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一、教材与专著类
01.卢埃林:《普通法传统》,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02.《布莱克斯通法律思想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待出)
03.《西方法律思想史》,参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待出)
二、论文类
01.“布莱克斯通法律思想的内在逻辑”,《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02.“从査士丁尼到黑尔——关于《英格兰法释义》解构来源的知识考古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03.“布莱克斯通的生平、著作和影响”,《法律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04.“布莱克斯通法律哲学的两张面孔”,《清华法治论衡》第5辑,清华大学2005年
05.“通过比较展现法律的实际图景——读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法律书评》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转载)
06.“从最高法院谈话看夏俊峰死刑判决问题”,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3年10月8日
07.“当一国两制遇到婴儿奶粉”,《南方都市报》2013年3月7日
08.“聚焦香港国民教育事件”,清华大学《法苑》报2012年总第74期
09.“‘73条’意味着什么”,《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1期
10.“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纪念蔡定剑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01.卢埃林:《普通法传统》,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法律与生活》2011年第1期
11.“法律与艺术”,《法律与生活》2011年第11期
12.“我们也是在雾中前行的人”,《法律与生活》2011年第12期
13.“当青春已成往事”,《法律与生活》2011年第5期
14.“同性恋争议:不沉默的少数派”,《南都周刊》2011年第27期
15.“法官当保守,司法当谦抑”,《南都周刊》2011年第28期
16.“婚姻包裹下的经济计算”,《南都周刊》2011年第33期
17.“应禁止成人带儿童乞讨”,《新京报》2011年2月9日
18.“关于建勋‘民间打拐莫离法治轨道’一文的评论——兼论有关法律解释和行动策略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传知行学术通讯》2011年第2期
19.“认真对待议事规则”,《中国改革》2008年第4期
20.“关于法律和诗歌的断想几则”,《法律评论》2007年
21.“托克维尔的学术与政治”,《方圆法治》2006年4月
22. “重温托克维尔”,《嘹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3期
23.“普布利乌斯的不朽遗产”考证培训机构,《中国法律人》2004年第4期,法律出版社
24.“重温耶林”,《中国法律人》2004年第3期,法律出版社
25.“布莱克斯通:普通法最伟大的阐释者”,《中国法律人》2004年第2期,法律出版社
26.“霍姆斯:伟大的反对意见派”,《中国法律人》2004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修,民商经济法学院
一、项目性质
同等学力研修班在性质上属非学历教育,完成课程学习者可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修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者,可申请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二、学制、教学与师资
1、学制两年。
2、北京班周末面授。
全国班采用集中课堂面授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唯一采用直播课堂形式,达到零时空、零距离。
三、报名条件及报名材料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修,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
3、报名材料:报名表、身份证、最高学历和学位证复印件各1份,1 寸和2寸近期免冠蓝底照片各2张。
北京班学员:携带本人资料直接到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科研楼办公室办理。
全国班学员:提交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报名表电子版,二寸电子版本人照片直接发送至老师邮箱。
四、申请硕士学位推荐专业
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
五、申请硕士学位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已获学士学位并工作三年以上,或已获硕士、博士学位。
2、申请人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的公开出版物发表过科研成果。
3、通过中国政法大学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课程考试。
4、通过全国统一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和法学综合课考试。
5、资格审查合格后,申请人必须在五年内(资审通过之日起算)通过上述学位课考试与国家统考。
六、证书颁发与学位申请
1、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者考证培训机构,经学校考核合格后,颁发“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修班证书”(证书加盖学校钢印、校印、校长印)。
2、符合本简章第五条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通过论文答辩者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修,民商经济法学院,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七、收费标准
1、培训费一: 元;
(注:培训费一为学员研修所报读专业课程学分的相关费用,报名时一次性交纳。)
2、培训费二:元。
(注:培训费二只对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员收取,并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进行交纳,具体数额以学员申请硕士学位时中国政法大学的具体收费标准为准)。
重要提示:交纳培训费后,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学习的,视为自动退学,培训费不予退还。
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所发生的费用由学员自行负担。
中国政法大学1+1,2023年度全国法科学生模拟立法大赛1号公告
立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历史性任务中起着先导作用,是实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期盼的良政善治之基础。欲立善法于天下,须有卓越立法人才的参与,而卓越立法人才的参与,又以培养卓越立法人才为先导。为鼓励法科学生的立法参与热情中国政法大学1+1,提升其立法实务能力,现决定举办2023年度全国法科学生模拟立法大赛,并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01大赛宗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什么技能好,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的立法问题,增强法科学生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意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中国立法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立法能力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奖励法科学生完成的优秀模拟立法作品,展示新时代法科学子风采和法学教育成果,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卓越立法人才。
02大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湘潭大学法学院
(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专家学者成立大赛组委会,以下简称为“主办方”)
03参赛对象
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普通高校在读法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04参赛作品
(一)参赛作品主题
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 AI)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外诸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应用模型相继推出。这些产品在使人类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化的同时,也引发许多法律问题。美国、欧盟、日本及相关国际组织正在研究对该类型人工智能模型的立法规制。我国相关立法也在跟进,2023年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如何针对此一新兴科技领域开展立法,亟需立法者的回应。
请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条例》为题起草行政法规,或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规定》为题起草部门规章。
(二)参赛作品组成
1.请根据上述要求中国政法大学1+1,2023年度全国法科学生模拟立法大赛1号公告,起草条文为30条左右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草案)代拟稿。
2.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草案)代拟稿的起草说明,包括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草案)代拟稿的核心问题、结构设计、共识性条文和主要争点的说明。
3.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草案)代拟稿的参阅材料以及参赛团队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05参赛立法草案的规范与要求
(一)参赛作品必须是署名作者本人实际完成,不存在任何违反学术规范情形,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
(二)每位参赛者只能参加一篇参赛作品的创作团队。
(三)参赛作品(或其主要内容)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不得参加本次大赛。
(四)大赛鼓励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每篇作品的联合署名者数量不能少于4人,但不能多于7人。
(五)每篇参赛作品均需有指导教师。
06大赛流程
(一)报名及提交作品(2023年6月6日-2023年8月15日)
有意参赛者应在2023年8月15日24时之前按照指定的方式提交符合规范与要求的参赛作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