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对自然、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行业,这个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行业,其是否具有绿色环保的性能也日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在《建筑生态学:人类想象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这在某种理念上,可以说为绿色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拉开了序幕。随后,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为了更好地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好地完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开始制定了相关的认证标准,真正让绿色建筑从内容上而不是从形式上具备绿色节能的新特性。
目前全球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相关的方法、工具多达百种以上,其中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已有26个。
本文汇总了美国LEED、英国、德国DGNB、日本、加拿大GB Tool、澳洲 Star、法国HQE以及我国绿色建筑标准评价体系。
美国LEED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in & ),国际上简称,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LEED认证评价要素6大项评估指标,其中每个大项包括2~8个评价子项,共41个指标,每个维度指标的分值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能源利用与大气保护( & )(17分)、室内环境质量( )(15分)、可持续场地评价( )(14分)、材料与资源( & )(13分)、建筑节水( )(5分)、创新设计流程( & (5分),项目总计69分,26-32分认证通过;33-38分银级;39-51分金级;52-69分白金级。
英国
英国由于自身的地理特点(如国土资源相对狭小,四面环海等),以及经济发展较早等原因,对环境问题甚为关注,是绿色建筑起步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全称是: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 )通常被称为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始创于1990年的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因为该评估体系采取“因地制宜、平衡效益”的核心理念,也使它成为全球唯一兼具“国际化”和“本地化”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它既是一套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设立了最佳实践方法,也应此成为描述建筑环境性能最权威的国际标准。目前颁发超过56万张证书,通过评估的建筑超过220万,覆盖78个国家。
目前按照各地的项目具体情况来定制标准体系;主要有6大类认证体系: New 新建建筑、 社区建筑、 In-Use运行建筑、 旧建筑改造建筑、生态家园、Code for 可持续家园。体系下的绿色建筑评估涉及9个方面的内容:能耗、管理、健康宜居、水、建筑材料、垃圾、污染、土地使用&生态环境、交通。结果按照各部分权重进行计分,计分结果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1、通过(Pass)>= 30%;2、良好(Good)>= 45%;3、优秀(Very Good)>= 55%;4、优异()>= 70%; 5、杰出()>= 85%。
德国DGNB
德国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DGNB评价体系)是在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于德国的高质量建筑工业水准而发展出的。与LEED和等国际上采用的标准相比,DGNB属于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该体系克服了第一代绿色建筑标准主要强调生态等技术因素的局限性,强调从可持续性的三个基本维度(生态、经济和社会)出发,在强调减少对于环境和资源压力的同时,发展适合用户服务导向的指标体系,使“可持续建筑标准”帮助指导更好的建筑项目规划设计,塑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德国可持续建筑标准”一方面体现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高质量设计标准,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构建适合世界上不同地区制度、经济、文化和气候特征的认证模式,以利于“可持续建筑标准”的推广和国际化进程。
DGNB认证体系由生态质量、经济质量、社会及功能质量、技术质量、过程质量以及场地质量6个方面,共61条评价条文构成。其中,生态质量、经济质量、社会及功能质量和技术质量的权重占比分别为22.5%,过程质量的权重占比为10%,场地质量单独进行评估。DGNB的适用评价对象较广,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建筑类型,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教育建筑、酒店建筑以及城市开发等。在评价等级的划分上,DGNB依据对各条标准的评分,结合评估公式计算出质量认证要求的建筑达标度,按达标度的高低进行等级评定:铜级50%以上;银级65%以上;金级80%以上。
日本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大潮流背景下,2001 年 4月,日本国内由产(企业)、政(政府)、学(学者)联合成立了“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研究委员会”,并合作开展了项目研究,最终开发出“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办公建筑分册发布于2002年。其更新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截至2014年4月,通过认证的建筑总量达到了350多个。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及LEED,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发展相对落后。日本( for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方法以各种用途、规模的建筑物作为评价对象,从“环境效率”定义出发进行评价。试图评价建筑物在限定的环境性能下,通过措施降低环境负荷的效果。
将评估体系分为Q(建筑环境性能、质量)与LR(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建筑环境性能、质量包括:Q1-室内环境;Q2-服务性能;Q3-室外环境。建筑环境负荷包括:LR1-能源;LR2-资源、材料;LR3-建筑用地外环境。其每个项目都含有若干小项。采用5分评价制。满足最低要求评为1;达到一般水平评为3。参评项目最终的Q或LR得分为各个子项得分乘以其对应权重系数的结果之和,得出SQ与SLR。评分结果显示在细目表中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标准,接着可计算出建筑物的环境性能效率,既Bee值。
