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施行以来,质疑声不断,担心此举会给“走关系、腐败”留出空间。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建立“申请—审核”制后续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博士教育“宽进严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新秀。专家表示,“申请—审核”制是今后我国博士招生的大趋势,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来防止招生腐败滋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表示,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有利于深化和完善招生改革,扩大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切实选拔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创新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博,提高博士生招生、培养质量。“申请—审核”制还需完善小王是南方某重点高校中文系在读研究生,对于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准备考博的她“举双手赞同”。
作者简介:
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施行以来,质疑声不断,担心此举会给“走关系、腐败”留出空间。但专家认为,整体来看,博士招生改革利大于弊,只要制度施行全过程公开透明,疑虑自然会消除。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建立“申请—审核”制后续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博士教育“宽进严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新秀。
今年4月中旬以来,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相继宣布,两校2015年博士生招生将取消笔试,全面启用“申请—审核”制。迄今为止,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在内的70余所“985”工程或部属重点院校都试行了这一制度。专家表示,“申请—审核”制是今后我国博士招生的大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博,中国社会科学网,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考证含金量排行榜,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来防止招生腐败滋生。
博士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通过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强化复试,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在许多学者看来,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正是高校贯彻落实这一意见的具体实践。
“入学申请考核”其实就是国外很多大学通行的申请制。和国内“笔试+面试”的传统考核方法不同,申请制模式下,考生不必参加专业课和外语笔试,只需提交个人申请材料,通过学院筛选就可进入面试。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付海晏告诉记者,这是国外高水平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博士选拔方式。
其实,在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前,已有多所高校试行这一制度。2007年,复旦大学在医学博士招生中尝试“申请制”;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博士生招生中首次将100个招生名额试行入学“申请制”。北京大学2011年在多个院系试行“申请—审核”制后,决定今年彻底推行该项新制度。
一些非“985”高校的博士招生工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不能彻底取消统一考试,但导师更加看重对考生自身学术能力和学术潜力的考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导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某些院系也在试行“变种”的“申请—审核”制,即先经过申请和审核两个环节,如果考生都通过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在拟录取前,所选考生还要参加校方的统一考试。不过以他的经验来看,能够通过申请—审核的考生,考试成绩都不错。
对外经贸大学 在职,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怎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阳区。本校部分专业开设了在职研课程,许多上班族对此很感兴趣,咨询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怎样呢?
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因为院校现以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的方式招生,学员既可以学习到优质的课程资源,还能够获取优质的证书。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下文便展开详细的介绍:
课程优质认可度高
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因为本校不仅知名度比较高,而且授课师资较为雄厚,相关专业的老师,能够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传授学员较为前沿的课程知识。报读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仅专业知识水平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日后致力于工作中对外经贸大学 在职,还能够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证书优质认可度高
报考该校在职研课程,若学员选择同等学力的方式就读,后期申硕成功,可获硕士学位证书;若学员选择非全日制的方式就读考什么证赚钱多,顺利毕业后,可获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这些证书不仅可以得到国家的承认以及社会的认可对外经贸大学 在职,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怎样?,还能够在学信网查询真伪,对持证者日后的升职加薪、评选职称、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以及申请积分落户等均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202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认可度怎样,上述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即将报考的学员带来帮助。职场工作者还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登录本校的网站,通过查阅招生简章进行了解。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办公室:博学楼 902室
电话: -10-
传真:86-10-
:
教育背景与学术经历:
高级访问学者(2017.8.1-8.3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访问学者(2011.2-2012.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访问学者(2006.8-2007.8),韩国高丽大学( )
讲师、副教授、教授(2004.8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博士(2001.9-2004.7),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硕士(1998.9-2001.7)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考证书的正规网站,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学士(1993.9-1998.7),湖北师范学院
现任职务:
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融学院院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资产定价、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家庭金融
主要教学课程:
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高级微观金融分析、金融风险管理、随机过程
论文发表英文:
•“-and-Long-Run and ”, with Qi Liu, Tao and Yu, in , 2017.
•“A in the Loan of ”,with D. Gong and T.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in of , &,2017.
• IPOs: Are ? of , with Gao, S., Meng, Q., Chan, K. C., 42, June 2017, 90-108
• for a a CEV : on the -Dual , with Wu, K. , of , 2016, 14, , pp 167–178.
•“ over the life : Who to join the ?”, with , Ying Wei and Rulu Pan, (2015): 423-438.
•“An for “, with Liu, J. et.al, of and (2014): 993-1007.
•“ in time : from , and usa.” With Jung, H. Y. & Xi, B. L. , of , (2014). 154(4), 428-437.
•“ and “, with Li and Yi Xue,
and (2013): 495-527.
•“, and cash flow : from “, with Lu Deng, Li and Liao, of & ,27(2013), 112-124.
•“On to for Lévy ”, with Qing Zhou and Yong Ren, of and (2011) :5411–5421.
•“ and of : from “, with Lu Deng and Li , ,2011.ISSN:1466-4291 () 1350-4851 ().
•“Two- in .” with Zhou Qing,: A of and ,2010, 60:4, pp. 463-76.ISSN:1029-4945 () 0233-1934 ().
•“Does for ?” with Wang, ,2009; 16 (7-9).ISSN:1466-4291 () 1350-4851 ().
•“Is firm- in USA ”, with H.Gui, Y. Li and R. Xu, in ,2009(4):231-240.ISSN: 1993-6788.
•“ with a rate for “, with Qing Zhou and Wang,: and (2008) :609-616.ISSN:0167-6687.
•“A New of ”, with Wang, Y, (2007): 817-820.ISSN:1466-4291 () 1350-4851 ().
