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238· 2014年第27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置石工程是在园林中修建人工山石,利用山石的合理搭配来装饰园林景观,使园林景观的整体格调得以提升,最大化满足观赏者的审美需求。新时期的园林置石工程施工, 景石选材、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方式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结合当代园林景石风格与发展趋势,对园林置石工程施工作一综述,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关键词】园林置石 ; 工程施工 ; 施工管理景石通过叠加的方式,在现代园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选取合适的地点使用部分山石进行点缀,能够起到装饰园林整体格局的作用,使观赏者能够更充分地体会到身处于自然景观中的美感。为有效发挥出山石对整个布局的修饰作用,提高园林置石工程施工质量很有必要。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置石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本文针对景观园林置石工程施工展开深入探讨。一、现代园林置石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作为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石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具备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人驻足观赏。园林景石的功能有很多种,除了增强园林景观的美感,还能丰富景观层次,或与植物或水体进行结合,彼此相辅相成,使整个园林景观显得更加自然随意,令人流连忘返。
相较于传统的园林置石工程,当代园林置石工程摒弃了系统化、程式化理论,传承了掇山叠石理论,将置石在景观中的修饰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以顺华 •玛歌左岸二三期总体景观工程来看,该工程从 2013 年 7 月正式开工,耗时 6 个月,于 2013 年 12 月竣工。景观面积达到,造价高达 1200 万元。从该工程的施工与投入使用情况来看,可总结出当代园林景石的发展趋势,即 :迎合现代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需求,将生态效益作为最终目的,采用新材料,引进新技术,早就富有时代气息的景石摆放作品,实现与园林中其他成分的有机结合,共建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创造和谐幽美的生态环境。二、现代园林置石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一)施工工艺的不足在置石施工期间,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为缩减工期,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加快进度。如此一来,施工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对置石进行接触,对置石的性质与材质也不甚了解,因此在堆叠技巧、配置组合以及勾缝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拿捏不准。任何一个环节的判断失误,均会使置石应有的功能与效果大打折扣。就现阶段各类园林景观置石情况来看,由于总体设计尚未对审美情绪进行充分考量,因此完工作品均缺乏美感,严重脱离自然形态,与园林景观中的其他成分显得格格不入。
同时,景石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容易拉低景观的整体档次,使观赏者产生视觉疲劳,给景石的应用开发带来不利影响。(二)施工人员的不足置石工程的施工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它对施工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然而,目前大多数施工人员施工经验不足,艺术修养与创造能力都十分有限,且审美水平不高,最终导致施工效果不够理想。另外,由于置石工程的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部分施工人员因安全意识不高,不懂得防患于未然,均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影响施工进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三、置石工程的施工工序与技巧作为一个效仿自然的艺术工程,园林置石工程的施工不但要充分体现出艺术的提炼与升华,还要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园林置石工程在施工前,需对整体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从技术、 组织、 管理、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后期施工才能得以顺利进行。笔者结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对置石工程的施工工序与技巧进行分析总结,详情如下 :(一)施工前准备首先,技术管理人员应结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环境,对景石的材质与用量进行确定。分析设计方案中的设计理念,结合施工环境的构图意境,选择最适合组织空间构图的景石。
景石选择要求要求有 :①尽量选取形态丰满,外形完整,纹理清晰的景石 ;②按照设计需求,对景石质地进行充分考量,尽量选择硬度高,不易损害、风化的景石 ;③结合地域差异与工程的整体布局,把握好景石的色泽,以确保景石能与园林四周的水体、植物融为一体。正式确定景石取材后,拍照留底保存,用于景石运往施工现场验收的凭证,然后开始采购。对现有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正式施工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培训,使所有施工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对施工景石与设计理念进行了解。使施工人员掌握本次置石工程的整体情况,为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石。另外考证培训机构,做好质量与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进行专业操作训练,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确定施工设备的种类与数量,按照施工需求与机械性能参数选用对应的吊装机械。满足施工期间的施工工艺要求,是确保工程正常施工的关键。(二)施工现场准备考虑到置石地点一般位于建筑物架空层、通风口等结构上,因此,在施工前还应了解各施工部位结构的荷载情况,以确保置石施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在施工时,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结合施工现场的道路与土质的实际情况,以确保相关时设备机械能顺利进场。做好设备运行的参数估算,确定施工范围,合理设置设备储存与停放的地点。
(三)施工期间注意事项首先,应确定合理的景石摆放位置。按照设计需求,对现场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工艺要求,确定置石的注册位置,将形态优美,纹理清晰,具有独立观赏价值的景石放在主景部位,剩余置石则用于烘托、点缀主景。其次,置石过程中,应注意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相得益彰园林工程建设施工工艺要求,探讨景观园林置石工程施工,切忌单一、乏味。在贴近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具备“巧妙、险峻、奇特”的特点。第三,在施工期间,应由自身专业施工人员按照景石大小,选择相应重量的缆绳,做好定位绑扎与起吊的工作。置石过程中,不可直接将景石摆放至预设点,放置前需铺设预设点,架空景石, 方便后期进行整体格局的调整。第四,施工前应确定所有施工设备与器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在铺设时应以枕木等材料为主。操作期间, 每一台设备均安排专人操作,并确保所有操作均在作业范围内进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四)施工后的调整置石经拼凑后,还需一定后期调整,才能使置石与整个布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在施工完毕后, 可在置石底部使用水泥、砂石等对置石进行加固与修饰,对置石的受损部位进行修补。结合完成后的园林景观整体情况,对部分石块的组合进行加工,使碎石形成另一道景观。同时,在相邻的置石间保留一定缝隙,方面后期绿化种植。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园林置石工程施工,是实现自然与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审美需求。作为园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景石的施工不容小觑。园林置石工程的施工,应根据设计理念与施工环境,结合置石特点与发展需求,反复斟酌景石的具体摆放部位,才能充分发挥出景石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与价值,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参考文献[1] 杨培红,姜效雷 . 景观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应用探析 [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01) : 103-106[2] 蔡婷婷 . 园林中的山石造景研究[D]. 重庆大学,2012[3] 赵晶晶 . 中国古典置石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D]. 华南理工大学,2012[4] 李双全,倪爱华 . 园林假山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J]. 商品与质量,2012,3(08) : 282+260[5] 张杰 . 现代园林置石理法与应用研究 [D]. 山东农业大学,2011[6] 李文霞 . 现代园林置石设计的艺术手法及其理论探讨 [D]. 重庆大学,2011探讨景观园林置石工程施工刘晓燕(福州怡然工程有限公司 )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的施工和验收。不适用保温、隔热、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和验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建筑地面 建筑物底层地面(地面)和楼层地面(楼面)的总称。 (2)面层 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3)结合层 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4)基层 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5)填充层 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6)隔离层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到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7)找平层 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8)垫层 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9)基土 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10)缩缝 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格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11)伸缝 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12)纵向缩缝 平行于混凝土施工流水作业方向的缩缝。 (13)横向缩缝 垂直于混凝土施工流水作业方向的缩缝。 (14)计量单位与符号 本工艺标准中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考证书的正规网站,一律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相应符号为国家法定符号。 (1)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按照-2002《建 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执行。 (2)本工艺标准应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下执行;公司所有工程项目中的建筑地面工程均应执行本工艺标准。 (3)建筑地面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本标准的规定选定,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法定文字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验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4)建筑地面采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中有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进场应具有检验报告。 (5)建筑地面所用材料(包括主材、辅料、中间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定。
