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 ,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四、工作重点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BIM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和推进相关单位开展BIM的研发和集成应用,研究适合BIM应用的质量监管和档案管理模式。
有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合理配置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适合BIM应用的工程管理模式。构建企业级各专业族库,逐步建立覆盖BIM创建、修改、交换、应用和交付全过程的企业BIM应用标准流程。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
(一)建设单位。
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BIM应用,要求各参建方提供的数据信息具有便于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以及可快速检索、调用、传输、分析和可视化等特点。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基于BIM标准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质量管控和工程进度、投资控制的需求。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建立基于BIM的可视化信息模型,提高各参与方的决策参与度。建立BIM应用框架。明确工程实施阶段各方的任务、交付标准和费用分配比例。建立BIM数据管理平台。建立面向多参与方、多阶段的BIM数据管理平台,为各阶段的BIM应用及各参与方的数据交换提供一体化信息平台支持。建筑方案优化。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要求各方利用BIM开展相关专业的性能分析和对比,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施工监控和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促进相关方利用BIM进行虚拟建造,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对物料、设备资源进行动态管控,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投资控制。在招标、工程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利用BIM进行工程量及造价的精确计算,并作为投资控制的依据。运营维护和管理。在运营维护阶段bim框架,重磅——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BIM和虚拟仿真技术,分析不同运营维护方案的投入产出效果,模拟维护工作对运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先进合理的运营维护方案。(二)勘察单位。
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勘察流程与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
工程勘察模型建立。研究构建支持多种数据表达方式与信息传输的工程勘察数据库,研发和采用BIM应用软件与建模技术考证书的正规网站,建立可视化的工程勘察模型,实现建筑与其地下工程地质信息的三维融合。模拟与分析。实现工程勘察基于BIM的数值模拟和空间分析,辅助用户进行科学决策和规避风险。信息共享。开发岩土工程各种相关结构构件族库,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三)设计单位。
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积累和构建各专业族库,制定相关企业标准。
1. 投资策划与规划。在项目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阶段,基于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项目规划方案和投资策略进行模拟分析。
2. 设计模型建立。采用BIM应用软件和建模技术,构建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多专业信息的BIM模型。根据不同设计阶段任务要求,形成满足各参与方使用要求的数据信息。
3.分析与优化。进行包括节能、日照、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交通、抗震等在内的建筑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全生命期成本,进行优化设计。
4.设计成果审核。利用基于BIM的协同工作平台等手段,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之间数据信息的无损传递和共享,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碰撞检测,最大限度减少错、漏、碰、缺等设计质量通病,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施工企业。
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基于BIM应用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明确施工阶段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流程和成果提交内容,明确人员职责,制定管理制度。开展BIM应用示范,根据示范经验,逐步实现施工阶段的BIM集成应用。
1.施工模型建立。施工企业应利用基于BIM的数据库信息,导入和处理已有的BIM设计模型,形成BIM施工模型。
2.细化设计。利用BIM设计模型根据施工安装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指导建筑部品构件的生产以及现场施工安装。
3.专业协调。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以及管线在施工阶段综合的碰撞检测、分析和模拟,消除冲突,减少返工。
4.成本管理与控制。应用BIM施工模型,精确高效计算工程量,进而辅助工程预算的编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动态成本进行实时、精确的分析和计算,提高对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
5.施工过程管理。应用 BIM施工模型,对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场地布置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和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
6.质量安全监控。综合应用数字监控、移动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建立BIM与现场监测数据的融合机制,实现施工现场集成通讯与动态监管、施工时变结构及支撑体系安全分析、大型施工机械操作精度检测、复杂结构施工定位与精度分析等,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7.地下工程风险管控。利用基于BIM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型,模拟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8.交付竣工模型。BIM竣工模型应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内容,在三维几何信息的基础上,还包含材料、荷载、技术参数和指标等设计信息,质量、安全、耗材、成本等施工信息,以及构件与设备信息等。
