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邹高翔 率性记游
小引:又到考研时节。近日去广州几家高校,听学生讲考研心得,如何辛苦。还有低年级的学生说怕考。不由得想我的高龄读研经历。本文写于2019年初,在此分享。
今天(2019年1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纪念创办35周年暨广东校友会年会在广州举行。学校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学院新老院长张明新、张昆等领导老师亲临,100多位校友参加,共襄饕餮思想盛宴。我以2018年毕业的“新扎师弟”身份忝列,充满一种初到而不陌生的激动,如同人生中的几次新生报到。会间,不断有新知故交问:“你怎么‘混’进本院队伍的?”于是趁热打铁,把与喻家山的缘分复盘,作为大龄新生的汇报和敬意。
受刺激后,非刚需式读研
我1991年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到大三时,有读研的念头,想考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专业。准备了一阵,还到北广找了导师,导师很热情,鼓励我考。我读的中文专业,而且是调配的,读得不咸不淡,读新闻专业的书,也把懒散的习气带过来。再说两个专业虽是近亲,课程差别相当大,完全要重起炉灶,越读越没信心。于是放弃,然心有不甘。
1995年大学毕业,我到了南方报业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工作,长期在采编一线。偶有深造的动机,均未转化成行动,当然很忙,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随着工作年头的增长,对新闻学的陌生感早已不复存在,也滋生了轻视念头,觉得随时读都行,随时能拿硕士帽,反倒不急了。
2015年大学毕业20年庆,国庆节期间举行,我返校参加。最震撼我的,不是校庆的热烈,而是班上一半同学已成硕博。有两个当年晃晃悠悠的哥们,经常在宿舍楼道吆喝“一缺三”的,后来都读了博士,一个是教授,一个是研究员。有个女生拿了三个硕士学位,最神奇的是竟然学了会计学,成了注册会计师。我的数学上大学后就退化到小学水平了,她是怎么做到的?
就像写稿一样,有由头了!深受刺激的我,终于下了决心。优秀的同学是一面镜子,倒逼自己不敢停步。从功利角度看,读研并非我的刚需,不靠它升职加薪评职称,但人总得有些超越功利的追求。
选择华中大,偶然中的必然
回到广州马上找学校。按常理,首选本地高校,省得奔波。但广州的高校选择余地不大,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排名在华中大之后。我和它们有工作往来,别人可能觉得正好是“关系”的便利,我却惟恐瓜田李下。要读就要取到真经,不仅仅为拿学位。当然本地高校也不可能“照顾”,我希望超脱一些更好,至少在心理上。华中大新闻学院的老师,我一个也不认识,符合老老实实当学生的期待。
更重要的原因,本报身边同事,华中大新闻学院毕业的个个优秀,对我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好团队,宜入伙。仅举一例,95级的左志红,从优秀的记者到优秀的编辑,再到优秀的经营和管理者,“左总”名贯南都。今天的活动上,亲眼目睹了优秀的左秘书长HOLD住全场。我必须说:“本院之幸,本报之福,本人之神——师姐,我服了你!”
也考虑过回大学母校或北京其它高校,北京远,学费贵。相比之下,以华中大和新闻学院的地位,牌子同样响亮,性价比却高得多,简直有赚到的感觉。坐火车路过武汉无数次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四十一岁读研,结缘喻家山,都是透过车窗打望,不算真正到过。不远不近,适合游学。定了,就这里!
