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规范标准目录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1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3 《钢结构设计规范》 -2003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10 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2003(2009 版)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4 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009 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 9 《工程测量规范》-2007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013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 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1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2008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5 1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 1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2 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 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01 19《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014 20《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3012 2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0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最新版50319-2013,浅谈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的审查和批准
河南省建设监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张家勋
摘要:根据在审批监理规划的具体工作实践,紧紧围绕GB/T -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有关规定,阐明了监理规划的审查和批准的依据、程序、内容,提出了审查质量等级划分概念,详细说明了审批意见如何签署等。重点叙述了对所采用标准规范的适用性审查,对编制内容合法和有效性、齐全完整性、针对性及对达到的深度审查以及对章节结构的合理性审查等。最后从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三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其在监理规划编制和审查质量的保证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监理规划 审查 批准
0引言
按照GB/T -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下简称监理规范)规定,监理规划是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由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总监签字后报工程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监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审批是保证其质量的最后一道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多年来对监理规划的审批和对其他监理单位监理规划审批情况的了解,体会到这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司领导层重视不够,使审查成了走过场;技术负责人理论与技术水平不达标,审查不出问题,审批意见中没有实质性内容;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编制完后不按规定报批,代技术负责人审批,甚至自编自审自批等。本文就监理规划的审批方面谈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审查和批准依据
⑴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等:主要包括:《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房屋建筑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
⑵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⑶监理招投标文件:对通过招投标获得的监理业务,监理投标技术文件中的监理大纲是监理规划编制的基础,未以此基础编制应直接退回重新编制。
⑷有关合同: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
⑸监理单位要求:如贯标体系文件中对编制内容、格式、审批流程等要求。
⑹其它。
2审查和批准程序
审查和批准程序分三级,即:总监自检→公司质监部初审→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⑴自检:由总监负责。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完成后,总监应进行自检,自检通过后,总监应在报批的监理规划封面上签名。
⑵初审:由公司质监部负责。监理规划首先应报质监部初审,质监部初审通过后再报技术负责人审批。一般情况下,监理单位应设质监部,没有设质监部可由技术负责人指定其他人员或负责质量的有关人员初审。初审主要是形式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编制内容是否齐全、有无明显低级错误(如穿帮、错别字等)、总监和编制人员是否签名、格式是否统一等。
⑶审批: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
3审查内容
3.1 编制内容是否合法、有效,采用的标准规范是否适用
⑴合法性:这里“合法性”是广义的概念,审查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等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最新版50319-2013,浅谈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的审查和批准,这也是监理规划能否通过审查的前提条件之一。
⑵有效性:主要是指监理规划中所采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
⑶适用性:主要指监理规划中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是否与工程性质、类别、所在地域等相符合。
3.2编制内容是否齐全、完整
按照监理规范第4.2.3条规定,监理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2章,即:工程概况;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目标;监理工作依据;监理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及进退场计划、监理人员岗位职责;监理工作制度;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合同与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监理工作设施。但实际审批中发现,一般缺少下面两方面内容:
⑴监理人员配备没有定位到具体人
监理大纲中,对拟派驻的监理人员必须明确到具体人并附相应的证件,否则就导致无效投标。但中标并签订监理合同后,住住这些作为投标“门面”的高层次监理人员都在各自项目的监理工作岗位上,本中标项目一般来不了。监理规划中将这些人员名单列出,建设单位若以监理规划中配备人员名单考核监理单位,则监理单位往往因这些监理人员大多不能到位而受到较重的处罚。因此,监理规划编制此内容时陷入两难境地,从而导致此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或缺失。一般来说,投标时所拟派驻的监理人员是可以调换的,但有条件,一是要事先经委托人同意;二是主要监理人员,如总监和主要专业的专业监理工程师一般不能更换,否则就是合同违约。
⑵缺少对工程建设风险分析与监理针对性控制方案或对策
