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5.其他相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主要任课: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等。围绕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典型岗位构建核心课程,同步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熟知现代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和运营流程,培养学生较强的业务操作和运营管理能力。

一、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于2003年,隶属于管理学院,是安徽省的省级特色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熟悉旅游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热爱旅游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旅游酒店、旅行社及景区的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专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优良的职业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信息时代酒店、餐厅、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就业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面向星级酒店、餐饮企业、旅行社企业、景区管理企业等旅游企事业单位。

1.星级酒店或餐饮企业服务工作,如前厅部接待岗位、餐厅服务岗位、客户服务岗位、营销岗位等。

2.旅游酒店或餐饮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如大堂副理、部门领班、行政助理等。

3.旅行社企业服务工作旅游管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介绍,如导游、计调、外联等。

4.旅游景区管理企业服务工作,如景点讲解员、客户管理、营销策划等。

5.其他相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几种典型的旅游企业岗位为主导进行课程设置,并在教学安排上采取“先学后工”——即先岗位能力集中训练、后顶岗工作锻炼的递进培养的方式。具体开课形式为“2+0.5+0.5”,即在前四个学期进行校内学习,围绕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典型岗位开设能力培养所需的专业课程;在第五学期,进行一个学期的以培养适应性为目标的跟岗实习,最后在第六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企业综合实习)。

二、教学设施与条件

旅游管理专业目前为“省级特色专业”,并建有“省级示范实训中心”。目前校内有餐厅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前厅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教室等实训场所,为学生的校内教学提供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同时与滁州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多家星级酒店、餐厅、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坚实的培训条件和保障。

三、师资力量

主要师资介绍

凌琳副教授,硕士,毕业于青岛大学。主要任课: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基础理论等。

张娴 讲师,硕士,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主要任课:导游实务、旅游心理原理与应用、旅游电子商务等。

张明珠 副教授,硕士,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主要任课:饭店英语口语、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余莹莹 副教授,硕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主要任课: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等。

薛献伟 讲师,硕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任课: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导游基础、会计基础知识等。

李贝贝 讲师,硕士,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主要任课:中国旅游地理、客源国基础知识、旅游市场营销等。

主要师资介绍

本专业师资队伍皆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背景,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50%;中级以上职称占专职教师比例达100%。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比例为10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75%,其中四名教师拥有导游资格证书,且具备旅行社企业实践经验,三名教师具备饭店服务技能鉴定考评员资质,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课程介绍

一年级:行业基本能力培养

使学生掌握旅游行业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服务意识、管理沟通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开设考证课程。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服务礼仪、管理基础与沟通实务、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实务、导游基础、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等。

模拟餐厅中的礼仪课

二年级:典型岗位能力培养

围绕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典型岗位构建核心课程,同步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熟知现代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和运营流程,培养学生较强的业务操作和运营管理能力。

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旅游心理原理与应用、旅游市场营销、饭店英语口语、旅游电子商务、食品营养与饮食文化等等。

三年级:毕业设计和岗位实践

与优秀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利用校外共建实践实习基地的方式,将前期两年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当中,提高职业适应性。

专业跟岗实习照片

五、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

学生参与省教育厅的2016年“旅游英才计划”旅游管理学习,组织“醉美琅琊”中国旅游日活动

学生数次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奖

《导游实务》课程的景区讲解实践

师生参加滁州港汇喜来登酒店开放日活动

校园导游实践活动

琅琊山志愿者活动

六、专业特色

1.“岗位引导、学工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2+0.5+0.5”学工递进式教学体制

3.“三层次、六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七、优秀学子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2003年设立以来,至今已有十六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7%以上。部分学生在长三角地区的高星级酒店、品牌餐饮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服务及管理人员,备受社会好评。

