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2月19日讯 东石新村,共1838户,3950人,党员220名,耕地面积8000余亩,村庄位于莱西市南墅镇的东北角,北靠芝山与招远接壤,这里地处偏远山区,离市区35公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严重。2015年以来工厂八大员,村庄党组织通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了集体农场——东石农场,农场总面积达800多亩,主要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面对同行的竞争和电商的冲击工厂八大员,当好“八大员”,培育“七彩东石”之花,有些水土不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的价格,导致合作社连年亏损。
2020年10月,省派驻南墅镇东石新村工作队来到东石新村以后,以打造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东石模式”为目标,扎根基层,心系发展,担当作为,精准帮扶,努力探索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方法,让东石新村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莱西市的明星村。村庄已连续三年为村民分了红,村民也住进了暖气、天然气入户的精装修电梯洋房。三年来,村庄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青岛市基层党建示范村”“山东省绿色能源发展标杆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10月,东石新村的工作经验作为青岛市唯一村级案例入选《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案例选编》。
当好“七彩东石”的设计员
村庄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工作队来到东石新村以后,共帮助村庄编写发展规划、调研报告、工作方案等材料10余篇,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引领东石新村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让品牌化来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工作队帮助设计了乡村公用品牌——“七彩东石”。“七彩东石”共有三层寓意:一是产业品牌,寓意着东石农场的农产品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二是村庄品牌,寓意着东石新村是和谐美丽的,村村有特色,村村有精彩,即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三是党建品牌,“七彩东石党旗红”,寓意着东石新村的要走“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发展之路。
为了增强东石农产品的竞争力,工作队邀请山科大艺术学院的老师为村庄辖区内的三家企业重新设计包装礼盒,新设计突出了众多南墅特色元素,如:青山湖、大青山、桃花、跑山鸡等。同时,为了突出东石农产品的特色,增加销量,更好地拉近与消费者的亲切感,工作队帮助设计了一系列广告语。如:“东石农场——好山好水好农品”“青山沽水,东石优品”“东石咸鸭蛋,来自青山湖的美味”“我的家乡青山湖”“东石地瓜让你想家”“东石苹果——外表朴实无华,内心甜蜜无比”“美味传千年,盛世桃花鸡”等 。
为了提升辖区内企业的知名度和对外形象,工作队还专门帮助芦香园蛋业公司进行了VI设计和公司宣传栏、展板的设计制作等。
当好“七彩东石”的建设员
为了帮助东石新村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工作队从村庄产业、党建、治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十多个项目的建设。
在产业发展上,工作队用帮扶资金100万为东石农场建设了4个冬暖式高温大棚,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集体收入。为帮助东石新村发展红薯产业,解决红薯的储存难题,利用帮扶资金60万为村庄建设了储量1200吨的红薯储存窖一座。同时,为帮助东石新村延长红薯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工作队用参加莱西市乡村共富项目创业大赛获得的创业资金70万元,为村庄的共富公司建了一座占地300平的红薯深加工工厂。为支持萌山村发展文旅产业和特色经济,帮助村庄建设了萌山书画院和萌山根雕馆。
在提升党建上,工作队为东石新村建设了莱西市第一家村级党校——东石党校,东石党校的建成,提升了东石党建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更好地推动村庄走“党建引领,共同富裕”之路。同时,还帮助村庄建成了党建墙一座、 党建雕塑一座、乡村会客厅一处。
在村庄治理上,工作队为引导东石新村开展以德治村,打造德治村庄,帮助村庄建设了道德积分水站,村民可凭道德积分免费饮用纯净水。还帮助东石新村新建升旗台一座,定期组织村民举行升国旗仪式,加强村民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方便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工作队帮助村庄建设了“七彩东石大舞台”和篮球场各一处。
当好“七彩东石”的引进员
工作队通过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专家、项目、合伙人,来助力村庄更好地发展。先后帮助东石农场引进黄金籽西红柿、玉波葡萄、荷兰香杏、海阳网纹瓜、白玉黄瓜等10余种优质的果蔬新品种。帮助东石农场从昌乐引进熊蜂授粉技术,每年节约人工授粉费用5万元,还提高了水果的坐果率和品质。定期邀请青农大和山科大的专家教授到村庄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大学教授进乡村”活动。帮助村庄引进投资800多万元的棉花打包膜生产项目一个,带动了周边40多名村民就业。帮助村庄引进山东五棵松农业有限公司作为红色合伙人,助力村庄发展现代农业。
当好“七彩东石”的推销员
销路决定出路,为了帮助东石农产品拓宽销路,提高销售,工作队采取了多种的办法,打出了助力销售的组合拳。
推动村庄和山科大工会开展“校地合作,党建共建”活动,定期开展农产品进校园活动,先后举办了20余期“东石优品进校园”活动,共销售农产品40余万元。
工作队积极对接渤海湾港口集团、山东省海洋科技研究院、半岛都市报社、山科大、青农大等单位,先后团购了20余万元东石农产品。
帮助村庄在莱西城区四家超市内设立了东石优品专柜,专门销售东石新村的农产品。帮助村庄打造了“东石优品”微信商城,开展线上销售。
带领东石新村的优质农产品走进莱西市政府的机关食堂,销售给广大机关干部。带领东石新村的优质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次数多达5次以上,为东石优品走出莱西,搭建了平台和纽带。
当好“七彩东石”的送货员
当东石农场没有司机送货的时候,工作队队员就开着农场的送货车到莱西、青岛、潍坊、烟台等地为客户送货。
当好“七彩东石”的装卸员
工作队队员在闲暇时经常到东石农场帮忙装卸农产品考证书的正规网站,也会在外出送货的时候帮忙卸车,最多的一次是给山科大送了13吨红薯,共卸了4个多小时。
