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程实施细则为规范临时工程施工标准和计量结算,执行铁道部标准化管理,控制项目部的临时工程费用支出,特制定本办法,请各部门、工区遵照执行。一、临时工程的定义除主体工程外的一切工程均属于临时工程。二、主要临时工程建设标准及要求1、拌合站:标段内计划设8座大型拌合站。具体如下表:拌合站编号位置所属工区装机容量备注1官田隧道进口一工区2×90机组配试验室2燕红山隧道进口一工区1×75机组3联丰隧道出口二工区2×90机组配试验室4高楼子隧道出口二工区1×75机组5青冈山隧道出口三工区2×90机组6黄山坡隧道出口三工区2×120机组7黄泥大桥四工区1×75机组待定8石空岩大桥四工区2×90机组配试验室1.1拌合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和生活区,其中生产区包括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料仓)、清洗区、运输车辆停放区、办公区等。绘制详细的现场布置图,设置明显的标志牌。1.2拌合站应根据工程情况集中设置,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其中1、3、8号拌合站内应设置工地实验室及监理住房。1.3拌合站配置基本机械为50型铲车一台、双机组拌合站配8立方以上的混凝土运输车10台(高峰期20台)、单机组拌合站配8立方以上的混凝土运输车4台(高峰期10台),150t地磅一套,清洗设备1套,备用发电机1台,10t油料罐1个。
1.4水泥(或粉煤灰)罐必须安装避雷设施。上料斗之间加设隔板,避免上料时混杂。1.5 CI覆盖由项目部办公室统一规划,工区按规划执行。1.6拌合站门口设置“五牌一图”,包括施工平面分布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标志。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分布图,安全质量环保目标公示牌的制作和安装符合《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识27,28,29要求;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卫生牌,文明施工牌的制作和安装要求可参考《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附录B9要求。1.7 拌合站出入口、拌合控制室应设置禁止、警告指令标志。场内消防设施符合防火要求,消防砂方量不小于5m3,灭火器配置不少于20个。其中灭火器生活区不少于6个,主机楼、油料区各放置4个,其余全部放置在门口。1.8 拌合站的场地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拌合站主要作业区,堆放区、站内道路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场地平整碾压后,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两侧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拌合站站界应用砖砌围墙封闭,围墙高度2.2m,靠公路侧或运输道路侧设砖柱式栏栅,生活、生产区应分开或隔离;场内生产区硬化混凝土厚度25cm,采用C30混凝土;生活区道路硬化混凝土厚度8cm,C15混凝土,且尽量多预留草地。
拌合站大门宽度为10m,采用门楼式大门,并设置自动伸缩门。门口设保安室(可与称重显示设施结合)。1.9 拌合站的排污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将集水池、沉淀池和污水过滤池纳入场地规划,与拌和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严禁将场内生产废水直接排放。生产区中停车区与清洗区结合考虑,并设三格沉淀池,要求每格尺寸不小于3×3m,四周设防护栏杆,栏杆立柱间距不大于3m,高度1.2m(打入地下50cm)考证含金量排行榜,设三道横杆,并刷红白反光油漆。变压器设置在生产区一角,并与主机楼结合考虑设置避雷设施。沉淀池边设废渣堆放场地。1.10拌和站内原材料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每台机组不少于6个料仓(3个主料仓,3个备用仓),每个料仓的存料量不少于400立方,料仓隔离高度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80cm,采用浆砌片石隔离墙并抹面。每台主机配置4个水泥罐、2个粉煤灰罐、1个外加剂存储箱,其中水泥及粉煤灰罐容积不小于150t。包括储料斗在场内的所有地材存放场地必须加设轻型钢结构顶棚,钢结构顶棚起拱线高度7m。冬期施工时,砂石料场应设置保温棚,并视情况配备砂石料加温设施。夏期施工时,砂石料场应遮阳防晒。各种材料不得混仓,并设置明显标志,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要求设置标示牌。
