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医院建设出发,介绍了医院建设项目的6个特点,阐述了bim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阶段的应用价值,得出BIM技术不仅利于优化设计,还可提高医院建设的品质。
关键词:医院建设项目;设计阶段;BIM技术
一、医院建设项目的特点
(一)建筑功能要求高。不同医疗科室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相对于其他公共建筑,医疗建筑的功能要求更高、更复杂。如放射科需要辐射防护设施;洁净手术部和重症监护室(ICU)需要特殊的洁净空间;血液科需要更加洁净的层流病房;呼吸科需要特殊的隔离病房;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洁污分流的建筑布局;检验科需要较高标准的医疗设备安装条件等。(二)医疗流线复杂。医院流线众多,给建筑设计者带来巨大挑战。建筑设计者要考虑医患分离、人物分流、洁污分流,垂直运输与水平运输相协调等设计理念。(三)医疗设备安装条件要求高。不同医疗科室所用医疗设备不尽相同bim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且各医疗设备对建筑的空间大小、承重条件、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设备安装场地条件都有相关的要求,有些设备对安装条件的要求相对苛刻,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安装条件。(四)医疗信息系统复杂。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型综合性医院通常具有以下信息系统:挂号系统、叫号系统、医护对讲系统、探视系统、安防报警系统、手术示教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视频转播系统、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远程医疗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广播系统、门禁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等。(五)专项工程多。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建设项目中涉及众多专项工程,如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净化工程,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病理科设备流水线,冷库,物流运输系统(气动物流、轨道物流等),医疗信息化系统,标识系统考什么证赚钱多,医用气体系统,污水处理站等。(六)施工难度大。医院建设项目可分为改建、扩建、新建。改扩建项目通常是边施工边运行,既要保证按时保质完工,又要避免对医疗工作造成干扰。新建项目的工期通常比较紧张,而且涉及专业多,很多工程交叉进行,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二、BIM技术的特点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其具有可视化、可模拟、可协调等特点。可视化:BIM具有三维可视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均有重要意义。在设计阶段,可利用BIM检查机电管线碰撞;在施工阶段,有助于各参建单位实时了解项目情况;在运营阶段,有助于业主快速了解建筑信息,并及时进行运行维护。可模拟:在设计阶段,可利用BIM技术对采光、疏散等场景进行模拟,有助于设计工作者优化设计;在施工阶段,可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以优化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可协调:BIM技术可改善各专业不协调的现象。
三、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价值
(一)模拟流线。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会根据医院的建设需求进行方案设计。但是,设计人员根据上述需求设计出的方案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满足医院及医疗科室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医疗工作者缺乏建筑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设计人员的方案,很难提出比较全面的医疗需求。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可通过BIM技术将设计方案展现给医疗工作者,例如通过漫游的方式将流线设计介绍给医疗工作者,让双方更加有效地沟通,不仅可以减少设计方案的修改次数,还能优化设计方案。(二)展示各医疗单元场地条件。在初步设计阶段,每个医疗单元的场地需求均不同,如设备、操作台、诊疗桌、诊疗床的摆放位置及方向。根据BIM三维模型的展现,医疗工作人员可提出更加优化的方案,为将来的医疗工作带来便利。如手术室中麻醉塔、外科塔、无影灯、手术床、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带、医疗车、药品柜、麻醉柜、器械柜、观片灯、多功能控制面板等设备设施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和高度及与其它设备设施位置及高度的相关性,这些都与手术室医生、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等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有关,如果没有三维模型作为各方沟通的平台,众多医疗工作者很难提出详细可行的需求。消毒供应中心、病理科、检验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亦是如此。因此,设计人员以BIM三维模型作为沟通平台向医疗工作者咨询需求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工作方法。(三)展示各医疗单元装修效果。在初步设计阶段,不同医疗单元所需的装修效果亦不同。为了向院方更加直观地展示建筑装修效果,目前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多是提供局部装修效果图和装修材料色卡供院方选择。当院方要求展示整个区域的装修效果时,上述方案将很难实现。如手术室的装修可分为手术间、洁净品库、洁净走廊、污物走廊等,其装修材料的颜色及功能(如耐擦洗、抗菌、防霉、抗碘伏、防静电等)都需要特殊设计;消化科诊疗区域分为无痛内镜室、普通内镜室、公共区域,可通过不同的装修效果进行划分;产科和儿科的装修效果更偏向于温馨,其装修方案要更加人性化。综上所述,医疗单元需要以不同的装修效果来划分区域和满足医疗科室的使用习惯bim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设计的应用,而通过BIM技术可快速整合各科室的使用习惯及使用需求,便于院方决策,从而加快项目进度。
四、结束语
BIM技术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设计人员优化设计,还有助于医院在直观的模型中提出更加合理的功能需求。通过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将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和医护专业需求相结合,医院建筑的功能布局、装修效果、医疗流线设计会更加人性化,从而提高医院建设的品质,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郭光远,孙建成,吴永庆.BIM技术在大型医院建设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7(4):106-107.
