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1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新逻辑与创新”论坛在我校顺利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茂国研究员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德球教授、《亚太管理学报》(APJM)主编魏立群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王铁栋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知名企业高管,重点讨论了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推动全球化和创新,分享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设置了理论分享和高科技企业实地考察等环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德球教授对与会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对《亚太管理学报》及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他表示创新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商学院成立创新工程实验室、开设MBA创新创业班以及创新管理本科专业,旨在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院与行业始终保持紧密联系,深入商业案例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并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创新方面的论文,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战略。衷心希望各位嘉宾能在此次论坛中有所收获,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亚太管理期刊》主编魏立群教授发表了会议致辞。她代表期刊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魏教授提到,该期刊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立以来不断追求发展,已成为亚洲管理研究的领军期刊,致力于接收各种类型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并鼓励创新与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魏教授指出期刊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编辑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体现了期刊的全球化视野。她特别提到了即将推出的创新主题特刊,鼓励与会者积极投稿,也期待着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能够通过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5月18日上午,论坛邀请到了三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以What Does Not Kill You? How Will ?为主题发表演讲,讨论去全球化对创新的影响。他指出去全球化改写竞争力规则,重新定义企业优势,激励探索新创新路径。这一现象或推动战略转变,促进创新资源的新利用和价值发挥。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 Zhao探讨了全球专利诉讼问题,跨国公司需凸显案件价值遏制过度竞争。地缘政治紧张干扰司法判决,削弱权威,因此裁决公正性尤为重要,能消解政治干预顾虑,承担特殊价值。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杰出研究讲席教授 Cui在演讲中提出新全球化逻辑与创新重要性。地缘政治风险改变全球化格局,经济因素推动战略技术领域稳定秩序。全球化研究需深入企业合作、价值链及人力资源管理。需寻找新视角和方法,邀请企业参与,采用非市场策略,探索战略资源流动新范式。
随后,会议进入到论文工作坊环节,论文工作坊环节由《亚太管理期刊》(APJM)主编魏立群教授主持,九位来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先后做了报告,上海财经大学王诗翔进行了When and : The of in – – 主题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张晓飞以 R&D and ‘ a 为主题报告,浙江大学谭子雁以- and firm in the of : An view为主题报告,清华大学赵毓璇以New and the of – co-的报告,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杨培培以 S&T – from ICT 为主题报告,南昌航空大学佘颖以The of – on ’s : A or a ?为主题报告,中南大学宋娟以 in the : How and in to 为主题报告,浙江工商大学厉婧以 on the of 为主题报告,浙江大学郭艳婷 : and ’ in 为主题报告。
5月19日上午是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共邀请到了四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茂国研究员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的主题演讲,强调创新方法和工程学的重要性,介绍创新创业管理试验班的培养方案。他提出应当遵循行业和创新规律培养人才考证含金量排行榜,开展创新项目实践课程。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以《从开放科学视角看中关村的创新生态》为题,深入剖析开放科学的内涵及其对创新生态的深远影响。北京开放科学的实践成果斐然,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备受瞩目。他提到未来将持续推动开放科学与创新生态共融共生。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王鹏程教授在《拥抱新兴技术,推进转型创新》主题演讲中强调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浪潮与机遇,并呼吁加强技术与日常生活融合,积极应对创新挑战,要通过构建技术生态系统,加强合作,拥抱变化,引领未来创新发展。
北京启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马建平发表了《颠覆性创新与特异化创投——新形势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主题演讲,他提出颠覆性创新、模块化创业、特异化创投,以及做耐心资本的观点,并寄语大家做清醒的乐观主义者、冷静的长期主义者、坚定的价值主义者。
19日下午,与会代表分别赴北汽新能源、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中星动控有限公司进行参访。
北汽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一体化绿色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备受瞩目。参访代表们在参观北汽新能源在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等业务后,深入了解了对极狐和北京汽车两大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感受到其在推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机器人创新科技公司,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参访期间,代表们了解了该公司先进的无人驾驶农机、精准植保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以及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了解到其为推动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动力。
中星动控专注于研发商业卫星的高质量、全自主电推进系统,拥有顶尖科研团队、强大科研实力和丰富行业经验,在航天推进系统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代表们深入了解了中星动控的科研实力、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情况。双方就大数据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