一个插曲,让华中科大学生纠结的简称问题。我觉得,只要自己开心,就按自己的口味叫。我认同校方官宣的“华中大”,在正式场合使用,也跟着民间叫“华科”。不过“华科”其实是华北科技学院的官方简称,这是一所连211都不是的高校,听到整天985的人义务帮他们宣传“华科”,心中该无比窃喜了。“华中大”预示着更大的愿景。所以被拉进“华中大新闻学院广东校友群”时,“华中大”对我胃口,果然是新闻学子格局大。
“复读”滋味长,通过全国统考
报了名,2015年10月开始上课。外地学生上视频课,得以一睹诸多老师风采:张昆、郭小平、陈先红、余红、欧阳明、闫隽、余奇敏、顾建民、牛静、徐明华、于婷婷、陈盼,提供细致服务的教务老师尚洪洲……尤其惊喜的是,听到了赵振宇老师的课。2005年我做的策划“创意过年春节秀”,引起了赵老师的注意,亲笔来信询问情况,探讨业务,我回信详细回复。赵老师已退休,重回讲台,研究领域仍然前沿,对我们这些重回课堂的学生是一大鼓舞。
想到自己也算新闻战线的老兵了,听专业课应该不难。越听才知道学养不足,越听越投入。业界人士有实践经验考证培训机构,但理论素养是短板。通过听课、思考、做作业,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以及老师们的新研究成果,有豁然开朗之感。华中大新闻学院作为全国工科院校的开创者,“文工交叉,应用见长”的特点,对我的文艺范思维更是一大纠偏。
2016年2月底,到学校办理报名手续。满怀激动,仿佛新生入学,坐高铁到武汉直奔学校。毛主席雕像和苏联式主楼,传递历史气息。校园很大,相比北京母校,我欣喜终于读到了“大”学。背倚喻家山,校内林木茂盛,楼宇方正,马路横平竖直,透出工科院校的严谨。新闻学院楼古朴,门口邵华泽题写院名的石刻颇具气势,顿有入赘豪门之感。服务中心热闹如街市,现在的学生真幸福,我也沾光吃了平生第一碗热干面。办完手续当天就回去了,未及仔细逛学校。
5月,在广州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一些人的读研之路,被挡在这一关。考专业课和外语两门课,过关性考试,满分100分,过60分就行。听上去容易,不就及格吗?其实难度很大。专业课考题由七门课程汇总,体量巨大,而且知识类的不能发挥,要以教材为准。这就是考“背功”,让生于1974年,已经41岁的我抓狂。外语靠当年的底子。我的特殊性在于,历史原因造成中学起学俄语,当然只能考俄语。以前学得还行,对付职称考试没觉得太费劲,看到这个考试的大纲傻眼了,满篇基本不认识。没有老师讲解,没有同学交流,在网上看“俄语入门”视频从头开始,买来几本参考书啃。
几个月见缝插针地备考,经常神情呆滞,念念有词。同事以为有状况,安慰我:“抑郁症不用怕,早发现早治疗”。我说:“谢谢,背单词呢!”7月放榜,专业课70分,外语53分。意料之中,没太难过,专业课过关给了一剂强心针:分数超过不少年轻人,大叔级学生有得博。
2017年再考外语,春节后几乎每天抽空看书,用上了记者的套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了一大本语法要点,再学唱俄语歌记名句啥的。外语更考验“背功”,题目看不懂,何谈做题。自感已用尽全力,再考不过就放弃了,认命。从小读书没复读过,这下体验到了复读的滋味。再度放榜,61分!大吼三声,几欲泪奔。
教练转队员,懂了真的论文
通过考试,下一步是写学位论文,轻视思想又浮上来了。我喜欢理论思考,发表过一些“论文”,2014年已评上正高职称。当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系的硕士论文答辩评审,到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交流任教时带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现在自己来写,等于是“先当教练再当队员”,似乎手到擒来。了解到详情才发现,以前的那些“论文”是业界标准,以学界标准看只是工作心得。真正的学术论文,既要占有详尽素材得出创新的见解,又要有严格的形式规范。
学院为我们建立了论文答辩群,至此有了班级的概念。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像我这样正宗的媒体人,也有来自与新闻传播有关的行业人士。跟中学文科班一样,女生占绝对优势。80后居多,最年轻的是90后,我最年长。从小读书在班上都是年龄小的,角色转换成大师兄,感叹考研这事,十年前就该完成。
在职研学生的论文,一般都是围绕自己的工作来写。我很快确定题目,写都市报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展望。我的导师是时任学院副院长何志武,支持我写这个题目,对开题报告作了详尽而专业的指导,有些意见相当尖锐,不因我这个老学生留情面。看到他密密麻麻的点评,我又汗颜又感动。
