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松考研讯】西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此时尚未发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如果现在就想了解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可以先参考2022年的招生专业,以下是部分招生目录内容,供大家随时查看和参考:
一、招生计划和专业
(一)招生计划
2022年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计划3000人左右(含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团、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伍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等),非全日制招生计划345人左右(具体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准)。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考证含金量排行榜,复试阶段学校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考生报考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调整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接收推免生人数不超过各专业招生人数的50%。
(二)招生专业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详见《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建议考生报考非定向就业(不含专项计划和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领域)均为专业学位且只接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研招网报名报考类别必须选择定向),分别是: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法律(非法学)、应用心理。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考研刷题库APP提示: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只能展示部分招生专业!完整版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请到官网查看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2022
西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环境
很有底蕴的一所学校,环境绿化很好,你能看到很多古老的树木…学校也比较古老了吧,沿着主干道一直看下去,道两边就是四年要呆的地方。学校周围就有很多玩的,还比较廉价的地方,远处就是西关什字,那里买东西,吃小吃都很方便,还有五泉山,都比较近,周末就能去。
我们学校在兰州安宁有三个校区:本校、北校区、新校区,大家主要活动在本校区,新校区是研究生和一些工科、理科和教育类同学上课的地方,北校区是留学生和教职工住宿的地方,教学功能已弱化。在敦煌我们还有一个敦煌学院,在国外有几所孔子学院。至于娱乐购物这一块,在兰天公寓和学校之间是安宁区最大的一条商业街,美食更是兰州大学生所青睐的,衣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大家所有的生活需求。这几年兰州的物价上涨很快,我觉得金牛街上的东西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本部拥有一个逸夫图书馆,新校区拥有一个七层的新图书馆,这里的藏书量绝对能满足你的需求。
不管学校怎么样,首先你要能够承受这个地方,兰州污染还是挺严重的,也有沙尘暴,其他都挺好,物价低,牛肉面好吃。学校和公寓之间的金牛商业街真真秒杀兰州任何一条街,美食,数码,服饰,娱乐设施真心一应俱全,晚上的喷泉旋转木马加璀璨夜景也杠杠的。偶尔没事,也会去黄河边风光带走走,也还能散散心。校区在市内,不像兰州有些学校在郊区县城,交通比较便利,出了公寓们就可以拦的士或坐公交,brt快速公交离公寓也很近,交通整体还行。
新校区离校本部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像我们这种住在兰天公寓,但是每天在新校区上课的人就很惨啦,兰州最热的时候基本上大家都已经放假了,这里温差大也用不上空调。师大的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平时没什么事儿的话也经常回去图书馆,所以学霸也就多啦。
专业
我就是师大数学系的,我认为很不错,师大在甘肃是一本院校,招本省的学生都必须过一本线,师范类专业肯定不错的,毕竟是师范类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专业,师范类的专业出来基本都是当老师的,至于是哪一学科的老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了。非师范类最厉害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其次是英语,学校在甘肃本地是一本大学,而要报考汉语言文学则需要在重点线左右的成绩才可以,虽然它对外招的是二本,但这个专业也会比其他专业的成绩略高一些。
我们学校师范类的专业都比较牛,外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数信学院的数学专业、物电学院的物理专业、文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等都蛮好的,当老师很吃香。
住宿
宿舍,我们是4人间,女生那边有的是6人间,有的是4人间,宿舍结构也不是统一的,有的是上下铺,有的是上面是床下面是桌子,有卫生间,有电话,宽带要自己去办,价格也不是很贵…
学生住宿区有三块地方,一是兰天公寓,这里有18栋八层的学生公寓楼,公寓治安很好,由学校自律委员会成立的各种公寓组织,时常关注着大家,查宿比较严哦!公寓都是四人间或六人间,上床下桌,拥有独立的卫生间,受条件限制,没有空调和淋浴设备,但公寓内部和学校都有澡堂。二是校本部,三是省委党校的学生公寓楼,从学校的南门口出去就是党校了,很方便。因为处在西部,住宿条件还是有所限制。
宿舍有四人间或六人间,有的是上床下桌,有的是上下铺,分到哪个看运气,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有独立卫生间,但是没有淋浴,没有洗衣机,想洗澡可以去澡堂,澡堂有单间一次八块,想洗衣服,楼下有洗衣店,一桶八块。宿舍可以装WiFi,吹风机夹板电饭锅烧水壶洗衣机属于违禁物品不能用,夏天热可以用小电风扇,蚊虫是有的,因为夏天要开窗户却没有纱窗,晚上十一点宿舍关门,十二点断电,周五周六晚上不断电。
一般男生4人间,女生6人间,4人间1200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2022,6人间900元。有独立卫生间,不过没有空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没有电扇,有暖气。但在兰州,最冷最热的天都回家了,所以对空调需求是不会太大嘀。限功率,在宿舍是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限电时间:除周五周六不限电其余时间晚上12点到早上6点限电;限电总量:一种方案,每月免费60度,用超后,不到一月期限不予充电,另外一种是每月送20度,其余自己买单,不限总量。
兰天公寓分三种,一是四人间,上下铺的那种,二是四人间,上床下桌的那种,三是六人间,两个床位是上床下桌,不过下放四个桌子,还有四个上下铺,其余两个桌子单独出来,六人间感觉很挤。18号楼是兰天公寓唯一一个带阳台六人间宿舍,宿舍是水泥地的,有独卫,不能洗澡,宿舍每一栋楼都是八楼,没有电梯。很重要也很扎心的一件事!宿舍晚上停电!十二点左右停电,具体时间看楼妈。
宿舍只有六人间或者四人间,没空调没风扇,因为夏天没那么热,冬天有暖气,不会很冷,最冷也都放假了,关于洗澡,宿舍有独卫,但是空间很小,一般在外面的洗浴洗一次8元,学校有大澡堂,会便宜点。
吃饭
其实,据说我们学校的伙食是甘肃所有学校中最好的,学校里有西苑餐厅、东苑餐厅、民族餐厅,都很大,我比较喜欢东苑食堂的,种类很多,好吃还便宜,有句顺口溜是这样滴:兰大的牌子,师大的饭,商学院的姑娘,铁院的汉。
学校的餐厅可是兰州的大学中出了名的,餐厅主要有西苑餐饮文化中心、东苑餐厅、民族餐厅,最受欢迎的是西苑餐厅了,自改装之后,餐饮环境极其优美,这里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的,学校会在节日期间推出各种活动。一楼是自助餐厅,基本包括全国各地口味:港味小吃、陕西肉夹馍和凉皮,山西面条、重庆小面、川菜、火锅、湘菜等等。如家餐厅和顶牛最牛的就是牛肉面了,东苑餐厅主要是教职工的餐厅,学校外面的口味太重了,餐厅的营养而且口味刚刚好,很符合南方同学的饮食习惯。
校本部周边就很热闹啦,有一条金牛街,吃的娱乐的地方都有,学校食堂也是相当不错呢,传说中的西苑国际大餐厅,一楼是智慧餐厅,二楼三楼都是档口,楼最后一家那个档口的老火鸡盖饭不错呦。新校区食堂没有校本部的食堂好哦,不过对面有类似小吃街的地方,炒面烧烤什么的都有,也挺全的。
