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令
(第55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3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〇〇七年六月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理;
(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
(三)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
(五)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符合本办法和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从业条件与培训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考证书的正规网站,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六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所列活动以及非医用加速器运行、辐照加工、射线探伤和油田测井等活动的放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其他放射工作单位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制定。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第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第十条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放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标准实施和考核。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第三章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第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放射安全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55号),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二)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三)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第十二条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第十三条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二)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三)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第十四条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第十七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
第四章职业健康管理
第十八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第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第二十条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第二十一条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第二十二条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放射安全管理规定,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第二十四条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第二十六条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当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第二十七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二)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第二十八条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第二十九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有关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
(二)放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三)人员培训、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及其档案管理情况;
(四)《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及相关信息记录情况;
(五)放射工作人员其他职业健康权益保障情况。
第三十四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后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安全生产管理三违,让企业受益终生的安全管理之道,值得所有安全人士一看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生产管理三违,让企业受益终生的安全管理之道,值得所有安全人士一看,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对于众多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而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需稳步进行,不容忽视。环顾当下,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安全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现场作业条件差,各类风险、隐患聚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缺乏,“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以往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未充分融合形成一套统一的管理系统,企业自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难度大。
鉴于这样的现状,企业创新安全管理方式与手段,通过科技兴安的方式,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学什么技能好,为推动日常监管效率提升,全过程、动态化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南展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从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出发,创新推出了企业自主双控平台,通过智能化平台运作,明晰职责,专业赋能、动态监管,过程留痕,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有效解决安全管理的各项难题,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利好工具。
企业自主双控平台集风险分布、隐患情况、体系文件、预警动态、基本信息、工作情况、学习园地等功能于一体,旨在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的管理流程,引导企业自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变,积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01 直接明了的风险分布,建立安全管理“第一道防线”,解决“认不清”的问题
平台功能涉及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人、应急处置措施、定点巡查多个环节,可实现流程化管控;灵活生成动态风险平面四色图(红、橙、黄、蓝),企业风险等级、风险分布、风险特性一目了然,实时呈现企业安全风险动态及总体管控情况。
02 多维度可对比的隐患情况,建立安全管理“第二道防线”,解决“管不住”的问题
❖ 傻瓜式检查:海量隐患数据库,精准搜索,对照数据库傻瓜式勾选检查,高效便捷。
❖ 闭环式管理:安全管理人员依据指引完成隐患的排查、上报、整改、复查、销号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对隐患的闭环管理。
❖ 连贯性分析:系统依据多次安全检查的结果,自动生成月度曲线图,直观反映企业隐患变化情况。
❖ 痕迹化检索:系统根据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自动生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可一键打印,实现线上、线下的痕迹化管理。
03 可持续运转的标准化体系文件,规范化管理,让体系资料不再“束之高阁”
依据企业特性,智能输出全套可参考的体系文件范本,体系资料匹配动态更新规则,可持续运转,协同工作提醒功能,实时提醒引导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自主管理。
04 高效率推送的实时预警动态,降低风险存量,减少事故发生
平台提供企业体系文件的建立、更新的预警;平台提供企业安全生产计划实施进展的预警;平台提供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实施、上报情况的预警;平台依据实际需求设置的其他安全方面的预警。
05 信息化高度集成的基本资料,一应俱全,全面掌握
建立企业信息管理档案,实现企业基本情况、属性特征、安全管理信息集成共享。如:安全管理机构、安全投入、安全培训、涉危情况、涉尘涉爆、事故信息等。企业信息管理的16个功能模块可自主配置,便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06 多角度可视化的工作情况,安全工作不再无章无序
可根据需要及规则设定,按月建立安全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管理三违,为安全管理提供便捷的管理工具。可视化的管理,可随时查看工作进度及执行情况,便于工作进度整体把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
此外,系统还配备了手持终端,用户通过手持终端可灵活并高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快速增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便利性,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自主双控平台旨在让每一个不懂安全的人借助智能化平台运作,灵活自主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的管理流程,做好安全的过程管理及痕迹管理,让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