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证书,在职研究生招生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招生公告

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先学后考获得学信网可查学位,并在晋级、评职称、出国留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可以申请博士学位。申请人在完成学位课程后,必须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的高校,是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报名必看

招生专业:金融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法学

学制学费:3.18万元~3.98万元/2年

报考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且获得学士学位考证含金量排行榜,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

2)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3)对已获得的国(境)内外学位,需经教育部学位中心进行认证,资格审查时提供教育部学位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授课形式:采取“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授课时间:节假日授课,或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先学后考获得学信网可查学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证书,并在晋级、评职称、出国留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可以申请博士学位。

报考流程

1.报名进行课程学习

各培养单位参照全日制培养方案设置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方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须按要求在规定修学时间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

申请人在完成学位课程后,必须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

3.撰写学位论文与答辩

申请人通过学位课程全部考试和取得国家统考合格成绩后,在研究生学院学位管理部门组织下进入第二阶段培养过程。依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相关条例,通过学位管理部门对学位论文的审核和论文答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证书,在职研究生招生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招生公告,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证书含金量

硕士学位证书学信网可查,国家和企业均认可,拥有此证书的可以升职加薪、职称评定、继续申博、出国留学深造等。

学位授予

1.完成培养计划规定学分,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由学院颁发课程合格结业证;

2.参加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类学科综合水平及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后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撰写、答辩阶段;

3.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申请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的流程,完成各项申请工作,经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定通过,授予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速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章

在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凭借其在财经和法律领域的深厚学术积累,成为众多在职人员和专业人才继续深造的理想选择。同等学力申硕项目,作为该校为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人才发展而推出的重要教育形式,备受瞩目。所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招生情况。

招生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招生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财务学、金融统计、刑法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新闻传播学、税收学、侦查学、民商法、民商法学等。如国同学们想要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招生情况请点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章查看。

申请条件

政治思想品德:申请者必须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身体健康:申请者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学历条件:申请者应已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并且已经获得学士或更高学位。

学位认证:申请者所获得的学位证书必须能够通过国家学位认证。

国内学位:对于已获得的学士学位为国内学位的申请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速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章,其学位证书需符合国家学位认证的相关要求。

国(境)外学位:对于已获得的学士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申请者,其所获得的学位需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申硕流程

确定专业→申请制入学→课程水平认定考试学习→现场确认→学位统考报名(每年3月中旬)→参加考试(每年5月,单科成绩60分及格,保留5年学籍)→学分修满,校考和国考通过→论文环节通过→授予硕士学位证。

注册申请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入”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平台”进行注册,按要求完成相关信息资料填写。

现场确认

对于申请相关专业同等学力申硕的学生,学院会在规定的时间安排学员进行线下资格审核和信息采集工作,现场确认后可参加国考。现场确认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入册证》

2、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身份证正反面印在A4纸同一面上)

3、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有效彩打认证报告一份

4、学士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有效彩打认证报告一份(A4纸复印,右上角标注在信息平台上的注册ID号)。

无法提供以上全部材料者,不得进行现场确认。

申请人按照规定时间,到学校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采集指纹,并现场拍照,最后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资格审查表》上签字确认。

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通过申请人提交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论文、专著等必须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申请资格考什么证赚钱多,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以上便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章相关介绍,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在线老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证,必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从入学报考到申硕考试一文全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0多年来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其历史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教学质量优异、国际化水平高等优势,吸引众多学子慕名而来报考在职研究生。

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采用同等学力申硕招生报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证,必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从入学报考到申硕考试一文全解!,符合条件的同学通过学习考试之后,获得国际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

今天,育小路从入学报名到申请学位,详细为大家介绍每个环节的步骤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同等学力申硕是国内在职研究生通过率最高的方式了,采取免试入学、先学后考的报考方式,可分为研修班+申硕考试两个环节。

总体步骤包括咨询报名、进校学习、结业考试、申硕考试、撰写论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等。

咨询报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的热招专业有金融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法学等。

点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简章查看最新招生简章,根据职业规划、兴趣爱好、学费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专业,然后在简章页预约报名,也可直接留言咨询☞有问必答。

*课程研修班对申请者的学历学位要求:

学信网可查大专及以上学历报名免试入学(包括全日制、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和国家开放大学)

☞入学资格测评

报名需要提交的资料:本人身份证,本人最后学历、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原件查验后归还)、二寸近期免冠蓝底照片6张(如有未提到的内容,以报考当年院校要求为准)。

进校学习

报名资料通过院校审核之后,根据院校要求进行课程学习,目前开设的班型是网络班,学制2年,授课时间和地点灵活,外地学生可放心报考。

结业考试

课程学完后,由院校出题进行结业考试,难度不大,通过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给学生结业证书。

申硕考试

课程学完且修满学分之后,满足申硕条件的同学每年3月份在“学信网”进行报名,5月份进行全国申硕统考,成绩一般于2个月左右在“学信网”公布。

*申硕考试对申请者的学历学位要求:

报考者需要同时满足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满3年(包括全日制、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和国家开放大学)

申硕科目:外国语和学科综合(部分专业只考外国语)。单科满分100分,两科均考60分及以上就算通过。成绩可保留考证培训机构,如有未通过科目,可于第二年继续报名考试,已通过的科目则无需再考。

撰写论文并答辩

申硕考试合格通过后,需要在1年内撰写论文,提交后半年内进行答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证,有二次答辩机会,通过后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如未及时撰写论文或进行答辩,或答辩第二次也未通过,则成绩作废,需要重新报名研修班学习。

到这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及注意事项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如果还想查看其他院校的同等学力申硕招生简章,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

阅读剩余 7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4729.html

(0)
上一篇 2025年 2月 15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5年 2月 15日 下午3: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