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出图性,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与流程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25.图1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的流程原理图;本发明涉及智能出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基于bim的装配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bim的装配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制图是为建筑设计服务的,因此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要绘制不同内容的设计图。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绘制初步设计图,在技术设计阶段绘制技术设计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绘制施工图,大型的建筑图在绘制的时候需要进行装配,会使用到bim软件制图,bim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和智能管控技术,该项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建筑模型,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可广泛应用于项目建设方案策划、招投标管理、设计、施工、竣工交付和运维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和协同化管理;现有的bim在制图装配出图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图装配的时候不能根据制图的时候删除底图上的无用信息,导致在制图装配的时候很容易卡设,影响装配出图的正常进行,且在装配的时候不能根据导入的底图对装配好的图进行检测,使装配错误的建筑图也会正常出图,从而会影响设计的真实性,鉴于以上缺陷,因此我们提出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图装配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制图的时候删除底图上的无用信息,导致在制图装配的时候很容易卡设,在装配后也不能对装配好的图进行检测,使装配错误的建筑图也会正常出图,影响后续的正常工作,因此提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4.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模型,设置匹配基数,便于下一步制图的顺利进行;

5.s2:选择底图,匹配等同信息,使建筑制图找到制图的初始方向;

6.s3:基本信息输入,导入建筑底图,自动删除底图上的基本信息,保留功能匹配名称的关键词,使得导入的建筑底图清楚简要,不会在制图的时候因为一些无用的信息占用太大空间,影响制图的运行;

7.s4:匹配出图平面,根据建筑底图上的相关信息匹配相关的出图平面,并进行构件名称输入,尺寸标注;

8.s5:导入组件,对各个组件进行加工处理;

9.s6:图形装配,且对装配好的图形进行吻合度识别,当出现装配不合适时,将出现错误警示,无显示错误继续工作;

10.s7:成功完成装配,自动生成相对应的图形名称以及序号,下一步将进行出图。

11.优选的,还包括:s8:无效信息识别模块,用于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进行进行自动识别。

12.优选的,还包括:s9:自动过滤模块,自动过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无效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无效信息识别的时候对识别出的无效信息进行自动过滤。

13.优选的,还包括s10:准确度匹配模块,用于对建筑底图相关信息与出图平面进行精准的匹配。

14.优选的,还包括:s11:误区检测模块,当图形装配的时候,出现错误警示时,将会自动开启误区检测模块,用于对误区进行进一步检测。

15.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s12:对误区进行精度检测,然后再次计算尺寸,重新完成装配工作。

16.优选的,还包括s13:图形储存、归类模块,用于对完成装配的建筑图进行自动储存,并归类整理。

17.优选的,s5包括以下分步骤:

18.s51:根据建筑底图的相关信息对组件进行尺寸调整,对组件图形进行确定;

19.s52:将各个组件进行组装顺序排列,并匹配相对应的组件名称,用于在组装之前对组件进行预装工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1.本发明中在导入建筑底图的时候能够自动删除底图上的基础信息,保留功能匹配名称的关键词,使得建筑底图清楚而不杂乱,通过设置无效信息识别模块与自动过滤模块,能够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信息进行识别且自动过滤掉,保证了底图的真实有效性;

22.本发明中通过在对图形装配好之后对图形进行吻合度识别,可以自动识别出装配的错误,当识别出错误之后通过误区检测模块对误区进行再次检测,然后再次计算尺寸,重新完成装配,使得装配能够准确的完成;

2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图形储存、归类模块,能够对装配好的建筑图进行自动储存且归类处理,便于后期的管理;

24.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巧妙,能够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信息进行识别且自动过滤掉,保证了底图的真实性、有效性,可以自动识别出装配的错误,当识别出错误之后通过误区检测模块对误区进行再次检测,保证了装配的准确性,使出图能够顺利精准的完成,利于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25.图1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的流程原理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流程原理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一

30.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模型,设置匹配基数,便于下一步制图的顺利进行,使制图的过程中基数能够快速匹配生成;

31.s2:选择底图,匹配等同信息,使建筑制图找到制图的初始方向,使得在制图的时候需要的信息能够快速的获得,使得建筑图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