当好“七彩东石”的慰问员
工作队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每月都把开展入户走访当成重要工作来抓,责任到人。入驻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走访慰问活动30余次,走访慰问了600余人次,为群众送去慰问物品价值40余万元;组织公益下乡活动30余场,受益群众达2000多人;对接青岛市市立医院、海慈医院、莱西市妇幼保健院等各级医院,到村庄开展医疗下乡活动6次;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20余场,丰富了村庄文化生活,增强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好“七彩东石”的宣传员
宣传引领发展,宣传也是生产力。入驻以来,工作队以多种的形式,为东石新村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三年来,为提高了东石新村的知名度、美誉度,工作队共在各类媒体上宣传东石新村20余次;帮助东石新村拍摄了《小山村发钱记》《七彩“炼石”记》的宣传片;帮助萌山村拍摄了《红色萌山党旗红》《山水之间,红色萌山》的宣传片;协助青岛人民银行在东馆村和萌山村拍摄了《北海银行在青岛》的红色纪录片。
为增强村庄的凝聚力和宣传力,工作队帮助东石新村创作村歌——《七彩东石之歌》,帮助萌山村创作村歌——《萌山颂》;同时,还帮助东石新村成立了“七彩东石巾帼文艺宣传队”和“七彩东石威风锣鼓队”,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宣传党的好声音、好政策。
为宣传东石新村优质的农产品,工作队联系莱西交运公司,在30多辆城乡公交车上为东石农场打广告;并多次为东石农场拍摄农产品宣传带货视频,其中有一期带货视频于2022年6月2日在“学习强国”上进行了播放。
2023年11月27日,受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邀请,工作队李克忠、赵冰洁两名队员参加了“第一书记朋友圈”的直播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对东石新村、强村共富公司、东石洪海合作社、东石优质农产品等进行大力宣传。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七彩东石”的振兴之花是用勤劳的双手培育出来的,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七彩东石党旗红,强村共富百业兴,祝福“七彩东石”开出更大花,结出更大果。(通讯员 赵冰洁 李克忠)
人民的八大员,毛主席赞扬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是如何形成的
在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黑龙江省的3家兵工企业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和庆华工具厂创造了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3项经验,又在总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不久,被毛泽东概括到著名的“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创举,对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效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是3个兵工厂的职工做出的具有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做出了工业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决定。1957年3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位于齐齐哈尔的建华机械厂认真贯彻党的“八大”决议,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一方面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给车间班组放权,另一方面发动查找企业经营管理和干部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组织职工群众进行整改,使职工凡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都自己解决,把整改作为工人参加管理过程。在4车间5工段(既后来的405小组)进行工人参加管理试点。面对生产班组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一个朴素而实际的口号:“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打破了“管理是干部的事,生产是工人的事”的旧观念。在第一次小组会上,由工人自己管理劳动纪律、质量分析、文明生产、劳动保护、工艺规程、产品统计、工具保管7个工管员产生了,紧接着在第二次小组会,又补充了女工管理、保卫保密、互助金保管、宣传4个工管员。后又在生产实际中调整,形成了固定班组四长(党组长、行政班组长、团组长、工会组长)八大员制度。
与此同时,位于北安的庆华工具厂从1957年5月开始,规定每周各级干部参加半天劳动,开始由打扫环境卫生、修路、到参加生产中运料、推铁屑等辅助劳动。后来发展到干部参加劳动与解决生产问题相结合,让干部在劳动中帮助班组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工厂党委在锻工车间种试验田人民的八大员,毛主席赞扬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是如何形成的,总结推广了锻工车间干部参加劳动的经验,使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自觉形成了。建华、庆华两厂相互学习借鉴,使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相辅相成,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华机械厂工人参加班组日常管理后,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爱厂如家,节约光荣成为风气。工人们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认真负责地做好分担的管理工作,他们精打细算,从不放过一滴油、一度电、一块料、一件工具的节约,还按专业管理的需要,认真做好班组原始记录、统计、核算等各项基础工作,为车间提供可靠的生产数据和报表,为企业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人参加管理上出现了建华机械厂405小组、庆华工具厂吴光明小组等一批全国闻名的生产班组,成为全国班组管理方面的旗帜。