各种标志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识6要求。1.11拌合站生产能力和规模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必须有自动计量的拌合系统,主机全部采用电子自动控制形式,并能记录和打印各种材料偏差量及实际配比。使用灌装水泥和粉煤灰;每个配料系统必须满足二级以上碎石级配的要求。所有的计量仪器必须经过标定。1.12拌和站配合比标识牌应符合下列要求:拌合机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应悬挂于操作间前醒目位置,规格统一。标识牌应包括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配合比、时间、集料的计算和实测含水量、各种材料的每盘用量、坍落度等内容。2、材料加工厂:特大桥、特殊桥梁段、隧道洞口等重点工程处按以下标准设置加工厂,大、中桥、涵洞、框架桥按任务划分段落情况设置。2.1材料加工厂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减少进入现场的二次搬运量,同时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2.2实行封闭管理,储存区、加工区、半成品区、废料回收区布设合理,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牌。应搭设操作间(棚)。主要作业区、堆放及加工区硬化采用C15混凝土,厚度10cm;场内道路(施工便道除外)必须硬化,硬化指标具体视现场地基情况。金属结构、锻工、机修等车间,应布置在一起,协调工作。
2.3场内加工棚采用轻钢结构搭设,其中原材料区采用活动式顶棚,高度3m,加工区及半成品堆放区采用固定室顶棚,高度比活动式顶棚高50cm,且活动式顶棚可推入固定顶棚范围,场地三面设围墙或围栏防护。2.4场内消防设施符合防火要求。消防砂方量不小于5m3,灭火器配置不少于6个。2.5场内醒目位置应设置工程公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示标志。3、施工便道:3.1施工现场的道路应保持通畅,并与现场的存放场、仓库、施工设备等位置协调,满足施工车辆的行车速度,密度,载重量等要求。本管段内施工便道在一般路基及桥梁段采用纵向贯通的方式布置,隧道、高路堑及跨越大的江河地段采用从既有道路引入的形式进行布置,小型沟渠及河沟处采用埋设过水管涵等形式进行通过。3.2施工便道分为主(干)线和次(引)入线,施工主干道线尽可能地靠近管段各主要工点,引入线以直达用料地点为原则;应考虑与相邻标段便道的衔接。3.3应尽量避免与既有铁路线,公交平面交叉。便道干线不宜占用路基,特殊地段必要时可考虑短期占用路基,但应采取临时过度性措施,尽量缓解干扰。3.4根据施工便道与建筑物、城市道路等的关系,在转角、视线不良地段需设置警示装置或可视镜。
3.5施工便道施工要求:便道顶部宽度4m,直线段每500m设一会车道,弯道处采取加宽处理,会车道宽度6.5m。便道采用30cm厚泥结石填筑,在软土或水田地带,基底抛填片石处理并做必要的防护。低洼地段采用黏土填筑后再铺筑面层。施工便道应保持道路直顺、干净、美观、路况完好、无坑洼,无落石,无淤泥,不积水。直线地段做成2%人字形横坡,道路的两侧设置排水沟,一般沟深和底宽不小于0.5m。便道经过水沟地段,要埋置钢筋混凝土圆管或设置过水路面,做到排水通畅。道路路面应高出自然地面0.2~0.3m;道路两侧坡脚处要挂线整理直顺,必要时采用浆砌水沟或防护,坡脚附近严禁积水,严禁取土,破坏植被或乱扔垃圾。3.6施工便桥施工要求:便桥结构按照实际情况专门设计,其承载符合满足施工车辆通行的需要。为防止水流冲刷,宜于桥台上游回填部分钢筋片石笼。便桥基础必须落到稳定坚实的基岩上,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墩台。桥面高度不低于上年最高洪水位,桥面设1.2m的栏杆扶手,栏杆颜色标准统一。便道便桥的养护应组织专门的养护队伍,配备必要的机械、工具和材料,对施工便道进行养护。4、办公生活区:4.1办公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开设置,采取相应的分隔措施并保证安全距离。
4.2办公生活区采用封闭式管理,由大门出入,出入处应设置专职保卫人员,制定专门管理制度。4.3办公生活区房屋应结构牢固,通风,采光好,装修标准得当,规模适度。室内地坪应进行硬化,室外场地进行适度美化和绿化且排水通畅。4.4办公生活区应设置相关企业标识。各种宣传标识语应醒目,区内空地宜设立宣传栏、读报栏等。4.5做好房屋内的安全用电和防火工作,按有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及安全警示牌,夏季应由防止蚊蝇的措施,冬季应由防煤气中毒及炉火管理的规定。4.6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对生活垃圾和污水应按规定处理,保证周围环境整洁卫生。4.7 办公区与当地镇村医务所保持联系,做到及时处理。4.8 办公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拼装式活动房屋的,搭建不宜超过两层,屋顶排水通畅;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地面设散水,排水坡不小于3%。周围由排水沟,保证不积水。办公区满足安全、卫生、通风、绿化等要求,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墙裙。