学习
师大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大学,除了老师们渊博学识,最震撼我的就是他们敬业的态度!学风很好,经常可以在学校看到上自习背书的学生;周边金牛街很繁华,适合放松休闲,吃的也很多,同学都很可爱,大学回忆很多,整体教育水平不错,可惜地理位置限制了发展,不过我以师大为豪。
学校的行政不把学生当人看,想怎么搞事情怎么搞事情,强迫着去当捧场的群众演员,谁管你愿意不愿意,对学生的各种态度我就不说了,去问个事趾高气昂的,各种不耐烦,恨不得立刻把你打发走,各种资源就是钱,全做了表面功夫,表面光鲜亮丽。
转专业还是比较好转的,有两次机会,刚进入看能不能转专业,大一结束还可以转,每个学院都要求是不一样的,不过总的来说比较好转。就是一般的专业可以平行转,好的专业可以往差的转,但是差的往好的转就不行了,比如往汉语言文学转就比较难。
官方介绍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17个,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省创新群体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学校现设27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生态实训基地约13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3.3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27.5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03.9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人。其中,普通本科生人,博士研究生392人,硕士研究生6141人,留学生330人,继续教育学生5035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78人学什么技能好,正高级职称人员30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9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86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23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美术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二级授权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4个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9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95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
【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附属办学】西北师范大学现设有附属教育集团,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社会服务】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特色优势,着力提升质量,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教师教育、教育学科实力雄厚,着力推动我省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二是人文社科优势突出,着力服务政府规划决策和示范区建设。三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较高,着力夯实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知识源头。四是艺术体育区域知名,着力提升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产学研用紧密关联,着力支撑我省创新驱动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办学定位】学校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把传承特色与创新改革有机结合,把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夯实德智体美基础学科的根基,强化应用学科的社会需求导向和实践性,美化育人环境,筑就一条着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特色之路,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努力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和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数据截止时间:2017年11月)
西北师大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西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含博士类别1个)、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二、报考条件
为方便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现将报名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须满足条件①、③或②、③: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或2年以上;
③六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原件),并在公开出版(带cn号)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近的论文一篇。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报考,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提供所在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加盖公章的同意报考证明。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1、2、3的各项要求。
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1、2、3的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西北师大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3.我校图书情报、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城市规划、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均为专业学位),可设置单独考试。
(四)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人员,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五)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人员,原则上应为在职定向就业人员,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同意报考证明,并在录取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为文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六)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除符合条件(一)中1、2、3的各项条件,还须满足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三、报名考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要求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填报报考信息时应严格按照我校专业目录上的要求选择报考院系、专业和考试科目,并认真校对。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考试方式选择“单独考试”。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西北师大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西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应按我校上述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时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确认要求
