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师,我国岩土工程的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展望未来,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岩土工程在国际上于 20 世纪60,70 年代正式形成。我国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提出和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尽管她形成较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师,但由干紧密结合工程要求,服务于工程的全过程,因此深为工程界所关注,也显示出岩土工程极强的生命力,单项工程的地质工作逐渐被岩土工程所取代,开始走上健康发展与稳步提高的道路。

在 20 世纪 70年代国际上已盛行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及岩体力学一体化的”岩土工程”,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以岩土技术为基础包括生产、科研、教学及学术组织在内的较完整的岩土工程体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岩土工程学会,日本的土质学会即是为完成生产项目而成立的工程咨询公司。

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85 年)∶为起步阶段。主要是酝酿、调研、宣传、开展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新生技术力量的培养。少数工程勘察单位进行试点探索。

第二阶段(1986~2000 年);为推行阶段。进一步宣传、调研、组织经验交流、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技术立法与经济立法,逐步统一了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必要性的认识。到了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岩土工程体制基本上为广大工程勘察单位领导和技术人 员 所接受,结合工程勘察体制的深化改革,推动了工程勘察单位的技术结构、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改革,促使其自觉地向岩土工程体制转化,标志着岩十工程已成为中国工程勘察界最强大的一个主专业。

第三阶段(2001~至今);为成熟阶段。随着岩土工程体制的建立和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技术立法和经济立法,加强了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考试、注册与执业制度,使岩土工程体制更趋完善,并与国际逐步接轨。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师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岩十工程也将得到很大发展。展望未来,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向一切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大地岩土和与其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物质为系统工作目标的工程领域开拓。

(2)专业分工形成了分支趋势∶ ①工程咨询和工程顾问,主要负责工程计划、项目负责、工程试验分析计算和工程监测工作;②野外钻探,可进行探查孔、钻井、灌浆钻孔、锚杆钻孔、海洋钻探以及水平钻孔、定向钻孔等等;③岩土工程施工,可进行各类桩基及地基改良工法的施工。

(3) 城市岩土工程发展迅速,为研究和评价旧城市重建和新城市的开发提供规划和建设。

(4)加强对岩、土层强度及变形特性的理论研究,尤其应加强对特殊土、软土、残积土、极软岩、岩溶等不良岩、土层的承载能力、抗剪强度、压缩特性及其他力学性质等的理论研究。加强对不良岩、土层进行加固、改造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5)积极开展勘察、测试、试验等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在岩土工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有许多岩土工程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挑战与机遇并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大规模城市建设面临的地基、基础与深开挖支护问题,城市改造工程问题;(2)填海工程及海洋工程带来的软土工程问题;各类特殊土带来的工程问题;(3)大规模的交通工程建设即跨江、跨海、桥梁、隧道工程带来的问题,水利工程问题;

(4)能源工业问题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师,我国岩土工程的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包括污染、废料尾矿坝及有害废料处理问题;(5)超重型结构所带来的地基处理和桩基础设计、施工与评价问题;(6)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抗震分析与地基抗震问题;(7)各类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问题,等等。

总之,岩土工程技术在我国方兴未艾,许多问题尚未被人们认识或解决,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完了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基及基础等专业课或专业技术课之后开设的。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去认识、理解本课程中的技术要求,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或部门有关规程、规范奠定基础。同时还应结合”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知识基本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和设计、施工工作的要求和方法。学习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做文字的俘虏,要掌握各种技术要求的内涵本质,掌握共同点和异同点。本课程前后章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课程教授的进度,应前后融会贯通。本课程是以叙述为主的实用性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参阅有关技术期刊,一者扩展知识,二者可通过工程实例领会课程内容,帮助学好本课程,适应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工作的需要。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详细>>

我国西南地区岩土工程市场前景可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到2011年,岩土工程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055亿元,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34.3%的高水平。从业务结构来看,2011年我国岩土工程中的勘察设计业务收入规模占比在27%左右;工程施工业务收入在65%左右;工程监理业务收入规模占比在8%左右。由此可见岩土工程师前景,我国岩土工程行业以施工业务以及勘察设计业务为主。

2009-2011年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投资热点区域上,我国西南市场已逐渐成为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关注的一个重点。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劳动力具有成本优势,不断吸引第二产业转移,进而促进城镇化及基建设施的投资,在各项基建工程领域中的岩土工程市场前景广阔。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再次显示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活动频繁的特点;西南地区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使得西南地区的房屋建筑建设及其他基建工程将对抗震级别将有更高的要求,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也将因此受益。

西南地区的劳动力更具成本优势,促进第二产业向西南地区转移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工资也水涨船高。目前岩土工程师前景,我国西南地区岩土工程市场前景可期,长江下游人均工资水平大幅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工资比例近似等于1:1:1.5。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逐渐给企业带来盈利压力,引导企业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内陆地区转移。

西南地区第二产业占比增长促进城镇化发展及基建设施的投资

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长江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变化。长江上游地区第二产业增长迅速,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2至2011年期间,长江上游地区第二产业复合增长率均高于20%;从第二产业占整个地区经济产值比重来看,长江上游地区第二产业占比的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沿海地区。从2002年至2011年,长江上游、中游第二产业占比的复合增长速度分别为2.8%,3.0%,长江下游地区则只有0.4 %。

西南地区GDP增速处于全国前列,为西南地区岩土工程市场带来利好。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转移的推动,近几年我国GDP增长最快的地区集中在西南地区。2011年,前8名增长最快的省份包括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陕西。GDP的高速增长将为西南地区的基建设施投资带来驱动力,岩土工程行业也因此受益。

2011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地区的GDP增速均在全国前八(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西南地区在21世纪以来,地质灾害活动愈加频繁,这也使得西南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需求增长较快;同时,为应付地质灾害,房屋及土木建筑的抗震要求将更高,为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带来广阔市场。前瞻建议,国内岩土工程企业要根据西南地区的地势情况较为复杂的特点,不断进行自身勘察设计及施工技术创新,以此突破西南地区当地岩土工程企业筑成的资源壁垒,进入西南地区市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2454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月 24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4年 1月 24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