•“ with and of ”, with Wang, and , 15 2005, 163, 2, 811-824.ISSN:0096-3003.
•“The and of ”, wih Fang , Sili Tu, Xu Cai and Wang, ,51(2006), 552-556.
中文:
•吴卫星,蒋涛.外资银行贷款利率更低——来自新兴市场银团贷款的证据及解释[J].财贸经济,2017, 38(05): 51-64.
•陈建勋,吴卫星,罗妍.跨国并购交易结构设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7, 34(04): 72-88.
•吴卫星,谭浩.夹心层家庭结构和家庭资产选择——基于城镇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3):1-12.
•吕学梁,吴卫星.借贷约束对于中国家庭投资组合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 2017, (06): 55-76.
•吴卫星,邵旭方,陶利斌.家庭财富不平等会自我放大吗?——基于家庭财务杠杆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6,09:44-54.
•王治政,吴卫星,殷弘.耐用品长期风险模型的广义矩估计和可测性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35(01):179-190.
•吴卫星,吴锟,沈涛.自我效能会影响居民家庭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吗[J].财经科学, 2016, (02) : 14-23.
•吴卫星,李雅君.家庭结构和金融资产配置——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0(02):57-66.
•张琳琬,吴卫星.风险态度与居民财富——来自中国微观调查的新探究[J].金融研究,2016,04: 115-127.
•吴卫星,高申玮.房产投资挤出了哪些家庭的风险资产投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4):56-66+147.
•吴卫星,邵旭方,吴锟.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特征分析——基于商业银行同业负债的时间序列数据[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04):81-92.
•吴卫星,崔凡,范言慧,蒋涛.再平衡格局下的全球经济与金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5,01:93-96.
•余白敏,吴卫星.基于“已实现”波动率ARFI模型和模型的VaR预测比较研究[J/OL].中国管理科学,2015(02).
•吴卫星,蒋涛,吴锟.融资流动性与系统性风险——兼论市场机制能否在流动性危机中起到作用[J].经济学动态,2015,03:62-70.
•孟庆斌,吴卫星,于上尧.基金经理职业忧虑与其投资风格[J].经济研究,2015,03:115-130.
•吴卫星,丘艳春,张琳琬.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基于夏普率的研究[J].世界经济,2015,01: 154-172.
•李雅君,李志冰,董俊华,吴卫星.风险态度对中国家庭投资分散化的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15, 07:150-161.
•吴卫星,沈涛.学历的年代效应与股票市场投资者参与[J].金融研究,2015,08:175-190.
•吴卫星,沈涛,董俊华,牛堃.投资期限与居民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68-76.
•吴卫星,张琳琬.家庭收入结构与财富分布: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的实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62-69.
•吴卫星,王治政,吴锟.家庭金融研究综述——基于资产配置视角[J].科学决策,2015,(04):69-94.
•吴锟,吴卫星,蒋涛.贫富差距、利率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财富效应的视角[J].管理评论,2015,27(08):3-12.
•吕学梁,吴卫星.金融发展对家庭投资组合的影响:基于区域差异的分析[J].上海金融, 2015, (09) : 51-59.
•韩金晓,吴卫星.股票价格同步性、波动性差异与流动性——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5,(09):45-54.
•吴卫星,沈涛.学历的年代效应与股票市场投资者参与[J].金融研究,2015,(08):175-190.
•吴锟,吴卫星,邵旭方.期望收益率不确定与最优组合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06):1-5.
•屈源育,吴卫星.基金家族的造星策略——基于共同持股股票收益率差异视角[J].财经研究,2014, 04:103-116.
•吴卫星,张琳琬,颜建晔.金融系统风险的成因、传导机制和度量:一个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1:34-42.
•王琎,吴卫星.婚姻对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14,03:100-112.
•吴卫星,沈涛,董俊华,牛堃.投资期限与居民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68-76.
•吴卫星,沈涛,蒋涛.房产挤出了家庭配置的风险金融资产吗?——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2014,(11):52-69.
•吴卫星,沈涛,任小璨.自我效能与股票市场投资者参与[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01):45-51.
•蒋涛,吴卫星,王天一,沈涛.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尾部依赖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S1):40-47.
•魏先华,张越艳,吴卫星,肖帅.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 2014, 26 (07): 20-28.
•魏先华,张越艳,吴卫星,肖帅.社会保障的改善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投资选择的影响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02):29-39.
•吴卫星,吕学梁.中国城镇家庭资产配置及国际比较——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13,10:45-57.
•何丽芬,吴卫星,徐芊.中国家庭负债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1):59-68.
•周洪荣,吴卫星,周业安.我国A股市场中的波动性之谜与市场情绪[J].上海经济研究, 2012, 24 (04): 3-13.
•吴卫星,徐芊,王宫.能力效应与金融市场参与: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3(04):31-35.
•王治政,吴卫星.中美股市波动特征比较研究: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 2012, (09): 77-80+118.
•吴卫星,荣苹果,徐芊.健康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1,S1:43-54.
•吴卫星,付晓敏.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关于投资者不确定性感受和资产价格的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11,12:32-44.
•吴卫星,易尽然,郑建明.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基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S1:72-82.
•余兆纬,吴卫星.流动性与地理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 2010, (12) : 53-60.
•丁岚,吴卫星.通货膨胀先行指标和预测方法的国际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 2009, 31(01): 120-123+128.
•朱蓉,吴卫星.中国市场期望权证回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01):97-100.
•潘慧峰,吴卫星.基于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的石油市场套期保值比估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06):52-6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6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