加拿大GB Tool
绿色建筑挑战( )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发起并领导。至2000年10月有19个国家参与制定约一种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评估范围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共有4卷,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标准,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盘点,集合住宅。评价的标准共分8个部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资源消耗;环境负荷;室内空气质量;可维护性;经济性;运行管理和术语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依据结合的方法,其评价操作系统称为GB Tool,也采用的是评分制。
的指标体系综合了定性及定量评价方法,实行树状形式分类;在环境性能评价中,包含四个标准分类层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性能问题、环境性能问题分类、环境性能标准、及环境性能子标准,共分4 个层次,由6大领域、120多项指标构成,基本上涵盖了建筑环境评价的各个方面。与第一代环境评价工具相比,增加了舒适性、室内环境质量、持久性等新的评价范畴,更加注重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评价(LCA,Life- )。采用的评价尺度为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所有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均是从-2到5,这些数值可以反映被评价建筑物的“绿”的程度。这种相对的评价尺度有助于在国际上的推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重新设置。
法国HQE
法国HQE绿色建筑标识是与英国、美国LEED、中国绿标相似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该标识在法国有重要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市场,法国多数建筑已经自愿申请HQE绿标,由于在法国得到HQE认证的建筑的出租率较一般建筑高,目前每年有10%的新建住宅申请HQE认证。如巴黎最大的拉德芳斯(La )商务区即将扩建,将建成的几座高层建筑,由于竞争激烈,均申请了HQE认证,甚至HQE+LEED双认证。HQE标识分为14个评价目标():
HQE认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类型的证书,如HQE (住宅建筑HQE), HQE (医院建筑HQE), HQE (第三产业建筑HQE)等等。HQE对上述14个目标分高中低3个评价等级:超高效等级(Very High ):在项目预算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的等级(类似于中国绿标的优选项);高效等级(High ):达到比设计标准的要求高一层次的等级(类似于中国绿标的一般项);基本等级( ):达到相关设计标准(如法国)或者常用的设计手段的等级(类似于中国绿标的控制项)。 较其他评价方法不同的是,HQE没有分为1星、2星、3星,或金银铜级别,HQE的评价方式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4个目标中至少3个目标达到超高能效等级,至少4个目标达到高能效等级,并保证其余目标均达到基本等级,才能得到HQE证书,在最终颁发的HQE证书中,会标出该项目的14项目标各达到的等级,而证书本身没有等级。也就是说,法国的绿色建筑只有得到HQE认证与未得到HQE认证之分。
中国绿标
2018年,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8]164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开展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2014(以下简称《标准》)的修订工作。2018年9月修订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发布。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服务便捷、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绿色建筑评价还设置的“管理与创新”加分项,由运营管理、技术创新 2 类加分项组成。
本次修订的指标评分项总分值及总得分与本标准 2014 年版变化较大。此次修订,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对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5类指标同等重要, 所以未按照不同建筑类型划分各评价指标评分项的总分值。本次修订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评分项的总分值调整为 600 分。“资源节约”指标包含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相关内容,故该指标的总分值高于其他指标。“管理与创新”为加分项,加分项的总附加得分为 100 分。绿色建筑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 个等级。本次修订在 2014 年版规定的星级基础上,增加了“基本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应实现全装修。本次《标准》修订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基于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修订成果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在更新、增补和提升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绿色建筑评价评价体系。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戴礼翔:买房,比攒钱更重要的是…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教授张寅平:如何控制室内空气污染?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回归城市本质考证培训机构,再构绿色新内涵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总工罗赤宇: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好
中建科技集团总建筑师樊则森:建筑业必将拥抱互联网时代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董事副总裁龙玉峰:从三个维度选择装配式设计公司
疯狂的中国楼市下,它打开了新的良性营销切口……
神操作?把装配式建筑做成像汽车一样的产品
揭秘!万科在装配式建筑行业中的领先技术
一出装配式建筑引发的互怼,该歇歇了!
《延禧攻略》中的紫禁城,你造它有装配式建筑思维吗?
和我在成都的岛上走一走,绿色建筑+互联网不期而遇
健康宅专题——共话健康办公新理念!
(via深圳建科院、华润“春笋”总部、鲲鹏资本)
健康宅专题—买房如何健康选址?
(via深圳建科院)
健康宅专题—健康购房请牢记“4个看”
(via城设设计集团)
建筑工程设计费标准,两会代表:设计费20年没涨!低设计费带来哪些问题?