优秀毕业生风采

邓冬梅,2005年毕业,现任洲际酒店集团芜湖华邑酒店前厅部经理。

陈秀枝(1991年)2014年毕业,现任上海统一星巴克天山店店长

张云 (1993年)2014年毕业,现任南京苏台合宴大酒店预订部经理

胡静(1994年)2015年毕业,现任安徽驿程(国旅)旅游组团运营中心计调部经理

刘弥东(1996年)2017年毕业考证培训机构,现任上海大华锦绣假日酒店销售部副经理

曹青青(1997年)2018年毕业,现任上海 餐厅主管

旅游管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

实 践 体 系

校内实训环节

旅游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2门,理论与实训结合课程14门,实践课总学时占总课程学时的27%。单独开设实训课程从学生出勤情况、实际专业技能即实训结果两个方面综合考核旅游管理学习,前者占总成绩的40%,后者占总成绩的60%;非单设实训课考核方法实行随堂考核,从学生(参加实践环节的时数)和实际技能掌握情况、完成实习报告等两个方面综合考核,实训成绩在该门课程占20%左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第二课堂、学生活动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以操作实训、分组讨论、设定任务目标等不同的方式训练、提高了学生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旅游服务岗位操作技能、旅游服务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等,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旅游企业岗位工作,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图1.英语导游词大赛现场

图2.导游之星活动现场

图3.模拟餐厅实验室 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饭店服务、礼仪培训课程实训

图4.旅游模拟实验室 学生正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

校外实习环节

旅游专业校外实习包括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实习三个环节。要求学生于第一学年完成8学时的认知实践环节,第1学期带学生到哈尔滨五星级酒店进行参观,使学生对酒店各部门、设施及环境有初步了解。毕业实习与就业实习相结合进行。学生在1-6学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自第6学期暑假起统一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培训后完成3个月的毕业实习和3个月的就业实习。实习期间向实习基地派驻带队教师,与学生共同接受企业培训,并协助企业规范和管理实习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对实习学生的共同管理。实习结束后学生须完成毕业实习日志和毕业实习报告,实习企业为学生作出实习鉴定。

图5.认知实习 参观万达嘉华酒店

图6.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照片

实验条件

旅游专业设有专业技能实训室两间,综合实验室一间。实训室分别为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可进行饭店客房部、餐饮部服务技能实训、礼仪培训、旅行社模拟经营实训等,满足相关实训课程授课要求。旅游综合实验室配备计算机60台,装配《金棕榈旅行社管理》软件,可进行旅行社产品设计、报价;旅游团资料维护;旅游团计划管理、前台销售、收银管理等旅行社相关业务操作实训。

图1.模拟餐厅实训室

图2.旅游综合实训室

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自1996年建立至今十余年来,陆续与万豪国际集团、万达集团(五星级酒店:哈尔滨万达嘉华、哈尔滨万达索菲特,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苏州艾美酒店;“国家百强旅行社”:哈尔滨天马国际旅行社、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等二十余家知名旅游企业(集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在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定期向各合作单位输送实习生。

万豪国际集团是世界上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和入选财富全球500强名录的企业。集团创建于1927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万豪国际集团目前拥有18个著名酒店品牌,在全球经营的酒店超过2700家,在中国国内拥有64家国际五星级酒店,年营业额近200亿美元,多次被世界著名商界杂志和媒体评为首选的酒店业内最杰出的公司。目前,旅游专业已与万豪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014年首批学生进入万豪集团旗下酒店——北京富力万丽酒店进行实习。

随着合作的深入,万豪集团旗下已有更多的酒店接收我院实习学生。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北京乐多港万豪酒店、天津丽思卡尔顿酒店、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成都茂业万豪酒店等,各酒店每年均接受10—20名实习生到酒店顶岗实习。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做到了本专业学生全员包分配参加实习、就业。凭借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优秀的综合素质,专业学生赢得了广大旅游企业的好评,实习期间就倍受重视,经过短期岗位实习和就业实习,成为相关旅游企业骨干力量和后备干部,部分毕业生已进入到重要的管理部门及岗位。如康宁(2009级)、栗琪(2009级)、张金龙(2008级)、李东旭(2010级)等学生已经走上五星级酒店外籍总经理行政助理、销售主管、旅行社经理等重要管理岗位,部分学生月薪应经过万。今后旅游管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将继续强化“双证培养”和“3+1”培养模式(毕业证+职业资格证),3年校内专业知识技能学习,1年专业实习(实训)与就业实习,增加就业砝码,提升就业质量;继续扩展校企合作规模,深化合作层次。以“起点高、层次高、职位高”的三高就业标准为导向考证培训机构,全员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旅游管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省特色专业)专业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较强的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突出“外语特色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特色,以培养“强外语、重实践、懂运营、敢创新”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

