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北京地区较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连续学位教育的专业旅游旅游管理专业,聚集了国内诸多有影响力的旅游专家,通过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合作共建,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港台地区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什么技能好,立足经管学科集聚优势,努力打造成我国最有竞争力的旅游教学研究高地和高端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坚实的英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厚实和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与知识,宽广的人文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核心课程
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交通学、生态旅游与环境解说、旅游营销学、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旅游综合专题研究、旅游景区与场地设计、中外旅游城市比较研究等。
(4)升学就业
优秀毕业生能够保送到本校或外校读硕士或博士,或去海外高水平大学深造。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科研院所、旅游行政机关、旅游集团、规划设计单位以及外资企业旅游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介绍,如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国家或地方旅游局、大中型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地产、旅游互联网企业等。该专业暂无毕业生。
旅游管理专业
走进旅游管理,走出一片世界
一、专业介绍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拥有深厚的专业办学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前身为旅游英语(旅游管理方向),2016年开始独立为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以社会经济发展及旅游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就业面向于旅游景区、涉外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会展公司等现代各类型旅游企业及第三产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二、“旺工淡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将实训教学引领课程学习,提升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引领课程学习
通过与旅游合作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旅游旺季走进旅游企业进行旅游职业能力实训,旅游淡季时在学校开展课程教学学习,实现“学校—企业,理论—实践”的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国家5A景区—采石矶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参加旅行社带团实践活动
部分学生参加旅行社带团实践活动合影
学生进入景区开展实践学习
学生在青山李白文化园开展实践学习
三、以工作过程导向,采取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
鼓励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四、专业师资
专任教师中,旅游专业学科背景8人,硕士学位6人;6人持全国导游职业资格证(其中,高级导游1人,英文导游1人,日文导游1人),旅行社经理证1人;餐饮资格证6人(技师2人考什么证赚钱多,考评员5人),茶艺师1人,调酒师1人。
企业专兼职授课教师4人,分别为中西餐技师(兼考评员)1人,景区资深导游1人,旅游企业专家2人。
五、教师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分别承担了国家文化旅游部课题2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4项,为本地旅游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志愿者服务等共20余次(项)。
六、实践实训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以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开展实践实训教学。主要分为:课内实训课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等。(图:实践教学,校外实践课堂旅游旅游管理专业,企业教师现场授课)分别聘请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开展校内、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
七、教学成果
2009年以来,我院学生历年的全国导游资格证书通过率保持超过全省平均30多个百分点。
三年来,我院旅游专业教师、学生在全国以及安徽省各类旅游专业技能比赛中,共获得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
八、实习及毕业生风采
12级学生叶倩闻:现任职于上海携程旅行网(度假BU)
12级学生杨玮玮:目前在北京马蜂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商务经理一职
在方特旅游景区实习的17级旅游管理专业部分学生
在华侨城集团南京欢乐谷景区实习的部分学生
欢迎报考我院旅游管理专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yeeedu.com/57390.html