32.s3:基本信息输入,导入建筑底图,自动删除底图上的基本信息,保留功能匹配名称的关键词,使得导入的建筑底图清楚简要,不会在制图的时候因为一些无用的信息占用太大空间,影响制图的运行,使整个制图的过程能够流畅完成,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制图出图的效率;还包括:s8无效信息识别模块与s9自动过滤模块,用于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进行进行自动识别;自动过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无效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无效信息识别的时候对识别出的无效信息进行自动过滤;

33.s4:匹配出图平面,根据建筑底图上的相关信息匹配相关的出图平面,并进行构件名称输入,尺寸标注,使得制图匹配的时候能够根据构件名称与尺寸完成匹配;还包括s10准确度匹配模块,s10准确度匹配模块与步骤s4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建筑底图相关信息与出图平面进行精准的匹配,提高了匹配的准确性;

34.s5:导入组件,对各个组件进行加工处理,使得组件在后续装配的时候不会出现细节上的小错误,导致后续装配的失败浪费装配的时间,能够保证装配出图的效率;

35.s6:图形装配,且对装配好的图形进行吻合度识别,当出现装配不合适时,将出现错误警示,无显示错误继续工作,在第一次装配后对装配的图形进行自动识别,确认装配是否有误,如果存在误区将会停止继续工作;

36.s7:成功完成装配,自动生成相对应的图形名称以及序号,下一步将进行出图,在最后一步完成装配后自动生成图形名称以及序号,便于后期的参照与设计参考。

37.本事实例中,通过设置步骤s3在导入建筑底图的时候能够自动删除底图上的基础信息,保留功能匹配名称的关键词,使得建筑底图清楚而不杂乱,使得导入的建筑底图能够清楚、简洁,通过设置无效信息识别模块与自动过滤模块bim的出图性,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与流程,能够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信息进行识别且自动过滤掉,保证了底图的真实有效性,在制图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些无效的信息占用大量的内存,影响制图的运行,使整个制图的过程能够流畅完成,有效的避免了出现卡顿的情况,提高了制图出图的效率。

38.实施例二

39.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还包括:s11误区检测模块,当图形装配的时候,出现错误警示时,将会自动开启误区检测模块,用于对误区进行进一步检测;在误区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设置了步骤s12:对误区进行精度检测,然后再次计算尺寸,重新完成装配工作,当第一次装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再一次进行准确的装配,直到装配完全正确后才进行出图,进一步保证了出图的正确性,使后续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不会出现返工的情况;还包括s13图形储存、归类模块,通过设置图形储存、归类模块能够对装配完成的建筑图进行自动储存,并归类整理,便于后期的需求查找。

40.本事实例中通过在对图形装配好之后对图形进行吻合度识别,可以自动识别出装配的错误,当识别出错误之后通过误区检测模块对误区进行再次检测,然后再次计算尺寸,重新完成装配,使得装配能够准确的完成,只有装配完全正确后才会进行出图工作,提高了出图的准确度,使后面的设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通过设置图形储存、归类模块,能够对装配好的建筑图进行自动储存且归类处理,便于后期的管理与运用。

41.实施例三

42.参照图1与图2,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模型,设置匹配基数,便于下一步制图的顺利进行;s2:选择底图,匹配等同信息,使建筑制图找到制图的初始方向;s3:基本信息输入,导入建筑底图,自动删除底图上的基本信息,保留功能匹配名称的关键词,使得导入的建筑底图清楚简要,不会在制图的时候因为一些无用的信息占用太大空间,影响制图的运行;s4:匹配出图平面,根据建筑底图上的相关信息匹配相关的出图平面,并进行构件名称输入,尺寸标注;

43.s5:导入组件,对各个组件进行加工处理;s5包括以下分步骤:

44.s51:根据建筑底图的相关信息对组件进行尺寸调整,对组件图形进行确定,便于在装配的时候能够顺利的进行匹配,使得装配能够快速的完成,可以节约装配的时间,提高装配的效率;

45.s52:将各个组件进行组装顺序排列,并匹配相对应的组件名称,用于在组装之前对组件进行预装工作,在装配的过程中装配组件不会混乱,保证了正确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46.s6:图形装配,且对装配好的图形进行吻合度识别,当出现装配不合适时,将出现错误警示,无显示错误继续工作;