[2]李俊.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和风险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20(11):91-93.
[3]王楠,刘丛红.BIM技术解读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建筑师,2019(5):110-116.
[4]时盛荣.BIM技术辅助医院建筑设计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20(10):38-40.
[5]蒋建民.BIM技术推动医院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协同、降本、增效、提质、节能[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57-59.
[6]田亚鹏,康晓辉,邱宵慧.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20(7):75-76.
[7]姚碧文,魏国,邵明亮,等.BIM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J].智能建筑,2019(5):51-56.
[8]顾向东,吴锦华,赵文凯,等.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8,39(1):49-52.
[9]刘昭.BIM在医院工程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17.
[10]聂鑫.BIM技术对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6.王胜赵文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bim相关工作,bim工作计划(共5篇)
第1篇:BIM监理工作计划
BIM工作计划书
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五个特点,BIM的这些特点,使得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进行“三维渲染,宣传展示”、“快速算量,精度提升”、“精确计划,减少浪费”、“多算对比,有效管控”、“虚拟施工,有效协同”、“冲突调用,决策支持”,从而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1、首先应了解BIM相关概念,了解BIM的特点,这样才能将BIM这一先进技术得到充分利用;
2、改变我们以往的监理观念:传统的监理工作方式单一,日常监理工作一般采用现场巡视检查的方式,对于工程过程监督、控制、协调等方面中的难点事前控制方式单一,往往没有很好的预见性,可以通过虚拟施工过程来提前发现问题,现场中重点监督把控;
3、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落后:以往资料传递方式采用人工传递方式,施工现场资料信息量庞大,这种方式存在沟通不及时、工作量较大等缺点,往往使得现场信息资料处理工作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脱节bim相关工作,BIM数据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4、监理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等BIM相关软件,做到熟练操作软件,并且在现场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定期组织人员学习软件的使用; 5、图纸会审工作:需提取设计单位制作的模型对工程模型进行深度检查考什么证赚钱多,重点检查结构关键部位节点、重要部位设计是否全面、是否存在漏项、各构件之间碰撞检查、建筑设计是否满足使用需求等,BIM采用3D模型,视图直观,监理人员因在该环节中充分发挥BIM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6、施工单位资质审查:结合传统审查方式,并且充分发挥BIM在信息传递方式和处理上的优点,提高工作效率;
7、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审核:首先提取模型,找出关键部位、重点审查关键部位施工组织及工序安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若能提供施工过程模拟4D模型,对整个模拟过程进行严格审查,通过这种直观的4D模型,将能更好的审查施工方案,指出问题,提出优化建议,这样将会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审查深度;
8、质量管理:通过模型能更容易的提前找出施工重点、难点,可以有效的加强事前控制力度,验收过程中可以将现场实际完成工作内容与3D模型直接进行比对,可以更直观的找出现场问题,并能且减少与施工单位不必要的纠纷;
