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科研的生力军。截至8月16日,2023年科研助理岗位已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超12.5万人助理结构工程师,科研助理,绽放青春!,为促就业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抓手。在科研工作日益精细化、团队化、专业化的背景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立足自身工作需求不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既是充实和完善科研队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科研工作效能的关键环节,使机构与个人实现了共赢发展。
放眼全国,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青春与梦想正在科研助理岗位上绽放——在抽丝剥茧中解析基因的密码,来自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的李大伟用基因组技术探寻特色物种的起源、进化之谜;能徒手抓家禽,也能熟练使用实验仪器,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孙寒雪用一年时间成了科研“多面手”;协助团队实现上千万元的项目成果转化,来自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的刘迎伟获得了“中级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
我国科研助理管理制度发展至今已十余年。从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到《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明确科研助理的概念,再到2022年《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指明发展方向,科研助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机制不断完善,规模范围不断拓展,岗位类型不断丰富,带动一批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走上科研助理岗位,并在科研团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磨砺本领,发光发热。在世界屋脊实验室当“总管”、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制天线、做炭材料应用性能评测的“把关人”、当“一带一路”沿线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观察员”……可以说,科研助理不仅为青年提供了一份工作,更为有志青年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的新途径。不同团队、不同领域的青年在科研助理岗位上脚踏实地、潜心耕耘,创造了突出成绩,收获了精彩人生。
科技报国,青春无悔。“青年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技兴国使命,扎根技术创新中,就一定能够不负青春、建功立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而是立足实践,寻找有意义的‘真价值’。”正如科研助理们所说,他们通过这个岗位把青春理想融入了科技事业,为科学研究注入了鲜活力量,找到了科技报国的路径和价值。
放眼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更多政策红利的释放助理结构工程师,科研助理培养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期待更多高校毕业生在科研助理岗位上挥洒青春,成长成才!
杨红钰在硕士毕业后加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科研助理
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助理李大伟用基因组学技术解析葡萄、茶叶等作物的基因遗传密码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室科研助理毕馨月在法国里昂参加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
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挖掘实验室科研助理朱金勇在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
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绿洲农业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团队担任科研助理的陈翔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
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郑敏慧成为了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助理
科研助理李芃在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团队科研助理王天浩在进行土壤pH值检测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科研助理李皓扬在使用拉力机测试结构胶剪切样件
宁夏农林科学院质标所“农林产品产地识别与质量评价”学科团队科研助理杨斌琨,在进行样品上机调试
西南大学药学院中医药学院科研助理詹洪洪正在做实验
科研助理任豪豪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线虫研究室进行小麦抗线虫基因的挖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1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