(五)工程总承包企业。
根据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过程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BIM应用内容,分阶段(工程启动、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开展BIM应用。在综合设计、咨询服务、集成管理等建筑业价值链中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环节大力推进BIM应用。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协调各阶段工作,缩短工期、提高质量、节省投资。实现与设计、施工、设备供应、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单位的无缝对接,优化供应链,提升自身价值。
1.设计控制。按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总包管理需求,逐步建立适宜的多方共享的BIM模型。使设计优化、设计深化、设计变更等业务基于统一的BIM模型,并实施动态控制。
2.成本控制。基于BIM施工模型,快速形成项目成本计划,高效、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等,有效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3.进度控制。基于BIM施工模型,对多参与方、多专业的进度计划进行集成化管理,全面、动态地掌握工程进度、资源需求以及供应商生产及配送状况,解决施工和资源配置的冲突和矛盾,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4.质量安全管理。基于BIM施工模型bim框架,对复杂施工工艺进行数字化模拟,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对复杂结构实现三维放样、定位和监测;实现工程危险源的自动识别分析和防护方案的模拟;实现远程质量验收。
5.协调管理。基于BIM,集成各分包单位的专业模型,管理各分包单位的深化设计和专业协调工作,提升工程信息交付质量和建造效率;优化施工现场环境和资源配置,减少施工现场各参与方、各专业之间的互相干扰。
6.交付工程总承包BIM竣工模型。工程总承包BIM竣工模型应包括工程启动、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等工程总承包全过程中,用于竣工交付、资料归档、运营维护的相关信息。
(六)运营维护单位。
改进传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建立基于BIM应用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建立基于BIM的运营维护管理协同工作机制、流程和制度。建立交付标准和制度,保证BIM竣工模型完整、准确地提交到运营维护阶段。
1.运营维护模型建立。可利用基于BIM的数据集成方法,导入和处理已有的BIM竣工交付模型,再通过运营维护信息录入和数据集成,建立项目BIM运营维护模型。也可以利用其他竣工资料直接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
2.运营维护管理。应用BIM运营维护模型,集成BIM、物联网和GIS技术,构建综合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支持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建筑物业、设备、设施及其巡检维修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并为工程健康监测提供信息支持。
3.设备设施运行监控。综合应用智能建筑技术,将建筑设备及管线的BIM运营维护模型与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和排放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支持设备设施运行的动态信息查询和异常情况快速定位。
4.应急管理。综合应用BIM运营维护模型和各类灾害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各种可预见灾害模拟和应急处置。
五、保障措施(一)大力宣传BIM理念、意义、价值,通过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工程创优评优、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评价等工作激励建筑领域的BIM应用。(二)梳理、修订、补充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范本的条款规定,研究并建立基于BIM应用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监管流程;研究基于BIM的产业(企业)价值分配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工程各方应用BIM费用标准。(三)制订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建立BIM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公共建筑构件资源数据中心及服务平台。(四)研究解决提升BIM应用软件数据集成水平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鼓励BIM应用软件产业化、系统化、标准化,支持软件开发企业自主研发适合国情的BIM应用软件;推动开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五)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以及工程档案管理等工作中的BIM应用研究,逐步将BIM融入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六)培育产、学、研、用相结合的BIM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产业联盟;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和行业,建设BIM应用示范(试点)工程。(七)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于BIM应用的相关培训,在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继续教育必修课中增加有关BIM的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企业和人员的BIM应用水平考核评价机制。
bim体系,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第三版内容框架解读
这么长名字的东东是什么鬼?
《-USTM V3》就是《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第3版。
美国一直是全球科技的核心bim体系,他们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BIM研究和应用也较成熟。这次小编特地转发了铁路BIM联盟(微信号:)对于《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以下简称“美国国家BIM标准”)第3版内容框架的解读文章,为大家揭开这部世界领先BIM标准的神秘面纱!
