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最新标准,2019年城建档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培训.ppt

-2001)的修订工作。目的:加强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统一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标准,建立真实、完整、准确的工程档案。

*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二〇一五年八月 新规范 GB/-2014 旧规范 GB/-2001 (废止) 一、综述 1、2014年7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491号公告批准、发布 2、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最新标准,编号为GB/-2014 3、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最新标准,2019年城建档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培训.ppt考证培训机构,旧规范同时废止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技术 内容的解释 (一)起源 一、综述 5、修订过程——“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 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2012]5号)2012年3月部办公厅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会同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组成修订工作组,开展了对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GB/T -2001)的修订工作。 一、综述 6、修订主要技术内容: 增加了对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要求及立卷方法 对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了细分 对各类归档文件赋予了编号体系 对各类工程文件,提出了不同单位“必须归档”和“选择性归档”的区分 增加了关于立卷流程和编制案卷目录的要求 (二)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 建设工程归档文件范围及质量要求 工程文件的立卷 工程文件的归档 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三)编制目的 目的:加强建设工程文件的归档整理工作,统一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标准,建立真实、完整、准确的工程档案。

(四)编制意义1、城建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大事 2、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有标准可依 3、为工程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基础 (五)尚应执行有关标准 1、《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2000 2、《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3-89 3、《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 4、《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CJJ/T158 5、《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JJ/T187 (六)贯彻执行 1、适用范围:建设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移交 2、适用对象:建筑安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公用基础设施工程电力、水利、地铁、交通基础设施、人防设施 (七)用词说明 “必须”与“严禁” “应”与“不应”或“不得” “宜”与“不宜” “可” “应按‥‥‥执行”或 “应符合‥‥‥的规定” 二、术语 (一)工程类 1、建设工程 (二)工程档案类 1、建设工程文件 2、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3、监理文件 4、施工文件5、竣工图 6、竣工验收文件 7、建设工程档案 8、建设工程电子文件 9、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10、建设工程声像档案 二、术语 (三)档案类 1、整理 2、案卷 3、立卷 4、归档 ——2个含义5、永久保管——无期限 6、长期保管——保存至工程拆除 7、短期保管——10年以下 8、城建档案管理机构——馆、室、处二、术语 建设 工程 建设 工程 文件 竣工 验收 文件 工程 准备 阶段 文件 监 理 文 件 施 工 文 件 竣 工 图 纸质 文件 建设 电子 文件 建设 工程 档案 永 久 保 管 长 期 保 管 短 期 保 管 纸质 文件 电子 档案 声像 档案 形成 有保存价值 整理立卷-案卷 城建 档案 管理 机构 归档 三、基本规定 1、对整体工作的要求 管理各环节 工程文件同步编制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 三、基本规定 2、对建设单位的要求 签订合同,明确责任, 收集——自身、其他 组织、监督、检查 提请预验收 移交、时限 三、基本规定 3、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要求 4、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要求 5、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培训 三、基本规定 6、对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求 监督、检查、指导 预验收 接收 四、归档文件及其质量要求 (一)归档文件的归档范围1.确定归档范围的基本原则 2.具体归档范围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地下管线) 声像资料 (二)归档文件质量要求 1.原件 ( 纸质文件) 2.工程文件的内在质量——内容及其深度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范JGJ/T185 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4.《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建城 [2002]221号) 5.《关于编制基本建设竣工图的几项暂行规定》 国家建委1982年[建发施字50号] 四、归档范围及质量要求 3.工程文件的外在质量 书写材料、字迹图样、幅面尺寸、纸张 质量、签章 4.竣工图要求 竣工图章 绘制要求、质量 5.电子文件的要求 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一)流程、原则和方法 1、流程 分类—排列、编目、装订(装盒)—形成目录 2、原则 按自然形成规律和工程特点 按建设程序划分5部分 按单位工程组卷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3、方法:分卷按程序、专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阶段等电子文件、声像资料 4、要求 施工文件 案卷的厚度 无重份文件,印刷成册 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图纸折叠 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二)卷内文件的排列 1、卷内文件按附录A、B的类别和顺序 2、文字材料按事项、专业顺序排列 3、图纸按专业排列 4、文字、图纸混合案卷 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三)案卷的编目1.卷内文件页号 2.卷内目录 3.卷内备考表 4.案卷封面 5.案卷题名 6.案卷脊背 7.用纸要求五、工程文件的立卷 * * *

