建设行业实现质的飞跃。在未来推广BIM技术的道路上,广联达乃至整个建设行业,仍将面对众多严峻的挑战,需要业内各位伙伴齐心协力,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合作共赢。
图为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袁正刚
其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马智亮就“建筑行业BIM应用发展趋势”议题分享了独到的见解。马教授指出,随着国家级BIM应用政策的出台,各地政府纷纷推出部分BIM应用政策,各类BIM组织纷纷举办BIM大赛等相关活动bim 建设,为建筑行业内深入推广BIM应用奠定了政策性基础。就行业现状而言,BIM技术作为高效协同和共享的载体,正在有效地解决实际施工问题并拓宽行业发展的宽度和广度,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图为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马智亮
会上,中建协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菲、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及北京BIM技术应用联盟秘书长鲁丽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马智亮、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广联达BIM业务技术总监李卫军等几位领导代表专家编委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建设行业施工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该报告是由全国二十余家协会、BIM联盟联合发起,历时6个月对国内施工企业的调研走访,回收1287份有效答卷,并由国内权威数据分析团队“数字100”以及国际知名BIM咨询机构“甘嘉恒团队”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该报告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施工BIM应用报告之一。
图为 《中国建设行业施工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发布现场
随后,广联达BIM业务技术总监李卫军代表编委会,从行业视角对该报告做了深度解读。他指出,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健全、人才不配套、管理模式不适应,众多企业的BIM应用实践遇到瓶颈,应用现状与应用预期存在落差,对BIM技术的应用前景感到迷茫。经过长期大量走访调研与BIM研究,本次报告通过科学且真实的数据分析,深扎行业乱象,挖掘出现阶段BIM应用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剖析不同情境下的BIM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施工企业找到适当的BIM应用落地及管理转型升级路径。
图为 广联达BIM业务技术总监 李卫军
在本届BIM峰会中,广联达在BIM应用探索的进程中再次奉献重要的一环——企业BIM云平台隆重发布,广联达企业BIM云平台产品经理吕振对这一创举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建筑行业作为衣食住行中的支柱性行业,数字化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必要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搭载全项目数据信息的BIM模型为企业精细化管理创造了可能性。精细化需要有标准化的支撑,信息化是实现精细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手段,而当前精细化管理无法实现的核心障碍是标准化不够落地,而企业BIM云平台填补了这一空白考什么证赚钱多,让企业管理层能够实时获取项目数据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实现精细化施工与管理。
图为 广联达企业BIM云平台产品经理 吕振
广联达企业BIM云平台的成功与施工企业管理层需求的研究碰撞密不可分,广联达与湖南建工的BIM实践合作为企业BIM云平台的横空出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此,湖南建工集团BIM中心副主任彭昕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企业BIM云平台应用实践分享。湖南建工期望借助BIM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信息化,最终实现施工企业精细化及精益建造,其BIM中心定位为将一个技术部门的信息延伸转变为整个企业的信息,最终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拓展,在降本增效各个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为 湖南建工集团BIM中心副主任 彭昕
BIM技术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众多特一级施工总包企业已经走上了探索BIM应用之旅,在推进BIM技术的进程中,不同企业因选择的BIM应用路径、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不同,在具体应用和推进速度、应用效果也有很大差异。面对BIM技术革新,各企业也要不断学习优秀BIM应用项目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落地方法。在我们报告的调研过程中,评选出了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BIM应用项目,作为模范基地供行业各类参观者进行观摩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促进BIM技术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发展。中建协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菲、中建协绿色建造与施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赵静、中国安装协会秘书长唐忠赤、中安协智慧建造与BIM分会秘书长顾心建、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及北京BIM技术应用联盟秘书长鲁丽萍、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为获奖项目颁奖。
图为 BIM应用模范基地颁奖现场
当天下午,各与会嘉宾参加了北京城建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金隅大成后沙峪项目及中铁四局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9合同段项目的观摩考察,并对项目中的BIM应用表示了一致好评。
图为 项目观摩现场
图为 项目观摩现场
图为 与会嘉宾参观广联达智慧体验馆
图为 与会嘉宾参观优秀案例展
随着建设行业整体环境的改善,尤其是以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引入建筑行业,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们可以足不出户的管理项目,可以基于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支持各项决策,实现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项目管理新业态!
附 BIM应用模范基地获奖名单:
中建七局建装公司郑州美术馆 档案史志馆建设项目
中建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天投国际商务中心二期工程
浙江省二建集团 宁波轨道交通三号线标段高塘桥站项目
贵州建工集团第八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电信金阳枢纽楼
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省渭武高速合同段项目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9合同段项目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1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观府壹号三组团1号楼项目
北京城建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金隅大成后沙峪项目
清云建设有限公司 盛大金城广场中央空调、通风及防排烟工程
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 武汉大学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项目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3/A4工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