如今,创新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不仅为中国的投资者和公司,也为外国公司和组织带来机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将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不断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和未来商业领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王铁栋教授作总结,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2024“全球化新逻辑与创新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次论坛紧扣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主题,重点探讨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驱动全球化和创新共享。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创新不仅为中国企业、为投资者、也为外国企业和组织带来机遇。与会嘉宾经过两天的共同分享和交流更好的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此次论坛为学术学者和行业专家提供了交流全球化和创新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商业专业知识的平台,汇聚杰出教授、学者、企业家,就创新如何迅速改变全球化和商业模式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既具有学术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推动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和产学研用案例开发贡献重要力量。
校新闻网讯(国际商学院供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全国高校国际谈判教学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
11月23日,全国高校国际谈判教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惠园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举办。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中心承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等全国众多高校近60位师生齐聚一堂,研讨国际谈判相关课程的教学、教材、教案等经验、困惑与教学改革思路,分享教学感受和学习心得。
(会议合影)
开幕式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政治学部部长戴长征教授致开幕辞。戴长征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谈判无处不在,在当今世界国际交往过程中,谈判也是一个重要形式。经过长期努力,国际谈判课程已经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精品课程之一,获得“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戴长征强调,国际谈判对于提升中国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因此,国际谈判需要关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从国际视野出发,树立国际化思维培养谈判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戴长征院长致开幕词)
会议协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分社胡志敏副社长回顾了赵鸿燕教授主编的《国际谈判学》教材的出版过程,详细介绍了出版社与《国际谈判学》教材编写团队的合作经验。胡志敏认为,《国际谈判学》一书融入了多个一线案例,涉及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模型和学科体系,融合了国际谈判、国际贸易、跨文化传播等领域,特别是本书挖掘了思政价值,具有独特的参考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胡志敏副社长致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鸿燕教授介绍教材)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谈判学》教材案例合作方。泸州老窖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许露董事发言提到,泸州老窖凭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成为白酒领军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畅销多国,其海外战略成果显著。签约澳网、收购葡萄酒庄等项目是泸州老窖国际谈判的重大实践。许露代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能够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谈判学》教材表示感谢,认为这是泸州老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搭建企业与高校深化交流合作平台的一次有益探索。许露充分肯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果,强调校企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表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期待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共建、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国际谈判人才培养。
(泸州老窖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许露董事致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赵鸿燕通过“说课”视频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谈判学课程的情况,并在会上展示入选《国际谈判学》教材案例的企业授权书。
(赵鸿燕教授的国际谈判学“说课”)
(赵鸿燕教授展示企业授权书)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教学研讨环节,下设两个平行论坛。
平行分论坛一的主题为“国际谈判问题挑战与教学改革”,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英桃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梁晓君从结果伦理、契约伦理和个人伦理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国际谈判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张瀚之以课堂互动经历为切入点,阐述国际谈判中的伦理挑战及应对的教育对策,还分享了面对谈判困境时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学院讲师许志渝结合中国在恐怖主义谈判、跨境追逃追赃谈判中的实践,探讨国际警务谈判课程设计与教学,以及如何开展警务谈判课程;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陈建荣主张设置室外体验课来重构传统国际谈判课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并提出国际谈判课程的创新思路;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王晨娜认为谈判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从人类学等新视角解读国际谈判,还提出促进国际谈判课程教学的主要路径是让学生多接触真实场景、案例,强调谈判离不开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方圆圆认为,国际谈判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建立双向互动式课堂模式,且双向互动式国际谈判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谈判模型、理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助教张自源通过自身教学经历,分享将国际谈判思维模式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把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谈判学教学的方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刘博文结合国际关系理论探索如何讲好国际谈判课程,通过教材及教案编写经验强调增强沟通的必要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李奕冉通过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模拟练习的精彩案例,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谈判学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构建经验。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英桃教授从中西方文化融合、谈判与国际谈判内容的关联性、教学中模拟谈判面临的挑战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谈判研究。