(6)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的板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7)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 (8)建筑地面工程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的铺设,均应待其前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后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机电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合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 2)采用有机胶粘剂粘帖时,不应低于10?; 3)采用砂、石料铺设时不应低于0?。 (10)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铺设有坡度的楼面(或架空地面)应采用在楼板上变更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或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 (11)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其面层和基层(各 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按本标准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以及面层的规定执行。 (12)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米间距不得大于10m;房屋转角处应做45?缝。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
(13)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于面层齐平。 (14)建筑地面镶边,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强烈机械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 2)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以分格条设置镶边; 3)条石面层和砖面层与其他面层相邻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材料镶边; 4)采用木竹面层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 5)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 6)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应在面层铺设前装设。 (15)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16)检验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试块的组数,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大于1000?时,每增加1000?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按1000?计算。
当改变配合比时,亦应相应的制作试块组数。 (17)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木、竹面层以及活动地板、塑料(塑胶)板、地毯面层的铺设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应待其他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尤其应注意水泥湿作业和管道试压必须完成。 (1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或 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 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所划分的分项工程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一间,工业厂房、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一间计算。 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4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 (19)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一般项目90?以上的检查点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30?为优良。
凡达不到合同约定质量标准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001的规定和公司相关规定处理。 (20)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检验。 (21)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2m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和水准仪。 2)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 3)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基层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 4)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应采用观感的方法。 (22)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应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 (1)本节基层铺设的一般规定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和填充层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 (2)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规定和工艺标准的要求。 (3)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4)当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5)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 (1)本节整体面层铺设的一般规定,适用于水泥混凝土(含细石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水泥钢屑面层、防油渗面层和不发火面层等面层分项工程的施工。
(2)铺设整体面层时,其水泥类的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基层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铺设前宜涂刷界面处理剂。 (3)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方可正常使用。 (4)当采用掺有水泥拌和料做踢脚线时,不得用石灰砂浆打底。 (5)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6)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中的规定。 (1)本节板块面层铺设的一般规定适用于砖面层、大理石和花岗岩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料石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和地毯面层等面层分项工程的施工。 (2)铺设板块面层时,其水泥类的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3)铺设板块面层的结合层和板块间的填缝采用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制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不宜小于32.5。 2)配制水泥砂浆的砂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92的规定。 3)配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或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结合层和板块面层填缝的沥青胶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和 设计要求。 5)板块的铺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避免出现板块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 6)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岩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沙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当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7)板块类踢脚线施工时,不得采用石灰砂浆打底。 8)板、块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中的规定。 (1)本节木、竹面层铺设的一般规定适用于实木地板面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中密度复合地板面层、竹地板面层等类分项工程的施工。 (2)木、竹地板面层下的木格栅、垫木、毛地板等采用木材的树种、选材标准和铺设时的木材含水率以及防腐、防蛀处理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中的规定。所选用的材料,进场时应对其断面尺寸、含水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抽检,抽检数量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3)与厕浴间、厨房等潮湿场所相邻的木、竹面层连接处应作防水处理。
(4)木、竹面层铺设在水泥类基层上,其基层表面应坚硬、平整、洁净、干燥、不起砂。 (5)建筑地面工程的木、竹面层格栅下架空结构层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木、竹地板的通风构造层包括室内通风沟、室外通风窗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木、竹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中的规定。 本章内容作为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总要求,对各种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普遍的、通用的要求进行了规定和叙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iyeeedu.com/4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