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构建“一山两河,四区六带”生态安全格局

2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要点如下:

国务院关于

《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的批复

《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是陕西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学什么技能好,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地区。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

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

《规划》是对陕西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2021年9月28日征求意见版)

9月28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意见建议的公告。标志着,关乎陕西省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终于出炉。

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概况

1、指导思想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陕西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21—2035年。

规划基期2020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近期目标年2025年。

二、总体要求

1、功能定位

规划中,陕西是:

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引领西部发展的增长极、国家(西部)科教与创新中心、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以及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地。

2、规划目标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稳定

农业空间:美丽祥和、繁荣多彩

城镇空间:魅力品质,宜居宜业

文化空间:特色鲜明,璀璨多姿

基础设施:高效顺畅,智慧共享

3、空间战略

规划的空间战略目标:生态筑底,集聚增效,开放联通,保护传承,品质提升、精细治理。

三、规划格局

规划中,陕西将构建“一群两屏三轴四区五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两屏

秦巴山区生态屏障

黄土高原生态屏障

三轴

包茂高速发展轴

陕北长城沿线发展轴

陕南十天高速发展轴

四区

陕北长城沿线旱作区

渭北台塬旱作区

关中灌区

陕南低山平坝区

五带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带

黄土高原果畜产业带

关中现代农业产业带

陇海铁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陕南绿色循环产业带

四、空间布局

1、筑牢山清水秀的生态屏障

规划中,陕西将构建“一山两河、四区六带”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山

秦岭山脉

两河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四区

陕北长城沿线生态修复区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子午岭-黄龙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秦巴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

六带

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

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

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

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

渭河生态安全带

汉丹江生态安全带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体系

重点加强秦岭国家公园,子午岭(桥山)国家公园,秦巴山地、白于山区沿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区域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培育。

生态保护红线

将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子午岭-黄龙山、渭河沿岸、秦巴山区等重要生态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保护秦巴山地、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生态环境

秦巴山地:保护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改善秦巴山地水源涵养功能、增强秦巴山地水土保持功能。

黄土高原:提升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功能、加强北山生态功能。

长城沿线:增强陕北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实施白于山区生态保护建设。

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

改善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

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河流廊道生态和水体功能,重点改善黄河干流(陕西段)、无定河、延河、渭河、汉丹江、嘉陵江等流域水生态环境。

保护湿地生态功能

防止湿地污染,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长城沿线风沙湿地区、陕北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湿地区、秦巴山区湿地区等湿地生态功能。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加强城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持续推进人工湿地、河湖滨带生态修复、湖库生物净化、地下水污染修复和隔离防护等工程建设,规范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2、建设美丽祥和的乡村空间

规划中,陕西将构建“四区五带多园多点”的乡村空间格局。

四区:陕北长城沿线旱作区、渭北黄土台塬旱作区、关中灌区和陕南低山平坝区等四个粮食生产功能区。

五带:陕北绿色农业产业带、渭北旱塬循环农业产业带、关中渭河平原现代农业产业带、西(安)咸 (阳)都市农业产业带和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等五个产业带。

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创业创新园等多类型园区。

多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各异、 互补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镇村。

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确保耕地总量,提高耕地质量: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统筹推进生态退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稳定优质耕地集中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优先将长期稳定利用耕地、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优先纳入永久基本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重点在关中平原区、陕南低山平坝区、渭北黄土台塬区、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等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

打造特色现代农业生产空间

陕北绿色农业产业带

关中渭河平原现代农业产业带

渭北旱塬循环农业产业带

秦巴山地生态农业产业带

西(安)咸(阳)都市农业产业带

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空间

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持续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3、打造魅力品质的城镇空间

规划中,陕西将构建“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

一圈:以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核心,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是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域。

四极:宝鸡、渭南、汉中和榆林等4个区域中心城市, 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六城:铜川、延安、安康、商洛、杨凌示范区和韩城等6个市域中心城市,是带动市域发展的中心。