47.s7:成功完成装配,自动生成相对应的图形名称以及序号,下一步将进行出图。

48.本事实例中,通过在导入组件的时候对各个组件进行加工检测处理,在装配的时候能够顺利的进行匹配,可以节约装配的时间,提高装配的正确率,尽量避免装配的返工步骤;在对组件处理的时候对各个组件进行组装顺序排列,用于在组装之前对组件进行预装工作,在装配的过程中装配组件不会混乱,使装配可以顺利的进行,提高了制图的效率。

49.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模型,设置匹配基数;s2:选择底图,匹配等同信息;s3:基本信息输入,导入建筑底图,自动删除底图上的基本信息,保留功能匹配名称的关键词;s4:匹配出图平面,根据建筑底图上的相关信息匹配相关的出图平面,并进行构件名称输入,尺寸标注;s5:导入组件,对各个组件进行加工处理;s6:图形装配,且对装配好的图形进行吻合度识别,当出现装配不合适时,将出现错误警示,无显示错误继续工作;s7:成功完成装配,自动生成相对应的图形名称以及序号考证含金量排行榜,下一步将进行出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处理的电子信息的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8:无效信息识别模块,用于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进行进行自动识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9:自动过滤模块,自动过滤模块的输入端与无效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无效信息识别的时候对识别出的无效信息进行自动过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10:准确度匹配模块,用于对建筑底图相关信息与出图平面进行精准的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11:误区检测模块,当图形装配的时候,出现错误警示时,将会自动开启误区检测模块,用于对误区进行进一步检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s12:对误区进行精度检测,然后再次计算尺寸,重新完成装配工作。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bim的出图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13:图形储存、归类模块,用于对完成装配的建筑图进行自动储存,并归类整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特征在于,s5包括以下分步骤:s51:根据建筑底图的相关信息对组件进行尺寸调整,对组件图形进行确定;s52:将各个组件进行组装顺序排列,并匹配相对应的组件名称,用于在组装之前对组件进行预装工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智能出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其主要针对于装配容易卡顿以及不能保证出图准确率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模型,设置匹配基数,便于下一步制图的顺利进行;S2:选择底图,匹配等同信息,使建筑制图找到制图的初始方向;S3:基本信息输入,导入建筑底图,不会在制图的时候因为一些无用的信息占用太大空间,影响制图的运行;S4:匹配出图平面,根据建筑底图上的相关信息匹配相关的出图平面,并进行构件名称输入,尺寸标注。本发明设计巧妙,能够对建筑底图上的无效信息进行识别且自动过滤掉,保证了底图的真实性、有效性,可以自动识别出装配的错误。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配出图。出图。出图。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山河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4/20

bim+三维扫描,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管理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属于事故高发项目,风险较大,各地对基坑工程的安全监管也十分重视,但基坑工程事故仍然不时发生。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单位没有对深基坑工程从勘查设计到基坑回填的全过程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

以目前bim、互联网、公有云、移动客户端等技术的发展水平,完全可以做到施工信息获取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可以实现实时监管,但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还不多见。

例如搜狐网页上的文献[bim+3d激光扫描技术在珠海ifc项目的应用]介绍了3d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结合工程案例描述3d激光扫描技术应用过程,探索3d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实用性。快资讯网页上的文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的结合应用]采用三维激光技术与bim模型的结合,更好的促进了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在博客上的文献[gw-三维激光扫描的实景三维土方应用]通过空间坐标转换,将点云数据与bim基坑设计模型进行叠合,实现真实场景下的数据融合,可动态直观的展示设计效果与现状数据的关系。目前国内已有将bim和3d激光扫描模型集成并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的报道,但此类平台虽然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但无法进行实时监控。

申请号为cn2.7,发明专利名称为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快速bim建模的方法,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快速、精确、批量bim建模,可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现场复测的数据量,提高建模精细度及效率,合理利用资源,解决由传统bim建模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之处,从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bim建模。申请号为cn2.0,发明专利名称为深基坑健康监测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本发明针对深基坑深、大和复杂的特点,利用bim和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实现对深基坑的实时监测。现有采用bim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检测平台仍沿用传统算法,未对系统进行优化,且3d激光扫描模型无法通过web显示,进而无法有效识别基坑变化及危险源。

