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1月27日电 题:那一抹绿色,走进越来越多人心里——河北塞罕坝续写新时代绿色传奇
新华社记者王洪峰、王贞、曹国厂、高博
11月底的塞罕坝,银装素裹。虽是冬日,但高大挺拔的云杉、樟子松在皑皑白雪覆盖下仍透露着绿意,昭示着这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塞罕坝务林人依然在修剪树木,像呵护婴儿一样守护着那片来之不易的绿色。
望海楼前,防火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冒着凛冽的寒风,将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至顶端,凝视,致敬。站在瞭望塔上,齐淑艳再次拨通防火办电话报告:一切正常!
一年前,塞罕坝还不为人知。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来,从幕后到台前,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摘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桂冠,塞罕坝带着那一抹绿色,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心里。
续写绿色新传奇:不让每一寸土地闲置
冬日的塞罕坝,绿色褪去,人烟渐少。驱车穿行在林海中,路边的积雪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
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塞罕坝人的绿色梦想没有止步。
1万亩、40度的石质阳坡,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坡陡、石硬、路不通,今年春季,塞罕坝人发起最后的总攻。
“你看,这最后1万多亩的攻坚造林任务已经顺利完成,成活率高达95%,全场的石质荒山基本全部实现绿化了!”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林业科科长李永东说。
1万亩学什么技能好,对整个林场来说,增加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但李永东的回答很简单,“种树,是我们的使命,推进生态建设,每一棵树都能发挥效益。我们就是不让每一寸土地闲置!”
简单朴素的回答,是初心使命的坚定抉择——
在塞罕坝长腿泡子营林区,施工员们正踏雪入林,忙着修枝、间伐。雪后的茂密丛林中,测量员们正在抓紧进行本年度最后的调查设计任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标本室,技术人员细心地观察整理着标本……
这个秋冬季,整个塞罕坝林场有8万亩森林需要抚育。塞罕坝长腿泡子营林区施工员张彬告诉记者,时间紧,任务重,工人们都在冒着严寒大雪加紧施工。“间伐树木是个技术活儿,不能随意去砍,要伐劣留优,这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基础工作,也是当前塞罕坝人最重要的工作。”
去年12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代表从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手中接过象征环保最高荣誉的“地球卫士奖”奖杯。
今年7月,埃里克·索尔海姆登上塞罕坝林场的亮兵台,俯瞰百万亩林海,他表示,这次塞罕坝之行,让他深深地被塞罕坝精神和林场建设成果打动,“地球卫士奖”实至名归。
一年多来,像埃里克·索尔海姆一样,到塞罕坝考察的人数不胜数。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88批次、人到塞罕坝考察学习。
塞罕坝的绿色正加快向外辐射延伸——
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塞罕坝建设,推动出台了塞罕坝防灾减灾、生态旅游、林场及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今年暑期,河北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承德举办,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至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全长180公里的“一号风景大道”贯通。这条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风景大道,正成为一条拉动周边群众精准脱贫的旅游致富大道。
接续奋斗:让塞罕坝精神的根越扎越深
党旗招展,誓言铮铮。
在塞罕坝林场马蹄坑营林区,一支支走进塞罕坝的队伍在“尚海纪念林”前宣誓。
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就长眠在这里。松涛阵阵,王尚海一米多高的雕像宁静、安详,仿佛在深情地注视林子里的一草一木。
“长眠于此的他,如一颗深埋的种子,让塞罕坝精神有了‘根’。”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场长刘海莹说,历经30年风雨,尚海纪念林更加郁郁葱葱,引来无数游人追思。
到塞罕坝参观学习的甘肃省民勤县林业局干部说,在生态脆弱地区植树造绿难度很大,塞罕坝人用行动证明了,再难,绿色奇迹,都能一步步干出来。
新一代塞罕坝人,从未忘记老一辈人植绿的艰难——
直面荒原、伏冰卧雪、吃糠咽菜。
塞罕坝创业初期,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种十棵树只能活一棵,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关键时刻,王尚海毅然将妻儿举家从承德迁来,稳定了人心……终从茫茫荒原变成百万顷松涛。
新一代塞罕坝人,将守绿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
面临的一万亩石质阳坡上可造林地,山坡陡,勾机上不去,他们就用钢钎凿树坑,锤头砸下去,震得手发麻,挖好坑从别处背土回填;树苗先用拖拉机运到山下,骡子上不去,就靠人背着往上爬……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于士涛是个“80后”,去年12月底,身为第三代务林人的他,与另外两位同事一起,站上了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的领奖台。
