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基坑工程检测项目及标准汇总

基坑工程检测哪些项目?检测项目:工程测量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工程测量标准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基坑工程检测哪些项目?检测报告如何办理?检测周期多久?我们只做真实检测。

检测项目:

锚杆轴力、倾斜、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基坑回弹、建筑场地滑坡观测、裂缝、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围护墙(边坡)顶部、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裂缝(宽度、长度)、支撑轴力或变形、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围护结构(桩墙)内力、地表沉降、坑底隆起、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支护结构坡体水平位移、土体分层垂直位移、土压力、地下水位、坑底隆起(回弹)、应力、应变、支护结构内力、深层侧向变形、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竖向位移(垂直位移、沉降)、锚杆拉力、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围护结构内力、围护结构(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坡(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立柱变形、裂缝观测、支护结构内力(支护桩、墙内力)、立柱内力、围护墙内力、裂缝监测、坑底隆起、裂缝(长度、宽度)、锚杆及土钉内力、土钉内力、支撑轴力、变形、分层沉降、基坑底部竖向位移、土体分层水平位移、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锚杆内力、土压力(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支护结构垂直位移、桩、墙内力、锚杆及土钉轴力

检测标准:

1、-37-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2020 工程测量标准

3、SZ-08-2000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4、DGJ 08-11-2018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6.6.3.2-16.6.4

5、-201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6、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7、-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8、CECS-22-2005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范

9、GB -20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0、-20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1、GB -2019/6.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12、GB -2020 工程测量标准

13、DG/TJ08-2001-2016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14、-2007 工程测量规范

15、JGJ 8-201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6、-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7、-2001(2009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8、DG/TJ08-61-2018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19、-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20、GB -2019(6.1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

检测报告用途

商超入驻、电商上架、内部品控、招投标、高校科研等。

检测报告有效期

一般检测报告上会标注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时间、出具报告的时间。检测报告上不会标注有效期。常规来说只要测试没更新,测试不变检测报告一直有效。如果是用于过电商平台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基坑工程检测项目及标准汇总,一般他们只认可一年内的。所以还要看平台或买家的要求。

检测费用价格

因测试项目及实验复杂程度不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考证培训机构,具体请联系客服确定后进行报价。

检测流程步骤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更多检测需求请咨询客服。

建筑工程荷载规范,设计最大的影响:通用规范荷载分项系数的变化

2021年7月15日,住建部网站发布了13本全文强制规范,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各本通用规范均为强制性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并且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图1 全文强制规范发布的通知

1.通用规范对各种荷载分项系数的要求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2021(后续简称“抗震通用规范”)第4.3.2条对荷载效应的组合方式、各荷载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给出了详细的要求。由于抗震通用规范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市政工程和地下工程,因此考证含金量排行榜,对荷载的组合方式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2016版)(后续简称“抗规”)的表述不完全一致。抗震通用规范对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与现行抗规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3,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4。

图2 抗震通用规范对各种荷载效应的组合

图3 抗震通用规范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3

图4 抗震通用规范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4

2.抗规对各种荷载分项系数的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2016版)(后续简称“抗规”)第5.4.1条对荷载效应的组合方式、各荷载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的要求,分别如图5,图6所示,其中重力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2,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3。

图5 抗规对各种荷载效应的组合

图6 抗规对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不论是抗震通用规范还是抗规,都提到了对一般结构不考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同时组合。对于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应考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同时组合,并且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为0.2。在设计中如何判断结构属于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情况,在抗规5.1.4条的条文说明中给出了一个表述,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剪力和倾覆力矩相当,但在实际设计中可执行性比较差。