多镇:县城(市)和重点镇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构建“一山两河,四区六带”生态安全格局, 是全省城镇化的重要支点,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关中先进制造业走廊

以陇海交通线为主轴,以西安、咸阳、宝鸡为主体,以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和西咸新区为补充,建设先进制造业走廊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带,打造全省工业发展“主脊梁”。

陕北—渭北高端能化产业带

建设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渭北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彬长麟清洁高端能化基地,增强能化产业承载能力。

陕南绿色循环产业带

建设汉中绿色循环产业和高端装 备制造基地、安康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洛新材料基地和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核多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构建以西安为核心,以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铜川和杨凌示范区为“多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服 务支撑。

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空间

构建城镇生活圈:完善社区生活圈、统筹城乡生活圈

塑造高品质公共开敞空间:完善公园广场布局、建设绿道网络

合理引导城市更新:划分更新单元、分类明确重点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分级明确利用重点、统筹地下设施建设

4、保护底蕴深厚的文化空间

规划中,陕西将构建“一河一山三区四带多廊”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

一河

中华母亲河——黄河

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

一山

中国中央山脉——秦岭

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

三区

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片区

四带

长城文化带、红色文化带

渭河文化带、汉丹江文化带

多廊

以古丝绸之路、秦直道、秦蜀古道、商於古道、茶马古道等线性文化遗存和郑国渠、汉中三堰等灌溉水利工程为基础,构建线性文化廊道。

保护利用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

强化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保护

自然遗产:维护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分类合理利用自然遗产。

历史遗产:划定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统筹革命文物保护传承。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

加强6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系统保护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1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五、资源配置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合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2、保护利用林草资源

保护利用林地资源: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保护利用草地资源: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草原保护,整治修复退化草原植被。

3、合理利用水资源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促进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

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优化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空间管控。

六、整治修复

1、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治理水生态环境

修复湿地生态功能

开展国土综合整治

实施农用地提质改造

整理农村建设用地

复垦自然灾毁土地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复垦历史遗留工矿废弃用地

2、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大工程——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和咸阳

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汉中、安康、商洛、西安、宝鸡和渭南

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汉中、安康

重要生态矿区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榆林、延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和商洛

七、基础支撑

1、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

围绕全省交通枢纽节点及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形成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出行交通圈”。

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

关中平原城市群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高速公路

加密高速公路网络,提升改造国省道公路,规划形成“三环六纵九放射十二横”的高速公路网布局。

铁路

建设高铁网,打造城际网,完善普铁网,规划形成“两环、四纵、六辐射、八横”的铁路网布局。

航空

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西安第二机场,提升榆林榆阳机场,推进府谷、定边、韩城、华山、宝鸡、商洛等支线机场建设。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榆林、延安、宝鸡、安康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效联通。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多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输运”体系建设。

2、推动水利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引调水和水源工程

关中: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渭南抽黄等。

陕北:榆林东线引黄、白龙江引水、古贤水库等。

陕南:引嘉入汉、焦岩水库等。

构筑“五纵十横” 现代水网体系

推进天然河流网、工程渠网互联互通。

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

保障传统能源:优煤、稳油、扩气。

发展新能源:推进清洁煤电、光伏、风电一体化。

优化能源网络体系:统筹建设省内骨干网架和电力外送通道。

城镇热源建设:集中供热清洁化,提高覆盖率。

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

建设高水平创新基础设施

4、建设安全韧性空间

控制自然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韧性城镇

5、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廊道

优化线性基础设施布局

统筹线性基础设施廊道建设

八、区域协同

共谋省际空间深度合作:

加强周边城市群合作联动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秦巴山区生态协同保护

共推省域空间协同发展:

推动三大区域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促进重要生态区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高水平开放支撑平台

建设高标准开放合作平台

九、实施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规划主体责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健全政策法规:细化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落实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生态保护补偿

完善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规范、加强调查监测

保障资金支持:落实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建立资金筹措机制

严格实施监督:建设国土空间信息“一张图”管理平台、开展规划监测预警、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注重公众参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856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5月 29日 上午7:09
下一篇 2024年 5月 29日 上午9:0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