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创客园,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以飨读者。一.装配式建筑与BIM的概念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基于统一模型,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专业协同设计及优化。

bim与装配式建筑技术都是房地产未来的主流技术,BIM+装配式的叠加效应会给房企带来更大的收益,建筑网摘编《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以飨读者。

一.装配式建筑与BIM的概念

何为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装配式建筑可实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三大目标。

装配式建筑优势:

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质量,并且保护环境。

装配式建筑主要特征:

何为BIM?

BIM是( )——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

这里的信息不仅是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还有大量的非几何形状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性能、价格、质量、位置、进度等。

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BIM技术是“集成”的手段,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技术应用为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避免传统的二维设计容易出现问题,实现设计三维表达,减少图纸量,有效解决专业间、预制构件间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

房地产项目从标准化设计到管理全过程应用BIM技术

1.模块化设计

采用建筑标准模数体系,实现构件经济高效的预制生产,方便装配式组装以及与传统作业部分的精密衔接,同时能规范相关配套建材、部品的规格品类,实现装修一体化。

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实现住宅空间支撑体系与填充体系的分离bim创客园,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形成开放式格局。达到了空间可变及高度的适应性,实现“百年住宅”和全客户群覆盖。

模块化设计=自由组合=百变户型

自由自宅,自宅一生,改变传统生产商品房的流水线模式,让买房者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宅随心动”。打造连接开发商和买房者的“生活方式预制平台”,通过可移动的墙体,家具,再加上灯光和智能系统完成空间变形,实现买房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家庭结构的需要,实现“自宅一生”。通过此种产品的打造真正解决产品功能自住,投资,办公一体化,实现不同客户对于功能分区高度统一的问题!

方向一,主人年龄的变化带来的室内空间的斗转星移

原户型

30岁的生活场景

而立之年的韩先生,结婚不久刚生下一个宝宝,选择贷款购买如下户型。韩先生购买的房子家门前即有街区、窗前的中式禅意园林也正是太太最喜欢的样子。考虑到满足小两口对社交娱乐空间的需求考证书的正规网站,韩先生需要,空间变化,各取所需,快乐依然。

33岁的生活场景

而立之年的韩先生,又喜得一子,有两个宝宝了,考虑到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孩子上学的需要。韩先生把朝南的衣帽间改成了儿童间。朝北的卧室改成了活动房间,生活娱乐两不误。

35岁的生活场景

韩先生职场得意,太太事业顺心,子女的成长需要老人的照顾,成员的增加带来空间的变化。

50岁的生活场景

年龄的增加、孩子的独立、使得各自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分而不离,聚而不散,同一空间的变化实现自由自宅。

方向二,根据户型使用用途不同变化户型实现自宅一生

自住型

改商用

改二胎时代用房

改创客之家

改艺术人生

2.BIM模块库

各种模块均以3M为基准模数,通过模块控制户型尺寸,便于户型组合及布局调整

BIM模块库,可将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建筑模型,为决策提供直观的依据。

03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

1.BIM技术的户型深化设计

2.BIM标准化设计与常规设计对比

通过BIM的标准化设计,大大减少预制构件种类。

常规设计,装配式家建筑预制外墙构件种类达到30种以上

通过BIM的标准化设计,预制外墙构件种类共10种

2.基于BIM技术的全专业协同设计

基于统一模型,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专业协同设计及优化。

3.BIM精细化设计

BIM精细化设计充分考虑管线及其它的相关预留预埋。

构件精细化设计使得钢筋的浪费减到最小,并实现预制构件现场无差错安装。

预制构件深化图纸

4.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统计

按照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通过分类统计进行快速的工程量分析,实现对成本的初步控制。

5.BIM预制构件库

创建不同标准的BIM预制构件库,依托族库里标准BIM构件,按照业主不同需求进行“组装”设计。

标准BIM预制构件,既满足工厂规模化、自动化加工bim创客园,又满足现场的高效组装要求。

6.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及节点论证

应用BIM技术对预制构件内部、预制构件之间进行碰撞检查,可以避免传统二维设计中不易察觉的“错漏碰缺”。对复杂部位和关键施工节点进行论证,保证施工的可行性。

传统建造模式下的装配节点

数字化论证后的节点做法

7.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模拟

应用模拟建造技术,排除现场施工隐患,优化施工工序,实现高效管理。

市政道路bim,道路工程设计BIM技术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道路工程设计BIM技术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下,公路作为基础的交通运输通道,其对区域化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建设基本构成,国家对公路设计信息化需求逐渐增加,仅采用传统设计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BIM技术是数字信息化设计当中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到道路工程设计中,可大大提高道路设计水平。论文以某市某段高速道路合枞段设计为例阐述bim技术的应用,以期为该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BIM;道路工程;设计;社会经济

1引言

传统道路工程设计依赖CAD、等软件的工程二维建模设计,但道路工程涉及路面、路基、桥梁、隧道、立交等工程,各专业知识较差,二维图纸设计的成果存在一定不足,可能影响项目成本及投资[1]。道路工程设计应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将建设信息全面反馈给交通运输部门,将设计意图传递给施工方。通过BIM技术进行道路工程设计,可提高设计意图表达的准确性,弥补传统二维图纸的不便,为决策、设计人员提供更优的设计手段,也为推动道路信息化设计奠定基础。

2BIM概述

BIM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数据设计、建设、运营的一项重要应用,其将建筑各个参与方集中起来,共享信息,更好地保障建筑质量[2]。GB/—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中,认为建筑工程中,对工程物理、功能特性数字化表达,并依据此设计施工的,称为BIM。BIM以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上构建三维立体模型,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一个信息库,为设计提供优质服务[3]。