①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②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③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在网上报名信息填报完成后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以下考生必须选择西北大学为报名点
①报考我校艺术学院的考生。
②报名参加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
③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专项计划应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7.初试时间: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
8.考试地点及考场安排:详见准考证上相关信息。
9.初试成绩复核办法按照我校公布的相关通知为准。
10.其他未尽事宜,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学〔2023〕2号)执行。
四、奖助体系
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
奖助类型
奖励标准及评选比例
国家奖学金
元/生/年。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和综合表现突出的特别优秀的基本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按上级和学校相关政策评选。
国家助学金
6000元/生/年。适用对象为基本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评定工作按上级和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学业奖学金
按照《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西大研〈2022〉23号)进行评选,奖励支持品学兼优的基本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奖励标准与范围具体如下:
1.一年级:每生元,奖励所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2.一年级以外其他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
一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8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5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2000元,分别占硕士研究生参评人数的比例不超过10%、15%和25%。
社会奖助学金
评选办法和奖励标准按照设奖单位或个人与学校签订的协议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其他
“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按上级和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备注:上述奖助学金政策如有变化,以上级部门及学校最新文件为准。
五、住宿安排
学校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安排住宿,按标准收取住宿费,住宿期限以录取专业的学制为准。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及定向单位在西安市内的研究生均不安排住宿。
学校研究生宿舍分布在太白和长安两个校区。录取到长安校区的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的住宿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太白、长安两校区统筹安排,自第二学年开始,在长安校区住宿。最终住宿安排以录取当年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为准。
六、其他
1.2024年我校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外,其它全日制各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人数仅指考试招生人数,推免生招生人数可通过“推免招生专业目录”查询。因正式招生计划尚未下达及实际录取推免硕士人数会有所变动,最终招生人数依据当年考生实际情况而定。
2.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3.我校不举办任何考研辅导班,不出售考研参考书。
4.报考我校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须在2024年10月25日前将《报考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1份)交至我校长安校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5.国家招生相关政策如有变化考什么证赚钱多,以上级单位文件为准。本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的最终解释权归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西师发〔2020〕139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连续攻读博士学位工作实施办法》(西师发〔2020〕140号)、《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直博研究生管理办法》(西师发〔2019〕152号),文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一)招生专业及方向
(二)招生计划
2024年文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人数以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下达的招生名额为准。
选拔方式
(一)学术型博士选拔方式
学术型博士选拔方式为“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和“直博生”三种方式。
(二)教育博士选拔方式
教育博士选拔方式为“申请-考核”制。
选拔对象
(一)学术型博士选拔对象
1、“申请-考核”制选拔对象
(1)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指学历教育硕士生,最迟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以下称“应届生”)。
(2)已获全日制硕士学位的人员(学位证书发证日期截至录取前一年度12月31日,以下称“往届生”)。
2、“硕博连读”选拔对象
修完规定课程的我校二年级或三年级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在学硕士研究生。其中,二年级硕士生申请硕博连读,需于第3学期9月完成硕博连读申请及学院组织的考核学什么技能好,通过者第5学期转段为博士生,基本学制为2+4模式;三年级硕士生申请硕博连读,需于第5学期9月完成硕博连读申请及学院组织的考核,通过者第7学期转段为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3模式。2023年10月份完成。
3、“直博生”选拔对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2023年10月份完成。
(二)教育博士选拔对象
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工作年限计算时间至2024年9月1日)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报考条件
(一)学术型博士报考条件
1、“申请-考核”制报考条件
(1)爱国守法,品行端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道德品质优良,德育考核良好。
(2)在学期间课程学习成绩优良,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申请者的健康状况符合博士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4)硕士毕业专业为报考专业的申请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研究的潜力,近五年内,本人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公开发表1篇较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申请者,除满足学校的要求外,近五年内,本人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公开发表1篇专业学术论文。