申请号为cn2.8,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智能化基坑监测系统,从数据采集到报表生成大大缩短时间,及时准确向施工方提供基坑状态信息,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没有因监测频率增加而造成报表延期滞后现象。申请号为cn2.8,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基坑在线监测系统综合数据存储传输装置,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现场数据存储的发送的便捷性和通用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现有基坑安全监测平台虽已有采用云平台,但此类平台仍采用传统基坑安全监测管理模式,没有实现监测数据可视化及辅助远程监控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深基坑监测系统采用的传统算法未进行优化处理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模型无法通过web平台显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利用优化算法分别对bim模型和点云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并合成三维深基坑模型;利用web平台将三维深基坑模型显示,实现了bim模型的可视化;将现场监测数据传输到web平台,使监控数据能够实时在三维深基坑模型中查看bim+三维扫描,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及时发现危险源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包括3d激光扫描系统、bim系统和监测系统;3d激光扫描系统和bim系统分别与监测系统相连接;所述3d激光扫描系统包括3d激光扫描仪,用于获取真实的深基坑的点云模型;bim系统包括图纸导入单元,用于读取深基坑的图纸信息,获得深基坑的三维bim模型;所述监测系统用于对现场的深基坑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监测系统包括云平台系统与预警系统;所述云平台系统均与3d激光扫描系统、bim系统相连接、预警系统相连接。

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步骤如下:

s1、将深基坑的图纸信息导入软件中,利用软件对深基坑进行三维建模生成bim模型,并对bim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bim模型;

s2、利用3d激光扫描系统对已完成支护的深基坑区域进行3d激光扫描获得点云数据,再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点云拼接和坐标变换建立三维点云模型,并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点云模型;

s3、将轻量化bim模型和轻量化点云模型分别输入web平台,web平台内设有模型处理单元,在模型处理单元内对轻量化bim模型和轻量化点云模型的数据分别进行坐标变换转化到工程实际坐标系中得到虚拟场景的数据和真实场景的数据,再通过坐标统一对真实场景的数据与虚拟场景的数据在模型处理单元内进行合成构建三维深基坑模型,并设置三维深基坑模型中每个区域的数据的容错范围,再将三维深基坑模型和容错范围通过web平台显示;

s4、监测人员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已完成支护的深基坑进行现场监测获得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web平台与三维深基坑模型作对比,通过web平台显示对比结果,判断监测数据的临界点与危险点,当监测数据超出容错范围的预警阈值时,监测系统向手机端发送预警信号,工作人员采取及时补救措施,同时返回步骤s4,循环地将监测数据与三维深基坑模型做对比,直至满足终止条件,从而实现深基坑的安全监测。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对bim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bim模型的方法为:

s11、选定bim模型的参考标志点并记录参考标志点的坐标,再对参考标志点的坐标进行移动处理,使其与现场测量放线的坐标保持一致;

s12、选定bim模型的压缩精度;

s13、选定要导出的bim模型的几何结构和属性信息,并将几何结构和属性信息无损的输出到云平台中的lbp文件中,得到轻量化bim模型。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点云模型的方法为:对三维点云模型的点云数据进行流式传输和渲染,再采用按需加载的多分辨率点云层次结构进行压缩存储;同时剔除视锥体外的点云数据,以较高细节渲染近处的区域,以较低细节渲染远处的区域,获得轻量化点云模型。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轻量化点云模型是已完成支护的深基坑结构的实际三维模型。

优选地,根据步骤s4中根据预警阈值将预警信号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三个等级。

优选地,根据步骤s4中终止条件为:监测数据不超出三维深基坑模型对应位置的数据的容错范围。

本技术方案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基于bim模型和点云模型对比的综合检测平台,使监控数据能够实时在三维bim场景中查看。

2.采用优化算法,对bim模型和点云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可将三维模型的几何数据和属性信息无损的输入云平台上,便于利用浏览器或手机端展示应用。

3.采用web平台可实时查看监测数据与三维深基坑模型数据的对比考证书的正规网站,实现三维深基坑模型的可视化及辅助远程监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包括3d激光扫描系统、bim系统和监测系统;3d激光扫描系统和bim系统分别与监测系统相连接;所述3d激光扫描系统包括3d激光扫描仪,用于获取真实的深基坑的点云模型;bim系统包括图纸导入单元,用于读取深基坑的图纸信息,获得深基坑的三维bim模型;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云平台系统和预警系统,对现场的深基坑进行实时远程监控;所述云平台系统与3d激光扫描系统相连接,云平台系统与bim系统相连接,将点云模型和bim模型分别输入云平台中合成三维深基坑模型并通过云平台显示;云平台系统与预警系统相连接,对现场的深基坑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危险点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返回云平台系统,对深基坑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深基坑的安全监测。