于士涛去年还获得了“河北青年五四奖章”,领奖回来,他把奖章塞到了书柜里,淡淡地说:喜欢让自己“归零”。
然而一提起林子,他就感情似火:“一棵树需要几十年的精心呵护才能成材,而毁掉一棵树只需几十秒。作为新一代务林人,我们要用生命守护好这片绿色。”
对大部分护林人来说,爱树胜过爱自己。
为防治森林虫害,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国志锋,经常起早贪黑。
据去年秋季调查预测,今年塞罕坝落叶松尺蛾病虫害面积将达16万亩。如此大的灾害,十几年未遇。他和百余名同事,每天凌晨3时到达作业地块,背着重约30公斤的药剂和设备,一直忙到晚上,有时甚至深夜才能到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虽然别人看不到我们的工作,但满树的绿色就是我们的骄傲!”国志锋说,这百万亩林海,靠的是三代人艰苦创业接力拼搏,靠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荣誉面前,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以敬畏之心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
“绿水青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河北测量员,题:那一抹绿色,走进越来越多人心里——河北塞罕坝续写新时代绿色传奇,而是几代塞罕坝人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才能赋予塞罕坝新生命新活力,让这片绿水青山更美好!”刘海莹说。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的底色,更是未来不懈的追求
无林可造,除了护林,未来塞罕坝去向何处?
塞罕坝人给出的答案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供有效的生态产品。
今年8月初,林场完成首笔3.68万吨造林碳汇交易,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次有效尝试。
李永东介绍,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其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按碳汇交易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完成交易后,可带来超亿元的收入。
“塞罕坝林场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新机制,将林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刘海莹表示,后续的几笔大单也正在洽谈中。碳汇交易所得的收入,将来主要用于林场的林业生态建设,以推动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重造林、轻管护”,是我国林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的原因之一。
“造林是技术,管护是艺术,只造不管等于零。”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张向忠说,如同庄稼需要浇水、除草、施肥,树木也需要修枝、割灌、间伐等抚育工作,以促进森林质量的提升。
经过长期科学管理,塞罕坝林场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的2.76倍、世界的1.23倍,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8.6个百分点,年降雨量增加60多毫米,年涵养水源1.4亿立方米;林场苗木、旅游等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森林资源总价值达到206亿元。
塞罕坝也有“成名”后的烦恼。去年,塞罕坝接待游客50万人次河北测量员,门票收入达4400万元。如果游客达到100万人次,可再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不过,塞罕坝决策者并没有为眼前的利益所惑。
旅游业看似无污染,但森林承载力是有限度的。因此,林场科学分析承载力,严格控制新建旅游景点及设施的数量规模。在保护的同时,林场对旅游景点进行提档升级,完成塞罕坝森林小镇改造提升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塞罕城区的品位和形象。
“荣誉越高,保持荣誉的压力也就越大。”刘海莹说,游客关注的是塞罕坝的林海美景,但每一个塞罕坝人更注重的是守护好这片绿色。
一年来,河北省委编制完成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体规划(2017-2030年)》《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多个规划。
2030年,一幅智慧林场的全景图将在这里徐徐展开:
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强有力的林业支撑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一幅天蓝地绿、森林康养的美丽画卷似乎就在眼前。
高速公路测量员,中建七局参建郑卢高速公路纪实 不畏艰险鏖战崤山
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主峰为青岗峰,海拔1903米。崤山高山绝谷,峻坂迂回高速公路测量员,形势险要,自古以险峻闻名,是陕西关中至河南中原的天然屏障。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登崤山北眺,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历史上著名的秦晋“崤山大战”就发生于此。
2012年12月31日,历史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原、定格崤山——横亘于崤山山脉的河南省重点工程郑卢高速公路胜利通车!