图7 抗规条文说明对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阐释

3.判断结构是否要考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同时组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后续简称“高规”)5.6.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与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组合按5.6.3条执行,同时按表5.6.4要求,仅对60m以上的高层建筑考虑重力荷载、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同时组合,这样在设计中就明确了风和地震同时组合的情况。高规给出的关于风和地震同时组合的要求比较明确,在实际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因此,自2022年1月1日通用规范执行后,对抗震通用规范中要求的风和地震同时组合的情况,仍然可按现行高规的要求,对60m以上高层建筑考虑。

图8 高规各种荷载效应的组合及分项系数

对于60m以上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同时组合,在设计“工况信息”参数下选择“地震与风同时组合”选项。在以前的旧版程序中是通过“按照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来控制风和地震是否同时组合。

图9 选择“地震与风同时组合”参数

4.通用规范分项系数及组合在软件中的实现

如果采用的是2021规范v 1.1版以后的程序,在“总信息”参数中,可以选择执行的规范,软件会自动默认“通用规范(2021版)”,程序将会按照通用规范内容执行。基础设计软件也自动默认“通用规范(2021版)”,如果要选择按照2010版规范,可以通过切换“执行规范”实现。

图10 2021规范V1.1版默认执行规范为“通用规范(2021版)”

图11 2021规范V1.1版基础软件默认执行规范为“通用规范(2021版)”

设计中选择了通用规范(2021版),程序自动对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按照通用规范值确定,分别为1.3和1.4,荷载组合表和构件信息输出的文本均能体现。如图14所示输出的剪力墙构件的剪压比对应的剪力组合已经考虑了风和地震同时组合时重力荷载的分项系数1.3和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1.4。

图12 软件根据通用规范要求自动调整重力荷载及水平地震分项系数

图13 软件根据通用规范要求自动确定荷载组合

图14 剪力墙剪压比对应的组合重力荷载系数1.3和地震作用分项系数1.4

5.采用2021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设计结果的对比

由于通用规范还涉及到其他的变化,如果仅仅考虑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变化,可能引起结构的整体指标、构件的相关指标及配筋会发生变化。

5.1 对结构整体指标的影响

重力荷载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调整对结构整体指标影响不大,结构周期、刚重比、总质量、地震作用下楼层基底剪力、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有效质量系数、倾覆力矩比例、零应力区比例等均不会引起变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控制结构整体稳定的刚重比指标的控制,钢结构通用规范中明确二阶效应系数计算,重力荷载采用设计值,按照现行规范该设计值指的是1.3倍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和1.5倍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的组合值。虽然该指标与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变化无关,但是由于通用规范的修改,会导致钢结构的刚重比指标发生变化。当然对混凝土结构,其刚重比的计算严格意义上也应该按照1.3倍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和1.5倍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的组合值来确定重力荷载设计值。

图15 钢结构通用规范对刚重比的计算要求

图16 现行高规对结构刚重比的控制

5.2 对结构楼层指标的影响

对于结构楼层的指标,如楼层位移比、刚度比、剪重比、质量比等楼层指标均不变。但是由于分项系数的变化,会引起组合内力变化,进而引起构件配筋发生变化,可能引起楼层抗剪承载力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引起对楼层薄弱层的判断与现行设计规范相比发生变化。

5.3 对结构构件指标的影响

1)混凝土柱构件轴压比变大。

增大幅度在8%左右。可能会导致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能满足要求的柱,采用通用规范设计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柱构件截面调整。

图17 与采用现行规范设计相比采用通用规范柱轴压比变大

2)混凝土剪力墙构件轴压比变大。

荷载分项系数的调整导致剪力墙轴压比增大幅度8.3%。可能会导致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能满足要求的剪力墙,采用通用规范设计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加厚剪力墙的厚度或者进行剪力墙长度调整。

图18 与采用现行规范设计相比采用通用规范剪力墙轴压比变大

3)混凝土梁、柱及墙构件的剪压比变大。

荷载分项系数的调整导致混凝土梁、柱及墙构件剪压比增大幅度8%左右。可能会导致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对构件指标的控制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通用规范后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构件截面调整或者结构方案调整。