(主题为“国际谈判问题挑战与教学改革”的分论坛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长平教授对分论坛一的研讨情况进行点评。方长平充分肯定了论坛成效,指出这次研讨是全国高校国际谈判课程教师的一次“集体备课”,并建议设立“全国高校教学学术共同体”。方长平还指出,不同高校国际谈判相关课程教师之间应加强课堂设置与讲授方面的沟通学什么技能好,重视集体备课,落实教材并加强学科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方长平教授点评)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国际谈判实践教学与模拟教学”,由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梁晓君副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大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望来教授从朝核、伊核两大谈判案例出发研究美国军控谈判中的两党政治问题;北京理工大学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法学院王国语教授分享了其在外太空国际谈判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历和教学心得;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何敏副教授通过自己带队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阐述了对于国际谈判课程的课程设计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相关见解;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所吴蔚副教授突出现阶段国际谈判需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专业素养的涉外法治人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贸易谈判学院)副院长徐昕教授通过自身教授国际经贸规则谈判的教学设计思考,提出推进国际谈判课遇到的相关挑战及感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曹德军副教授重点突出本科谈判课程设计的模拟谈判练习和课程的创新巧思,包括课堂讲授与实地实践相结合、学生的激励机制等;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邹晓龙副教授以吉林大学国际谈判课程为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全国高校国际谈判教学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介绍了吉林大学外交谈判等系列课程的相关推进以及对课程与人才培养出路的思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与国家安全系主任乔旋副教授聚焦于外交谈判类课程的思政设计,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正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海洋大学涉海国际事务课程中心实验师于诗雯根据海洋大学实施办学的相关实践展示其独具特色的国际谈判课程设计和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系主任王海滨副教授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谈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搭建中美学生模拟谈判合作平台的情况。
(主题为“国际谈判实践教学与模拟教学”的分论坛二)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丰教授对分论坛二的研讨情况进行点评。刘丰充分肯定了国际谈判相关课程教师们的经验分享,指出国际谈判教学需注重多方面能力培养,如交往、书面表达等。同时,应增强教学共同体互动交流,且重视教材建设,推动国际谈判及相关教学发展。
(清华大学刘丰教授点评)
教学研讨之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史馆和博物馆,了解学校的建校历史及辉煌成就。本次会议深入探讨了国际谈判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教学改革举措,并多维度地研讨国际谈判的实践教学与模拟教学的现实经验和未来发展思路,为国际谈判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方向引导,有助于提升国际谈判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国际谈判教学、教研和教改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组建并启动了“全国高校国际谈判教学共同体”。
供稿 | 国际关系学院
美编 | 赖菁
对外经贸大学学科评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40周年院庆公告(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40周年院庆公告
初心如磐四十载,奋楫笃行新时代。2022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即将迎来四十华诞,我们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和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赓续传统,积极探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始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国际经济管理系,1994年更名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5年更名为国际商学院,是国内最早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学院。回首往昔,四十年筚路蓝缕,国际商学院一直继承和发扬贸大的光荣传统,秉承着贸大“博学、诚信、求索、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对外经贸大学学科评估,贡献管理新知,服务社会发展,现今已成为具备本、硕、博三个学位序列培养资格并涵盖六个学系的高水平学院,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专业攻坚,创新发展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色学科的建设单位,国际商学院紧跟时代脉搏,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不断深化专业改革,谋求专业协同发展,先后通过了、、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及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和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成为同时囊括国内和国外商学教育最权威认证的优秀商学院。五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同时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同时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际商学院笃行不怠,评估结果为A,位列全国前2%-5%;《“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海外治理风险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为党育才,服务国家
国际商学院自建院以来,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始终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全院的工作核心,不断优化师资团队,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为新时代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商业领袖和创新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教师不断荣获国家级与北京市人才称号和教育教学奖励,多位教师当选国家级与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师团队”入选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桃李芬芳,共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学子,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勤勉奋进,建功立业,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十年风雨同舟,四十年踔厉奋发,国际商学院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考什么证赚钱多,凝聚了全体商院人的智慧和力量。悠悠岁月,浓浓深情,峥嵘岁长,奋斗不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院庆为契机,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对外经贸大学学科评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40周年院庆公告(一),展示立德树人教育教学丰硕成果,探索学院高质量发展内涵,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再创辉煌。
学院将于2022年12月11日隆重举行建院四十周年庆典活动。诚邀广大校友、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共聚惠园,共叙深情,共襄盛典,再续华章!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国际商学院
2022年10月10日
联系人:王老师 周老师
电 话:
邮 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