按照监理规范第5.1.12条规定,“项目监理机构宜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合同、工程设计文件及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工程质量、造价、进度目标控制及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案,提出防范性对策。”笔者认为,这些内容是构成监理规划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监理规范并没有明确要求作为监理规划的构成内容,从而导致大量的监理规划中没有此项内容。因此,个人认为,监理规划编制的内容应在监理规范第4.2.3条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章,即“工程建设风险分析与监理针对性控制方案或对策”。
3.3编制内容是否有针对性
一是目标控制的原则、方法、措施、程序等内容,大多都没有结合工程本身特点编制,无针对性,泛泛而谈,并且还往往长篇大论。二是监理规划编制内容过细,有的已达到了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深度。再是表现为大量摘抄标准规范的具体条文内容,即所谓的“正确的废话”,应要求删减。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总监的责任心不够、工作不踏实、敷衍了事,也可能因为总监就没有丰富的现场施工和监理实践经验才不得不“空谈”。
3.4编制内容是否达到深度
审批时应检查监理规划每一章内容的编制深度是否达到了如表1要求:
表1 监理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度要求
序号
编制内容
编制内容深度要求
工程概况
此内容往往不是达不到深度,而是大量的摘抄设计说明书,面面俱到,太细。
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目标
应与招投标文件或监理合同相一致
监理工作依据
应列出采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设计文件、各类合同的具体文件名称、来源和编号等。
监理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及进退场计划、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监理组织形式应体现出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人员配备应具体到人;进退场计划应按阶段分别列出各阶段配备的人员名单、数量、专业等。
监理工作制度
不能只列出制度名称,还要列出制度的具体内容
工程质量控制
建设项目的主要单位工程应编写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单位工程的主要分部工程编写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编制保证工程质量全部合格的控制措施,按要求编制质量创优目标计划。
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要给出阶段投资控制目标及措施,单位工程要给出重要分部工程投资控制目标及措施
工程进度控制
建设项目要给出阶段工期控制目标及措施,单位工程要给出工期节点控制目标及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
按有关规定编制,要从监理的角度写安全管理工作,不要没有根据地扩大监理的安全责任和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10
合同与信息管理
合同管理应建立合同编码体系、进行合同分析,处理工程暂停及复工、工程变更、索赔及施工合同争议、解除的监理具体措施;信息管理应给出监理文件资料的名称及编码、组卷
11
组织协调
要区分内部(项目监理机构内部)、近外层(施工场地以内,如施工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与设计单位工地代表之间)、远外层(施工单位以外的,如设备与材料供应单位、咨询科研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单位)三种情况分别编制监理组织协调的具体措施。
12
监理工作设施
列出常用的监理设施、检测设备与仪器名称、数量、产地、完好程度等
13
工程建设风险分析与监理针对性控制方案或对策
本章是在“监理规范”第4.2.3条基础上增加的内容。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合同、工程设计文件及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工程质量、造价、进度目标控制及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案,提出防范性对策。
此章内容中要列出需编制的专项监理方案(如,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专项方案、旁站监理实施方案等)和监理实施细则名称。
3.5章节结构是否合理
尽管监理规范中已给出明确的编制内容目录,但实际中往往不按此目录编制,原因之一是,许多资料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的内容片段,没有认真取舍而堆积而成,所以表现为内容前后重复、结构编排不合理甚至混乱。
4审查评级及处理
笔者将监理规划编制质量审查等级分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各级判定标准和处理意见如下:
A级——质量高:采用标准适当,编制内容合法有效、齐全完整、针对性强、深度广,章节结构合理。处理意见是“审查通过,同意批准”。
B级——质量较高:采用标准适当,编制内容合法有效、基本齐全完整、有针对性、深度较深,章节结构基本合理,处理意见是“按审查意见修改并再经质监部复审后通过后同意批准”。
C级——质量一般:采用标准个别不当,内容部分违法违规或有原则性错误,主要内容缺失、针对性差、深度较浅,章节结构不太合理。处理意见是“按审查意见修改后重新报批”。
D级——质量差:内容多处违法违规、采用标准不当,基本内容缺失,章节结构不合理甚至混乱,内容空洞无针对性、深度浅薄。处理意见是“重新编制和报批”。
5审批意见的签署
对通过审查的监理规划,其审批意见签署的内容,“监理规范”第4.2.4条已给出了部分内容,但还应适当补充,笔者认为,完整的审查意见至少应包括下面四个方面:一是对监理规划编制质量的肯定。典型审批用语是“同意或原则上同意按此监理规划执行”;二是对学习与宣贯要求。典型审批用语是“总监应组织监理人员对规划学习和宣贯,并做好记录”;三是,监理规划的修改。直接引用“监理规范”第4.2.4条,即:“在实施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如实际情况或条件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监理规划时,应由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修改,并应经工程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报建设单位。”四是结合项目的施工与监理特点,对本监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必要的强调,如对建筑工程,对存在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理,煤矿建设项目中,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监理,采用“四新”时的监理等。
6结语
监理规划的审批是一个监理单位层面上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最新版50319-2013,体现了一个监理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厚重积淀,公司管理层应给予高度重视。
监理规划审批质量也是一个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理论、政策把握、现场实践经验及工作责任心等水平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技术负责人应严格审查标准、准确签署审批意见,通过严格审查,逐步提高公司监理规划的编制质量。
监理规划的质量保证首先要从负责组织编制的项目总监抓起,精心组织,严格自检,总监不做“甩手掌柜”。通过编制监理规划,也能锻炼和提高总监的监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 -2013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3-9
(张家勋(1965-),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招标师、安全评价师。1990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为河南理工大学)采煤系矿井建设专业,现为河南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一直从事工程施工监理与技术管理工作。此文已发表在《建设监理》2016年第2期P23-2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iyeeedu.com/4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