图19 与采用现行规范设计相比采用通用规范剪力墙剪压比变大

4)钢结构厂房柱的轴压比限值可能减小。

钢结构框架柱及支撑的长细比限值与抗震等级有关,而钢结构厂房柱的长细比限值与钢柱轴压比有关。抗规要求不利单层钢结构厂房还是多层钢结构厂房,柱轴压比小于0.2,轴压比限值为150。对于轴压比大于0.2,单层厂房与多层厂房柱长细比限值要求不同。

由于分项系数的变化导致钢柱轴压比变大,可能会大于0.2,进而引起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柱长细比限值变小。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可以满足要求的厂房柱可能按照通用规范设计就不满足长细比构造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构件截面调整或者结构方案调整。

图20 单层厂房柱轴长细比限值

图21 多层厂房柱轴长细比限值

5)钢结构梁柱构件板件高厚比限值可能发生变化。

由于钢结构梁、柱板件宽厚比及高厚比限值与构件的应力比有关,对于抗震控制的钢构件建筑工程荷载规范,由于分项系数的变化,会引起应力比的变化,进而引起板件高厚比限值发生变化,但是具体板件宽厚比限值变大还是变小不好判断,有可能变大,也有可能变小。

由于软件当前对钢构件板件宽厚比、高厚比的控制默认是按照钢结构设计标准的S4与抗规规范按照抗震等级进行双控。很多情况下,按照抗震等级控制的板件宽厚比及高厚比限值会比较严格,因此,设计中从软件计算结果看可能板件宽厚比限值不变。

6)门架结构柱的长细比、板件宽厚比及高厚比限值可能变小。

由于荷载分项系数变大,可能会导致门架构件的承载力控制有可能由非抗震控制变为抗震控制。对于抗震控制的门架,构造措施的要求比非抗震控制的门架要求高,比如柱长细比限值可能从非抗震时的180变为150。这就导致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可以满足要求的结构,采用通用规范设计可能不满足长细比、宽厚比及高厚比的构造要求。

图22 抗震控制的门架构造措施的要求

7)分项系数变大导致柱轴压比变大可能导致柱进行强柱弱梁调整。

在判断柱是否要进行强柱弱梁调整时,要对所有地震作用参与的组合均进行判断,然后按照控制配筋最大对应的控制组合输出该组合号。有可能该组合号下对应的柱轴压比是小于0.15,此时柱不进行强柱弱梁调整。但是由于重力荷载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变大,引起柱压比变到大于0.15,可能会引起按照现行规范设计不进行强柱弱梁调整的柱,采用通用规范设计后,需要进行强柱弱梁调整。如果柱进行了强柱弱梁的调整,会引起组合内力变大,进而可能会引起配筋变大,这一点要引起设计师的足够重视。

图23 抗震规范对强柱弱梁调整的要求

5.4 对结构总配筋量的影响

1)楼板的配筋不变。

由于一般在设计中,楼板的配筋是按照每一块楼板分别按照纯弯构件进行配筋计算,不涉及到重力荷载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调整,因此,通用规范的执行并不影响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楼板的配筋。

2)结构梁、柱、墙配筋不同程度的变大。

通过对大量的6度区、7度区、7度半、8度及8度半地区的工程案例,结构类型包括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框剪、框筒、钢框架、多层钢结构厂房等,按照现行规范设计与按照通用规范设计结构各项整体指标、楼层指标及构件指标(柱轴压比、墙轴压比、梁柱墙的剪压比等)均满足要求。对比配筋量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框架、框剪、剪力墙及框架-核心筒等工程,梁、柱墙等配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烈度越高,配筋增加幅度越大。

不考虑楼板配筋的情况下,低烈度区(6、7度)的结构梁、柱及墙的配筋增加幅度均较小,增加幅度0.09%~2%;高烈度区(7度0.15g、8度、8度0.3g)的结构梁、柱及墙的配筋增加幅度大概在2%~6.23%,平均增加幅度在4.5%左右。