9、进度控制:通过建立4D模型,可以实现以天、周、月为时间单位,按不同的时间单位对施工对施工进度及工序进行模拟,在虚拟的环境下检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使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该进度计划的可操作性,监理人员可通过不同时间节点的模型比对,找出与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差异,来达到进度控制要求; 10、造价控制:(1)决策阶段:根据已经完成的BIM模型,提取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再调用该地区人、材、机价格,可以精确的得到工程造价,也可以输出工程每平米造价,为建设单位提供准确数据,通过4D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合理的模拟场地利用,科学的确定建设标准水平,选择适当的工艺设备,对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在工程发包前能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工程的形成、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工作,从而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2)、施工过程阶段:在审批进度款等其他款项支付时:通过进度控制中的手段精确确定工程形象进度及完成工作量,可以准确的得出应支付款项的内容,从而得出应支付款项,也可以通过对比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便于找出项目的造价控制方面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造价控制精确度和效率;
11、合同、信息管理:摒弃的传统纸张式资料文件、人工传递的模式,通过信息化集中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过程中的规范程度,并减少资料信息保存过程中发生的丢失等意外现象的发生; 1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1)安全管理:通过4D模型的模拟,可以更直观的在施工前找出各施工阶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更细致的事前控制;
(2)文明施工管理:通过模型可以有规划和效利用施工现场场地、,合理安排办公区域、生活区、施工区、材料堆放区bim相关工作,bim工作计划(共5篇),做到合理规划、合理利用,提高文明施工管理效率; 总结:应该将上述内容与施工现场实际向结合(是否采用4D模型),不应直接全部摒弃传统监理模式,应将传统监理模式的优点与BIM监理手段相结合,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积累BIM管理经验,为公司今后的BIM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BIM中心工作计划
时间计划安排工作BIM中心工作计划
2017.6.5-2017.6..7.3-2017.7.71.完善项目BIM组织机构图,岗位职责上墙。1.对上月留置工作进行检查。2.完善月报制度。
2.逐部门讲解基本操作3.建立基础、结构场布模和应用技巧。型,并利用进行渲染3.给项目开通手机端。(装修部分项目自理)4.利用进行施工模拟。4.对双排落地脚手架模型的5.上传部分资料至平台建立进行讲解。
6.统计分析16#楼的实际量与5.在项目推行钢筋简易翻样模型量。表。
7.收集钢筋翻样表。6.获取项目BIM需求1.安排项目编制双排落地脚手架BIM方案。2.安排项目编制BIM全全过程1.剩余工作补齐。应用方案。
2.15#、19#、20# 模型3.落实月报制度。的建立。4.建立装修场布模型并用3.上述楼的混凝土量对比。进行渲染。1.编制应用策划方案2.16#钢筋量2017.8.7-2017.8.111.对上月留置工作进行检查2.排砖3.物料追踪1.剩余工作补齐。2017.9.4-2017.9..10.16-2017.10.20
1.对上月留置工作进行检查1.剩余工作补齐。
1.对上月留置工作进行检查1.剩余工作补齐。2017.11.6-2017.11..12.4-2017.12.81.对上月留置工作进行检查1.对上月留置工作进行检查1.剩余工作补齐。1.剩余工作补齐。
第3篇:BIM工作计划安排
BIM工作计划安排
1、工作任务目标
分阶段实现:企业族库建立→施工场地3D布置、渲染漫游→土建BIM模型构建→机电BIM模型构建→管线综合、碰撞检查→模型深化设计→施工图纸、精细模型、工程量计算→BIM数据模型交付
应用点设想流程:投标阶段3D方案展示→土建模型建立,结构图纸问题梳理,施工方案讨论模拟→机电模型建立,管线综合碰撞检查,净高分析,深化设计、4D施工模拟管理、各专业协同作业指导→模型工程量出量、项目对内对外成本动态管控、材料采购计划精细管控、5D施工模拟管理→BIM竣工模型交付、项目后期数据运营管理。
BIM技术应用点(施工及运营阶段): 1、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 2、竖向净空优化 3、模拟仿真漫游 4、施工数据采集 5、图纸会审 6、施工深化设计 7、施工方案模拟 8、构件预制加工 9、施工放样 10、工程量统计 11、设备材料管理 12、质量安全管理 13、竣工模型构建
14、现场3D数据采集和集成 15、设备设施运营管理
BIM技术应用点(其他阶段):
第4篇:数字工程中心bim工作计划
2018年BIM数字工程中心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公司BIM推进工作,实现BIM技术在生产部门“全员学习、全员应用”的目标,公司数字工程中心根据2017年公司BIM培训和项目推进情况,制定了本年度BIM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BIM平台应用。实现BIM项目100%基于协同平台进行项目协同管理和知识归档,形成符合公司实际的项目级BIM技术平台;
