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2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
在北疆军营
有这样一群人
从一无所知
到无所不知
一沓沓学习笔记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进步
从懵懂新兵
到专业骨干
一次次艰巨任务教会了他们精湛的技术
查资料、看图纸、写笔记、编教案、做课件
他们样样精通
装备操作和维修技能
他们手到擒来
他们是部队里的电子奇兵
他们是军营中的信息杀手
他们就是电子对抗装备技术员
本期北疆卫士号特别推出
军营“八大员”系列⑥技术员。
入伍26年来,他先后13次被旅评为优秀士兵、8次评为优秀士官,3次荣立三等功。连续18年在单位士官年度测评中名列第一名,2017年,被旅评为“启航2017十佳先锋人物”,2018年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他就是陆军第78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一级军士长易礼平。
珍惜军旅人生路,拼搏奋进不退缩
易礼平来自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上世纪90年代,看到身边的乡亲们好多都通过外出务工改变了家庭生活条件,而自己家还住着破旧的房子,父母亲还靠着微薄的土地支撑着这个家,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1994年10月,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军,并发誓不干出个样子决不回家。就这样,18岁的易礼平打着背包来到了北疆军营。
来到部队后,东北寒冷的天气没有动摇他的信念,高强度的训练没有改变他的初心,他用他不到一百斤的体格硬是坚持到了最后。手冻僵了,脚磨出了血泡,大头鞋也被磨出了洞,这些苦他全埋在心里,写信告诉家人部队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硬是凭着这股子劲儿考证书的正规网站,他取得了新兵连所有科目全优的成绩并分配到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对抗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整整26年。
这26年,他经过不懈奋斗,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条件。然而,却没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艰辛。为了能够留队长期服役,初中没有毕业的他省吃俭用,把津贴用来买学习资料。每天熄灯后,都能看到他独自在学习室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电子工程学院士官班,并在学校入了党。回到单位以后,他先后三次参加原沈阳军区通信对抗专业比武竞赛,在取得了好成绩的同时入选了原沈阳军区人才库。
2010年夏八大员初中毕业可以吗,军营“八大员”——“四道拐”的兵头,当兵已经16年的他,因为单位没有高级士官编制而面临转业,可他依然积极备战比武,最终拿到了一块金牌。也许是组织在考验他,也许是命运在跟他开玩笑,当年10月份,新的编制下发,他所在的电子对抗营终于有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高级士官编制,在各级党组织的极力推荐下,他成为了该营第一个高级士官。
精武强能当尖兵,誓把岗位当战位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不练精不算合格兵”。易礼平为了提高维修技能,他自费购买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路》《电子设计》等书籍,完成学习笔记十余万字。为了安全高效的发挥出装备的最大效能,他总是第一个钻进工作方舱,查资料、看图纸、写笔记、编教案、做课件,近十种装备的操作和维修技能他样样精通。在他的耐心帮带下,该营多人成为了操作能手、技术骨干,十几人在装备操作和“创破纪录”活动中摘金夺银。
每次奔赴装备生产厂家接收新装备,他总是不停的围着厂家工程师问这问那,不把装备操作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弄清楚绝不罢休。回到单位后,他又第一个钻进新装备,与单位组成的攻关组一起进行联调联试,用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新装备的实战能力。
“野狼2008”“跨越-2014·朱日和D”“火力-2015·青铜峡D”等大型跨区演习任务中,他抢修各类电子装备故障近百次,为演习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他多次参加原沈阳军区“创破纪录活动”,带领多人创破新纪录;三次参加原沈阳军区组织的通信对抗专业比武竞赛活动,斩获一金一铜好成绩。2018年底,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被评为“高级技师”。
敬业奉献有担当,遵规守纪是榜样
易礼平始终把军事训练和单位荣誉放在首位。他始终认为是部队给了他成长成才的机会,是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成就了他今天的荣誉和地位,个人只是干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工作,而得到的却是很高的待遇,自己小家虽有困难,但总是可以尽力克服的。
2002年,为完成军区装备比武任务,他多次推迟休假,连孩子出生时也没能够赶回家;为了不耽误工作,父亲两次住院都未能赶回去陪护;几年中,小家一直租房住,四次搬家他都未能参与……当兵26年,与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每当遇到大型任务时,他总是主动申请参加,从不向组织讲条件提要求。
入伍26年来八大员初中毕业可以吗,易礼平始终不改“立志军营建功立业”的初心,把纪律和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队列素质好、内务标准高、言行举止端、作风纪律严,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和行为标杆。用他自己的话说,“老兵要老得有价值,老得有作为”。
新装备列装以后,易礼平会同全营新编配的技术骨干深入研究新装备的操作使用及维护保养方法,提高维修技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保证全营装备随时拉得出,联得通,扰得上做出贡献,为所在单位训练水平和实战化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军八大员,司令员这一军职由刘伯承确定,体现官兵平等,保证了我军战无不胜
司令员与司令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要分析研究这个学术问题红军八大员,司令员这一军职由刘伯承确定,体现官兵平等,保证了我军战无不胜,必须要研究司令员这个词的来源。
通过研究,本文作者认为司令员这一词是个外来词。在1911年之前,中国历代都没有出现过司令员这一词,其他比如指挥使、节度使、都统、都尉、校尉等一些军职倒是反复出现。
图注: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女司令洛里·罗宾逊上将
可以肯定,司令员一词的英文对应词汇是,这个单词基本词义是指挥的人,也就是发号施令的人,司令,也就是掌握、处理作战命令的人。
1930年代初,刘伯承从苏联回国,组织左权、叶剑英等人一起翻译带回的苏联红军的各种条令,同时为中国工农红军确定内部的称呼。他一向痛恨等级森严和对勤务专业岗位的歧视。于是,刘伯承确定红军中的“司令”后面要加一个“员”,士兵专业岗位也用八大员来表示,体现的是官兵平等的一致性思想,保证了我军战无不胜,这就是司令员与司令的最大区别。
在目前世界各国的现代军队,司令员与司令这2个词又有了新的发展。在中国,司令员的最低职务级别是副师级,也就是军分区的副司令员,而且司令员这一官职在基层部队已经很少出现,大多出现在省军区系统红军八大员,另一种使用单位就是各军种的大基地,比如合同训练基地、导弹基地。再往上就是大军区级别使用司令这一词了。我们在口语中通常把各军种的最高军职指挥官称为司令,一般不带“员”,比如陆军司令、海军司令,或者是姓加司令,比如王司令、马司令,一般不带“员”;当然也可以称“司令员同志”,比如在队列仪式的报告词中使用。
对于外军比如美军的司令,我们在翻译时一般称其为司令官或司令,同样不加员。所以说,司令员是非常有中国军事特色的一种称谓,与司令存在巨大的区别。如果大家的朋友或子女在省军区等系统当兵或当干部,单位有司令这样的主官,在平时交流、写发言稿等时机,都要注意正确使用考证培训机构,加“员”或不加“员”,都非常有学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8357.html
评论列表(1条)
[…] 三、操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