例如建筑工程荷载规范,设计最大的影响:通用规范荷载分项系数的变化,某7度区0.1g的框架结构,按照通用规范与现行设计规范相比配筋量对比。

图24 某7度0.1g的框架结构

图25 某7度0.1g的框架结构按照现行规范与通用规范配筋量对比

例如,某8度区0.2g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按照通用规范与现行设计规范相比配筋量对比。

图26 某7度0.1g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图27 某8度0.2g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按照现行规范与通用规范配筋量对比

5.5 对结构构件配筋的影响

与按照现行设计规范相比,通用规范荷载分项系数的调整,对构件配筋的影响可能与结构整体配筋量相比不尽然完全一致,可能有些情况下单构件的配筋变化幅度比较大,也有可能原来是由非抗震控制构件配筋,通用规范执行后变为由抗震控制配筋等。

1)由抗震控制的独立基础短柱配筋可能变化幅度很大。

某框架结构,8度区0.3g,其独立基础由抗震控制,对比其独立基础短柱的配筋,采用通用规范的分项系数,相比现行规范,配筋增加幅度较大,增加36.3%。

图28 抗震规范对强柱弱梁调整的要求

2)墙构件配筋由构造变为抗震控制。

某剪力墙结构中的墙体,采用现行设计规范,其配筋是构造,但是采用通用规范设计,由于分项系数变大,墙构件的配筋变成抗震控制。

图29采用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对比某剪力墙的配筋

3)梁构件配筋增加幅度比内力增加幅度大很多。

某框架结构中的一根框架梁,按照通用规范进行设计,相比现行设计规范,该梁i端的地震组合下的弯矩增加了大概8%左右,但是该梁对应的配筋增大幅度为15.5%,远大于内力增加的幅度。

图30 采用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对比某根框架梁的配筋

4)抗震控制的钢结构,构件应力比会变化大。

某钢框架结构中的钢梁及钢柱,其应力比均由地震作用控制,按照通用规范进行设计,相比现行设计规范,该梁的应力比增加了大概6.3%;钢柱强度应力比增加4.2%,稳定应力比增加4.6%。

图31 采用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对比某钢梁的应力比

图32 采用通用规范与现行规范对比某钢柱的应力比

6.采用2021通用规范相关注意事项

一旦采用通用规范,会引起柱、墙构件轴压比、剪压比变大,这会导致用现行规范设计的结构方案,可能要做变更,不仅仅是配筋变大的问题。对于由于轴压比、剪压比的变大,导致轴压比、剪压比超出现行规范设计要求时,要进行结构中构件截面的调整,这可能会进一步引起配筋的变化。

同时,对于有些柱配筋时,由于采用现行规范可能配筋组合对应的轴压比小于0.15,不做强柱弱梁调整,但是按照通用规范设计,轴压比变大,可能要进行强柱弱梁调整,这会导致组合弯矩变大,导致柱配筋变化较大。

还有一些工程,采用现行规范,可能构件配筋是构造配筋,但是采用通用规范配筋有可能变成有抗震控制,这可能会导致配筋有较大变化。

对于个别构件来看,有可能组合内力在采用通用规范后增加8%左右,但是引起构件的配筋变化可能达到16%左右。

通用规范即将执行,设计师需要提前了解并掌握通用规范的具体变化及对结构产生的各项影响,避免通用规范执行后,由于采用了现行设计规范而导致构件配筋增大,甚至引起结构方案调整而影响结构设计的效率。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对工程整体质量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通用规范对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提高,进一步直接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

新规范V1.2版软件已经在上部结构、钢结构、预应力、砌体、基础等全模块均实现了对通用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设计师可以直接下载最新的程序使用。

点击此处下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135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4月 7日 上午9:07
下一篇 2024年 4月 7日 上午9:08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