发展
第1版(2007年发布)
第1版是美国第一个完整的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标准bim体系,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第三版内容框架解读,给出了BIM的定义和范围、信息交换的概念和内容,强调信息传递规程和模型视图定义是BIM标准研究的核心和指导性文件。
第2版(2012年发布)
第2版根据“国际标准结构和起草准则”对BIM标准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做了广泛修改。其引用的标准可分为模型和数据词典标准、交换标准和数据结构标准,具体的标准包括:、W3C XML、™、IFD 等。
第3版(2015年发布)
第3版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扩展和深化,形成一整套可行的BIM标准,譬如增加了BFC、LOD、NCS等标准。在信息交换标准部分,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除了对建筑建造信息交换()进行深入扩展,还增加了新的业务流程,给出BIM实施的具体路线和实施方案。
适用对象
为创建、交换和管理BIM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可重复的元素与机制。第3版适用于两类对象:软件开发商和供应商;设计、工程、建造、业主和运营者。
1.软件开发商和供应商
-USTM V3为软件开发商和供应商提供BIM标准,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互操作性。
第2章和第4章均为其提供了标准:
(1)参考标准():提供数据词典、数据模型、基于网络的交换以及建筑数据和信息的结构和识别;
(2)信息交换标准( ):为数据管理、认证、可靠性以及交换概念提供标准,包括。
事实上,实现互操作性,保证信息的自由流动,需要实现以下3点:
(1)信息交换格式,数据存储模型(IFC);
(2)定义信息交换的内容和时间节点(IDM);
(3)确定交换的信息和所需信息是同一个东西 (IFD)。
2.设计、工程、建造、业主和运营者
这部分主要是实务文件,关注点在BIM的实施。它不仅描述行业内各专业所需的必要的知识、实践和决策过程,亦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管理系统和工具。BSI为组织建筑知识、技术和系统设计了4个主要流程:设计、采购、安装和运营。
仅开发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需在大量的实践中予以发展。
的章节安排如下。
章节结构
标准内容框架分析
标准核心原理和机制包括:相关技术标准的引用、建筑信息分类标准、一致性规范;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不同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和交换需求的信息交换标准;以及针对业务流程中数据建模、管理、交流、项目执行和交付的BIM实施标准。
-的主要内容框架分为:标准引用层、信息交换层和BIM标准实施层。
1.标准引用层
标准引用层是标准体系的最底层,其整合了开发具有互操作性的BIM软件所必须的所有相关标准,使专业人员能够开发建筑模型来解释、分析和描述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并能在不同应用软件及不同系统间无缝交换数据和信息。
标准引用层引用的7种标准
2.信息交换层
信息交换层是整个BIM标准体系的核心,通过业务流程建模、信息传递规范IDM、模型视图定义MVD描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业务流程的信息交换标准,提高BIM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和信息交换的效率。目前主要的信息交换标准包括:
(1)设计施工建筑信息交换();
(2)空间规划验证信息交换(SPV);
(3)建筑能耗分析信息交换(BEA);
(4)建筑成本估算信息交换(QTO);
(5)建筑规划信息交换(BPie);
(6)电气设备信息交换();
(7)HAVC信息交换();
(8)给排水系统信息交换(WSie)。
3.BIM标准实施层
标准实施层是标准体系的最顶层,其包含了BIM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规划和指导,可以帮助业主和项目专业人员具体实施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包含的内容主要有:
(1)基础BIM;
(2)BIM实施规划指南;
(3)BIM实施计划内容;
(4)设备安装模型;
(5)业主BIM规划指南。
对我国BIM标准开发的启示
1.BIM标准开发方法论
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BIM相关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由于信息交换标准在整个BIM标准中处于核心地位,BIM标准的开发严格按照一整套信息交换标准的开发方法和开发步骤。
BIM信息交换标准开发方法包括4个阶段:
(1)计划阶段();
(2)设计阶段();
(3)建造阶段();
(4)部署阶段()。
2.BIM核心标准体系
BIM标准是一个包含多个BIM相关标准的标准体系考什么证赚钱多,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不同参与方之间以及不同BIM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其核心组成部分为:
(1)数据存储标准,即数据存储和交换的格式,数据存储标准引用的是IFC标准(ISO );
(2)信息传递标准,即不同建筑业务流程中何时交换BIM模型中哪些信息的规范,其所引用的是信息传递规范IDM(ISO TC59 SC13)和模型视图定义MVD;
(3)信息语义标准,目的是解决语义共享问题,确保用户传递的BIM信息被统一地标准化地定义和理解,其所引用的是国际数据字典框架IFD(ISO -3)。
这3个核心部分确保了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基于计算机的互操作性,并且这种方法在其他行业的数据交换中被证明是可行的和成功的。
建筑信息模型BIM价值的充分体现,不仅依赖于BIM工具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依赖于BIM标准的创建、开发和利用。分析解读-USTM V3的开发方法和内容框架,对我国BIM标准的制订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9886.html
评论列表(2条)
[…]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JTG/T 2321—2021,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理解《规范》的编制背景、定位与主要编制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规范》解读如下: […]
[…] bim( )——建筑信息模型,为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第二次革命,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建筑信息模型(BIM)也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所谓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这里建筑信息bim,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采购信息等。实际上,BIM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