2017年11月,第二次到学校,进行论文开题答辩,顺利通过。结束后立即到浙江公干,又没逛成校园。然后埋头写论文,购买和借阅了一大堆书籍资料,找业界同行做调查,借机把自己的从业心得再梳理一遍,写了四个多月。其间,何志武老师继续给予细致指导,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写论文的难度,丝毫不压于考试,为事实的准确,论点的新颖,表述的严谨,绞尽脑汁,发际线不断后移。
2018年3月,按时提交论文初稿并获通过,修改后获得答辩资格。4月中旬,正全力准备答辩,学院通知,要加修思政课,现场上课。课程内容比预期的精彩,尤其是杨存林老师深入浅出讲国情,干货满满。杨老师的讲课风格灵动,让我迅速成为他的粉丝。我时不时外出授课,顿时悟出了“不但要有料,还要让受众乐于接受”。这次呆了两天周末,本想课余逛逛学校和武汉,但报社电话不断,两晚都在宾馆远程办公。
又坐等答辩,不料4月底接到通知,要办身份资料的确认手续。于是再跑一趟,半小时办完,马上返程。5月中旬,到学校答辩,连夜做最后修改,度过紧张的一天,顺利通过。
终于逛武汉,大叔级学生多感慨
至此,跑了五趟武汉,完成学业。前面四趟,都在学校打转,终于可以逛逛武汉了。吉庆街、户部巷、黄鹤楼、陈友谅墓,一路看过。留下一个遗憾或者说念想,还没爬喻家山,留着带孩子一起来,还要去看看对论文格式门清的东六文印店,学学老爸的精神。
因为电影《生活秀》,武汉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景点是吉庆街。在街上逛夜景,人声鼎沸中,自己点了几个汉味菜,喝几杯小酒,渐至微醺,想起东坡名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反其义而赋得一阙:
夜饮江夏醉复醒,醒来更觉尽兴。中年读书苦自寻。万千癲狂意,都付江涛声。
长慰此身我所有,何必气短吟吟?虐心随心自然平。小舟从此逝,江海乐余生。
意犹未尽,又赋得一阙《采桑子》,向励志楷模来双扬致敬,为负笈武汉作结。
五赴江城皆匆匆,江滩濛濛,瑜珈胧胧。何处寻得楚汉风?
吉庆街里脭醲溢,灯迷酒红,双扬媚慵。一秀倾城一世梦。
说到励志楷模,每位同学都是。群里女生讨论如何学习喂奶两不误,有的抱着小孩来上课,背后的付出难以言表。最远的同学王雪在哈尔滨,每次飞机往返。华中师范大学90后老师刘语晴已经有了一个硕士学位,再次攻读,而且央求以严格著称的张昆院长当导师,让巴望导师“好说话”的我们自惭形愧。我的同门师妹田恬,热情踏实的武汉妹子,坚持到校上课,对论文精益求精,还跑上跑下,把外地同学需要打理的事务都代办了。
走到终点不容易,中年读书去油腻。我春节回老家、到北京报道两会都带着学习资料,国庆节枯坐写开题报告、在光谷尖东智能花园的民宅客栈修改论文、冒雨步行四公里去东校区上课、跑武汉舟车劳顿、乒乓球场的常客消失了、饭局能推则推……读在职研绝非外界想象的轻松,更不是花钱买学位。有同学论文答辩当场没有通过,需要继续修改;有同学开题报告答辩时,被批评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是一场炼狱般的修行,不能耽误本职工作,又要完成繁重的学业、考试、论文。6月,收到学院寄来的学位证书,我端详良久,这张纸自有份量。
立即来了一次检验。7月,我看到第14届中国传播学大会的征稿启事,写了一篇分析算法价值观的论文,获得入选,成为参会的寥寥几名业界代表。毫无疑问,这得益于受到的正规学术训练。10月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参会,幸会诸多学界大伽,还重逢论文答辩时的教务徐迪老师。她惊掉下巴的表情,仿佛经历过一个暑假,已认不出个头猛蹿的学生。
很幸运在2018年毕业。2018年我的工作职责倍数式加重,如果当年才写论文,几乎不可能完成了,更不要说备考。所以只能把读博的念头藏起来,当以金庸先生为榜样:已经有了荣誉博士的头衔,还老老实实地攻读,86岁获得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比学位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的态度。有校友问我作为“在职的”,对学校有多大归属感?我的答案就在这里:一所好的大学,让学生在青春时迈好人生起步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也能让学生在中年甚至更晚时完成人生升华,那么,学生对它的感恩度是一样的。
今天的庆典大会结束后,马小洁书记召集开了一个座谈会,征求对如何打造推广华中大品牌的意见。校友发言热烈,我想说而没机会说的话是:品牌源自品位,实例展现实力。科研成果是硬实力,社会影响是软实力。不奢望国家定位为并肩北清的顶尖高校,但当以培养顶尖校友为目标,这才是终极标尺。
按照论文的格式,最后要致谢。太多人担得起我的一声谢谢,难以尽列。重点感谢如下:我的妻子,一边唠叨“图个啥”,一边搞好后勤;我的东家,没有在南都熏陶出来的一股子劲头,办不成这事;我的新同学,这群可爱的年轻人步履匆匆,让我只有拼了老命追赶!