(6)跨专业申请者,近五年内,至少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取得一项报考专业领域内的A类成果(论文、著作、项目均可)。成果认定按最新的《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分类办法》执行。
(7)其他能证明科研的高水平成果,由文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8)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2、“硕博连读”报考条件
(1)思想政治表现好,遵纪守法;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科研潜质;身心健康,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2)攻读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公开发表1篇较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
(3)其他能证明科研能力的高水平成果,由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3、“直博生”报考条件
(1)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具有推免生推荐资格高等学校推荐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24,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3)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4)申请者的健康状况符合博士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二)教育博士报考条件
1、《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2、爱国守法,品行端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德育考核良好。
3、在学期间课程学习成绩优良,专业知识基础扎实。
4、申请人需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须提供至少一项近五年内与拟申请学科(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术论文(本人第一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或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排名前三)。其他能证明科研能力的高水平成果由学院招生选拔小组审核认定。
5、申请者的健康状况符合博士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6、学习方式为全日制,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在校期间不允许解除协议)。
7、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报名
1、符合要求的学术型博士“申请-考核”制者及已通过学院审核的“硕博连读”生须于2024年2月1日-2月29日前进行网上报名;符合要求的教育博士申请者须于2024年3月1日-3月25日前进行网上报名,逾期将无法提交(建议申请者不要在报名的最后一天提交报名信息,以免审核不通过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补充材料而影响报名确认)。报名信息未提交或审核未通过者均视为报名不成功。网上报名成功后填写并打印《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报考登记表》(下称“《报考登记表》”)。
2、“直博生”报名在“推免生”阶段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进行。
3、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无法通过信息审核、资格审核、考核或录取的,后果由申请者本人承担。
报考材料提交及审核
(一)学术型博士报考材料提交
1、“申请-考核”制申请者于2024年4月9日前(以寄达时间为准,过期不再接收)按照以下顺序向学院寄(送)材料(邮寄者建议使用EMS或顺丰快递,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老师收,邮编:,联系电话: -。所有材料装在一个文件袋中,文件袋上注明: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材料-姓名-报考专业。
(1)材料目录(注明考生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
(2)《报考登记表》1份(双面打印,申请者签名、人事部门签章)。
(3)两份《专家推荐书》原件(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信,2名专家各1份)。
(4)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证书》(在校生除外)、《学士学位证书》(无学士学位者除外)复印件各1份。在国外或境外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获得学位的申请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复印件。
(5)学历证书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非硕士学历教育者及在校生除外)、《本科毕业证书》(专科读硕除外)、《专科毕业证书》(专科学历者提供)复印件各1份。
(6)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原件1份(应届生提供,校级部门用章)。
(7)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份。
(8)《思想品德考核表》原件1份。
(9)本科学位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本科、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申请者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10)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11)符合报考条件的科研成果复印件。
(12)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开题报告)。
(13)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状况回顾,研究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
(14)其它能证明申请者科研与外语水平及能力的材料。
2、“硕博连读”申请者在2023年9月25日前按照以下顺序向学院递交材料。所有材料装在一个文件袋中,文件袋上注明:2024年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材料-姓名-报考专业。
(1)材料目录(注明考生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
(2)《西北师范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报考申请表》(以下简称《硕博连读申请表》)。
(3)本专业两名教授(其中一名为拟招该生的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4)本科学位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加盖本科、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
(5)身份证及学生证复印件(提交材料时提供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
(6)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7)符合报考条件的科研成果复印件。
(8)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其它科研成果和获奖证书等资料。
(9)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状况回顾,研究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
(10)填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11)其它能证明申请者科研和外语水平及能力的材料。
3、“直博生”申请者在2023年9月30日前按照以下顺序向学院递交材料。所有材料装在一个文件袋中,文件袋上注明:2024年博士研究生“直博生”材料-姓名-报考专业。
