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晚19:00,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音乐厅三楼B307综合厅内灯火辉煌广西师范学院硕士,气氛热烈,以“艺彩纷呈连四海,命运共融展风华”为主题的2024年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中华才艺节暨中外学生联谊晚会在此隆重举行。本次晚会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共同举办,出席晚会的嘉宾有印尼布拉维加亚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行、越南胡志明市美术大学老师一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以及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教育学部的十余位老师。
2024年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中华才艺节
暨中外学生联谊晚会舞狮表演现场
晚会在各国传统舞蹈串烧中拉开序幕,随后,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考证含金量排行榜,表达了对外国嘉宾的热烈欢迎和对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期待。晚会共分为四个篇章,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各国传统歌曲、舞蹈、舞台剧及乐器演奏等,充分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艺术的共融性。每个篇章之间穿插了文化知识答题、覆射、投壶、抽奖等互动游戏环节,增加了晚会的趣味性和参与感。晚会在《相亲相爱》的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载歌载舞,展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书记致辞
歌舞节目《印尼努山塔拉》现场
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文化的共鸣。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活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世界各地民族的文化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共同谱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晚会结束后广西师范学院硕士,艺彩纷呈,命运共融 ——广西师范大学2024年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中华才艺节暨中外学生联谊晚会圆满举行,师生们合影留念
图片 | 张馨月
文案 | 张馨月
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碧荣副教授
李碧荣,女,中共党员,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基础数学专业)《数学方法论》方向。承担的本科生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复变函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史、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承担的研究生主要课程有:数学史、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数学教学论、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数学及数学教学研究。科研及获奖情况一、主持项目1.教育厅科研项目: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问题解法渗透研究;桂教高教【2004】20号2.广西师院第三批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中学数学教学建模的实践与研究;桂师院【2005】51号3.广西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共建项目:建立互动式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改革高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桂师院【2007】72号4.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项目: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全程化培养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的探索与实践;桂师院教字【2009】9号5.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价值及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桂教科学【2010】8号广西师范学院硕士考证培训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碧荣副教授,编号.广西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高师与中学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践与研究;桂师院教字【2010】22号7.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优化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研究,桂学位【2010】44号,编号**R088.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项目:基于高师与中学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践与研究;桂教高教【2011】24号,编号二、参加项目1.广西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数学阅读教学法的实验研究2.广西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在《数学分析》中以数学建模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法研究与实践3.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数学专业“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和双语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4.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专业精品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辐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5.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与培训模式研究三、发表论文1.健全实践环节,提升就业能力—高师数学专业全程化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合著(第一),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1)2.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实践与反思,3(2),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3.产生式系统在优差生数学解题中应用的实验研究,3(2),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7)4.中学学困生数学问题表征多样性的差异实验研究,3(2),当代教育论坛,2011(9).5.数学专业“顶岗实习支教”实习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合著(3)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4)6.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合著(3)当代教育论坛,2010(9)7.浅谈数学中的传统教法与新课改独著,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1)8.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合著(1)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8卷。
9.“数学分析”的整体教学法,独著,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4)10.非光滑函数的格林公式,合著(第二),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在“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教学中构建整体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合著(2),广西大学学报2006,第31卷,增刊,12.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及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合著(第二),继续教育研究,05(413.高等数学“以错纠错”教法浅析,合著(第一),广西师院学报,2005(4)14.三个或多个素变数的线性方程(数学文摘2005)11、三个或多个素变数的线性方程,独著,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4(3)15.多元凸函数的判别条件,合著(第一),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4(3)16.等价无穷小代换及其应用,独著,广西师院学报,2004(2)17.凸函数及其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广西师院学报,2003(4)独著18.关于CESS环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合著(第三)19.一个健康状态转移模型的探讨广西大学学报,第28卷,增刊合著(第二)20.CESS—条件的遗传性讨论广西师院学报,2002(4)合著(第二)21.n—极大子群为C—正规的有限群数学研究与评论2002(2)合著(第二)22.曲线积分的一个数学思想山东大学学报,第36卷,增刊合著(第二)23.农村中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与认识广西师院学报,2001(4)合著(3)24.交叉双积的研究广西师院学报,2001(4)合著(第二)25.半正规n—极大子群对有限群结构的影响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1(3)合著(第二)26.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广西师院学报,2001(3)合著(第一)27.从定理的教学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广西师院学报,2000(4)合著(第三)四、出版著作、教材情况1.《高等数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教材2.《大学生数学竞赛》,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教材五、获奖情况1.2000年获1998—2000年度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2.2004年获2003年度学院“学生工作”先进个人3.2004年获第一届广西师范学院“师德”先进个人4.2004年获第一届广西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优秀论文比赛一等奖。
5.2004年获2002—2004年度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6.2005年获2001级年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7.获2004年度先进函授工作者8.2005年获2002—2005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9.获2002—2004年度女教职工素质达标标兵10.院庆工作先进个人11.2008年获2005—2008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12.2009年获评估先进个人13.获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4.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5.获2010-2011年度广西师范学院教学工作优秀奖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广西师范大学朱敬教授应邀为我院作线上学术报告
6月16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朱敬教授应邀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作题为《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与审视》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教育技术系系主任赵慧臣教授主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蔡建东教授、河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学副主任郝兆杰教授、教育技术系兰国帅副教授、冯永华副教授以及教育技术学学生9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朱敬教授首先强调了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做研究的前提与根本,有了问题才能够聚焦,问题的选择是社会转型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的结果。接着她主要从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问题域及其落地思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确立、问题的审视以及问题的体现五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教育技术研究人员要把握问题特征,抓住重点,讲究一定的原则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广西师范大学朱敬教授应邀为我院作线上学术报告,聚焦于“公平均衡、质量创新、灵活个性”的领域关键问题与“灵活、多样、开放、优质、终身、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要在多样化的信息源中把握社会转型与技术变迁,提取出新颖适切的研究问题;在自身与教育理论与实践互通的过程中确立真问题。最后,她进一步提出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应从历史中发现规律、从线索中发现逻辑、理解跨学科的必然性、对问题进行合理审视;同时强调研究问题与对象要在题目中得以明确体现,注意题目的清晰表述。
朱敬教授的报告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我院教育技术学学生立足“真”问题做“真”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报告结束后学什么技能好,朱敬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赵慧臣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概括和心得分享,同时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与朱敬教授进行交流讨论。整场报告学术氛围浓厚,师生们表示受益匪浅。
朱敬: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培养方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西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专家指导组组长(第二届),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导师,广西名师培养工程导师,中英教育研究协会成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师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0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