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博士,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208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及对象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考试内容范围应考范围:材料分类及加工方法、液态金属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208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及对象本课程考试是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考试内容范围应考范围:材料分类及加工方法、液态金属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材料成形原理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0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本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及要求1.1对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固态塑性成形的基本过程有全面的较深入的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博士,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规律。
1.2了解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液态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冶金处理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1.3掌握材料成形中化学冶金基本规律和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材料成形原理》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0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本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及要求1.1对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固态塑性成形的基本过程有全面的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规律。1.2了解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液态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冶金处理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1.3掌握材料成形中化学冶金基本规律和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电子封装技术及理论》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电子封装技术及理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3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及对象本课程考试是为电子封装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微连接原理、先进电子封装技术。评价目标考查考生运用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0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本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及要求1.1对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固态塑性成形的基本过程有全面的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规律。
1.2了解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液态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冶金处理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1.3掌握材料成形中化学冶金基本规律和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电子封装技术及理论》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电子封装技术及理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3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及对象本课程考试是为电子封装专业招收博士生而设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对象是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微连接原理、先进电子封装技术。评价目标考查考生运用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分形几何》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分形几何》考试大纲(代码:2284)1、考试科目:《分形几何》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答题时间:180分钟4、总分:100分5、考试内容测度与维数,闵可夫斯基容度、预测度及相关各种维数,测度与维数,自相似集,递归集,集,分形的乘积与投影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优化理论》入学考试大纲2267优化理论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对策论、决策论要求:1.准确地理解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熟练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2.能对给定的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优化模型;3.对给定的优化模型,能用指定的方法或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博士考证书的正规网站,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先进材料成形技术与理论》考试大纲,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可带直尺等绘图工具和无编辑功能的计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交流电机理论与分析》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交流电机理论与分析》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性质本考试课程专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的学科范围本考试课程限报考电气工程学科的考生选择。评价目标考查运用交流电机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交流电机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
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计算机好考不,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
大家在选择去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考试之后,就要真的开始多去了解考试信息了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这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么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通过的概率怎么样呢?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我国湖北,很多考生都是打算报考该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的,院校现主要是以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招生,这种招生方式的考试通过的概率是很高的。所以,考生们对于考试真的不用很紧张,参加申硕考试的考生一般需要在每年的3月报名,5月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考试难度较低,华中科技大学一般有4年的成绩保留期,也就是说,考生们会有多次重考的机会,申硕考试是很容易通过的,不会对考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在考生毕业时,是可获得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的,是非常有用的,在找工作时还会有一定的优先选择权。
以同等学力申硕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人肯定很多的。主要原因是同等学力课程班入学成功率偏高一些,而且学费又不贵。大约一般是在1.8万左右。这学费对于有稳定收入的考生们来说,真的不是问题。而且考生在毕业后所得到的回报,并不是这些学费可以衡量的了的。所以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计算机好考不,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考生们在报考华中科技大学之后,也就要知道自己差在哪里了,虽然申硕考试都说比较简单,但是,考生们还是该准备的要准备起来。
以上就是对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通过的概率怎么样的介绍了,选择同等学力申硕之后,就要知道考试对于你的重要性了,如果你觉得申硕考试自己还不能够应付的话,那就要自己多多备考了。更多相关信息考证书的正规网站,敬请咨询本网站的在线老师。
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华中科技大学是湖北省知名度非常高的学府,该校不仅有景色秀丽的校园环境,还有齐全的学科种类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很多学员都非常关注该校的在职教育,报读该校在职研究生的人数与日俱增,那么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目前,学员以同等学力申硕报读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可以获得高含金量证书、积累优质人脉、丰富业余生活等,所以说,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是非常有用的。
获得高含金量证书
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学员通过学习,毕业后可以获得该校授予学员的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和课程结业证书。证书含金量高,可以受到社会用人单位重视,此硕士学位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益,对学员以后就业帮助非常大。
积累优质人脉
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人都是有来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学员通过一起学习学什么技能好,互相交流,在增加友谊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行内资源,助力学员日后事业的发展,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丰富业余生活
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学员基本都是稳定工作的上班族华中科技大学同等学力,学员基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的,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不冲突,学员可以半工半读,在工作之余轻松将获得更高文凭,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
如果还有其他关于在职研究生的问题,请联系网站的在线老师详细咨询。
推荐专题: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