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设置规范,新手进入建筑设计院做结构设计,主要看哪些书籍?

这类书籍主要从宏观上让读者建立起一些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涉及具体的计算,读起来比较轻松,因为这类书更具有科普性质,能从整体上使我们形成比较宏观的结构设计框架。徐有邻不用多说了,认识C30的人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排名前三的人物。就算是纯钢结构的房子,设计的时候也一定会查阅混凝土规范。

新手的话,有很多书可以看。我毕业的时候,把跟专业无关的、没什么阅读或收藏价值的书都处理了,剩下的所有的专业书,都带到了设计院。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二次结构设置规范,新手进入建筑设计院做结构设计,主要看哪些书籍?,也一直在买书。后来把这些书从设计院搬回家的时候,真是累煞我也。

把这些书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相关的书籍软件指南类丛书规范解读类书籍图集类丛书

下面一类一类说。

1、概念相关的书籍

这类书籍主要从宏观上让读者建立起一些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涉及具体的计算,读起来比较轻松,因为这类书更具有科普性质,能从整体上使我们形成比较宏观的结构设计框架。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 方鄂华 编著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 方鄂华 编著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在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很厉害,真的很厉害。这本书提纲挈领地系统介绍了各类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机理、设计特点、细部构造,没有任何公式,配有大量的插图,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如食甘怡。个人觉得这本书比大学的任何一本《高层建筑结构》的教材都更适合当教材,因为这本书把每一种结构类型都讲清楚了,讲明白了,让人有一种上帝视角看见森林的感觉。与之相反的是,现在很多土木工程的教材都是让人有一种蚂蚁视角看树叶的感觉,即所谓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创新思维结构设计》 程懋堃 著

《创新思维结构设计》 程懋堃 著

这本书是原北京市院原顾问总工程懋堃大师的作品,程总是为数不多的实际工程项目做得好、且学术研究造诣颇深的大师,他外号“程大胆”,敢于突破规范去做一些前人从未尝试过的事情。这本书也是他结构设计六十余载的一些心得体会,新手读的时候不一定每一条都读得懂,但是我觉得会很有启发。大师的著作就是跟一般的教材不一样,读的时候会有一种敬畏心。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 陈绍蕃 著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 陈绍蕃 著

作为钢结构领域的权威,陈绍蕃教授写了这一本薄薄的、小小的书,通俗易懂地论述了关于钢结构稳定领域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现已更名为《钢结构设计标准》)的历史沿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想,常读常新。对一个东西理解得越透彻的人,写出来的书,往往让初学者更容易懂。

2、软件指南类丛书

很多软件都有自己的帮助文档,有的帮助文档很详实,可以很快帮助读者上手操作,比如盈建科的帮助文件,任何小白看了都会操作。但是有的软件难上手一点,帮助文件又很简洁,还有一些软件帮助文件全是英文的,这样就催生出很多软件指南类的丛书。

《-3D在抗震弹塑性分析与结构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刘博文等 编著

《-3D在抗震弹塑性分析与结构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刘博文等 编著

在动力弹塑性分析中,有时候会用到-3D这个鸡肋软件,这个软件界面简单,上手比较难,帮助文件又是全英文。所以刚入门的同志们可以看看这本书,虽然看完还是迷迷糊糊不知所云,但是看第二遍、第三遍,肯定会恍然大悟的。这个鸡肋软件就是这样,跟着书上的例题第一次做的时候一脸懵逼,第二次做的时候似懂非懂,第三次做的时候就恍然大悟了。所以这本书主要帮助我们熟悉软件的各个按钮是干什么的,以及大概了解结构弹塑性非线性分析的流程。真正做项目的时候,还是要配合软件的帮助文件。

《工程结构数值分析》 王新敏 著

《工程结构数值分析》 王新敏 著

这本书应该是人手一本吧,基本上刚学的人,都会买一本。这本书就是一本命令流的教程,有大量的实际案例,非常适合新手入门。跟着案例输一遍命令流,基本上就会了个大概,然后再结合帮助文件,一般能解决自己想要分析的问题。这里顺便说一句,的帮助系统也非常强大,最好用的是它的搜索功能,经常是搜索一个关键词,然后发现了另外一个好用的命令。不过帮助文件也是全英文的,可以下载一个有道词典,基本没什么问题。

《语言在中的应用》 曹金凤等 著

《语言在中的应用》 曹金凤等 著

有二次开发需求的初学者们可以看看曹金凤博士的这本书,入门还是很不错的。既讲了语言的基本知识,又讲了的二次开发。不过设计院里一线的设计师好像不太会经常遇到二次开发这种比较高阶的功能,但有些大点的设计院里可能有专门的研发部门,需要对各种软件掌握得比较深,所以就可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

3、规范解读类书籍

这类书籍量大面广,作者主要是规范编制组的专家,或者是一些工作年限比较久的大型设计院总工级别的人物。这类书籍能很好地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规范、把握规范、运用规范。有的规范后面的条文说明讲得比较粗略,所以让人不太好把控。那这种规范理解类书籍就应运而生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 徐有邻等 编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 徐有邻等 编著

徐有邻不用多说了,认识C30的人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排名前三的人物。搞结构设计的人,碰到的大多数的结构还是混凝土结构。就算是纯钢结构的房子,设计的时候也一定会查阅混凝土规范。这本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透彻”。很多大学时候学到的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这里基本都可以找到。其实很多概念在规范里都有很明确的定义,只不过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有些老师自己都模棱两可、混淆不清,弄得我们也稀里糊涂的。混凝土规范是一本比较难吃透的规范,这本书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理解与应用》 金信阳 主编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理解与应用》 金信阳 主编