开新局 聚焦高质量发展
定目标 中国今年这样干
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
惠民生 一个都不能少
每一个热点词语
都包含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2021年3月4日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已开启
今年的两会关于建筑行业又有哪些利好信息呢
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又是怎样的
……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吴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
他认为:合理提高的收费标准,给予设计师更好的从业条件。自2002年1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以来,该行业已经近20年没有调整过收费标准。20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但设计行业的收费标准却逐渐处于较低水平,这也直接影响了行业收入水平。设计行业的低收入水平会干预人才的从业选择,造成人才逐步缺失的困境,影响我国的整体设计水平。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度提高设计行业收费标准,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从业条件,为高质量设计提供环境保障和人才保障。
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他认为:建筑设计是创新创意创造价值的行为,价值的载体是“服务”,其收费标准理应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制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工程设计费标准,两会代表:设计费20年没涨!低设计费带来哪些问题?,设计收费经历了从国家定价过渡到国家指导价,直到如今完全由市场决定的过程。2002年,国家价格部门颁布《工程设计收费标准》(以下简称“02标准”)。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取消了“02标准”,把收费标准交由市场调节。长期以来设计收费普遍不高,已影响到建筑行业的设计进步和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目前建筑设计收费存在问题如下:
一、设计收费标准没有跟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提高。从2002年至今,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国力显著增强,GDP从2002年的12.2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涨幅巨大。CPI、通货膨胀也在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也都在上涨。反观建筑设计收费,虽然“02标准”被废止,但至今仍被作为大多数工程设计收费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国有投资项目唯一经得起审计的依据,造成设计费率近20年来基本没有增长,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脱节严重。
二、设计内容与收费不对称。近20年来,建筑设计方面的新政策、新法规不断出台和升级,设计内容不断增多,设计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前期策划乃至后期运营咨询,都涵盖其中。由于缺乏国家收费标准,BIM、工业化、海绵城市、绿建等新增内容及抗震超限和消防等各类专项设计工作都找不到收费依据,造成了为提升高品质设计成果而完成的大量设计内容得不到相应的收费。
三、设计责任与收费不对等。设计责任是由承接任务的企业和执业个人承担的,这个责任是终身的。特别是在建筑师负责制下,设计责任和非传统图纸性工作大量增加,造成责权利的严重不匹配,收费标准无法支撑这项服务,报酬没有体现与服务相对应的增长。
冯远认为,现阶段,设计收费标准不明、价格偏低、涵盖不全,容易造成以下问题:
一、设计质量下降。在低廉的“市场价”压迫下,建筑设计只能通过量来求得利润。增多的设计量、较少的设计时间以及市场低费率,容易留给社会劣质产品。更有甚者,为获取利润,存在不惜打标准擦边球,尝试触碰安全底线的情况,容易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二、削弱整体竞争力。不变甚至下降的建筑设计收费,显然已经造成建筑设计人才得到的回报落后于行业其他版块,设计企业普遍在高校招聘优秀应届生的难度增大建筑工程设计费标准,设计人员疲劳作战、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看不到研究技术与发明创新带来的积极结果,很难用更多的资金去投入研发,以及有效开展深入的建筑创作。长此以往整个建筑设计人才队伍质量和技术积淀将难以保持甚至下降,国际竞争能力难以提高。
三、引发恶性竞争。建筑设计成果不同于一般商品,定制化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公共建筑,基本每个项目都是定制化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在行业收费标准不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低价中标,破坏行业的整体利益。
为充分保障建筑工程设计市场的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培养高质量设计人才,提升中国设计企业竞争实力,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冯远具体建议:
一、尽快制定和出台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建筑设计属于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需要有一个符合行业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的价格标准,但现阶段建筑设计收费大多还是参照“02标准”,这是二十年前的标准,费率和涵盖内容都需要改进,因此应尽快重新制定收费标准,并形成定期修订机制,以保障和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开展建筑工程服务内容以及费率标准的研究。明确建筑工程服务的业务分类、细化范围,并据此制定费率标准。一是对工程项目的策划、可研、环评、选址、规划、设计、专项咨询、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涵盖跨阶段的管理协调,都需要明确收费标准;二是细化设计内容,应涵盖如BIM、工业化、海绵城市、绿建及抗震超限和消防等各类近年来新增设计内容,同时,收费标准中还应考虑深化设计及由业主原因造成的多重返工等工作量;三是考虑设计的工程项目类型和复杂程度,如建筑物高度、跨度、地震烈度,新技术运用等要素,使设计工作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0696.html
评论列表(1条)
[…]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制定的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