服务面向:立足区域合作和发展,培养更适合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强外语、重实践、懂运营、敢创新”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更多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更重视新媒体、大数据、旅游订制等信息化、前沿化课程的建设。教师教改、科研的研究方向未来也将更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行业发展、区域合作和信息化技术上。

主要特色:以突出的“外语特色和实践运营能力”为主要特色。

建设目标:争取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同类型学校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外旅游产业、旅游市场及涉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和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英语听说能力较强,具备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4 年,修业年限为3-6年,总学分为167。

1.知识要求

①掌握哲学、法学、社会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艺术、职业发展与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通识知识。

②系统掌握数理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等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

③熟练掌握旅游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旅游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鼓励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④了解旅游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

2.能力要求

①具备获取和更新旅游管理相关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能。

②具有旅游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

③具备信息处理操作和应用的一般技能。

④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够较为准确阅读外文商函和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资料,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⑤具备专业文体的写作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⑥掌握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环境、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旅游管理学习,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

3.素质要求

①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③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

(四)课程体系

1.本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核心课程建设为起点,网络课程建设为基础,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达到“使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使教学内容能够合理衔接、使先进教学手段得以有效应用和使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目标。

为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外语和实践运营特色,逐年提高了实践学分的比重。此外,还将实践教学内容制度化,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固化在课程和学分当中,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执行力。从2018年开始,还加大了专业外语的学分和课时,如开设了学术英语Ⅰ、学术英语Ⅱ、学术英语Ⅲ等专业外语方面的课程。

近年来,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旅游管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本专业更重视新媒体、大数据、旅游订制等信息化、前沿化课程的建设。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情况如下表:

总学分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合计

必修

选修

通识教育

课程

必修课程

31

10

41

24.6%

选修课程

14

14

8.4%

大学外语教育课程

必修课程

10

10

20

12%

选修课程

2.4%

大类课程

必修课程

24

33

19.7%

专业教育

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3.6%

专业选修课程

18

13

31

18.5%

实践教学

军训技能

10.8%

社会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

合 计

103

64

167

70.7%

29.3%

学分比例

61.7%

38.3%

100%

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7学分。其中选修课程共49学分,占29.3%。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学分)64学分,占38.3%。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3学分,纳入社会实践学分。

2.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学术英语。

3.实践教学环节

① “军事技能”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期末举行,时间一般为2周。

② “社会实践”3学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落实,团委和招生就业指导处协助开展具体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认定学分。

③“课程实践教学”46学分:旅游管理专业通识教育课程10学分,大学外语教育课程12学分,大类课程9学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15学分。

④“专业实践”6学分:学院在第二至第七学期的第19-20周由组织实施开展“实践教学周”活动,每学期1学分。

⑤“毕业实习”3学分:组织学生企业参观、见习,专业调研,企业工作实习等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第1至8周。

⑥ “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第七、八学期进行,要求在第八学期第12周前完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达到学士学位论文水平。论文评为合格者方可取得学分。

⑦“创新能力”不作具体时间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科技创作活动,对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竞赛获奖等,可根据有关规定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学分,最高4学分。

(五)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占27%)、副高职称4人(占37%)、讲师 3 人(占2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主讲教师1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90%。从年龄结构看,年龄60岁以上的教师占18%,且均为高级职称,经验丰富;30—4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73%,年富力强,几位年轻教师都有在3年内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能够承担起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重任。旅游管理专业8人为双师型教师,5人为双语教师。

