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英语,8.《考试的实践与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独著;

《高考改革与考试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10月出版,独著。4.《高考语文命题理论与实践》(第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5.《高考英语命题理论与实践》(第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一、个人简介

胡向东, 1966年9月生于湖北。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99年和2006年先后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高考命题管理、考试研究等方面工作,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2007年被评为省政府津贴专家。

二、科研成果

(一)主要著作

1. 《高考改革与考试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10月出版,独著。

2.《湖北考试史》(上、下编),余子侠、胡向东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2017年入选《荆楚文库》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再版。

3.《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1912-1949)》,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独著;(2015年5月,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再版)

4.《高考语文命题理论与实践》(第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5.《高考英语命题理论与实践》(第一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6.《高考数学命题理论与实践》(第二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7.研究报告: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试题评价与分析,共4本,合作主编湖北师范大学英语,8.《考试的实践与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独著;,2004-2007年先后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8.《考试的实践与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独著;

(二)主要论文

1. 《语文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考查原则与路径》,载《中国考试》2017年第7期。

2.《高考改革与科研先行》,载《中国考试》2017年第9期。

3.《关于湖北高考改革原则与路径的思考》学什么技能好,载《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10期。

4.《新高考改革的走向与影响》,载《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研究)》2016年第15期。

5.《积极平稳地推进高考改革》,载《湖北教育》2016年第1期。

6.《新修订之〈高等教育法〉评说》,载《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2期。

7.《高考改革如何“涉水闯滩”》,载《光明日报》2014年7月24日第15版。

8.《全民“恋考情结”影响高考改革进程》,载《中国青年报 》2011年1月12日第3版。

9.《中国高考面临的文化困境与出路》,载《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9年12期。

10.《论国家考试公信力建设》,载《中国考试》2005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传承与创建 ――戴季陶考试思想析论》,载《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12.《传统考试文化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原因与启示――以自学考试为中心》,载《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3.《论自学考试对中国考试文化的择善吸收》湖北师范大学英语,载《湖北招生考试(理论)》2002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4.《自学与人的可持续发展》,载《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三)科研奖项

1.《湖北考试史》(上、下编)获湖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1912-1949)》,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第九批)。

3.《中国高考面临的文化困境与出路》,获省委宣传部颁湖北省社科期刊优秀作品二等奖。

4.《论自学考试对中国考试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获中国考试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一等奖。

5.课题“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制度创新-湖北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联考”,获第四届全国教育考试创新奖三等奖(1999)。

湖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2024年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2024年是中国互联网全功能接入30周年,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30年,同时也是武汉大学信息中心组建10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智慧教育创新方面的推动力和支撑力,加强湖北省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在湖北省教育主管单位和华中地区网络中心指导下,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于11月22日在武汉大学举办“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2024年学术论坛暨武汉大学信息中心组建10周年数字化转型研讨会”。湖北省教育厅相关领导、来自湖北省6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们汇聚一堂,共同研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新校园建设等相关议题。

会议伊始,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致开幕辞。她回顾了武汉大学信息中心组建1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于俊清、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田明华以及武汉市委网信办信息化协调处处长程满玲也分别发表了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景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此次学术论坛与研讨会,能为湖北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湖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2024年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在主题报告环节,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凯首先作了题为《以平台化为特征的高校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分享了复旦大学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网信中心副主任宋式斌秘书长则作了《用数据支撑高校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的启示》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数据在高校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武汉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刘昕作了题为《十年磨剑,数智珞珈》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信息中心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祖伟作了《三十年服务教育科研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回顾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计算中心主任柳斌、华中师范大学何秀玲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处信息技术部主任高杰欣、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实践教学管理处处长考证书的正规网站,副研究员成协设以及武汉科技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涂伟教授等也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各自学校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国产化替代可用性实践、数字化赋能智慧实验室构建以及多媒体教室改造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在会议研讨环节,来自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烽火超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万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及希沃等公司的专家们分别就构建智慧校园+AI、深耕计算产业共筑科教数智未来、高校人脸识别数据合规和安全管理顶层设计、高校软件正版化服务以及AI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他们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武汉大学信息中心,实地了解了武汉大学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参观过程中,代表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湖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对武汉大学信息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成果表示高度赞赏。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湖北省高校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平台,也为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湖北省各高校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向新的台阶。(通讯员:赵黎)

湖北师范大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英语系始创于1938年,是我校建校之初最早设立的八个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英语系之一。钱锺书先生为英语系首任系主任。

英语系的英语专业是我校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仅6个外语学科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主要支撑专业,也是教育部高校“十一五”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示范专业。81年来,英语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并促进学科整体稳步发展,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成就。

1983年,英语专业所依托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在湖南省同类学科中首个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重点学科。2004年,以英语专业为主要支撑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首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同类学科第7位。2007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同类学科仅7个),使我校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拥有该国家重点学科的师范院校和地方院校。2010年,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率先在湖南实现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2012年,英语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英语语言文学比较与研究”在验收中获评“优秀等级”。2015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验收中获评“优秀”等级。2016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位居全国同类专业第4位。2017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全国同类学科仅6个,湖南省省属高校唯一的一个)。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湖南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英语系拥有一支师德师风优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国际化特征明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教指委主任委员、秘书长,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以及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百人计划”、“明德教师奖”获得者等高端人才近30人学什么技能好,是国内国家级人才称号覆盖面最广、综合实力最强的英语专业教研团队之一。英语系还全职引进了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劳瑞·瑞米( ),著名德国汉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吴漠汀( )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聘请了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张隆溪,认知语言学家、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教授马克·特纳(Mark ),国际中文与比较文学协会主席丹尼尔·弗雷德( )等国际顶级学者来院任教。2018年,以英语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外语类团队仅2个);以英语系党员为主的教工二支部被湖南省教育工委评为省党建样板支部。2019年,外国语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外国语学院)。学科领军人蒋洪新教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英语系还获得湖南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英语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始终引领国家外语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余项,所申报的“基于新文科建设的跨文化研究及外语类拔尖人才培养学科引智基地”项目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斩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国首个外语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唯一的外语类获奖成果),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系列标志性成果,建设了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等综合智库平台。本专业团队还受教育部委托领衔研制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等外语改革顶层文件湖北师范大学英语,形成了由国家标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构成的完整的“国字号”教学环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

英语系始终坚持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思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30余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如湖北师范大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方向,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获批了湖南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和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与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开展了多个交流项目,每年选派百余人赴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学习交流;支持外国语语言文学学科与国家汉办合作在全球建立了三所孔子学院,其中一所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此外,英语系还打造了“创意写作班”“外国语言与文化讲习班”“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前沿”暑期学校等中西联合授课课程,积极承办了“中美青年学者对话会” “多模态交际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积极对接国家对外交流战略的实施需求。美国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原世界银行行长金镛多位国外政府官员和使节来学院访问,对英语系的建设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英语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32人,其中定向公费师范生92人。省内近60%的大学英语教师、85%左右的高中英语骨干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近5年学科竞赛获奖122项,包括全国英语演讲竞赛特等奖、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湖南省“挑战杯”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多个项目入选“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英语系学生团队还多次荣誉“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2019年10月,英语系的英语专业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中学教育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995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2月 11日 上午9:06
下一篇 2024年 12月 11日 上午9: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