3BIM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建模

建模是BIM应用的前提,利用道路的几何设计基础的数据及地形,构建出信息化的标准地面、道路、道路桥梁隧道等构件,之后以卫星、航空影像(GPS、GIS)支持,对影响模型进行贴图处理,提高数字模型真实性,营造虚拟化空间。采用BIM信息软件,可高效制作出道路模型。例如,构建更新的交互平面道路口市政道路bim,道路工程设计BIM技术实践,也可利用软件的内部操作部件学什么技能好,构建虚拟的人行道、绿化带、沟渠、车道组件、红绿灯等。按照常用的设计规范设计好道路的各项交通标识、路面的标线等[4]。也可以按照各个地区的交通规范,创建出独特的部件。要确保施工图及各项标注都处于最新状态,与实际社会中的规范保持一致,以此便于道路工程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设计。

3.2BIM+GIS

道路工程的设计主要依赖施工区域的原始地形、地貌数据,而传统CAD二维图纸设计中,针对部分长线条带宽道路,往往需要测绘支持,开展实地测绘,费时费力,测试完成后还需要以大量测绘点支持,制作地形图,设计完成需要对应设计人员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稍有差池,设计效果就不理想。此外,道路工程设计若遭遇大规模拆迁征地,将会出现大量不可控因素。有时设计实地环境复杂,需设计人员长时间开展野外勘察,针对项目建设需求,需出勘多次市政道路bim,极大地限制了设计效率的提高。a城市某段高速道路合枞段设计中,按照项目特性及建设要求,采取无人机倾斜摄影方式获取实地数据,控制主线带宽左右各300m幅度,局部的工点位置也保证500m的幅度。以五镜头倾斜相机,沿线路设置满足1∶2000的控制点位。由于项目带状的特性影响,无人机采集到各项图片数据后,若直接采取空三分析建模,成功率较大,故采取重建大师软件计算数据,完成空三处理,构建出多角度的三维真实虚拟模型。该案例项目的施工复杂区域位于某互通立交,该立交和附近一高速相交汇,在枢纽区域以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高清的图像数据,简单处理后以GIS平台对当地状况以虚拟模型方式还原,再接国家84坐标系进一步控制模型误差,将最终的高度误差控制在“米”的级别,平面的误差控制在分米级别以内,实现数据的理想化精度处理,构建了实景模型。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可及时勘查现场地貌,为后续拆迁征地提供数据佐证,也可及时生成高清地貌数据,为其他设计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之后采用的GIS平台,将模型和一些三维设计模型综合集成起来,展开模型校核查验,并对道路工程中的环境设计开展可视化方案比对筛选。以BIM+GIS的技术应用,达到减少设计阶段的人工成本,也为后续的数字设计交付数据奠定基础。

3.3道路工程的多专业设计校核

道路工程设计包含桥梁、涵洞、隧道等多方面设计,一些特殊的道路工程其涵盖设计专业也并不相同。传统设计工作在设计阶段结束后,仍然存在大量的设计改动及变更,流程较为复杂,影响最终设计对施工的指导效果。一些设计中的专业内容,如桥梁构件埋深、涵洞标高、道路高程等,无法精确定位,现场施工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设计当中应落实可靠的设计校核,提前发现潜在问题,规避设计失误,确保设计为施工提供的全方面指导。以a城市某段高速道路合纵段设计为例,其全线三维设计按照标段划分,选择平台结合2007版CAD三维平台建模,为简化建模过程,基于平台工具再次开发,最后以项目集成平台,对各项BIM数据融合,提高模型功能性。设计阶段利用实地地形及无人机摄影技术得到初步的BIM模型,设计人员考虑现场情况及道路建设要求,综合设计模型,以综合对比分析、路线限界校核、碰撞检测等方式提高设计校核质量。多阶段的设计同步开展专业的设计校核,有效规避设计失误、净空不足等。优化后的模型可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全面、准确的参数支持,避免施工中出现诸多设计变更。

3.4构件编码的应用及拓展

BIM技术贯穿在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中,BIM模型在设计施工再到道路运维,其模型数据参数传递、构建信息使用都是衔接各个时期BIM技术有效应用的方式,故设计阶段需做全面构件信息的编码。通过应用构件编码,可确保道路工程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获取统一化的模型参数,其功能要求、性能等都保持一致,构建一个高度集中的管理、应用数据过程。BIM模型由诸多构件构成,储存及调用模型信息,需索引并区别构件编码。通过对三维模型中各个构件赋予构件编码,相关设计人员搜索编码,获取构件信息,道路工程量估计阶段,可针对不同构件对模型功能净量自动比对,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后期迅速了解需修改的构件。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可以看出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时效性大大提高。目前,BIM技术在我国道路交通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配套技术逐渐成熟,其推广应用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文章通过分析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各个方面的应用,为更好地开展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也促进了新一代的数字化三维技术,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丙申,马阿瑾,尹豪企.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创新探索[J].华东科技(综合),2019(4):169-170.

【2】陈强.基于BIM技术的市政道路桥梁设计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53-254.

【3】刘熠彪.BIM技术在市政路桥设计的应用与启发——以南台大道南段道路工程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20(2):104-109.

【4】徐蕾蕾.BIM技术在现阶段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8):283-284.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553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11月 19日 上午9:42
下一篇 2024年 11月 19日 上午9: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zhiy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职业教育资格考证信息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