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重点拿分科目,一定要抽空看看,了解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至少留出1个小时写作文,写够800字。如果前面的题目没有答完,最好也先开始写作文,之后再答前面的题。
语文考试题型
成人高考高中起点语文试题分为Ⅰ、Ⅱ两卷。Ⅰ卷 10 道小题,占 40 分。均为选择题,前6小题是语言知识及运用基础题,主要考察辨识字音、辨识错别字,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成语,辨识病句及表意不明的句子,语句衔接连贯得体等。Ⅱ卷主要考察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歌阅读和写作,占 110 分。两卷题量总计20题,总分值 150 分,其中写作分值占比较高,为 60 分,写作也是易拿分项。
*2
语文考试答题要求
1.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做题。
2.因写作在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中占分比例偏大,因此考生不应忽视写作。近几年成人高考高起点的录取分数大概都在130分上下浮动,参加考试的考生只需三个科目总分达到130分以上,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其中语文科目是所有考生的重点拿分科目,参考的学员,都是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至少也学习了 6 年的语文知识,考试不用害怕和慌张。首先语文考试切忌迟到,空卷,漏题等。作为从小开始学习语文的每一位学中文的考生来说,基础差也是有基础。首先,选择题按照会做的先做,不会做的走概率,一般是可以得 15-25 分左右。非选择题,主观思路按我们教学课件准备好的答题技巧,每题至少可以拿一半的分,20-25 分,直接选择放弃,就是放弃自己,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考生卷面干净,字迹清晰工整,运气好甚至达到 30-40 分。最为关键的是作文,成人高考语文一般都考的正能量方向,写作按我们准备好的万能作文模板学习准备拿 35 分是最低分。接下来教大家如何拿到高分,只要跟着我们掌握以下考点学习技巧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作文,2024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复习要点-董永教育,语文我们最少能拿 70 分。
一、基础知识题(1-6题)
# 答题技巧 #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 【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6、【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二、现代文阅读题
# 答题技巧 #
完成一篇阅读要读三遍:
第一遍,一边读一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
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三、文言文阅读题
# 答题技巧 #
文言文不像现代文,单凭看某句话很难答题,一般是看完全文,才能答题。即使每句只有几个词都看不懂,也不影响理解全文。因为有语言障碍,看它两遍,大致了解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写这件事、这个人要说明什么,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
四、古诗歌阅读题
# 答题技巧 #
(1)抓意象、明意境,了解古诗文的意境。
1)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如马致远的《秋思》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2)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解诗答题。
(2)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了解古诗文风格。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描写景物类,基本上属记叙的一种。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边塞诗: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3)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7)设问
先提出问题考什么证赚钱多,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0)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11)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12)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五、作文
# 答题技巧 #
1.审题要仔细:是否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要否自拟。
2.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3.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用政治术语。
4.语言要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5.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3分);字数要达到(50字1分);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作文,使用修改符号。
(声明:“宁夏华昂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
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作文,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B.在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维管束输送着水分和氮、磷、钾等
矿物质,还要完成对根的能量输送。
C.在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中,因为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
触,维管束的作用就被环境抑制了。
D.绿色植物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表明,在植物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过程
中,维管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8.对第三段文字中词语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意思是指在发展进化中,植物改变自己
以适应生长需要而表现出的生命活力。
B.“树活一层皮”的俗语,反映了过去人们在维管束功能方面认识上
的不足,以为只是树皮在发挥作用。
C.维管束的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选细胞,分别输送不同的营养物质,
这样能够“提高运输效率”。
D.“伴胞”是植物体中的一种小细胞,作为维管束系统的一部分,主
要是帮助筛选细胞运输大分子有机物。
9.对第四、五两段文字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维管束的营养供应,要靠植物的木射线来完成,这一运输通道的连
接也成了树木生长的一部分。
B.因为存在着被称为“桥梁”的维管束和“桥间之桥”的木射线,树
木才能够不断地生长壮大。
C.维管束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很短,不断被废弃。废弃的维管束如果过
多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作文,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D.维管束又一定的使用年限,而形成层能够不断制造出新的维管束,
从而支撑着树木生长的延续。
10.下列短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植物进化与维管束
B.植物桥梁:维管束
C.维管束与植物生长
D.植物的面包:维管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村庄的骨骼
故乡多石头。
林寻的岩石,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半隐半现的青石、红沙石,一
一交给村庄去记忆,交给微风去垂询。我想,远古时期,故乡应该是
一片海洋吧!透过石头的纹理,我能触摸到一种来自大海的力量和温
度。
石头是村庄的骨骼。有了石头,村庄矗立得很硬气。与庄稼、树
木一样,石头也是乡亲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他们的院子用石头砌出