我一直都觉得荷载规范不太好懂,我们只知道按照规范的说法,生搬硬套地取值,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取,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概率理论方面的内容。这本书的作者是建科院专门搞风工程研究的,也是荷载规范的主编。这不书没必要通读,荷载规范里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这本书里找找答案。

《钢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 崔佳等著

《钢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 崔佳等著

这本书是钢结构设计领域无法超越的一本书二次结构设置规范,我之前的一个回答里说过,不再赘述。链接如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朱炳寅 编著

二次结构设置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朱炳寅 编著

朱总在结构领域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大家都要考注册考试。朱总的四大名著更是人手一套。我觉得这本《抗规》的解析和另外一本《高规》的解析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所以重点推荐这一本吧,不过另一本也很值得一看。这本书把《抗规》每一条都解释了,对,是每一条。而且配有大量的插图。这本书算是一本工具书,不理解的条文可以查阅。里面有朱总自己大量的设计经验,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4、图集类丛书

这类书主要是我们经常查阅的一些图集,最常见的包括图集,基本上也是人手一套。正版的比较贵,所以很多人都是网上找个电子版,然后打印下来。

-2图集

新手常看图集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图集是最直观、最清晰的,能让我们很形象地认识很多构造。结构里面不完全是计算,还有很多构造性的内容。这些图集还有三维版本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到。

三维版本101图集(楼梯)

三维版本101图集(梁)

大概先写这么多吧。搞结构,入门成本比较高,主要是时间成本。需要画大量的时间去见识大量的东西。基本上搞个四五年,到了30岁左右,才能算得上刚刚入了门,所以任重而道远。

当然入了门之后,就还有一些进阶的资料来参考,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把我在另外一个帖子的内容复制过来了:

如果可以选择做结构设计工程师,就千万别去做cae仿真工程师,这是个大坑。

从岗位职责来看初级机械结构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关注的是整个产品实现。从最初的市场调研,项目立项,产品总体方案设计,各个子系统设计,零部件选型,详细设计,加工制造环节,运输安装环节,实际使用过程中问题解决等等各个环节,设计工程师都可能要参与。

CAE工程师的岗位职责,他更多的是关注各个零部件的强度,刚度,整机的动力学特性等力学性能参数。

从工作产出来看:

设计工程师输出各种3d模型,2d图纸,工作量看得见初级机械结构工程师,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和CAE仿真工程师岗位该如何选?,摸得着。

CAE工程师虽然划分了大量的网格,设置了各种复杂的载荷和边界条件,但你最后的输出就是一份报告,应力多少,变形多少,疲劳寿命多少,哪里刚度不够,需要加强等等。跟生产制造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问题来了:从老板和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产品的最终设计方案(2d图纸,3d模型)是核心,有了这些,产品就能够制造出来。你觉得老板和高层会关心设计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是用掰手指头计算,还是拿着计算器计算,或是拿着CAE工程师计算的?我没有写错,就是拿着CAE工程师计算。CAE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就是个工具,就是个计算器,会说话的计算器,比较高级一点的计算器。CAE工程师就是个工具人。设计过程中,计算器很重要,没有它不行,但是用过了就扔桌上某个角落里了。

从个人发展前景来看:

初级机械结构工程师

因为设计工程师参与产品的整个设计到加工制造,到安装调试等全过程,对整个产品的总体把握程度远远高于CAE工程师。5年后或10年后,你和设计工程师同事都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主力,有一天,某新成立的同类型产品的某公司需要招一个技术副总/总工/项目负责人之类的,设计工程师和CAE工程师相比,你觉得谁天然更合适这个岗位呢?

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CAE工程师的职业天花板很低的,你干个5年10年的可能也只不过是个仿真部门经理之类的。而你的设计工程师同事,干个5年10年,基本上都是行业专家了,成为技术副总/技术总监/项目负责人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另一方面,现在仿真软件越来越傻瓜化,很多高深都复杂的理论都被封装起来了,操作门槛越来越低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高大上的神秘软件了,作为一个设计工程师,稍微花一点精力,也是很容易掌握cae软件的大部分功能,也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了。专业CAE工程师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只有某些特别复杂难搞的问题,才有你的用武之地,但依然摆脱不了工具人的属性。

除此之外,CAE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还很容易成为背锅侠。这个零件我拿不准,让你校核过的,最后出了任何问题,都是你的责任。实际产品出问题,材料,加工制造偏差,使用环节,很多环节都可能是问题的来源,CAE工程师计算错误只是其中一种可能而已。再者,受条件限制,计算使用的很多输入数据不准确或者不完备,也难以保证就算结果的可靠性。不出问题无所谓,出了问题,第一个准备背锅的就是CAE工程师 。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形容一下:

CAE工程师就是一个安全套,安全套是保障安全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安全套的保障,设计工程师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

但是,万一干出人命了,肯定是安全套质量不行,而不是设计工程师的插入角度不对。

设计工程师爽完之后,安全套还有用吗?没用了,就扔到垃圾桶了,这时候有谁还记得安全套的安全保障作用?老板只会赞扬设计工程师如何威猛,动作如何娴熟,抽插技巧如何高超,持续时间多么长,根本没你安全套啥事,保障安全不是你本来就应该做的吗?

so, guys, 安全套和戴安全套的人, one will you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3338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2月 29日 上午11:09
下一篇 2024年 2月 29日 下午12:08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