在这欢庆的时刻,中建七局郑卢高速公路10标项目部的员工们怎能忘记,为了建设郑卢高速公路而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艰苦鏖战的日日夜夜……
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挑战
郑卢高速公路(郑州——卢氏),全长137公里(洛阳至洛宁段、洛宁至卢氏段),总投资86亿元,为河南省重点高速公路项目。郑卢高速公路与洛阳绕城高速、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二广高速互联成网,并与多条省道、县道相交。它的建成通车,将从根本上改变豫西山区交通状况,对于打通豫西高速公路通道,实现主干线扩容,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岁末,中建七局中标承接郑卢高速公路10标段。万事开头难,山岭高速公路施工难上加难。险峰沟壑之中,凌冽寒风相伴,郑卢十标艰难起步。队伍开进深山,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业主发出“通牒”:大型拌和站、材料库、停车场、实验室和项目部生活、办公等临建设施,必须按标准要求在30天内完成……否则,“卷铺盖走人”。工程要上,临设要建,一场艰苦环境下的严峻挑战,考验着郑卢高速全线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和最年轻的队伍。年方而立的孔庆有没有退却,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选择了迎难而上:“一定按时完成!”勇者无惧,说干就干。他带领着员工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夜以继日,艰苦奋战,凭着一股顽强的拼劲儿,很快,一排排生活和办公活动板房相继建成,一座座大型材料库和储料罐拔地而起;很快,荒凉的山脊,出现了肩扛仪器忙碌的身影;陡峭的崖畔,闪动着腰拴绳子凌空开路的雄姿;一台台设备,伴随着呼啸的山风挺进大山;一条条便道,追赶着轰鸣的挖掘机声向前延伸……雷厉风行的作风、果敢顽强的意志、敢打必胜的精神、信守承诺的品格,终于换来了业主的刮目相看:“中建七局,中!”
诚信履约——无愧中国建筑
郑卢高速公路全线共20个标段,中铁、中交、中水等“中字头”的大型国企有如群雄逐鹿。中建七局是20个施工单位中唯一一家中建企业。项目部领导坚持把诚信履约当作生产经营务必恪守的信条,自觉维护中国建筑品牌形象。郑卢10标长度虽然只有5.05公里,却有5座大桥,其中包括3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和2座组合箱梁大桥,是全线三个重点控制性标段之一。这个特殊标段,除了无隧道外,路基高填深挖,桥梁高墩大跨,涵洞、天桥、服务区、防护、绿化等附属工程几乎一应俱全,作业环境艰苦,施工难度很大。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郑卢10标项目部这支青年员工占90%以上的年轻团队,发扬中建七局“勇于吃苦、敢打硬仗”的铁军精神,力破艰难险阻,一路奋勇前行,践行着对业主、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2011年深秋,阴雨连绵,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个多月。紧接着,寒冬匆匆而至。全线施工进展迟缓,上下心急如焚;业主资金拨付困难,犹如雪上加霜。12月初,其它标段相继鸣金收兵,而郑卢十标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项目部领导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走出一步技高一筹的“险棋”:逆势而上,冬季施工!果断采取措施,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筹集资金,掀起施工高潮。冬季的豫西山区,寒风肆虐,草木枯黄,滴水成冰,艰苦异常。员工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翻山越岭,顶风冒雪,硬是苦干了40天,浇筑立方米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为2012年春节后的施工全面大上创造了有利条件、赢得了宝贵时间。春节过后,在天气寒冷、冻雨、停电等不利条件下,郑卢10标仍创出了月完成施工计划突破200%的好成绩。一季度,在业主组织的四次全线综合、专项大检查中,郑卢10标项目部分别获得三个第一名和一个第二名,共获奖金218万元,受到河南省交通厅和业主的好评。工程开工以来,在业主组织的历次履约考评中,郑卢10标项目部均获得优秀评级。在郑卢高速公路全线六个施工难度大的标段中,十标是唯一一个没有进驻工作组或请施工单位领导、上级领导、业主领导蹲点督战的标段。中国建筑品牌,傲然熠熠生辉。
攻坚克难——决战决胜收官