(1)材料目录(注明考生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
(2)《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加盖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公章);
(4)国家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四级、六级证书;
(5)其他获奖证书、所发表的与专业相关的文章等材料。
(6)身份证及学生证复印件(提交材料时提供身份证及学生证原件)。
(二)教育博士报考材料提交
教育博士申请者须于2024年4月9日前(以寄达时间为准,过期不再接收)按照以下顺序向学院寄(送)材料(邮寄者建议使用EMS或顺丰快递,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老师收,邮编:,联系电话: -。所有材料装在一个文件袋中,文件袋上注明:2024年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材料-姓名-报考专业。
1、材料目录(注明考生姓名、材料项目、所在页码)。
2、有效居民身份证。
3、《报考登记表》1份(双面打印,申请者签名、人事部门签章)。
4、两份《专家推荐书》原件(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信,2名专家各1份,签名处须推荐人手写签字)。
5、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6、硕士毕业证书及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若无其一,请用空白A4纸替代,并注明“未获得过硕士毕业证书”或“未获得过硕士学位证书”且签名);在国外或境外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获得学位的申请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复印件。
7、硕士课程成绩单(往届生可在考生人事档案保管单位或硕士就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
8、《思想品德考核表》原件1份。
9、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10、硕士学位论文。
11、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状况回顾,研究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
12、符合报考条件的学术论文(含期刊封面、目录页、全文)或学术著作复印件(含著作封面、目录页)。
13、其他可以证明申请者学术水平和科研素质的证明文件最多3份。
14、申请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原件。(须注明入职年月、职称、学科等内容,校长签字并盖学校公章。同时必须提交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复印件)。
(三)报考材料审核
1、学院初审(2024年4月10日—4月11日)文学院收到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后,审查考核申请者是否符合文学院选拔细则所规定的基本申请条件,初审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如果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申请条件者,终止申请程序。
2、导师及专业考核小组审核(2024年4月12日—4月13日)初审合格后,申请人报考的博士生导师及专业考核小组,结合学科专业培养要求和申请人的材料,向选拔小组按最高1:3的比例推荐考核名单。
3、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复审(2024年4月14日—4月15日)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集体研究,对导师或专家组提出的推荐人选进行最终复审,确定考核名单,在文学院网页公布。
考核(2024年4月16日—4月19日)
(一)考核前资格复审
学院在考核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再复审。公布参加考核的申请者,参加考核时须本人亲自携带以下材料于规定时间到学院接受审查(如遇疫情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1、填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式一份)。
2、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原件)。
3、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
4、外语水平证书原件。
5、身份证原件。
6、符合报考条件的科研成果及其他证明材料原件。
7、申请者自述(主要包括申请者本人的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博士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内容,要求制作PPT)。
8、学术型博士申请者签订档案调取承诺书(教育博士无需提供)。
(二)专业考核
专业考核小组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组织,由不少于5位的博士生导师或教授组成(其中博导不少于3人)。考核内容:
1、学养基础考核(满分100分,占20%)。专业考核小组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申请材料,逐项认真评估并给出成绩。
2、书面考核(满分100分,占30%)。主要考核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测试申请者的写作能力。
3、口头考核(满分100分,占50%)。主要考核申请者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心理素质与综合表现等。
(1)对申请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者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政治道德不作量化,不设分数占比)
(2)申请者准备10分钟的PPT,介绍个人简况(含知识背景与科研成果),陈述博士阶段研究计划。
(3)专业考核小组围绕相关专业问题提问,并由专业考核小组成员按百分制各自评分,最后计算平均成绩,作为申请者专业面试考核得分。
录取
1、对考核成绩合格的学术型博士申请者,按报考导师的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若导师在多个方向招生,如某一方向没有合格申请者,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跨方向调剂。对考核成绩合格的教育博士申请者,按报考导师组的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出现申请者放弃或招生计划动态调整,依以上规则递补录取。
2、思想政治品德(包括申请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或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及身心健康状况不作量化评价,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学养基础考核成绩、书面考核成绩、口头考核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硕博连读”生录取前,应完成本学科(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直博生录取前,应完成本学科(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对未能按期完成博士修读计划,但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直博生”可以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5、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型为非定向,被录取后必须调取全部档案。
6、教育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型为定向,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其他事项
其他未尽事宜以《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相关要求执行。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归属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院咨询方式:0931—
邮箱:
考博联系孙老师为您专业一一解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