2、BIM项目建设。全面开展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2018年底实现BIM技术在各公司项目中的应用率达50以上(协同平台、成三维模型、成果交付等);
3、BIM标准化建设。在BIM标准化体系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需制定BIM项目标准化需求,逐步完善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BIM标准化体系。
二、组织管理
为做好BIM工作的综合管理,根据院BIM工作推进目标,2018年数字工程中心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一)、BIM建模指导
按BIM项目标准化要求,负责各类项目工程的翻模、建模指导,为后期各类BIM应用做好三维模型的创建。
人员范围:各分公司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由各分公司BIM技术中心人员负责做好建模指导工作。
(二)、BIM成果审核
职责:负责项目三维模型的校审,并指导BIM应用组完善院BIM标准化体系建设。
人员范围:技术管理团队、各公司负责人
(三)、BIM应用 职责:
(1)、负责跟进BIM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协同平台维护、知识整理及归档、新技术培训。
(2)、负责制定企业BIM制度、标准、交付验收、构件库等基 础和新技术发展工作,做好研发准备工作。
(3)、调研工作。结合实际(核心优势、盈利模式、项目特点、人员构成、地域特性、客户类型等),重点对能落地的BIM应用进行调研,制定BIM团队组建方式、应用范围、应用方法、应用模式,寻找实施切入点及不同阶段的实施重点,规划BIM发展路线。
人员范围:数字工程中心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BIM技术全面推广的保障和目标,项目实施分为公司级BIM项目和分公司级BIM项目,其中公司级BIM项目以重点项目为主,目标:展示技术力量、提升BIM商务标能力;分公司级BIM项目以2018年为年度起点,实现BIM技术在各公司项目中的应用率达50%以上(协同平台、三维模型、成果交付等)。
四、时间节点
第5篇:数字工程中心bim工作计划
2018年BIM数字工程中心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公司BIM推进工作,实现BIM技术在生产部门“全员学习、全员应用”的目标,公司数字工程中心根据2017年公司BIM培训和项目推进情况,制定了本年度BIM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BIM平台应用。实现BIM项目100%基于协同平台进行项目协同管理和知识归档,形成符合公司实际的项目级BIM技术平台;
2、BIM项目建设。全面开展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2018年底实现BIM技术在各公司项目中的应用率达50以上(协同平台、成三维模型、成果交付等);
3、BIM标准化建设。在BIM标准化体系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需制定BIM项目标准化需求,逐步完善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BIM标准化体系。二、组织管理
为做好BIM工作的综合管理,根据院BIM工作推进目标,2018年数字工程中心主要完成如下工作:(一)、BIM建模指导
按BIM项目标准化要求,负责各类项目工程的翻模、建模指导,为后期各类BIM应用做好三维模型的创建。
人员范围:各分公司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由各分公司BIM技术中心人员负责做好建模指导工作。
(二)、BIM成果审核
职责:负责项目三维模型的校审,并指导BIM应用组完善院BIM标准化体系建设。
人员范围:技术管理团队、各公司负责人(三)、BIM应用 职责:
(1)、负责跟进BIM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协同平台维护、知识整理及归档、新技术培训。
(2)、负责制定企业BIM制度、标准、交付验收、构件库等基 础和新技术发展工作,做好研发准备工作。
(3)、调研工作。结合实际(核心优势、盈利模式、项目特点、人员构成、地域特性、客户类型等),重点对能落地的BIM应用进行调研,制定BIM团队组建方式、应用范围、应用方法、应用模式,寻找实施切入点及不同阶段的实施重点,规划BIM发展路线。
人员范围:数字工程中心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BIM技术全面推广的保障和目标,项目实施分为公司级BIM项目和分公司级BIM项目,其中公司级BIM项目以重点项目为主,目标:展示技术力量、提升BIM商务标能力;分公司级BIM项目以2018年为年度起点,实现BIM技术在各公司项目中的应用率达50%以上(协同平台、三维模型、成果交付等)。
四、时间节点
bim工作总结(共6篇)
bim实施方案
bim策划书
bim心得体会
bim调研报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