在郑卢10标,最难打的硬仗当数三座钢构桥的攻坚战(全线共11座)。三座钢构桥主墩最高达138米,最大跨度为120米。由于地质复杂,山势险峻,便道盘山而上,坡陡路窄弯急,每逢雨雪天气和夜间施工,可谓举步维艰。由于工期紧迫,悬浇箱梁施工开始不久,业主要求把每个节段施工周期由10天缩短到8天、7天。郑卢10标的员工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企业信誉,为了确保年底通车,项目部领导超前思维,大胆创新,统筹安排计划,实施均衡施工,控制关键节点。走道梁安装、挂篮行走、模板校正、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钢绞线张拉、压浆等,每道工序都经过反复研究,多次优化施工方案考什么证赚钱多,以小时为单位精心安排各道工序的交叉与衔接,现场实行24小时连续作业,干部实行现场昼夜值班。在百米高墩之上进行挂篮施工,不仅难度大,而且很危险,必须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求进度。项目经理孔庆有、总工程师郭振辉不分白天黑夜,坚持深入现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难题,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睡不成个囫囵觉。副经理马才亮、张腾飞分头蹲点负责把关,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值班,组织挂篮施工,吃住在工地,昼夜连轴转,感冒发烧、喉咙肿痛,就在附近村里卫生室输瓶液;马才亮大腿被模板划伤三处,面积足有巴掌大,渗着鲜血,他忍着疼痛,擦点儿碘酒,顾不得包扎,又马上返回工地;为了不耽误工作,张腾飞挂着输液瓶在现场指挥施工;施工点多面广,测量队忙不应暇,队长柳海荣带领四名测量员打破常规,挑灯夜战,加班校模板,经常一干就是通宵。
随着一个个难题的化解、一道道险阻的攻克,钢构桥施工进度不断加快,由最初7天施工一个节段,加快到6天、5天、4天3小时……纪录不断刷新。2012年10月、11月,业主先后两次对全线钢构桥节点完成情况进行奖罚兑现,郑卢10标共获奖金315万元。2012年12月10日,郑卢10标决战决胜收官:三座钢构桥提前12天全部合龙!河南省交通厅总工程师兼郑卢高速公路豫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强等领导莅临现场,亲自点燃礼花鞭炮祝贺。12月11日,业主为钢构桥提前合龙特奖励中建七局郑卢10标项目部300万元。
敬业奉献——情系郑卢高速
2012年8月,中建七局交通公司总经理王浩来郑卢十标项目部检查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郑卢十标项目,是我目前所见到的最艰苦的项目。同志们辛苦了!公司总部全力支持你们……”的确,郑卢10标项目位于崤山深处,生活环境和作业条件都非常艰苦。为了早日建成郑卢高速公路,造福山区人民,员工们舍小家顾大家,将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倾注在工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项目经理孔庆有的爱人和孩子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今年五月,他三岁的儿子晨晨,看到幼儿园别的小朋友节假日都有爸爸妈妈带着到公园、去旅游,就打电话说:想爸爸了,盼望爸爸回来带他去旅游。得知爸爸订好了机票,晨晨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左等右等,等到的却是爸爸放弃休假的消息。因为工作需要,正准备启程回家的孔庆有毅然决定退掉机票,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春节至今,他一直没有回家休假,带领大家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总工程师郭振辉家住登封市,爱人临产住进医院,他才匆匆赶回。他人在家里,心在工地,21天的陪产假,他只照顾妻子3天就匆匆赶回工地。安全员崔福军家住焦作市,爱人生小孩时正值钢构桥施工攻坚阶段,他只在家陪护一个星期,就提前返回投入工作。不久,爱人因大出血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抢救,项目部领导得知后,立即派车专程送他回去照看,妻子脱险后刚出院,他又马上返回工地。为了打好攻坚战,确保郑卢高速公路按期通车,员工们星期天、节假日照常工作,白天高速运转,夜晚继续加班,2012年5月份起,没有人休过探亲假……
钢构桥混凝土需要连续浇筑,现场值班领导、施工员和作业班组工人一道,穿着棉大衣,在百米高墩之上连续奋战通宵达旦;风雪交加,便道又陡又滑,大型运料车辆无法通行,项目部立即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队工人,排起“长龙”,人工清雪;水稳施工会战,六十多辆大型翻斗车往来穿梭,道路狭窄,会车拥堵,合约部经理兼工会主席蒋腾飞揣上对讲机,带领四名管理人员高速公路测量员,中建七局参建郑卢高速公路纪实 不畏艰险鏖战崤山,顶风冒雪上路,彻夜指挥交通……
为了3个梁场和1个存梁区的拆除和清运;为了4部架桥机的拆除和运输;为了12套挂篮的拆除和转运;为了桥面铺装和护栏安装…… 多少人置身旷野、风雪无阻,多少人废寝忘食、昼夜奋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速度和骄人的战绩……
…… ……
历史不会忘记,崤山不会忘记——曾经有一群不畏艰险、敢打硬仗、默默奉献的中建员工在这里艰苦鏖战,是他们用智慧和辛劳为豫西山区造福添彩,用钢筋和水泥为神州大地壮景增辉! (王铁志 韩东辉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