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全面建成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中国石化全面建成我国最大炼化一体化基地,转入开工准备阶段。一期项目将于今年底开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投产后镇海炼化将形成27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产能,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进一步拉动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宁波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万亿元级绿色石化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推动我国石化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该项目是中国石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部署,其建成是打造镇海等4个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关键节点。一期项目主要包括乙烯工程主体及产业链配套项目,经过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等55家单位近3万名建设者安全高效施工,乙烯项目从2020年3月基础设计批复、现场土建基础开工到2021年6月底中交,仅用了15个月。
一期项目国产化率高,国内首次实现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心脏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全部国产化,大机组指标优于国际标准;首次实现百万吨级乙烯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分散控制系统的全面国产化,在大型装置控制系统国产化上迈出重大一步。数字化水平高考证培训机构,实现了数字工厂和物理工厂同步建设、同时交付,并量身定制了应用于智能工厂的5G专网,将落地1万个5G连接基站,基地仪器仪表、开关阀门、视频监控等设备将陆续接入5G专网。(记者 符慧 闫坪卉)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标准,探索新模式!三个关键词看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我国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一季度已建成超1900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各地都遇到了哪些难题,国家又将如何统筹发力,持续推进呢?通过三个关键词:任务艰巨,资金保障,加强监管,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情况。
不久前,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来参会的都是各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负责人。
福建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 翁定河:关注农田建设如何加大投入,如何拓宽资金的渠道。第二个就是项目的管理质量,项目的工程质量如何提高。
因为地形地貌、耕地肥力等不同,各地建设重点内容有所差异,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项目监管等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建设要求,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农业农村部积极指导各地完善多元化筹资机制,统筹整合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将亩均建设投入逐步达到3000元。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 郭永田:积极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金融支持农田建设一揽子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强化监督考证书的正规网站,着力开展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常态化监管、全流程监管、一体化监管。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 郭永田:规范项目设计、施工,全力推动项目实施,加强调度指导,保质保量完成80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推进建管用一体化探索,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整区域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 探索新模式
今年,我国选择粮食主产区的部分地市、县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探索有效工作机制、投入模式和技术路径。那么什么是整区域推进呢?
安徽芜湖全市已建高标准农田超过255万亩。在繁昌区新东村,2200多农户的7000亩农田合理归并后,实现了整村规模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王小波是新东村的村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把整个村子的农田进行整体规划,实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是要把农民手中的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第二,让农户同意认可一件事儿,就是原来一家一户的农田布局将不复存在,要打破各家耕地边界进行规模化经营建设,而这项工作在最开始推行的时候,阻碍很大。
安徽芜湖市繁昌区新东村党委书记 王小波:我通过土地确权的面积来打消老百姓的顾虑,因为每个土地确权本子上面它的总面积都有,不管我田怎么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标准,但是以后的承包费用或者是收益都是按你的田承包面积来算。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耕—种—管—收—卖一体化,节水节电节肥,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粮食产能一下提高了20%以上,给农民的田租从原来的每亩300元上涨到了现在的500元,这让农民真正看到了实惠。
目前安徽省内选择10个县开展整县推进建设试点,鼓励各地整村整镇整流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不仅仅是安徽,目前各地都在探索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河南,面积15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正在规划实施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标准,探索新模式!三个关键词看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92个县、市、区,单个项目不低于亩。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建设管理处处长 黄幸福:小田并大田,意味着这一家的地可以集中到一块。现在不但集中一块,我把整个一个村里面的地都要给它统一规模经营起来。通过这个地方的实践,我觉得我们下一步在推进河南的示范区土地规模化经营上,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贵州喀斯特地貌上探索投融资新模式
贵州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典型区域之一,耕地分散,土地石漠化比较严重。相比其它地方,在这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难度很大,建设成本高。要想把这里的中低产田提升改造,首要一点就是资金,那么这资金究竟从哪里来?
贵州贞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徐方: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我县的农田补助资金是每亩1500元,这只能做到最基本的土地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的建设。我们做了测算,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土壤培肥,适宜机械化耕作处理,这样我们每亩所需的投资均要超过3500元。
贞丰县通过组建以政府牵头,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专班,积极探索“以田养田”的投融资模式。
贵州贞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徐方:贞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旱地改水田)项目,实现新增粮食产能超2245万公斤以上。这些高标准农田和旱地改水田的项目建成,预计新增指标流转收益可达13亿元,利用这笔指标收益,我们来偿还相关债务,达到“以田养田”的良好效果。
除了“以田养田”,贵州省协调职能部门,积极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指导各地通过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利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主任 余凯:我们创新市场运作建设、鼓励农民主体参与建设、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投入建设。这样的创新模式是成功的,我们今年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推行运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