低矮的围墙,吃饭用的桌凳是用一块石板和几只方石随意垒就的。牛、
猪、鸡等牲畜的草棚,用的也是石头底基。乡亲们都把石头当成了自
家兄弟,而不仅仅是一件件器具。
石头呢,往往知恩图报,用它们的硬度和灵性点数着乡亲们的悲
欢。有时候,你生气了,不妨就拿山路上的石子出气。你伸出脚,狠
狠一踢,石子咕噜噜跑出很远,回头哀怜而调皮地看你,你的心怦然
一动,会“噗”地笑出声来。再有,一只鸡,或者羊,不听话了,你
捡起一块石头。“嗖”地一声扔出去。半空中,石头忽然动了恻隐之
心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作文,就悄悄偏离了要惩罚的目标。当然,你不会责怪石头的自作主张,
反而感谢石头及时领悟了你的仁慈。
父亲和石头的感情很深。父亲平生有两大愿望:除了供我们兄妹
几个读书外,那就是要用石头造一座坚固的房子。父亲是一个老实巴
交的庄稼人,多余的钱没几个,但力气是不错法人。父亲选好了一块
朝阳的坡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沿着高点直直地切下,清理出一片平
整的地基。可以预料的是,土层中潜藏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石群与父亲
的徒手之间将会有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但我感到父亲似乎没有任何
的犹豫和退缩。很多时候,父亲都是早早地出工,干到很晚才回来。
父亲带回一身的冷气,手也被石头磨出一道道的血痕,可他的脸上始
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父亲与石头的对话终于结
束了。五年还是八年?我至今仍无法回想清楚这个重要的时段。因为
在父亲孤军奋战的时候,我们这些不肖子女们正在山那边的教室里虚
度光阴呢。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材石,每一块
都是父亲血汗相濡的兄弟。
最终,这些石头互相咬合着,心甘情愿地为父亲搭集成冬暖夏凉
的石屋,成为父亲朝夕相守的朋友。
父亲是在一块石头上坐着乘凉时离世的。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
天气很闷热,山边的火烧云燃放得很绚烂。父亲光着膀子,肩头搭一
条旧毛巾,虽然肋骨嶙峋,但仍硬朗得如一块花岗岩,然而,父亲却
像大山一样倒下了,年仅68岁。父亲过世后,哥哥特意在他的墓道
里放进一块石板。是让父亲歇脚用的吧?哥哥非常了解父亲对石头的
感情。
父亲故去十年了,石屋早已长满了青苔。哥哥想把石屋卖掉,把
母亲接到城里住。谁知母亲说啥也不同意。守着老屋,就是守着一份
念想,她哪儿也不想去。哥哥拗不过,只好随她。
母亲的床头放着一块扁圆形的鹅卵石,是父亲从山里捡来的,送
给她磨手上老茧的。三十多年了,母亲一直没舍得扔。如今,这块鹅
卵石晶亮光滑,已经像玉一样温润了。
11.文章的第三、四段是怎样描写故乡石头与乡亲们的情感的
12.父亲“用石头造一座坚固的房子”的经历,带给“我”一些怎样
13.作者用一段文字描述了父亲离世前后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怎样
14.。文中,母亲说“守着老屋,就是守着一份念想”。如何理解母
亲所说的“念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考证培训机构,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
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
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
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
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6.最后一段“异史氏曰”与前文的叙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17.这则小故事,阐发了什么样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诗的前两句写景,反映了边塞哪些特点?
19.诗的后两句写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人生难免遇到波折。面对波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作出不
一样的审视和思考,收获新的人生经验。
请以“波折”为话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运用恰当的
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项中“拙笨”的“拙”读“zhuō”,”黜免”的“黜”读“chù”,
“咄咄逼人”的“咄”读“duō”.B项中“蕴藏”的“蕴”读“yùn”,
“瘟疫”的“瘟”读“wēn”,“不温不火”的“温”读“wēn”。C项
中“臭氧”的“臭”读“chòu”,“钢臭”的“臭”读“xiù”。“乳
臭未干”的“臭”读“xiù”。D项中“渎职”的“渎”读“dú”,“案
牍”的“牍”读“dú”,“买椟还珠”的“椟”读“dú”。
2.【答案】D
【解析】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
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
的“愁”应改为“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
3.【答案】B
【解析】第二个横线处应该是“体验”,故排除A.C两项,第三个横
线处“抢占”和“先机”搭配,故答案选B.
4.【答案】C
【解析】“一言九鼎”指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
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而C项说的是信守承诺,可以改为“一诺千金”。
5.【答案】A
【解析】A项中“分…六部分组成”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六
部分”成“由….六部分组成”。
6.【答案】D
【解析】④①连在一起表示转折不能分开,故排除B项,画横线的第
三处末尾是句号,可排除A项。③句讲“文化”,②句讲“历史”,
⑤句讲“文化和历史”,所以这三句应该按照③②⑤的顺序排列,且
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故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水生植物并没有维管束,维管束是植物
在由水中向陆地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故C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B项,原文第三段并没有表现这样的意思。相反,引用“树活
一层皮”表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9.【答案】C
【解析】原文第五段“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
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并没有说“废弃的维
管束如果太多,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故C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A、C两项涵盖的只是文章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面包”
是绿叶做成的,不是维管束,所以D项错误。故选B.
11.【答案】用拟人化手法来描写石头。将石头比拟为村庄的骨骼,
有了它村庄矗立得很硬气。它的作用很多,村民的生活离不开它。石
头能与村民和谐相处,村民对石头充满感激之情。
12.【答案】父亲经过了多年流血流汗的艰苦劳动建造了一座房子,
表现了父亲坚韧的精神,平凡中的伟大!我被父亲坚强、毫不退
缩、坚韧不拔、孤军奋战与愚公移山般的精神震撼、感动。
13.【答案】父亲硬朗,却像山一样倒下了,表达了对父亲离世的痛
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未能报答父亲养育之恩,未能尽孝的遗憾之情!
14.【答案】母亲所说的“念想”是对父亲的思念。老屋是父亲一手
建造起来的,倾注了父亲太多的心血与汗水,守着老屋,仿佛就守着
父亲,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15.【答案】既然这样,做善事也要讲究技巧,那个老翁,就是用咒
骂来做他的行善之事。
16.【答案】“异史氏曰”是蒲松龄对这件事所作的评论。这是笔
记小说常用的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点名文章的主旨。
17.【答案】一个人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会知道,企图掩饰过去,
最终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只有承认错误,才能改过自新。
18.【答案】极言塞外阴冷、荒凉、空旷的景色特点,给人苍凉之感。
19.【答案】守边将士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立誓破敌的斗志和必胜
的信心。表达了将士久经沙场、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20.【答案】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