综上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发展相对稳定,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本专业教师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共16人次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文旅企业担任各种职务,深度参与社会服务。如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旅游协会高级顾问、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评员、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教育顾问、广东省会展组展企业协会监事、广州市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广州招商国际空运有限公司营销渠道发展顾问、中国民主建国会广州市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导游协会理事等。我院教师还被邀作为旅游专家出席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清远行暨清远市乡村振兴人才活动。

本专业教师曾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世界非政府组织协会( Asia)突出贡献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全国十佳先进创新工作者、中国会展教育优秀教师等称号和奖励。多人担任国家级、省级等协会机构智库专家,一人进入广东省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千百十”工程。

近5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共主持或参与32个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来自于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农工党市委会的横向课题项目,以及学校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等。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4篇,9位教师论文获奖。教师成果还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奖、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六)教学条件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设有酒店管理实验室(实验楼409)、酒店-餐饮实验室(在餐饮开发中心)和旅游营销实验室(实验楼404),面积达334平方米,共有万元以上设备223台、件,价值150万元。此外,RP沙盘实验室也可为旅游管理专业所用。这些专业实验室配备较为齐全,设备较为先进,利用率较高,仪器设备更新率约70%左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完好率98%以上,实验仪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都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维修经费由学院提供,确保及时到位,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

这些实验室内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发挥了较好作用,每年《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旅游计调业务》、《酒店餐饮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等课程都在这些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开出率100%。

近年来,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逐年扩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本专业学生快速掌握实践技能,提高ERP操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实验室开放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职业技能培训等,充分发挥了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探索,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形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体系,与已经建立的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同程创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白云机场铂尔曼大酒店、文华东方酒店、广州城博展览有限公司等1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广州市研学协会、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广州希尔顿逸林酒店等协会、企业开展广泛的、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师生通过参观、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推荐就业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使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现场教学常态化、规范化、效益化。这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专业其他重要信息

(一)专业特色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2019年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展建设。主要专业特色体现在:

1.以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基于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我们将校企共建实践教学模式确定为构建实践教学特色的实现方式。目前已经形成了校内外立体实践体系及南国特色的创新创业现象,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旅游实践教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2.以“专业外语+双语教学”,推动旅游管理教育国际化。

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上,我校有一定优势。如,我校是广东开办外语专业最多的独立学院,外语特色是我校的最大特色;我校合作的星级酒店几乎都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英语作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我校“随时随地学外语、随时随地讲外语、随时随地用外语”等特色活动也全面提升了外语学习氛围。因此,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旅游人才上有拓展的空间,具备打造特色的条件。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外语上和双语教学上加大了投入力度学什么技能好,使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上双双提升。此外,我校还有许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源,与许多国外的院校有交流与合作关系。这些资源都为旅游管理专业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第三方评价

1、企业评价

多年来,本专业实践基地和合作企业均对我校学生实习实践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职业意识、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卓越,并提供了大量书面表扬和感谢信。

行业评价

因为本专业在旅游行业的贡献,学校先后获得第四届“南海中旅杯”广佛肇高校导游之星大赛“最佳高校组织奖”、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地区讲解员大赛“最佳组织奖”、广州市导游协会讲好红色故事——校际金牌导游大赛“优秀组织奖”。

3、艾瑞深校友会评价

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撰写完成、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了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榜单显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获评中国五星级专业,跻身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

(三)人才培养质量

始终把学生技能培养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介入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为学生尽早接触科研领域创造条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三创、大创、攀登计划、挑战杯、众创杯、“尖烽时刻”全国酒店管理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办的金牌讲解员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仅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共有15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项目,8人次在挑战杯、三创项目、众创杯获奖;6人考上国内外高校研究生继续进修。

根据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就业调研,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和毕业生的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他们普遍反映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工作态度积极、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表示满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086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2月 18日 上午7:14
下一篇 2024年 12月 18日 上午9: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