宣传标语重点是企业文化和建设理念、建设目标等宣传。办公区门口应设铭牌。岗位职责,有关制度图表上墙。会议室配备必要的会议桌和椅子,张贴组织机构图、安全、质量、环保保证体系、工程形象进度图、项目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具体牌图由综合部统一规划。5、库房:5.1库房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要求管段内库房(火工品除外)设置在加工厂及拌合站内。5.2 库房道路应整平,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及沉淀池临时工程建设标准,现场废水不得直接排放。5.3 油库、氧气库、爆破物品库等危险品仓库,应远离施工现场、居民区和既由设施,附近应由明显标志及围挡设施。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应设在地势低处,并在拟建工程的下风方向。电工库设在地势较高的干燥处。5.4 钢筋、木材库房应布置在其加工厂附近。5.5 库房内消防设施符防火防爆要求。5.6 各库房门口设置分区标识牌。各种材料库房内应设置的材料标识牌。易燃易爆处应设置禁止标志。5.7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所应设置禁止、明示标志。5.8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库房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掺合料应采用库房储存。库房位置应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临时工程建设标准,临时工程实施细则,屋顶不漏水。库房内地面应硬化处理,水泥应架空、离墙存放,底部铺塑料隔离,满足防潮要求。库房内应定期清理散灰。库房宜设置进、出库门,确保水泥的正常循环使用。根据面积和出入口布置水泥剁的位置和顺序,确保水泥先进先发。外加剂库房和水泥库房分开设置,标识明显。液态外加剂分罐存放,粉状外加剂库房建设可参照水泥库房要求。
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标准类别:标准编号:CECS 333∶2012标准名称: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英文名称:for 批准部门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2012-12-10被替标准号:施行日期:2013-3-1主编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金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 号:·定 价:主要起草人:李宏男 李爱群 滕 军 闫维明 何秀凤伊廷华 夏 勇 衣景斌 肖仪清 徐幼麟李东升 丁幼亮 何浩祥 桑文刚 任 亮王 浩 卢 伟 陈彦江 王拥鹏 贾东振缪长青 宋钢兵 柳成荫 李建慧 王 伟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
3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6)
3.1 传感器的选择………………………………(6)
3.2 传感器的布置原则………………………………(7)
3.3 传感器的布置方法………………………………(8)
4 数据采集和处理………………………………(9)
4.1 数据的采集………………………………(9)
4.2 数据的处理………………………………(10)
5 数据传输………………………………(11)
5.1 设计要求………………………………(11)
5.2 质量控制………………………………(13)
5.3 其他要求………………………………(13)
6 数据存储和管理………………………………(15)
6.1 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原则………………………………(15)
6.2 数据库设计基本要求………………………………(15)
6.3 数据库的组成………………………………(16)
6.4 数据库选型的要求………………………………(17)
6.5 系统交互方式………………………………(18)
6.6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18)
7 结构状态识别和健康评估方法………………………………(20)
7.1 模态参数识别………………………………(20)
7.2 损伤识别………………………………(20)
7.3 安全评估………………………………(21)
附录A 传感器的选择和注意事项………………………………(22)
附录B 常用的传感器布置准则和方法………………………………(30)
本标准用词说明………………………………(35)
附:条文说明………………………………(37)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iyeeedu.com/48278.html
评论列表(1条)
[…] 板式换热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