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用电”是对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导线温度、电流和漏电电流)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发现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即时向用户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指导用户开展治理,达到消除潜在的电气火灾安全隐患,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该系统能有效解决生产经营单位电气线路老旧、小微企业无专业电工、电气隐患肉眼无法直观、系统即时排查、隐蔽工程隐患检查难等电气隐患排查问题。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型“智慧用电”是城市级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平台,是落实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新理念的一种新科技管理工具。它结合多种高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通过物联网传感终端,将获取的用电数据实时传送至云平台。不仅提高了各方的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而且还为智慧安全提供基础数据来源考什么证赚钱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智慧用电”监管系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自行选择合适方式(本地电脑、手机APP、短信)来掌控用电系统的运行情况,真正做到“早预防、快报警、自诊断、出报告”的全面工作流程优化。
“智慧用电”让用电安全管理变得更简单
具体来说,“智慧用电”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专业人士表示,“智慧用电”系统可以实时存储大量数据,随时获取第一手数据,形成数据中心,数据提取、挖掘、分析、总结,为重要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相比传统的更多的利用人工来进行用电安全监管的模式,“智慧用电”系统能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摆脱人力工作的局限与低效,通过物联网系统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在操作端,通过大数据系统,可以将用户的用电情况变成可视的数字化呈现,可以用图形直观地展示和监控电气运行安全情况;如果出现线路异常、超负荷运载等用电安全隐患,系统可以及时启动报警机制,准确报告故障点电气安全智能管理,“智慧用电”让用电安全管理变得更简单,及时向用户管理者发送报警提醒;在一个大的区域内,用电设备数以千万计,“智慧用电”系统可以帮助管理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具体方式是通过“智慧用电”系统,监控区域用电状态,实现电气消防安全“透明”化管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总之,“智慧用电“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运维模式,使用电安全监管变得更加简单,达到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实现科学管理的目的。
当前普及率较低,但各地均处于大力推广期
查询获悉电气安全智能管理,“智慧用电”起步于浙江,2015年6月以来,浙江省各地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选择火灾事故多发、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服装加工、喷涂作业、竹木加工、“多合一”民居等行业领域开展“智慧用电”试点工作。经过试点工作,智慧用电系统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推广使用智慧用电系统。
研发安全管理,研发管理的核心要义——带人成事
2021.7.12
今天又被上级喊去谈话,想把我调换去做另外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公司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产品A的研发。
距离上次被我推拒掉研发安全管理,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
按照上级的原话,主要看重我的研发项目管理和推动能力,以及带团队的能力,因为在所有研发团队中已经找不到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次我依然是推拒,当然上级如果还是想让我去试试,也只好去试试。
上级认可我的能力,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但是,有以下几点原因,让我抗拒这个调换:
一、我并不看好产品A近一两年的发展前景
产品A之所以说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讲的是它的未来可期。
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发展了快2年了,仍然没有能拿出手的业绩。
换句话说,很多人并不看好产品A当下的发展,包括我在内。
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尚未被培育出来,尚处于早期阶段。
之所以被公司领导认定为最重要的产品,一是体量可以做的很大,二是有集团认定和政策支撑。
但我始终认为,市场需求才是决定一个产品发展好与坏的最关键的前提条件,这个条件不满足,再多的利好也没用。
二、我并没有产品A主要对口的技术栈积累&产品A研发团队没有可信任的技术骨干
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技术经理或技术总监,一定要有足够深厚的技术功底,才能做好研发管理工作:能识别关键技术问题和风险,能把控关键技术方案,能准确评估任务开发周期,能正确判断下属的技术实力和擅长的技术方向。
有了这些基础支撑,才能带领团队开展正确的、足够高效的研发活动。
当然,主观能动性也很关键,空有能力而不愿意投入也是白搭。
IT行业的细分技术领域是很多的,有限地列举一些我所在的物联网行业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方向:
1. 通用基础技术:
1)终端侧:嵌入式软件、硬件设计、结构&ID设计等。
2)平台侧:后台软件、前端软件、APP/小程序/移动端H5页面等。
3)网络: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
2. 专用应用技术:
运行在终端或平台侧的各类算法、传感器技术等。
热门的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都可以算作是专题性应用技术。
一名合格的技术经理首先是一名对某个技术方向有较深积累和认知的高级工程师,幸运一点的,可能对好几个技术方向都有不错的积累和理解。
但能够对上述所有或者大部分技术方向都能有深厚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经理几乎是不存在的。
问题来了,如果技术经理所负责的团队涉及到的技术方向有好几个,而技术经理只是擅长其中的1~2个时,如何做好研发管理?
我的实践总结是:
技术经理要在不擅长的技术方向上,找到一名主观能动性足够强、专业能力比较突出&在团队比较拔尖、愿意信任你的技术骨干,培养他,充分赋能和授权,让他成为你的得力助手。而你更多的是为他提供锻炼的机会和资源支撑,并做好流程优化和过程管控。
按照这个方法,我已经将团队的一名小组长成功培养成了公司的技术经理。
回到产品A上,我并不具备产品A所对口的技术栈积累,更关键的是,产品A研发团队并没有我信得过或者信得过我的技术骨干,具体的研发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三、我更看好自己当前所负责的产品线&马上就会有看得见的成果了
我当前所负责的团队研发的产品方向目前来看更具备市场潜力,大单就在眼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输出合格的产品——而这个动作很快就要完成了。
当然,不能只是推脱、抗拒上级的要求,我尝试站在上级的角度,为他提出了解决建议:
推荐了另外2名技术栈对口的研发团队的负责人,这2位负责人(其中一位就是从我团队培养出来的技术经理)在我看来同样有着比较好的主观能动性,专业技术能力、研发管理能力也都不错,缺的只是机会。
上级之所以首选我研发安全管理,研发管理的核心要义——带人成事,估计是因为我已经用过往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研发管理能力吧。
研发管理,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好带人做事:
项目管理能力是基础,也是有比较成熟的套路可用;而带人,则需要比较长期的用心投入,系统性地方法和规章制度。
提升下属的工作投入度,是带人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更好地带领团队“成事”。
我是胜哥聊技术管理,为你分享技术管理与职场感悟,欢迎与我交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