在“工人参加管理”和“干部参加劳动”运作过程中,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有些规章制度不适应工人参加管理的实际,许多制度脱离班组管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干部参加劳动中,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有些规章制度已经没有作用了,必须进行管理制度改革,企业的管理要面向班组,为生产一线服务。两个厂按照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的需要,合并业务重叠机构,简化业务手续,减少和统一各种报表,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这就是建华、庆华两厂的“两参一改”。
位于齐齐哈尔的华安机械厂在1958年3月参加黑龙江省委召开的“两参一改”经验推广会后,领先推行“两参一改”,在企业管理8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业务改革。华安机械厂使工人参加管理涉足了更大的管理范围,工人不仅参与班组的日常管理,而且逐步向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拓展,开展了业务管理八条龙竞赛,推进了全厂工人参加管理活动的深入。干部参加劳动也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有效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了“两参一改”制度。加上后来学习运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经验,这就形成了著名的“三华”经验——“两参一改三结合”。 也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
“两参一改三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出现,就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重视和关怀。
1958年初,中共黑龙江省委分别派出省委书记王鹤峰,省委常委、省委工业部长陈雷为组长的两个调查组分赴建华、庆华两厂,对“两参一改”进行考察,作了认真研究和总结。调查后向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作了汇报,并向党中央作了报告。黑龙江省委认为这是企业管理上的一个新事物和创造性经验。1958年3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庆华工具厂召开了全省工业领导干部会议,建华、庆华两个厂作了经验介绍。同年4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做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和推行“两参一改”经验的通知。4月5日《黑龙江日报》发表社论《领导作风上的革命,企业管理上的大改革》。4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了黑龙江省委《关于工业企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及实行业务改革的报告》。中央工交部副部长李立三在起草的批语中高度地评价了“三华经验”,指出:“黑龙江省委的报告中所说的北安国营庆华工具厂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是在整风运动中干部和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大为高涨之后,对于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提高,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的。这项经验应当在全国一切具有条件的工业企业中加以推行。”
195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参一改”经验报道。5月7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由李立三主持起草的关于学习和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社论《改革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大创举》。社论说,4月25日本报发表的黑龙江省庆华工具厂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由职工群众创造出来的大胆改革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6月李立三又带领中央工交部调查组,深入庆华、建华和华安三个军工企业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和考察,召开各类人员的座谈会,进一步加以总结,使经验更臻完善。10月,李立三到长春主持召开了有北京、上海、山西和东北三省及一些市的工业部长会议,广泛地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1959年3月人民的八大员,全国省市委工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市举行,着力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三华经验”。
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向中央上报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业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主席对这个报告十分赞赏;1960年 3月22日他亲自为中共中央转发该报告写了批语。批语中说:“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毛主席指出:过去他们(指鞍钢)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学什么技能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的这个报告,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毛主席在这里第一次把鞍钢的管理模式命名为“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从此“三华经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成了“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
1960年7月9日,黑龙江省委《关于巩固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报中央。1960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指示》,同时印发了黑龙江省委的报告和所附庆华工具厂的典型材料,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各党组,认真研究并组织所属工矿企业学习这一经验。
(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4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