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深基坑的图纸信息导入软件中,利用软件对深基坑进行三维建模生成bim模型,并对bim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bim模型。

所述对bim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bim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s11、选定bim模型的参考标志点并记录参考标志点的坐标,再对参考标志点的坐标进行移动处理,使其与现场测量放线的坐标保持一致;其中,参考标志点一般选择bim模型中的轴网交叉点。

s12、选定bim模型的压缩精度;压缩精度在0.1到1之间,默认选定压缩精度为0.5,即为原始模型所占磁盘空间的20%左右,选定压缩精度越小压缩体积越小。

s13、选定要导出的bim模型的几何结构和属性信息,并将几何结构和属性信息无损的输出到云平台中的lbp文件中,得到轻量化bim模型;其中,几何结构包括去除bim模型中的非几何信息,仅保留了bim模型的结构和几何拓扑关系,属性信息包构件的族类型、名称、构件id等自定义属性以及限制条件、材质、尺寸标注、标识数据。

s2、利用3d激光扫描系统对已完成支护的深基坑区域进行3d激光扫描获得点云数据,再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点云拼接和坐标转换建立三维点云模型,并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点云模型;轻量化点云模型即是已完成支护的深基坑结构的实际三维模型。其中,3d激光扫描系统中的3d激光扫描仪采用的是-400型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400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深基坑现场扫描后通过配套的软件生成las格式的点云数据。

所述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轻量化点云模型的方法为:对三维点云模型的点云数据进行流式传输和渲染,再采用按需加载的多分辨率点云层次结构进行压缩存储;同时剔除视锥体外的点云数据,以较高细节渲染近处的区域,以较低细节渲染远处的区域,获得轻量化点云模型。

s3、将轻量化bim模型和轻量化点云模型分别输入web平台,web平台内设有模型处理单元,在模型处理单元内对轻量化bim模型和轻量化点云模型的数据分别进行坐标变换转化到工程实际坐标系中得到虚拟场景的数据和真实场景的数据,再通过坐标统一对真实场景的数据与虚拟场景的数据在模型处理单元内进行合成构建三维深基坑模型,并设置三维深基坑模型中每个区域的数据的容错范围,再将三维深基坑模型和容错范围通过web平台显示;如果真实场景的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不一致时,对bim模型进行修改,将虚拟场景数据修改为真实场景数据。

s4、监测人员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已完成支护的深基坑进行现场监测获得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web检测平台与三维深基坑模型作对比,通过web平台显示对比结果,判断监测数据的临界点与危险点,当监测数据超出容错范围的预警阈值时,web平台显示异常,预警系统向手机端发出预警信号,预警信号的等级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三个等级,工作人员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返回步骤s4bim+三维扫描,循环地将监测数据与三维深基坑模型作对比,直至满足监测数据不超出三维深基坑模型对应位置的数据的容错范围的要求,从而实现深基坑的安全监测。通过web平台可实时查看深基坑的数据和监测数据,实现监测系统的远程监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3D激光扫描技术的复杂深基坑监测系统及方法,监测系统包括3D激光扫描系统、BIM系统和监测系统;3D激光扫描系统和BIM系统分别与监测系统相连接;所述3D激光扫描系统包括3D激光扫描仪,用于获取真实的深基坑的点云模型;BIM系统包括图纸导入单元,用于读取深基坑的图纸信息,获得深基坑的三维BIM模型;所述监测系统用于对现场的深基坑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监测系统包括云平台系统与预警系统;所述云平台系统均与3D激光扫描系统、BIM系统相连接、预警系统相连接。本发明采用优化的BIM系统和3D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建模,又利用了web平台实现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实现了复杂深基坑的实时监测及远程监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二东;李芒原;何海英;张传浩;黄豫甲;曹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19.08.3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719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5月 8日 下午7:04
下一篇 2024年 5月 8日 下午7: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236029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